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21)
- 2023(9735)
- 2022(8323)
- 2021(7275)
- 2020(6155)
- 2019(14306)
- 2018(14048)
- 2017(26821)
- 2016(14705)
- 2015(16869)
- 2014(17179)
- 2013(17477)
- 2012(16700)
- 2011(15537)
- 2010(15803)
- 2009(14756)
- 2008(14494)
- 2007(13420)
- 2006(11904)
- 2005(10825)
- 学科
- 济(87362)
- 经济(87309)
- 管理(41488)
- 业(34416)
- 方法(31945)
- 数学(28304)
- 数学方法(28101)
- 企(26399)
- 企业(26399)
- 地方(22986)
- 学(21113)
- 环境(19493)
- 农(19099)
- 中国(17881)
- 业经(15257)
- 财(14587)
- 地方经济(14403)
- 农业(12941)
- 和(12800)
- 贸(12738)
- 贸易(12730)
- 易(12231)
- 划(11551)
- 制(11433)
- 资源(10621)
- 生态(10566)
- 经济学(10515)
- 融(10303)
- 金融(10301)
- 发(9703)
- 机构
- 学院(229380)
- 大学(228808)
- 济(104887)
- 经济(102854)
- 研究(86143)
- 管理(83800)
- 理学(71254)
- 理学院(70344)
- 管理学(69134)
- 管理学院(68716)
- 中国(63621)
- 科学(54469)
- 京(48929)
- 所(45583)
- 财(43563)
- 农(42688)
- 研究所(41692)
- 中心(38265)
- 业大(36867)
- 江(35491)
- 财经(34775)
- 经济学(33417)
- 农业(33138)
- 北京(31477)
- 经(31257)
- 院(31213)
- 经济学院(29988)
- 范(29885)
- 师范(29617)
- 州(27530)
- 基金
- 项目(150097)
- 科学(116477)
- 基金(107803)
- 研究(106256)
- 家(95645)
- 国家(94945)
- 科学基金(79081)
- 社会(67765)
- 社会科(64259)
- 社会科学(64237)
- 省(59396)
- 基金项目(57415)
- 自然(50741)
- 划(49734)
- 自然科(49286)
- 自然科学(49270)
- 自然科学基金(48335)
- 教育(46555)
- 资助(44187)
- 编号(41365)
- 重点(35167)
- 发(35001)
- 成果(32758)
- 部(32321)
- 创(29925)
- 课题(29334)
- 科研(28976)
- 计划(28418)
- 国家社会(28259)
- 创新(28201)
共检索到3473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敏 廖为明 邓荣根 王立国
森林具有的碳汇功能决定了林业具有特殊地位。在分析"后京都时代"森林碳汇问题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森林碳汇的基础之上,文章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林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规划,运用森林碳汇计量方法——森林蓄积量扩展法,计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过去和现在的碳储量,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森林碳汇潜力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有森林碳储量为409.676×106吨,2020年碳储量为1218.525×106吨,碳汇潜力为808.849×106吨,潜力巨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镠 祖强
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法计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碳足迹,得出以下结论:碳排放强度最大的四个产业部门依次是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工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以及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08年的碳足迹为5995 92万t,人均碳足迹为3.518t/人;碳足迹影响力和碳足迹感应力排名前三的产业部门有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这三个产业部门的行业垄断程度都较高,充分表明了高垄断行业的碳足迹引申出了其它行业的碳足迹;基于碳足迹指标选择基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应以鄱阳湖为核心,以南昌作为经济增长极,以现代建筑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郗婷婷 李顺龙
森林所具有的碳汇功能决定了林业生产在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本文在分析“后京都时代”森林碳汇问题及黑龙江省森林碳汇特殊性的基础之上,结合黑龙江省林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规划,运用森林碳汇基本理论,提出了森林蓄积量扩展法,首次对黑龙江省森林碳汇容量和碳汇潜力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现有森林碳汇储量为17.38亿t,碳汇潜力巨大。
关键词:
后京都时代 固碳量 碳汇潜力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唐国华 陈东林
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其发展对于江西崛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简要介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基本概况的基础上,采用了SWOT分析法,客观详细地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自身的发展优势和劣势,综合阐述了其所面临的机遇和威胁,并以此为据,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优势和机会,规避风险,实现目标,帮助决策者作出最佳的策略,为中部崛起贡献力量。
