- 年份
- 2024(7887)
- 2023(10871)
- 2022(8710)
- 2021(8106)
- 2020(7102)
- 2019(15909)
- 2018(15658)
- 2017(31365)
- 2016(16356)
- 2015(18318)
- 2014(18008)
- 2013(17949)
- 2012(16588)
- 2011(14623)
- 2010(15336)
- 2009(15297)
- 2008(14458)
- 2007(13299)
- 2006(12064)
- 2005(11455)
- 学科
- 业(81022)
- 企(73506)
- 企业(73506)
- 济(72793)
- 经济(72693)
- 管理(63005)
- 方法(30939)
- 业经(28531)
- 融(27498)
- 金融(27494)
- 农(27134)
- 财(27093)
- 银(25826)
- 银行(25822)
- 中国(25711)
- 行(25046)
- 数学(23187)
- 数学方法(23067)
- 制(21333)
- 务(20538)
- 财务(20521)
- 财务管理(20498)
- 农业(19671)
- 企业财务(19446)
- 技术(16723)
- 策(14958)
- 体(14924)
- 贸(14233)
- 贸易(14218)
- 易(13951)
- 机构
- 学院(238460)
- 大学(233194)
- 济(109617)
- 经济(107664)
- 管理(99908)
- 理学(84738)
- 理学院(84014)
- 管理学(83215)
- 管理学院(82771)
- 研究(71550)
- 中国(68706)
- 财(55895)
- 京(48201)
- 财经(44024)
- 经(39789)
- 江(36863)
- 农(36854)
- 中心(36319)
- 科学(36213)
- 所(34367)
- 经济学(33792)
- 财经大学(32526)
- 北京(30849)
- 经济学院(30776)
- 研究所(30065)
- 州(29923)
- 商学(29768)
- 商学院(29539)
- 业大(29276)
- 农业(28334)
- 基金
- 项目(143686)
- 科学(116075)
- 研究(112470)
- 基金(106954)
- 家(90031)
- 国家(88815)
- 科学基金(78568)
- 社会(75018)
- 社会科(71253)
- 社会科学(71236)
- 基金项目(56470)
- 省(55526)
- 教育(50305)
- 自然(47307)
- 自然科(46248)
- 自然科学(46235)
- 编号(46145)
- 自然科学基金(45539)
- 划(44991)
- 资助(43155)
- 成果(37715)
- 业(34206)
- 创(33606)
- 部(33349)
- 发(31397)
- 国家社会(31257)
- 制(31196)
- 重点(31000)
- 创新(30430)
- 性(30160)
- 期刊
- 济(126319)
- 经济(126319)
- 研究(76873)
- 财(46064)
- 中国(45910)
- 融(45231)
- 金融(45231)
- 管理(41818)
- 农(35383)
- 科学(27394)
- 学报(25169)
- 业经(23011)
- 财经(22839)
- 农业(22711)
- 大学(21146)
- 技术(21131)
- 学学(20176)
- 经(19610)
- 经济研究(19558)
- 教育(19553)
- 问题(16770)
- 技术经济(14367)
- 贸(13893)
- 业(13747)
- 理论(12986)
- 商业(12971)
- 财会(12810)
- 现代(12772)
- 国际(12644)
- 世界(12637)
共检索到3781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霄 赖雁云
本文针对我国中小家族企业融资选择现象,以社会情感财富(SEW)的视角,将融资的内外约束纳入到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并初步实证了中小企业融资自我配给的行为机制。本研究显示:为防止企业控制权旁落所带来的家族社会情感财富的损失,家族中小企业会主动抑制外部融资,融资难这一客观事实并非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单方面约束的结果,中小企业主自身家族式治理因素比金融机构融资配给影响可能更大。本文据此提出了中小企业融资存在内生和外生融资缺口的新"两缺口模型"及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于学花 栾谨崇
当面临“双重信贷配给”时,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内生性金融约束、政府过多的行政介入是导致我国中小企业陷于信贷融资困境的主要原因。因此,要解决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题,就必须在减少政府行政介入条件下,采取各种策略消除银企间信息不对称,弱化企业内部金融约束。
关键词:
信贷配给 中小企业融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熊熊 张维 张永杰 高雅琴 寇悦
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是目前困扰这些企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内外对这一问题成因进行了诸多研究与分析。从我国银行治理结构特点的这一独特视角出发,结合信贷配给理论,对不同治理结构下银行信贷行为进行建模与比较分析发现,银行治理结构通过影响银行信贷选择行为,将会对信贷市场配给程度以及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可能性产生重要影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明东 周如田
本文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结合中小企业的特性,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条件出发,对现有信贷配给理论的假设前提做了相应的改进,剔除了贷款项目有抵押品的限制要求,并将信贷项目成败时银行收益的假设条件放宽,使之更合理化、实际化,同时将利率管制问题与博弈引入模型,提出银企达成信贷协议的条件,推导出信息不对称导致中小企业信贷配给的传导机制,利率管制将加剧信贷配给,利率市场化之后仍然存在的信贷配给是有效率的信贷配给,据以提出信息公开化、利率市场化和改变企业诚信与违约的得益对比的政策启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潘前进
中小企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从我国信贷市场的信贷存贷差以及信贷结构的现状出发,通过对我国银行1998~2004年贷款总额和中小企业中的私营企业产值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论证了信贷融资对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至关重要。然后利用市场均衡原理进行深入分析,得出了信用担保是缓解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困难的有效途径,并提出了银行、信用担保机构和中小企业三方合作的信贷融资对策。
关键词:
信贷配给 信用担保 中小企业融资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金凤 许丹 李辉文
