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05)
- 2023(9550)
- 2022(8617)
- 2021(8215)
- 2020(6844)
- 2019(15959)
- 2018(15925)
- 2017(31160)
- 2016(16947)
- 2015(19235)
- 2014(19253)
- 2013(19041)
- 2012(17435)
- 2011(15638)
- 2010(15487)
- 2009(13868)
- 2008(13182)
- 2007(11149)
- 2006(9642)
- 2005(8236)
- 学科
- 济(66801)
- 经济(66730)
- 管理(46299)
- 业(43896)
- 企(35784)
- 企业(35784)
- 方法(30993)
- 数学(26842)
- 数学方法(26547)
- 农(18654)
- 学(17835)
- 地方(15850)
- 中国(15598)
- 财(14888)
- 业经(14198)
- 农业(12743)
- 贸(11367)
- 贸易(11359)
- 环境(11201)
- 和(11154)
- 易(10997)
- 理论(10713)
- 土地(10638)
- 技术(10202)
- 制(9972)
- 务(9462)
- 财务(9404)
- 财务管理(9390)
- 划(9139)
- 企业财务(8865)
- 机构
- 大学(237325)
- 学院(235702)
- 管理(97667)
- 济(87528)
- 经济(85462)
- 理学(85255)
- 理学院(84262)
- 管理学(82756)
- 管理学院(82353)
- 研究(78868)
- 中国(56815)
- 科学(52677)
- 京(51262)
- 农(41809)
- 所(39800)
- 业大(39716)
- 财(37707)
- 研究所(36851)
- 中心(35667)
- 农业(33132)
- 江(32999)
- 北京(32114)
- 范(31879)
- 师范(31604)
- 财经(31104)
- 院(29094)
- 经(28348)
- 州(27157)
- 师范大学(25728)
- 经济学(24692)
- 基金
- 项目(171103)
- 科学(133270)
- 基金(123449)
- 研究(122809)
- 家(108693)
- 国家(107819)
- 科学基金(91931)
- 社会(74964)
- 社会科(70878)
- 社会科学(70856)
- 基金项目(67210)
- 省(66932)
- 自然(62170)
- 自然科(60601)
- 自然科学(60586)
- 自然科学基金(59448)
- 划(56874)
- 教育(55137)
- 编号(50828)
- 资助(50274)
- 成果(39906)
- 重点(38110)
- 部(36949)
- 发(36088)
- 创(35273)
- 课题(34262)
- 科研(32936)
- 创新(32840)
- 计划(31775)
- 大学(31342)
共检索到3310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柳 江丰 谢正磊 王军邦 廖富强 齐述华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鄱阳湖退田还湖圩区中耕地利用变化,探讨退田还湖政策实施后的双退圩区的土地返耕现象。研究方法:通过多时相卫星遥感影像解译和农户调研相结合,确定退田还湖圩区耕地利用方式的变化特征,结合种粮群体、种粮意愿和粮食生产效益等方面的调查,阐述鄱阳湖水文情势的变化、惠农政策和退田还湖政策等对耕地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1)退田还湖政策实施初期,大量耕地转为湿地,但2010年后大量还湖的土地被返耕;(2)连片耕地经营主体以种粮大户为主,主要种植双季稻;零散耕地主要由受教育程度低的留守妇女或老人耕种,以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柳 江丰 谢正磊 王军邦 廖富强 齐述华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鄱阳湖退田还湖圩区中耕地利用变化,探讨退田还湖政策实施后的双退圩区的土地返耕现象。研究方法:通过多时相卫星遥感影像解译和农户调研相结合,确定退田还湖圩区耕地利用方式的变化特征,结合种粮群体、种粮意愿和粮食生产效益等方面的调查,阐述鄱阳湖水文情势的变化、惠农政策和退田还湖政策等对耕地利用的影响。研究结果:(1)退田还湖政策实施初期,大量耕地转为湿地,但2010年后大量还湖的土地被返耕;(2)连片耕地经营主体以种粮大户为主,主要种植双季稻;零散耕地主要由受教育程度低的留守妇女或老人耕种,以单季稻种植为主;(3)鄱阳湖区洪水风险下降,圩区耕地质量优良,是双退圩区耕地返耕的自然原因;从事小规模农业生产的主体难以从事其他行业,是圩区返耕的主要社会原因;(4)耕地承租流转,规模效益催生种粮大户,促进退田还湖圩区中耕地返耕,甚至导致大量湿地被围垦。研究结论:有必要重新审视鄱阳湖圩区"退田还湖"政策,修订双退圩堤的确定标准,确立双退圩区返耕的合法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钟瑜 张胜 毛显强
长江中游地区湖泊湿地的退田还湖工程是恢复长江生态功能系统工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子系统。而工程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又在于退田还湖农民在其中损失的利益能否得到补偿 ,及其为生态恢复所作的贡献能否得到承认。本文以鄱阳湖区退田还湖的生态补偿为案例 ,对解决生态补偿的三个基本问题 ,即谁补偿谁 ,补偿多少和怎样补偿作了初步研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金腊华 宋立旺
鄱阳湖区有圩堤564座,保护耕地近4200km2、人口720多万。圩堤对保护湖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有些圩堤占据了湖泊的正常行洪通道,给湖区防洪带来了不利影响,对这些圩区应当平圩还湖。还有些中小型圩区没有占据湖泊的正常行洪通道,但在洪水期间经常遭受洪水淹没,对这类圩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实施“高水还湖滞洪,低水种植养殖”的运用方式,以缓解鄱阳湖区人多地少的矛盾。从洪水水力学基本理论出发,根据鄱阳湖洪水特征和圩区实际情况,定量分析了因中小圩区滞洪而降低湖水位的幅度、减少湖周边的淹没面积以及减轻湖区防洪压力,对鄱阳湖可滞洪中小圩区“高水滞洪,低水种养”的运用方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鄱阳湖不...
