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90)
2023(5965)
2022(4867)
2021(4315)
2020(3569)
2019(7779)
2018(7422)
2017(14205)
2016(7818)
2015(8269)
2014(7797)
2013(7663)
2012(6891)
2011(5937)
2010(5617)
2009(5033)
2008(4810)
2007(4103)
2006(3449)
2005(2844)
作者
(23253)
(19522)
(19406)
(18237)
(12191)
(9540)
(8585)
(7743)
(7438)
(6717)
(6653)
(6317)
(6147)
(6111)
(6016)
(5979)
(5943)
(5798)
(5729)
(5498)
(5059)
(4701)
(4548)
(4395)
(4378)
(4257)
(4169)
(4135)
(3995)
(3879)
学科
(30412)
经济(30373)
(23400)
管理(20935)
方法(15746)
(15589)
企业(15589)
数学(14673)
数学方法(14605)
(11592)
(10909)
中国(8770)
农业(8755)
收入(8327)
(7500)
贸易(7500)
(7355)
业经(6394)
(6093)
劳动(6075)
(5658)
技术(4823)
(4747)
财务(4744)
财务管理(4738)
(4608)
环境(4592)
产业(4503)
企业财务(4496)
国民(4461)
机构
大学(108982)
学院(108294)
(48406)
经济(47803)
管理(42420)
理学(38405)
理学院(38015)
管理学(37381)
管理学院(37216)
研究(36217)
(25954)
中国(25841)
科学(23716)
业大(21475)
(21383)
农业(20877)
(19782)
(18586)
研究所(17449)
财经(16784)
中心(16241)
经济学(15956)
(15611)
经济学院(14779)
农业大学(14632)
(14187)
财经大学(12781)
经济管理(12755)
北京(12685)
(12681)
基金
项目(82429)
科学(65128)
基金(62848)
(57626)
国家(57146)
研究(53227)
科学基金(48502)
社会(37463)
社会科(35656)
社会科学(35646)
基金项目(34035)
自然(32751)
自然科(32084)
自然科学(32071)
自然科学基金(31550)
(31267)
(27066)
资助(24643)
教育(23794)
编号(18913)
重点(18440)
(18160)
(17516)
(16876)
计划(16840)
科研(16741)
国家社会(16709)
创新(16450)
(15467)
教育部(15412)
期刊
(43691)
经济(43691)
研究(26081)
学报(23811)
(22470)
科学(19836)
中国(18219)
大学(17328)
学学(16972)
农业(14990)
(13977)
管理(13046)
经济研究(8578)
财经(8189)
(7924)
业经(7714)
(7573)
金融(7573)
业大(7016)
(6993)
(6471)
技术(6435)
问题(6391)
农业大学(6159)
商业(5721)
科技(5653)
技术经济(5105)
统计(5037)
(4911)
(4874)
共检索到1420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婷  
本文从家庭收入的角度对女性劳动参与率进行研究,并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6年数据,实证检验配偶收入对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研究表明,配偶收入与女性劳动参与之间存在倒U形曲线关系,即配偶收入增加1%,女性的劳动参与率会增加1.7%,且当配偶收入达到当地人均收入9.88倍或人均支出11.58倍时,随着配偶收入的增加,"收入效应"会导致女性逐步退出劳动力市场;区分低、中、高配偶收入组发现,随着配偶收入的提高,女性的劳动参与率会经历先快速上升之后缓慢上升再到影响不显著。进一步地,配偶收入的提高对低技能、家中有1个子女、无学龄前子女以及农村女性的劳动参与均有显著影响。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郑伟  谢志伟  吕有吉  韩笑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中老年慢性病对家庭的经济影响日益引发社会关注。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2018年的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检验了中老年慢性病对配偶劳动力市场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个体罹患慢性病会改变其配偶的劳动力市场表现,劳动参与概率提高2.3个百分点,劳动时长增加16.1%,劳动收入上升22.9%;从影响机制看,慢性病主要通过降低患者劳动时长、增加家庭健康支出、增加配偶照料时长等三条路径影响配偶的劳动力市场表现。本文的政策建议是: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减轻群众疾病负担;健全中老年医疗保障体系,提升群众应对慢性病风险冲击的能力;尽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解除群众对慢性病问题的主要后顾之忧。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郑筱婷  李美棠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创业和创新活动对缓解我国就业压力及维持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家庭作为个人经济活动的重要支撑,对个人的创业决策有着重大影响。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从家庭内部的视角研究女性获得家庭外部收入的能力对其配偶创业行为的影响,用女性的就业状态和收入水平来衡量其获取家庭外部收入的能力,研究发现:女性如果参与市场工作,其配偶进行生存型创业的可能性显著提高;女性的收入水平越高,则其配偶进行机会型创业活动的可能性越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赵达  沈煌南  张军  
