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22)
- 2023(13376)
- 2022(11562)
- 2021(10557)
- 2020(8894)
- 2019(20376)
- 2018(19906)
- 2017(37778)
- 2016(20767)
- 2015(23413)
- 2014(23779)
- 2013(23520)
- 2012(22215)
- 2011(20431)
- 2010(20808)
- 2009(19100)
- 2008(19010)
- 2007(17421)
- 2006(15395)
- 2005(14092)
- 学科
- 济(104410)
- 经济(104328)
- 管理(55604)
- 业(50283)
- 方法(40761)
- 企(38567)
- 企业(38567)
- 数学(36021)
- 数学方法(35666)
- 农(26018)
- 地方(25497)
- 学(24156)
- 中国(23274)
- 财(20860)
- 业经(19689)
- 农业(17524)
- 环境(17516)
- 制(16061)
- 贸(16048)
- 贸易(16039)
- 易(15431)
- 地方经济(15172)
- 和(14299)
- 理论(13803)
- 融(13563)
- 金融(13561)
- 银(13373)
- 银行(13325)
- 行(12722)
- 务(12430)
- 机构
- 学院(312097)
- 大学(310857)
- 济(133168)
- 经济(130310)
- 研究(114166)
- 管理(111134)
- 理学(94839)
- 理学院(93549)
- 管理学(91754)
- 管理学院(91164)
- 中国(84583)
- 科学(73436)
- 京(66640)
- 农(61746)
- 所(60681)
- 财(58273)
- 研究所(55319)
- 中心(51375)
- 业大(50523)
- 江(49147)
- 农业(48689)
- 财经(46431)
- 经济学(42179)
- 范(42004)
- 经(41948)
- 北京(41714)
- 师范(41542)
- 院(40493)
- 州(38691)
- 经济学院(37921)
- 基金
- 项目(205207)
- 科学(159667)
- 基金(148120)
- 研究(144293)
- 家(132032)
- 国家(131002)
- 科学基金(109753)
- 社会(91446)
- 社会科(86694)
- 社会科学(86666)
- 省(80802)
- 基金项目(78572)
- 自然(71864)
- 自然科(70045)
- 自然科学(70021)
- 自然科学基金(68791)
- 划(68097)
- 教育(65580)
- 资助(60838)
- 编号(57081)
- 重点(47507)
- 成果(46034)
- 发(45617)
- 部(44542)
- 创(41559)
- 课题(40405)
- 科研(39380)
- 创新(39098)
- 计划(38752)
- 国家社会(38472)
共检索到4709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慧芳 鲍丙飞 张利国
运用Malmquist指数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探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时空演变及其与粮食生产的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2002-2015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上升趋势,经历了由技术进步驱动型向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共同驱动型转变,且空间差异较大;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和粮食产出全局空间相关性呈"N"型变化趋势,局部空间相关性主要集中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西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充分考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不同县(市)空间异质性,通过科技进步和技术效率共同提升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在推进粮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利国 鲍丙飞 潘丹
采用方向距离函数,运用2001—2012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生产面板数据,分析其粮食生产传统技术效率、环境技术效率及粮食生产与环境协调性。结果表明:从时序演变来看,不考虑环境污染因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生产传统技术效率呈现"W型"趋势;考虑环境污染因素,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呈现"U型"趋势;从空间分异来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除安义县、九江县、永修县、湖口县、彭泽县、瑞昌市等六个县(市)外,其余各县(市)粮食生产传统技术效率均大于粮食生产环境技术效率;从粮食生产与环境协调性来看,"粮食生产与环境高度协调"的县(市)个数先减少后增加,"粮食生产与环境较为协调"、"粮食生产与环境较不协调"的县(市)个数均先增加后减少,"粮食生产与环境高度不协调"的县(市)仅2012年出现在都昌县、新建县和贵溪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利国 鲍丙飞 董亮
运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01—2014年粮食生产面板数据,采用变异系数法、探索性数据分析(ESDA)方法以及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单产时空格局演变情况及驱动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单产年际间有所波动,但整体呈快速上升态势,粮食单产变异系数呈先波动下降后持续上升特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单产具有较强的全局空间相关性;粮食单产处于高—高地区和低—低地区的县(市)较多,处于高—低地区和低—高地区的县(市)较少;2001、2014年种粮人口规模、有效灌溉面积占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礼连 张利国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和Tobit模型分析了2001年2015年长江经济带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结果发现:从时间上来看,长江经济带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上升趋势,驱动因子由技术进步型向技术效率型转换;从空间上来看,长江经带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及分解在区域上呈"阶梯"分布,下游、中游、上游地区依次下降;种粮人口比重、人均粮食播种面积、单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税减免政策与滞后一期粮食价格指数对长江经济带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粮食受灾率对长江经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负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礼连 张利国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和Tobit模型分析了2001年~2015年长江经济带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结果发现:从时间上来看,长江经济带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上升趋势,驱动因子由技术进步型向技术效率型转换;从空间上来看,长江经带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及分解在区域上呈"阶梯"分布,下游、中游、上游地区依次下降;种粮人口比重、人均粮食播种面积、单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税减免政策与滞后一期粮食价格指数对长江经济带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粮食受灾率对长江经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谢花林