关键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发展规划 SWOT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海生 赵小敏 朱德海
对鄱阳湖区土地利用结构特点及空间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结合鄱阳湖区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和土地利用目标,从农业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项目区土地整理、湿地整理等方面分析了鄱阳湖区土地整理潜力,并针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整理,提出了土地整理潜力实现的途径。强调不同地区的土地整理具有不同的侧重,鄱阳湖区土地整理除了增加土地利用面积、提高土地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外,更重要的是结合“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工程的实施,改善当地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达到“抗灾、脱贫、改貌、增效”的效果。
关键词:
鄱阳湖 土地整理 潜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夏本安 文敏 任煜堃 陈佳楠 糜新宇 王品 唐代生
为了对湖南省各县森林碳汇发展潜力进行定量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选取森林现有和潜在发展面积、森林结构、林木生长率、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经济5个指标来构建森林碳汇发展潜力指数计算模型,确定权重值分别为0.35、0.25、0.20、0.10、0.10。基于森林碳汇发展潜力指数计算模型,将森林碳汇发展潜力等级分为高、中、一般、低,所对应的指数区间分别为(0.60,1.00]、(0.40,0.60]、(0.30,0.40]、[0,0.30]。结果表明:在湖南省124个县(区)范围内,森林碳汇发展潜力高的县(区)为沅陵县与安化县。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付雪 肖华茵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具有许多不同于其他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但其发展也经过了区域扩大、产业扩展和内涵丰富的发展过程。为了加强财政投入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支持,必须明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财政支出的领域以及选择合理的方式。经过定量分析,给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财力支撑规模,并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测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设区市的投入产出效率,以此分析现行体制的合理性。研究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财政规模近年增长较大,财政支出使用效率有所提高。从全部投入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出效率高于非湖区,然而其整体效率还是逐年递减,有必要采取措施提高环境产出效率。
关键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财政支出 数据包络分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冀建华 刘秀梅 侯红乾 刘益仁 李祖章 刘光荣 李絮花 罗奇祥
在施肥条件下确定平衡状态时,土壤有机碳含量水平对于正确评价土壤的固碳潜力和制定合理的有机物质分配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前人研究的江西省有机碳储量数据并采用Jenny模型对长期不同施肥下有机碳动态数据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区有机碳储量占全省的46%,以鹰潭地区最高,九江地区最低。施肥明显增强了土壤的碳汇作用,单施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配施(70F+30M、50F+50M、30F+70M、NPKM、NPK+S、NPK+P和NPK+C)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施化肥处理,以南昌县的30F+70M、进贤县的NPKM和余江县的NPK+P处理最高,其平衡时有机碳含量和固碳潜力分别较施化肥处理提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海婷 朱再昱
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第一个上升为国家级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对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创新能否有所作为。因此,本研究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客观、全面地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做出评价和分析,为进一步提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科技创新能力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蔡永强 熊小刚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际,将其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为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33个三级指标。然后运用聚类分析法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水平划分为第1、2、3类。其中,第1类为"科技创新能力强区域",包括10个县(市、区);第2类为"科技创新能力中等区域",包括10个县(市、区);第3类为"科技创新能力弱区域",包括18个县(市、区)。最后运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得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8个县(市、区)科技创新能力大小与次序。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吕添贵 吴次芳 沈孝强 姚岚 李洪义