基于中国城镇住户调查2010—2012年月度数据,本文实证分析了失业率波动对就业者家庭消费和成员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1)群组失业率每提高1%将导致就业者家庭消费增速降低0.48%,失业预期引起的预防性储蓄动机明显。(2)所有制异质性方面,群组失业率每提高1%,国有、集体和股份制就业者所受影响在统计意义上并不显著,个体或私营企业、没有固定性职业的就业者家庭消费增速分别降低0.50%和1.22%。(3)年龄异质性方面,临近退休的户主对群组失业率并不敏感。位于26—35岁和36—50岁的户主,群组失业率每提高1%,家庭消费增速分别降低0.49%和0.35%。(4)群组失业率每提高1%,将引起户主配偶劳动供给概率上升8.13%,与此同时,单身家庭消费增速显著下降0.69%,说明婚姻制度发挥着自我保险功能。以上结论对于评判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理解居民部门消费制约因素,以及劳动力市场结构调整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尹志超  张诚  
中国家庭的高储蓄是一个广受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女性劳动参与的角度对中国家庭的高储蓄给出解释。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女性劳动参与和家庭储蓄率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为克服内生性的影响,采用同一社区、同一年龄段的其他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率作为家庭中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的工具变量,实证检验已婚女性劳动参与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已婚女性劳动参与显著增加家庭储蓄率。异质性分析发现,已婚女性劳动参与对20岁到30岁女性家庭、大学及以上教育水平和有二孩意愿家庭的储蓄率有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已婚女性劳动参与促进家庭储蓄率增加的原因是,家庭的收入水平显著增加,而家庭消费水平未发生显著性改变。同时,现阶段中国女性劳动参与没有显著降低家庭预防性储蓄动机,反而进一步提升了家庭储蓄率。本文为理解中国家庭的高储蓄提供了新的视角,可以为未来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杜凤莲  张胤钰  董晓媛  
由于祖父母在儿童照料中的作用,延迟退休和全面二孩政策在实施上存在冲突。本文使用中国营养健康调查(CHNS)1991—2011年数据,研究祖父母和正规儿童照料对0—6岁儿童母亲劳动参与率的影响。通过两阶段残差回归法(2SRI)发现,祖父母参与儿童照料对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影响要大于正规儿童照料,家中有一个健康的奶奶是祖父母参与儿童照料的重要决定因素。结果表明,祖父母特别是祖母,在维持母亲劳动参与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曲玥  程杰  李冰冰  
幼儿照料会阻碍女性劳动力市场参与和职业发展,从而造成潜在经济损失,托育服务社会化或许是释放女性劳动力的可行途径。利用2019年中国人口与家庭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分析托育负担、托育行为与女性劳动力市场表现的关系,探讨托育服务对女性劳动参与和收入的影响,估算托育服务体系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女性劳动参与,进而带来收入改善和经济增长。研究表明,幼儿照料负担明显降低了女性劳动参与比例和收入,托育服务社会化能够使女性劳动参与比例提高2~3个百分点,释放的劳动供给和经济产出在当前女性总经济产出中占4.27%~7.23%。建设0~3岁幼儿托育服务体系是促进性别平等和经济发展的有效举措,是提升人力资本、促进劳动参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政策担当。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赵宁  李永杰  
随着贸易全球化的发展,女性在家庭、就业等方面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女性劳动参与率反映了一国或地区女性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也是对劳动力市场的性别平等问题的衡量。文章利用1990~2012年82个国家或地区的面板数据分析了贸易全球化对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总体上贸易发展对女性劳动参与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相对于出口贸易,进口贸易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在不同年龄段,女性劳动参与率受到的影响不同,具体表现为贸易开放度对55~64岁女性的劳动参与影响为正,促使该年龄段妇女"退而不休",而对15~24岁、25~34岁、35~54岁的女性劳动参与则存在负面影响,说明贸易对这些年龄段的女性劳动参与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程佳朦  
