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75)
- 2023(7391)
- 2022(6169)
- 2021(5606)
- 2020(4859)
- 2019(10392)
- 2018(10082)
- 2017(18644)
- 2016(10632)
- 2015(11575)
- 2014(11195)
- 2013(11028)
- 2012(10204)
- 2011(9354)
- 2010(9152)
- 2009(8230)
- 2008(8106)
- 2007(7140)
- 2006(6125)
- 2005(5290)
- 学科
- 济(37826)
- 经济(37779)
- 管理(27938)
- 业(27174)
- 企(21284)
- 企业(21284)
- 方法(16537)
- 数学(14361)
- 数学方法(14188)
- 农(11353)
- 学(10788)
- 中国(10431)
- 贸(10291)
- 贸易(10290)
- 易(9950)
- 财(9914)
- 业经(8613)
- 农业(7598)
- 制(7353)
- 银(6720)
- 技术(6678)
- 银行(6664)
- 融(6651)
- 金融(6647)
- 地方(6541)
- 行(6302)
- 环境(6130)
- 务(6059)
- 财务(6041)
- 财务管理(6032)
- 机构
- 大学(149552)
- 学院(148442)
- 济(58303)
- 研究(58300)
- 经济(57155)
- 管理(53378)
- 理学(46539)
- 理学院(45944)
- 管理学(44928)
- 管理学院(44685)
- 中国(41516)
- 科学(39774)
- 农(39419)
- 所(32434)
- 京(32303)
- 农业(31806)
- 业大(31253)
- 研究所(30167)
- 中心(25546)
- 财(24606)
- 江(22113)
- 院(21390)
- 农业大学(21025)
- 北京(20106)
- 财经(19850)
- 省(19436)
- 科学院(18471)
- 经(18112)
- 范(17896)
- 技术(17740)
- 基金
- 项目(108439)
- 科学(82857)
- 基金(78074)
- 家(73554)
- 国家(72949)
- 研究(69544)
- 科学基金(59579)
- 社会(43618)
- 省(43235)
- 自然(41789)
- 基金项目(41623)
- 社会科(41319)
- 社会科学(41306)
- 自然科(40857)
- 自然科学(40835)
- 自然科学基金(40143)
- 划(37202)
- 教育(31689)
- 资助(31482)
- 编号(25424)
- 重点(25339)
- 计划(23889)
- 部(22869)
- 发(22848)
- 创(22823)
- 科技(22165)
- 科研(21807)
- 创新(21433)
- 业(20880)
- 成果(19889)
共检索到2171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克农 李泽炳 李成荃
用11个母本(7个光敏核不育材料,4个常规品种)和9个具有一定广亲和性的父本配制99个组合(按NCⅡ设计),根据“程氏指数法”和超父优势指数、竞争优势(以汕优63为对照)研究了杂种的籼粳分类特性和12个性状的优势表现。结果表明:籼/粳杂种为偏籼(66.67%)和籼(33.33%)型,粳/籼杂种为偏籼(91.67%)和偏粳(8.33%)型,籼/偏粳杂种为籼(80%)和偏籼(20%),粳/偏粳杂种为粳(83.33%)和偏粳(16.67%),籼/籼、粳/粳杂种分别全数为籼和粳。籼/粳、粳/籼、籼/偏粳3类亚种间杂种在主要性状上具有竞争优势的频率和幅度分别为:株高11.111%~16.667%和0.6...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米甲明 欧阳亦聃
水稻是我国杂种优势利用最成功的作物,对世界粮食增产贡献巨大。亚洲栽培稻包含籼稻和粳稻2个亚种,籼粳亚种间的远缘杂种优势尤为突出,可作为提高水稻单产的重要途径。但是籼粳亚种间的杂种育性普遍较低,是利用远缘杂种优势的最大限制因素。本文剖析了水稻籼粳杂种不育的遗传基础,揭示了系列杂种不育位点的分子机制;在此基础上解析了广亲和基因的产生机制,这一类基因资源可作为亚种间杂交稻育种的"桥梁",用于提高籼粳杂交稻的育性。这些理论成果促进了籼粳杂种结实率遗传改良的高效化和精准化。两系法、三系法与"籼不粳恢"、"粳不籼恢"相结合的配组模式,成为强优势籼粳亚种间杂交稻大规模生产的重要途径。培育集绿色、营养、健康性状于一体的高产优质籼粳杂交稻是未来水稻育种的重要方向之一。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严钦泉 阳菊华 伏军
为了提高两系杂交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预见性 ,以籼粳程度不同的 4个两用核不育系和 11个优良父本品系为材料 ,研究和分析了亲本籼粳程度与配合力效应及杂种优势的关系 .结果发现 ,亲本籼粳程度与杂种超亲优势和特殊配合力效应三者之间两两相关显著 ,而亲本籼粳程度、杂种超亲优势与双亲一般配合力总效应相关不显著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籼粳程度 配合力 杂种优势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建梅 林荔辉 吴为人 周元昌 陈志伟
采用珍汕97B/秀水13的后代为材料,通过回交转育,育成系列亲籼型不育系.以Ⅱ-32A为对照,按8×6不完全双列杂交,分析各不育系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评价其育种价值.结果表明:(1)产量主要性状大多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单株重是一个复杂性状,受显性效应控制.株高、总粒数、生育期和有效穗与结实率的表型、遗传、加性和显性相关均呈负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育种上应注意上述性状的选择,提高后代结实率.(2)株高、主穗长、粒重及生育期的狭义遗传力较高,早期选择有效;而单株重、有效穗、总粒数及结实率的狭义遗传率低,分离世代长,需高世代鉴定.(3)42个籼粳交F1中有18个组合结实率高于80%,...