关键词:
鄱阳湖防洪 圩区滞洪 资源利用 协调模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罗志军 陈美球 蔡海生 周克昊 李芳 朱再昱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区域协调发展和江西崛起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文章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首先建立了耕地利用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主成份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利用效益的空间差异和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利用效益存在着较大的空间差异;森林覆盖率、人均粮食产量、土地生产力等6项指标是决定耕地利用综合效益的主要因素。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彦 赵小敏 欧名豪
在主体功能分区基础上,对环鄱阳湖区进行土地利用分区,以实现空间有序发展和土地利用的差异化管理,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土地保障。根据环鄱阳湖区主体功能分区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图,在ArcGIS9.2中进行叠置分析和空间聚类分析,通过制定基于主体功能区的土地利用分区属性赋值规则,得到环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分区图。在土地利用政策层面协调主体功能分区和土地利用分区的基础上,将环鄱阳湖区划为农业用地区、生态林用地区、城镇及工业用地区和湿地保护区,并提出了相应的土地用途管制措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云凯 白秀玲 姜加虎
本文利用1989年、1999年和2006年三期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从土地利用变化的幅度及速度、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类型转化模式等角度对鄱阳湖区近17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湖区土地利用结构发生明显改变,耕地面积正在逐渐减少,但其减少速度相对较慢;而建设用地、滩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以建设用地增加速度为最快;水体和未利用地受湖区水土资源开发的影响,面积出现大幅减少;林地是近17年湖区最为稳定的土地类型,面积基本保持不变。从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变化来看,湖区各土地类型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互转换,水体主要转出方向为草地和滩...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饶胜 方精云 崔海亭 雷光春
利用 198 8和 1998年 4月份的TM遥感数据 ,采用最大似然法对鄱阳湖区的土地利用进行机助分类。把研究区土地利用分成 7种类型 :林地、灌草坡、水体、湖滩洲地、耕地、城镇用地和裸地。采用空间叠加的方法得到研究区土地利用的转移矩阵。结果显示 ,林地、水体、城镇的面积增加 ,灌草坡的面积减少。 1998年耕地面积比 1988年面积减少 11.3% ,湖滩洲地面积减少 42 .7%。对不同高程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表明 ,耕地、灌草坡的面积都有所减少 ;城镇的面积增加 ,林地的面积增加明显 ,尤其在丘陵山区。土地利用的变化受到自然和人文因子的双重影响。水体面积增加的主要因子是降水量的增大 ;林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美球 黄靓 蔡海生 刘序 刘桃菊
论文以江西省鄱阳湖区为例,综合运用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等多种定量分析方法,建立了鄱阳湖区土地健康的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该区11个县的土地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区的土地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只有德安县为健康区,进贤、九江和永修3县为亚健康区,其它7个县均为不健康区。并进一步对各县土地健康状况的主要表现特征进行了总结,从而可为各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指导。
关键词:
土地健康评价 定量分析 鄱阳湖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闵骞 刘影 马定国
利用实测资料统计了鄱阳湖近50年来湖盆形态和洪水水情的变化,表明由于围垦的作用,1954~1992年鄱阳湖面积共减小1300km2,容积共减少81×108m3,调节系数从17.3%下降到13.7%,调洪能力降低20.8%;20世纪90年代与50年代相比,年最高水位平均值抬高1.80m。计算了退田还湖对近50年来两次特大洪水(1954年洪水和1998年洪水)最高水位的效应值,表明分别可使1954年洪水和1998年洪水的最高水位降低0.72m和0.68m。估算了退田还湖对鄱阳湖洪水位频率的影响,表明50年一遇和100年一遇的洪水位分别可降低0.63m和0.68m。计算还表明,高水还湖(单退)降低洪...