本文利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考察宗族文化对已婚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所在村居的宗族文化越强,已婚女性的劳动参与水平越低。利用移民样本控制了宗族文化的环境因素后,传承因素仍然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并且该影响在控制了村居固定效应后仍然显著。对于城市女性而言,宗族文化对劳动参与的影响显著减弱。对于处于生育和非生育阶段的女性,宗族文化对劳动参与均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机制检验发现宗族文化增强了个人的传统性别观念与家庭观念,且不会影响劳动力需求。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徐小华  吴恩平  王琪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以Probit和Tobit回归为基准模型,借助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已婚女性劳动参与对家庭风险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已婚女性参与劳动会降低家庭参与风险市场的可能性,也会降低家庭风险资产比例;(2)健康水平、金融知识、城乡背景、自有房及风险爱好等特征不同,会使女性劳动参与对家庭风险资产配置的影响表现出异质性;(3)已婚女性劳动参与可以通过自有房、风险偏好渠道降低家庭风险资产配置,通过社会互动渠道提高家庭风险资产持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徐小华  吴恩平  王琪  
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高一直是学者关注的热点,因此,本文尝试从女性劳动参与角度探讨其对家庭资产配置风险偏好的影响。全文基于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利用Tobit模型、倾向得分匹配法、截面门限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女性劳动参与会显著降低对家庭资产配置的风险偏好;第二,异质性分析表明,该影响主要存在于健康状况良好、年龄段在30~39岁和50~55岁、未曾学过金融知识或者非农村背景的女性所在家庭;第三,女性年龄对家庭资产配置风险偏好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东部和中西部区域性差异明显。此结论为理解我国家庭资产配置风险偏好提供了新视角,可以为社保政策制定和普惠金融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楠  
本文利用2016年CLDS数据,从经验数据中分离劳动力市场上相貌带来的"主妇化"效应和"美貌溢价"效应,解释貌美者女性劳动参与率下降的原因。尽管劳动力市场上存在"美貌溢价"或"相貌歧视",但貌美并没有对女性的劳动参与决策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反而呈现越是貌美者,劳动参与概率越低;以劳动参与时间替代劳动参与决策后,研究结论依然稳健。对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女性个体来说,其劳动参与决策存在显著的低学历"主妇化"效应。虽然貌美者的劳动参与概率显著低于非貌美者,但这种低劳动参与概率仅出现在体制外单位。本文揭示相貌引致的"美貌溢价"和"主妇化"效应对女性劳动参与率下降产生的影响及背后的机制,为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下降现象提供一个新的补充解释。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吴伟平  章元  刘乃全  
我国现阶段女性劳动参与率持续走低与房价高涨带来的家庭财富积累与再分配密切联系。本文在房价影响女性劳动参与决策的理论机制解析的基础上,利用CHNS数据与城市房价数据检验了房价对女性劳动参与决策的净影响及其异质性特征。结果发现:房价上涨1%将导致女性劳动参与概率平均下降0.08个百分点,这种边际影响对有房产家庭的女性劳动力更加明显。但对于无房产家庭,房价上涨则提高了女性劳动参与概率0.15个百分点。另外,房价对于不同年龄、不同婚姻状况、不同受教育年限以及是否有儿子家庭的女性劳动参与概率的净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特征。提升女性劳动参与和供给,除了消减女性劳动力结构性错配并提高其劳动生产率,还应该加强...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顾和军  吕林杰  
当前,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增加包括女性在内的适龄人口的劳动参与是缓解当前人口红利降低的重要手段。提高生育率则是缓解未来人口红利下降的重要手段。然而,适龄女性在生育和工作之间可能面临着权衡取舍,类似的社会在当前人口红利和未来人口红利之间也会面临着权衡取舍。本文在对现有文献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分别从女性劳动参与对生育行为的影响和生育对女性劳动参与行为影响两个方面展开,并对上述行为改变的人口红利效应进行评述,指出既有研究成果的不足,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郑美琴  祝平燕  王雅鹏  
国际上的许多实证研究都发现女性生育子女的数量与其劳动力供给是负相关的,然而从统计数据看,我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与生育率呈现正相关关系。目前,我国理论界尚未给出为何会员呈现正相关关系的合理解释。本文的研究表明,在计划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期,我国女性生育率与女性劳动参与率的正相关关系是由制度原因造成的,而在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初步形成条件下,正相关关系主要是由女性的议价能力提高造成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