关键词:
水稻 籼粳交 亲籼型不育系 杂种优势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卫云宗 张久刚 乔蕊清
在灌溉和雨养条件下,研究了冬小麦F1组合的平均杂种优势和平均超标优势。结果表明,小麦杂种生态型在水地是以穗粒数为主,兼顾成穗数;在旱地是以千粒重为主,兼顾成粒数。灌溉条件下小麦强优势组合最佳配置模式为均衡型×多穗型;雨养条件下以多穗×多穗或均衡型×多穗型为主。小麦杂种优势正反交差异在水地不明显,在旱地则具有较强的正反交效应。旱地小麦强优势组合亲本不仅要具有高的一般配合力,而且要具有较强优势的特异性状。
关键词:
冬小麦,杂种优势,超标优势,组合配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彩虹 粟学俊 覃惜阴
以汕型野败不育系汕A为母本,15个籼粳中间型恢复系为父本配制的三系亚种组合进行优势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三系亚种间杂种优势主要表现在穗粒数上,穗数和结实率与对照相当,而千粒重呈显著负优势;杂种产量与穗粒数、穗数、结实率、千粒重呈极显著正偏相关,而这4个性状之间又呈极显著负偏相关。中间型父本的籼粳性与其杂种各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不显著。选育株型理想、千粒重稍大、穗粒结构合理的中间型恢复系是获得更强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关键。
关键词:
杂交水稻,亚种间杂种,杂种优势,性状相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桂君梅 王林友 范小娟 祁永斌 张礼霞 范宏环 金庆生 王建军
【目的】随着籼粳杂交稻育种技术的发展与完善,直接利用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培育高产的水稻品种已成为可能。利用InDel分子标记及其成熟的技术,准确地分析品种的籼粳基因型频率、籼粳属性、品种类型与竞争优势水平,对籼粳杂交稻的育种与品种类别的甄别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征集浙江省多家育种单位培育的24个籼粳杂交组合和粳粳杂交组合,选用18对InDel分子标记引物,检测水稻样品在InDel位点上的粳型基因频率,判别参试品种的籼粳属性。采用neI的方法求算参试品种的InDel遗传距离,用UPGMA法进行遗传相似性聚类,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对InDel条带赋值进行主成分分析,依据第一和第二主成分特...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丹
以5个来源不同的玉米自交系组成的杂交组合为材料,对旅大红骨群自交系为父本的F1产量等性状的杂种优势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旅大红骨群与Reid,PA,PB群组合的F1的杂种优势均随性状不同而有所差异;在种质改良过程中PA×旅组合后代的杂种优势较强,从抗旱性角度来看Reid×旅组合具有显著优势;旅大红骨群自交系作为父本对后代在多个性状上的影响大于母本自交系,在利用不同性状对后代进行改良时应注重旅群与其他群不同组合模式的应用。
关键词:
玉米 杂种优势 种质 杂交模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旺兴 卓伟 马彬林 邹文广 韦新宇 张受刚 祁建民 许旭明
【目的】探讨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方法】利用SSR标记分析8个水稻不育系和12个籼粳亚种间杂交衍生系的遗传多样性,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NCII)获得96个杂交组合,分析亲本间遗传距离与其主要产量性状杂种优势表现。【结果】(1)籼粳衍生系杂种后代株高、穗长和千粒重表现为正向优势,变异幅度较小;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虽表现相对不平衡,但均为较强正向优势;有效穗数表现较弱,为负向中亲优势。(2)籼粳衍生系杂种F1在SSR标记遗传距离0.25470.5660,穗长、株高、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单株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宋兆建 杜超群 戴兵成 陈冬玲 陈建国 蔡得田
目的利用远缘杂交和多倍体双重优势选育超级稻是水稻育种的新战略。在获得一批多倍体籼粳亚种杂交稻株系的基础上,为了更大规模地展示这种杂种优势和更全面地研究多倍体籼粳亚种杂交稻的特点。方法以PSR073和PSR120为材料,对其叶龄、分蘖、开花习性及外部形态等进行观察统计,研究其生长习性。结果PSR073、PSR120在株高、穗长、粒长、粒宽、千粒重等农艺性状上均表现出明显的多倍体优势,并且具有高达83%以上的结实率;叶龄、分蘖及开花习性等方面表现出与二倍体水稻相似的特点。结论这两个多倍体水稻杂种的特点与以前报道的多倍体水稻的情况明显不同,远缘杂交和多倍体化并没有对其生长习性产生不利影响,相反具有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延明 严敏 徐洪文 董树亭