我国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来源于三个方面: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金融机构。从目前的情况看,尽管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方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有所增长,但并未根本改变中小企业所面临的信贷配给状况。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占有信贷资金来源2/3的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下降,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方金融机构由于实力所限,难以弥补这个缺口。因此,中小企业目前所面临的信贷配给问题,主要原因是国有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
关键词:
中小企业 间接融资风险 信贷配给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彭磊
以信贷配给的双重均衡性为出发点,从信息成本的角度,可揭示出中小企业融资的根本困境在于其特定信息结构所对应的边际信誉成本低于大企业。因此,解决的途径在于引入专业化的信用担保机构,提高信息处理能力,降低信息成本,以改变信贷配给的均衡位置,促使信贷配给的局部均衡向总体福利均衡收敛。这也是由中小金融机构与信用担保机构作用的差异所决定的,因为前者只能弥补“信贷缺口”,并不能缓解信贷配给。
关键词:
信贷配给均衡 中小企业融资 信用担保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艳
主要分析了技术创新企业利用向商业银行贷款这种传统融资渠道时所遇到的限制和困难,并对商业银行的信贷配给行为进行了探讨,指出由于技术创新企业存在比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无法提供有效担保等情形,商业银行在支持技术创新方面的效率并不高。
关键词:
技术创新 信贷配给 信息不对称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王博
本文根据转型时期我国银行和企业的基本特征,从我国银行体制结构特点这一独特视角出发,通过对不同银行体制结构下银行信贷行为的比较分析,拓展了Stiglitz 和 Weiss(1981)的信贷配给理论,发现我国独特的银行体制结构通过影响银行信贷的选择行为,一方面造成了资金在银行系统中的大量闲置,另一方面造成了比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为严重的信贷配给并对我国中小企业的信贷可得性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迅速改革现行的银行体制以及在现阶段通过大力发展非正规金融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
银行体制 信贷配给 中小企业 信贷行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希 顾磊
文章拟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两个角度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形成的内在根本原因做出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质量信号博弈模型和声誉理论的分析方法,提出了解决信贷配给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 信贷配给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万解秋
一、问题的提出:市场条件下的信贷配给信贷配给一直是计划经济时期金融资源行政分配的基本手段,计划行政目标决定了信贷资金的分配方式和构成,企业受信完全服从于计划分配体系的"贷款额度"。计划体系的瓦解和贷款额度的取消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冀宁 王天娇 马星
中小企业的良性发展一直受到信贷配给的制约,而信息不对称是导致此现象发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文章通过"囚徒困境"模型和博弈树分析了不完全信息下银行和银行间以及银行和企业间博弈双方的自利行为,阐述了信贷配给是如何形成的。并从中小企业、金融组织、社会和政府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化解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配给的问题,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高广阔 王志伟
基顿(1979)认为信贷配给有两种情况,第一情况是一个借款方不能在现行利率水平下借到他所愿意得到的贷款。第二种情况是同类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只有一部分可以借到而另外一部分却不能借到。 我国中小企业中存在类似第二种情况的信贷配给,大量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只有少部分可以得到满足,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我国只生产30%产值的国有大中企业共占用了70%以上的银行信贷而创造了70%的工业附加值、提供95%以上的就业、支持80%的经济增长率的中小企业却只获得了30%的银行信贷,上海市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对中小企业的配给现象,据上海市工业管理局的统计显示,上海中小工业企业户数占全市的97%,创造产值占5...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赵亮 沈坤荣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银行信贷投放更为审慎,中小企业面临融资困境。中国人民银行创设直达式货币政策工具,开创信贷可得性调控先河。本文从信贷配给视角切入,构建引入内生信贷配给强度设定的DSGE模型,分析了直达工具的金融功能与调控效果。研究显示,内生信贷配给强度发挥了金融加速效应,放大了初始冲击的影响。降息、降准对于改善信贷配给效用很小。直达工具可以立竿见影且强效的提升贷款可得性,在增进产出、提振就业等方面比传统调控工具存在比较优势,但"直达工具"依赖于传统工具提供的宽松货币金融环境。未来需拓宽"直达工具"的支持领域,建立直达实体的长效机制。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殷孟波 梁丹 卢宁州 邱宇
统计研究显示,无论在我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增加国家税收、推动自主创新、稳定城镇就业的主要力量,然而这一群体却长期受困于融资难题。贷款难成为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由于中小企业尚缺乏健全的财务制度与充足的信息披露能力,因此在融资过程中,其与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之间必然会出现信息不对称。当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权衡信息不对称下的风险时,就自然将偏好锁定在财务制度健全且信息披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