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84)
- 2023(11139)
- 2022(9863)
- 2021(9306)
- 2020(7785)
- 2019(18078)
- 2018(18058)
- 2017(34561)
- 2016(18899)
- 2015(21304)
- 2014(21086)
- 2013(20901)
- 2012(19271)
- 2011(17149)
- 2010(16906)
- 2009(15097)
- 2008(14509)
- 2007(12262)
- 2006(10644)
- 2005(9135)
- 学科
- 济(71115)
- 经济(71041)
- 管理(50682)
- 业(48170)
- 企(39881)
- 企业(39881)
- 方法(34706)
- 数学(30074)
- 数学方法(29749)
- 农(19325)
- 学(19021)
- 财(18697)
- 贸(17636)
- 贸易(17629)
- 中国(17578)
- 易(17220)
- 业经(15414)
- 地方(15350)
- 农业(12939)
- 出(12352)
- 和(12150)
- 环境(11928)
- 理论(11834)
- 务(11415)
- 技术(11395)
- 财务(11356)
- 财务管理(11336)
- 制(11022)
- 企业财务(10739)
- 划(9750)
- 机构
- 大学(263173)
- 学院(260611)
- 管理(104888)
- 济(98274)
- 经济(96089)
- 理学(91872)
- 理学院(90795)
- 管理学(89021)
- 研究(88652)
- 管理学院(88591)
- 中国(64149)
- 科学(59152)
- 京(56332)
- 农(45772)
- 所(45145)
- 财(43950)
- 业大(43155)
- 研究所(41799)
- 中心(39887)
- 江(36763)
- 农业(36301)
- 财经(35928)
- 范(35547)
- 北京(35218)
- 师范(35188)
- 经(32840)
- 院(32762)
- 州(29959)
- 师范大学(28819)
- 经济学(28725)
- 基金
- 项目(189812)
- 科学(148385)
- 基金(138003)
- 研究(134949)
- 家(121937)
- 国家(120993)
- 科学基金(103160)
- 社会(82882)
- 社会科(78437)
- 社会科学(78416)
- 基金项目(74675)
- 省(73781)
- 自然(70037)
- 自然科(68335)
- 自然科学(68319)
- 自然科学基金(67084)
- 划(62732)
- 教育(61168)
- 资助(56590)
- 编号(54795)
- 成果(43225)
- 重点(42906)
- 部(41338)
- 发(39961)
- 创(39035)
- 课题(37207)
- 科研(37060)
- 创新(36452)
- 计划(35496)
- 大学(35007)
共检索到3686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方方 齐述华 廖富强 张起明
利用鄱阳湖区46景不同时相的Landsat MSS/TM/ETM+遥感影像,分别提取鄱阳湖的出露草洲范围,并假定只要一个时期是出露草洲就属于草洲,形成鄱阳湖湿地草洲潜在分布图,并分析鄱阳湖湿地出露草洲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利用出露草洲面积与星子水文站观测水位得到二者的关系,表明出露草洲分布及范围受水位的影响显著,高水位时,大部分草洲被水淹没;低水位时,出露草洲面积大。此外,也受气象因素、草洲植物生长期的水位过程等因素影响;(2)出露草洲面积的季节变化明显:随水位的升高而减少,随水位的下降而增加;在植被生长期的春季和夏季,出露草洲面积逐渐减少,在秋季和冬季,出露草洲面积却逐渐增加;出露...
关键词:
鄱阳湖 湿地草洲 水位 遥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全军 于秀波 胡斌华
湿地植物群落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是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初级生产者,维持和承载着湿地生态系统各种各样的物理过程和生物功能,其结构、功能和生态特征能综合反映湿地生态环境的基本特点和功能特性。湖泊湿地水位波动及其带来的环境梯度变化对湿地植物群落的影响是生态学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本研究通过2010年10月到2012年2月在鄱阳湖南矶湿地设置57个固定样方开展植物群落的高度、植物种类、数量,优势种高度及植物的物候学特征逐月观测,研究了鄱阳湖南矶湿地植物群落生长发育过程以及植物群落时空变化特征,并且对这些特征的可能形成原因以及其和鄱阳湖水位波动的关系等进行了探讨。结果认为,受鄱阳湖水位周期性波动和湿地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葛刚 徐燕花 赵磊 吴志强 吴兰
通过对鄱阳湖三个典型湿地植物群落带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质和全氮在湿地土壤中的垂直分布规律具有一致性,表层含量显著高于下层,40cm以下土壤养分含量基本稳定。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不同植物群落间存在差异,有机质变化趋势为:刚毛荸荠群落带<南荻群落带灰化苔草群落带>刚毛荸荠群落带。土壤碳氮比相对较低(10~23);植物对养分的吸收能力、植被生长特征、湿地生态水文过程等影响着有机质和氮素含量的空间分布。
关键词:
鄱阳湖 湿地土壤 有机质 氮素 空间分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于泉洲 刘煜杰 梁春玲 周蕾 张祖陆 王永生