采用加性-显性及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利用玉米6个亲本,按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组配的15个杂交组合在4种环境条件下的试验资料,分析玉米叶片保绿度F1杂种优势与环境互作效应。结果表明:玉米叶片保绿度F1杂种优势存在着极显著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不同杂交组合在同一环境下的F1杂种优势表现不尽相同,同一杂交组合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表现也不尽相同。玉米自交系沈137是选育保绿性玉米杂交种较好的亲本材料。
关键词:
玉米 保绿度 杂种优势 环境互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存龙 罗龙 陶永宏 杨芬 韦永贵 罗天刚 卢光辉
香型软米水稻资源品质优异,了解其不同生态类型间F1杂种优势及其与亲本的关系,对有针对性选择转育新的优质杂交水稻亲本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用来自5个不同地方香型软米晚稻品种资源作母本和自育稳定的6个香型软米保持系进行杂交配组,对其F1杂种的11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杂种优势及其与亲本相关分析。结果表明,①除结实率外,其余性状更多表现为正向显性或优势。②组合性状差异最大是单株产量,其余比较大的性状是实粒数、结实率、有效穗和总粒数;杂种F1总粒数的平均优势最大,千粒重最低。③穗总粒数、剑叶长、剑叶宽的性状值显著高于高亲值,结实率显著低于低值亲本,虽然千粒重性状值比高亲值高,而单株产量和有效穗比高亲值低,...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高暝 丁昌俊 苏晓华 黄秦军
以美洲黑杨杂种F1代及亲本为研究材料,对叶面积、气体交换指标、气孔特征和Ru BP羧化酶活性等进行测定,以揭示美洲黑杨亲本与杂交子代的光合速率、气孔特征、RuBP羧化酶活性差异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而探讨美洲黑杨不同生长势子代形成的生物学机理。结果表明:与亲本和低亲子代相比,超高亲子代H1、H2的光合面积(单叶面积和单株叶面积)最大、光合生产率(平均超母本46.22%,超父本66.37%)、叶绿素含量最高(平均超母本280.09%,超父本452.29%)、Ru BP羧化酶活性最大(平均超母本20.79%,超父本58.56%),上、下表皮数量比和气孔频度最大,光饱和点最高(平均为2 189.33...
关键词:
美洲黑杨 杂种F1 生长优势 光合作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若炎
综合运用辩证方法,在分析显性假说和超显性假说片面性的基础上,对杂种优势的本质进行了初步探讨。文章认为:杂种优势是双向重组方式下对杂种内部基因系统与细胞质及外界环境的整体协调水平在亲本基础上进行再选择的价值体现。杂种优势现象既是一种生物现象,又是一种育种现象和历史现象。
关键词:
杂种优势,辩证本质,基因重组方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红梅 周新跃 陈杰 李海林 邱颖波 刘建丰
为探明籼型杂交稻光合特性的杂种优势,以30个杂交稻组合及其亲本为材料,对其功能叶片的光合特性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亲本间和杂交稻组合的光合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其中亲本间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净光合速率,组合间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气孔导度,亲本和组合间的变异系数均以叶绿素a/b比值为最小;杂交稻组合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平均数均大于亲本的平均数,有利于高光合速率杂交稻品种(组合)的选育;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具有正向平均中亲优势,其中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具有正向超高亲优势,胞间CO2浓度具有负向超亲优势,蒸腾速率和叶绿素a/b比值具有正向竞争优势;杂交稻组合的蒸腾速率与其父本值...
关键词:
杂交稻 亲本 光合特性 杂种优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