从结构和功能关系两方面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和聚类分析法对2011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化质量进行测度和空间格局优化。结果表明:1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化质量差异明显,城镇化水平分布在0.008~0.141之间,城镇化水平最高区域为南昌市区,最低区域为武宁县;2从空间分布看,6个城市建成区的城镇化质量整体水平较高,属点状分布;而剩余25个县域城镇化质量整体较低,以鄱阳湖湖滨带为核心,圈层形式向外围逐级递减;3从结构与功能关系看,在城镇化结构中社会收入分值所占比例高,而居民生活和经济产业分值比例较低;在城镇化功能中基础教育、人居环境和医疗卫生功能得分较高,而就业吸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龚江丽 谢正观
汇集郡阳潮生态经济区2008年社会、经济、生态三类23个指标,采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法进行区划研究,同时结合湖区社会、经济、生态发展特点,最终将湖区划分为5个生态经济区。在分析各生态经济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为各区发展政策提出了建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颖 李晓格 温亚利
【目的】核算我国森林资源碳储量和价值量,摸清我国森林资源家底,了解森林资源状况,合理制定林业发展规划。预测森林碳储量及碳汇潜力,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水平,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林业发展目标提供参考。【方法】利用1973-2018年间9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采用森林蓄积量法核算我国森林资源总碳储量及其变化情况,并按照不同林种分类核算森林资源的碳储量和价值量。采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和幂函数模型联合预测我国森林资源碳汇发展潜力,并通过构建林分单位面积生长量和碳储量的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经营管理水平下碳汇量的变化率。【结果】(1)40多年来中国森林资源单位面积蓄积量平均为73.56 m~3/hm~2,林木碳储量由1976年的51.96×108 t增加到2018年的87.90×10~8 t,年均增汇0.855 7×10~8 t/a,森林资源总碳储量(包括林木、林地和林下植被)由125.06×10~8 t增加到214.39×10~8 t;其中,人工林碳储量增速明显,年均增加5.05%。(2)我国林木碳储量价值量由1976年的1 482.09×10~8元增加到2018年的8 823.85×10~8元,年均增加174.80×10~8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34%;其中,人工林碳储量价值年均增长8.24%。(3)GM(1,1)灰色模型预测2030年森林碳储量达到100.13×10~8 t,2018-2030年年均增汇1.59×10~8 t/a,预计2030年森林蓄积量可达到210.80×10~8 m~3;2060年中国森林碳储量将达到180.32×10~8 t,2018-2060年年均增汇2.36×10~8 t/a。幂函数模型预测,2030年中国森林碳储量达到108.00×10~8 t,2018~2030年平均年碳汇量为2.25×10~8 t/a,预计2030年森林蓄积量可达到227.38×10~8 m~3;2060年中国森林碳储量达到212.27×10~8 t,2018-2060年年增汇3.12×10~8 t/a。(4)在近15年的森林碳储量平均基准上,森林经营管理水平提高5%,森林碳储量将增加4.30%~6.86%;提高10%,森林碳储量将增加9.89%~12.47%;提高15%,森林碳储量将增加15.48%~18.09%;提高20%,森林碳储量将增加20.96%~21.07%。【结论】在不考虑经济、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基于森林生物量和蓄积量的变化,中国森林碳储量和价值量都是增加的。按照这个发展趋势,可以实现2030、2060年碳达峰碳中和时中国林业的预期发展目标。如果目前森林经营管理水平再提高,森林碳储量的变化率将逐步增加,碳汇潜力巨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涂晓玲
低碳产业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本文在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产业体系发展现状、国内外发展低碳产业的经验和启示的基础上,论述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低碳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得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产业体系构建的最优路径,以期为制定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产业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鄱阳湖 生态经济区 低碳产业 发展路径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林侠 周叶 管超
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物流发展的三种内生路径和两种外生路径,低碳物流发展的内生和外生路径是共存且密切联系的,在低碳物流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时需要外生动力来予以推动,为此应用演化博弈论来分析外力(政府)推动下物流企业低碳物流发展的演化过程,并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物流发展的不同路径及其对策。研究结论对于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物流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