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42)
- 2023(14471)
- 2022(12127)
- 2021(11079)
- 2020(9016)
- 2019(20710)
- 2018(20163)
- 2017(38068)
- 2016(20578)
- 2015(23266)
- 2014(23655)
- 2013(23611)
- 2012(22378)
- 2011(20806)
- 2010(21271)
- 2009(19925)
- 2008(19734)
- 2007(17962)
- 2006(16293)
- 2005(15015)
- 学科
- 济(107632)
- 经济(107546)
- 管理(55059)
- 业(50048)
- 企(37420)
- 企业(37420)
- 方法(36482)
- 数学(31761)
- 数学方法(31383)
- 地方(30482)
- 中国(29441)
- 农(28547)
- 学(22813)
- 业经(22659)
- 农业(19584)
- 财(18954)
- 环境(18610)
- 地方经济(17382)
- 制(17229)
- 贸(16910)
- 贸易(16897)
- 易(16223)
- 和(15942)
- 发(15780)
- 融(15665)
- 金融(15662)
- 银(15404)
- 银行(15367)
- 行(14886)
- 理论(13643)
- 机构
- 学院(310458)
- 大学(306689)
- 济(132821)
- 经济(129874)
- 研究(116961)
- 管理(110883)
- 理学(93257)
- 理学院(92037)
- 管理学(90376)
- 管理学院(89789)
- 中国(88215)
- 科学(73434)
- 京(67117)
- 所(61847)
- 财(58484)
- 农(56990)
- 研究所(56025)
- 中心(52315)
- 江(49347)
- 业大(46646)
- 财经(45331)
- 农业(44410)
- 北京(43488)
- 范(43451)
- 师范(43019)
- 院(41901)
- 经济学(40899)
- 经(40773)
- 州(39666)
- 省(37332)
- 基金
- 项目(198505)
- 科学(153764)
- 研究(145143)
- 基金(139318)
- 家(122669)
- 国家(121620)
- 科学基金(101432)
- 社会(90749)
- 社会科(85932)
- 社会科学(85903)
- 省(80163)
- 基金项目(73130)
- 划(66933)
- 教育(65290)
- 自然(63566)
- 自然科(61762)
- 自然科学(61741)
- 自然科学基金(60577)
- 编号(59642)
- 资助(57014)
- 发(49814)
- 成果(48784)
- 重点(46114)
- 课题(42825)
- 部(42431)
- 创(40523)
- 发展(39695)
- 展(39078)
- 创新(38000)
- 国家社会(37310)
- 期刊
- 济(162941)
- 经济(162941)
- 研究(94911)
- 中国(68300)
- 农(53141)
- 学报(50509)
- 科学(45836)
- 财(44183)
- 管理(41189)
- 大学(37155)
- 农业(36223)
- 学学(34982)
- 教育(33764)
- 融(30183)
- 金融(30183)
- 技术(28438)
- 业经(26521)
- 经济研究(25936)
- 财经(22579)
- 问题(21098)
- 经(19578)
- 业(19450)
- 资源(18072)
- 技术经济(16824)
- 贸(16152)
- 图书(15628)
- 统计(15351)
- 版(14743)
- 商业(14742)
- 世界(14717)
共检索到4897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吕添贵 吴次芳 游和远
研究目的:评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县市区水土资源承载力与经济发展耦合差异水平,并探讨其耦合优化路径。研究方法:采用信息熵权法确定耦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量化评估。研究结果:(1)生态经济区耦合协调度差异明显,市区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较高,县域则相对较低;(2)水土资源承载力与经济发展缺乏同步性,市区多为环境滞后性阶段,县域则处于经济滞后阶段;(3)耦合度空间分布以湖滨地区为核心以圈层形式呈现向外逐渐递减趋势;(4)经济滞后区域应选择城镇建设与产业布局策略,环境滞后区应选择适应性管理与生态屏障区构建策略。研究结论:基于资源与经济同步优化策略将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均衡发展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钟业喜 陆玉麒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998—2008年人口和GDP数据支持下,应用区域重心和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口与经济的耦合特征,并结合耦合指数对经济区发展类型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口与经济重心均位于几何重心的西南方向,在大的趋势上存在耦合关系;人口和经济地理集中度均呈现南高北低,围绕经济区中心城市聚集;人口和经济聚集的主要轴线为浙赣线,次要轴线为昌九线,并表现出先在昌九线集聚,后向浙赣线集聚的态势;人口地理集中度和经济地理集中度高度相关;根据耦合指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可划分为经济极化型、经济超前型、协调发展型、经济滞后型和经济落后型五类区域。
关键词:
经济 人口 空间耦合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唐国华 陈东林
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其发展对于江西崛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简要介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基本概况的基础上,采用了SWOT分析法,客观详细地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自身的发展优势和劣势,综合阐述了其所面临的机遇和威胁,并以此为据,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优势和机会,规避风险,实现目标,帮助决策者作出最佳的策略,为中部崛起贡献力量。
关键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发展规划 SWOT分析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涂晓玲
低碳产业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本文在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产业体系发展现状、国内外发展低碳产业的经验和启示的基础上,论述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得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产业体系构建的最优路径,以期为制定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产业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鄱阳湖 生态经济区 低碳产业 发展路径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林侠 周叶 管超
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物流发展的三种内生路径和两种外生路径,低碳物流发展的内生和外生路径是共存且密切联系的,在低碳物流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时需要外生动力来予以推动,为此应用演化博弈论来分析外力(政府)推动下物流企业低碳物流发展的演化过程,并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物流发展的不同路径及其对策。研究结论对于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物流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何筠 方萌 黄鑫