关键词:
退田还湖 单退 双退 洪水效应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文叶 姜鲁光 李鹏
在耕地面积有限、粮食单产水平较高的地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复种指数,加大土地利用强度。鄱阳湖圩区是我国重要的水稻生产基地,是我国水稻多熟种植最典型的地区之一。弄清鄱阳湖圩区时间上与空间上的水稻多熟种植变化特征,为兼顾粮食安全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提供现实基础。本文利用较高空间分辨率卫星影像(Landsat-TM/ETM+),选择合适时间窗口,识别了2001年鄱阳湖圩区水稻多熟种植的空间格局,并利用K-means算法对解译结果进行精度验证。研究表明,2001年圩堤水田面积为34.54万hm2,其中单季稻13.02万hm2,双季稻21.52万hm2,分别占水田面积的37.7%与62.3...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余敦 高群 欧阳龙华
土地生态安全研究是当前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前沿课题。为了确保土地生态安全,就必须对土地生态安全系统预警进行研究。结合预警理论,从压力-状态-社会响应3方面构建了土地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运用物元模型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01~2008年的土地生态安全的警情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1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生态安全警情为轻警状态;2002~2004年处于中警状态;2005~2006年下降为重警状态;2007~2008年土地生态安全警情状况有所好转,处于中警状态。通过研究表明,利用物元模型进行区域土地生态安全预警研究是可行的,具有计算简便、意义明确、评价精度高等优点,可为土地生态安全预警研究提供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钟海燕 赵小敏 黄宏胜
协调土地利用分区与主体功能区对于指导区域空间有序开发、实现区域土地利用的差异化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首先从分区目标、分区内容、分区指标和分区方法等4方面分析了主体功能区和土地利用分区的关系,指出两者的协调应在战略层面实施;然后以环鄱阳湖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根据研究区主体功能分区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图等,通过制定基于主体功能区的土地利用分区属性赋值规则,在ArcGIS9.2中进行叠置分析和空间聚类分析,得到环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分区图,将环鄱阳湖区划为农业用地区、生态林用地区、城镇及工业用地区和湿地保护区,并提出了相应的土地用途管制措施。结果表明,将主体功能区成果应用于土地利用分区,有利于在用地上落实分区成果、实现地域功能管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姜鲁光 封志明 于秀波 甄霖 黄河清
1998年以来退田还湖工程的实施,对鄱阳湖区洪水调蓄功能具有明显影响。本文利用高精度数字地形模型和防洪圩堤数据,基于GIS空间分析和水文模拟,对鄱阳湖区现状(2005年)和未来不同洪水情景下的洪水调蓄能力进行了模拟分析,分别计算了相应的蓄洪面积和容积。研究表明,2005年鄱阳湖洪水位曾一度超过双退圩堤进洪水位(18.50m),双退圩堤进洪后,湖泊面积实际扩大2385hm2,相应增加6907×104m3湖泊容积。为了研究退田还湖后鄱阳湖区未来洪水调蓄功能的可能变化,本文设置了20.50m、21.68m、22.59m三种洪水水位情景,分别对应万亩(666.67hm2)以下单退圩堤蓄洪、万亩以上单退...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郭熙 黄俊 马文娜 周小清 邓京虎 周就猫 陈美球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形地貌在气候、土壤和社会经济状况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在对不同的地貌类型进行土地整治时,土地整治有明显的差异性。鄱阳湖滨湖平原区土地整治方向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持续发展种植业,积极发展林、牧、副、渔等产业,整治以治水为主,完善排灌渠系,加固沿河圩堤,加强湖区防护林建设,提高防洪抗灾能力,治理水旱灾害,减轻土壤污染。该文在总结鄱阳湖滨湖平原区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与之相适合的土地整治项目工程规划设计的技术方法,并以南昌县蒋巷镇五丰村等两个村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应用鄱阳湖滨湖平原区的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特征分析成果,对项目区工程进行了具体的规划设计。
关键词:
鄱阳湖滨湖平原区 土地整治 工程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