区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区际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可以导致区域在许多特性上存在高度的相关性。本研究通过对环鄱阳湖地区43个县(市)第一产业增加值(1995-2007年)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①1995—2007年环鄱阳湖地区县域农业经济之间的空间差异总体上大致呈现缩小趋势;②环鄱阳湖地区县域农业经济局部空间差异不断缩小,特别是该地区的北部和南部,表现出与周边地区同步发展态势;③自1995年以来环鄱阳湖地区的南部县域对整个区域的极化效应明显大于其扩散效应,其南部和北部地区内部分别形成了与周边地区显著相似的区域。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许世建 姚庆云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作为国家级区域性发展战略,是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新引擎。在规划区推行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既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内在要求,又是江西乃至中部地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一次重要尝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鹏 姜鲁光 封志明 张景华 闫慧敏 赵慧霞
在种植制度复杂、地块破碎及多阴雨天气的南方地区,应用卫星遥感植被指数时间序列数据提取复种指数受到中低空间分辨率的限制。使用较高空间分辨率影像是提取该区域复种信息有效的数据源。论文以鄱阳湖区为研究区,通过遥感解译提取水田空间信息;在界定单/双季稻生长期物候历的前提下,根据水稻不同生长期内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明显差异,选择合理时间窗口的TM影像获取水田NDVI数据,采用非监督分类法提取单/双季稻的空间分布信息;结合湖区乡镇不同熟制水稻单产数据估算出基于栅格的水稻产量。研究表明,4月下旬到6月下旬是判别双季早稻与单季稻空间分布的合理时间窗口;7月上旬到8月上旬及9月中旬到10上旬是判别单季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焦晋鹏 宋晓洪
文章基于2003~2011年间粮食主产区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DEA方法测算粮食全要生产率的Malmquist指数,构建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粮食直补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粮食直补金额的增长不仅抑制了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上升,还抑制了农户对技术使用效率的提升,仅实现了促进粮食生产技术的进步;粮食直补不仅具有推动效率提升的激励效应,还有阻碍生产效率提高的挤出效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利国 鲍丙飞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和固定效应模型分析2001—2012年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看,主产区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1.3%,且是技术进步"单轨驱动"模式;从空间维度看,主产区粮食全要素生产率除四川省下降之外,其余省域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均上升;显著影响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为粮食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劳均经营规模、种粮人口比重、单位面积粮食产量。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单立岩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曼奎斯特指数法,对黑龙江垦区粮食生产全要素生产率予以度量,从时间变迁、地域分布与个体差异层面分析黑龙江垦区粮食生产技术资本深化的态势,认为提高黑龙江垦区持续稳定的粮食增产能力,应从制度设计创新和激励机制创新的角度,寻求促进粮食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突破口,走适度规模经营与技术进步相结合的道路。
关键词:
粮食 全要素生产率 DEA-曼奎斯特指数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继文 崔家鸣
为了探索影响山东省各地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关键因素,以及受何种因素的影响,本文采用DEA-Malmquist指数值法对2011—2017年山东粮食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取决于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基于上述研究,提出相关建议:以山东农业科技规律为根本,提高粮食生产技术进步水平;改进粮食耕作模式,实现要素资源优化配置。
关键词:
全要素 粮食 技术进步水平 建议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吕添贵 吴次芳 沈孝强 姚岚 李洪义
从结构和功能关系两方面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和聚类分析法对2011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化质量进行测度和空间格局优化。结果表明: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化质量差异明显,城镇化水平分布在0.008~0.141之间,城镇化水平最高区域为南昌市区,最低区域为武宁县;2从空间分布看,6个城市建成区的城镇化质量整体水平较高,属点状分布;而剩余25个县域城镇化质量整体较低,以鄱阳湖湖滨带为核心,圈层形式向外围逐级递减;3从结构与功能关系看,在城镇化结构中社会收入分值所占比例高,而居民生活和经济产业分值比例较低;在城镇化功能中基础教育、人居环境和医疗卫生功能得分较高,而就业吸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镠 祖强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法计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碳足迹,得出以下结论:碳排放强度最大的四个产业部门依次是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工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以及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08年的碳足迹为5995 92万t,人均碳足迹为3.518t/人;碳足迹影响力和碳足迹感应力排名前三的产业部门有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这三个产业部门的行业垄断程度都较高,充分表明了高垄断行业的碳足迹引申出了其它行业的碳足迹;基于碳足迹指标选择基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应以鄱阳湖为核心,以南昌作为经济增长极,以现代建筑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唐国华 陈东林
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其发展对于江西崛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简要介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基本概况的基础上,采用了SWOT分析法,客观详细地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自身的发展优势和劣势,综合阐述了其所面临的机遇和威胁,并以此为据,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优势和机会,规避风险,实现目标,帮助决策者作出最佳的策略,为中部崛起贡献力量。
关键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发展规划 SWOT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