人口结构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就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00-2008年人口结构现状进行分析,并运用时间数列和计量分析方法,搜集人口结构和人均GDP的数据,建立模型,分析区内人口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合现实情况和模型分析的结果,对相关情况提出四个方面的建议,即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机会;采取积极的城市化战略;加大教育投入,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产业结构,促进区内经济的健康、快速、有序的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林永钦 熊雪 傅春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关键,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农业生产经济效率和生态环境效率的双赢。应用DEA方法以评价循环农业发展的经济效率,采用农业生产的生态足迹以反映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生态效率。在此基础上,为同时体现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效率和生态效率,构造了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综合指数,并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地区存在农药化肥投入冗余、粮食单产不足以及农业生产的耕地足迹和牧草地足迹所占比重偏大等问题,为此必须在推广猪-沼-粮的同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着力发展猪(牛)-沼-果(渔)等循环农业模式,进而提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余达锦 胡振鹏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对长江流域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新模式的探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生态产业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研究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产业发展的理论和现实基础,探讨了生态产业运行的经济发展原则、生态友好原则和产业优化原则,建立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城镇2007年城镇辐射力模型,并根据区域经济开发"点—轴"理论,分析认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发展要实现从"点(南昌)-圈"式发展模式向"双核(南昌-九江)双轴(沿路和沿江)多动力"发展模式转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产业发展政策建议,即要做到区域内严...
关键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生态产业 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郭泉恩 蒋梅鑫 钟业喜
以国家战略地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区域,将建成区面积作为城市规模的测度指标,确定了城市规模与经济绩效的耦合匹配分析模型,并以规模—经济匹配值的时空差异分析作为切入点,研究城市规模与经济绩效的耦合情况。研究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规模的增长逐年加快,尤其是在2010-2012年期间,交通干线经过地区的城市规模有了明显扩张;从2001年到2012年,城市规模与经济绩效偏离理想状态较多的地区明显减少,耦合情况的区域差异有所缩小,且每个时段均存在规模主导区域多于经济主导区域的情况;城市规模与经济绩效耦合程度的改善在2001-2005年和2010-2012年这两个时间段最为明显,并且规模主导区域的面...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龚春明 万宝方
农村文化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基本底色和主打文化。但在"发展主义"成为时代主旋律的背景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文化的现状愈发不容乐观:农村文化传播后继乏人;基础薄弱且缺乏针对性;低下媚俗文化盛行。上述情状发生的缘由主要有:一是地方的"全能政府"漠视了农村文化主体的参与;二是"市场社会"窒闭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场域;三是"发展主义"遮蔽了农村文化发展的内涵。基于此,笔者认为,要使文化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就应彰显"文化农民"的主体意识、注重农村生态文化建设和有序合理开发农村特色文化产业。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丽萌
培育、发展和壮大城市群,促进城市群与产业集群的耦合发展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必然抉择。为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江西应构建以南昌为中心的大南昌城市群,通过以地域分工为基础调整优化大南昌城市群各城市职能,以集群为目的调整优化大南昌城市群产业空间结构等手段,形成大南昌城市群与产业集群空间耦合发展的健康态势。
关键词:
城市群 产业集群 耦合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彭真 刘鹏生 王立国
饭店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这既是低碳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饭店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需要。创建低碳饭店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节能减排,同时也可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饭店业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饭店业低碳经济发展的作用、优势和问题,提出了该地区饭店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
饭店业 低碳经济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汤鹏志 吴泽九 秦英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基本形成以新材料与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与信息、生物与医药为主的产业集群,但收入超亿元的企业只有80家,规模企业相对较少;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但低碳与生态特色的企业偏少,技术主要还是依赖进口。为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新企业进一步发展,本文最后提出了大力提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科技创新水平、着力培育一批具有低碳生态特色的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加强政府的宏观引导、提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高新技术产业各项发展政策的支持力度等对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郑四华 龚志文
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发展区内先进制造业彰显重要。本文采用战略管理中的SWOT分析法,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其所面临的机遇和威胁。在此基础上,以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为指导;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生态效益型制造业;建立系列优惠政策和配套的发展机制;以信息化推动传统制造业升级;通过生态工业园集聚关联企业,打造特色产业集群等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