根据多年的气象资料和PDSI(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指数数据以及干旱年份(2002年)的水文资料,分析了南四湖区域气候变化的特征和干旱背景,并利用干旱年份的5景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计算了研究区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修正的归一化水体指数(MNDWI),并作为湿地对干旱响应的特征指标,研究了2002年南四湖湿地干旱特征,揭示了湿地对于极端干旱事件的响应特征,着重分析了干旱对湖泊湿地植被的影响,并讨论了极端干旱对于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和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①近60多年来南四湖湿地增温趋势明显(R2=0.21,P=0.0002),干旱趋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卷乐 胡振鹏 冉盈盈 王晓龙 张永杰
鄱阳湖湿地属于我国生态功能区划重要区,兼有洪水调蓄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服务功能。该区域建有9个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近年来,全球变暖引发的区域性干旱气象灾害频发,造成鄱阳湖区水体和湿地水位下降、甚至干涸,大量薹草滋生,时有湖区烧荒现象,严重威胁到鄱阳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安全及区域生态环境。2012年初,针对新出现的多起烧荒事件,研究结合遥感快速监测、植物地面调查和GIS缓冲区分析等方法,及时掌握第一手的烧荒区域面积、分布和地面火烧区域与非火烧区域植被生长状况,并经对比和分析获得一些初步认识:①此次春季烧荒区域总斑块95个,烧荒总面积10 278.619 6 hm2,烧荒面积最大的斑块面积1 29...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云良 许秀丽 赵贵章 姚静 张奇
频繁干湿交替增强了鄱阳湖洲滩土壤水对湿地系统的动态调节作用。以鄱阳湖吴城国家自然保护区的一个典型洲滩湿地为研究区,调查分析了土壤质地沿高程梯度的分布特征,确定了不同土壤质地的水分特征参数,并阐述了土壤质地与其水分特征参数的空间异质性。结果发现:该洲滩湿地主要分布砂土、粉壤土和粘土三种类型。水平断面方向上,粒径较粗的砂土和粉壤土主要分布在高位滩地,而粒径相对较细的粘土主要分布在近湖区开阔水面的低位滩地;土壤剖面方向上,土壤质地呈现出固有分层特性。van Genuchten模型应用于鄱阳湖洲滩湿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拟合,证实了该模型在鄱阳湖洲滩湿地的适用性。模型结果表明土壤残余含水率θr变化约9%~...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邹霞 钱海燕 周杨明 黄灵光 杨梅花
为探讨鄱阳湖季节性淹水湿地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及遥感方法在土壤有机碳估算中的适用性,依托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择蚌湖、常湖池和泗洲头湿地为研究区域,基于野外实测土壤有机碳含量数据和同期的Landsat8 OLT遥感影像,采用遥感图像处理和GIS技术提取影像中遥感特征因子,构建遥感参数与土壤有机碳的一元线性、一元曲线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模型,通过对比分析选择最优遥感估算模型,预测鄱阳湖季节性淹水湿地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提取了影像中33个遥感特征因子,包括7个波段的反射率值(b1~b7)、4个植被指数(NDVI、SR、SAVI、EVI)、第一主成分特征(PCA1)、单波段纹理特征的均值(MEAN)、熵(ENT)和相关性(COR),其中纹理特征是研究区土壤有机碳含量预测的重要遥感因子,其与土壤有机碳含量构建的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模型拟合效果最优,模型决定系数R~(2)=0.772,平均相对误差45.53%,均方根误差2.417。遥感反演发现,研究区预测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主要集中在0~20 g/kg,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值约为10.75 g/kg。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蔡海洋 曾六福 方妙真 葛宏力 叶艺贞 曾从盛
对闽江口塔礁洲湿地40个采样点的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Cu、Pb、Zn、Cd的含量分别为4.13-42.62、40.31-104.63、50.36-516.39、0.14-1.39 mg.kg-1;各元素平均含量从大到小排序为Zn、Pb、Cu、Cd;对比国内外典型河口,塔礁洲湿地的Cu、Cd含量处于较低水平,但Pb、Zn的污染则较为严重;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塔礁洲主要受Cd和Zn的污染,不同重金属污染程度从大到小排序为Cd、Zn、Pb、Cu;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塔礁洲湿地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均值为315.7±156.4,属于强的生态危害;塔礁洲湿地...
关键词:
闽江口 湿地 重金属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经波 郑利林 郭宇菲 蔡永久 王晓龙
湿地土壤有机碳是联系湿地系统内外部物质循环的重要纽带,在湿地生态系统和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鄱阳湖作为长江中下游大型通江湖泊,其湿地系统内部的土壤有机碳的循环和转换,对于区域甚至全球的碳格局和碳平衡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系统调查与样品采集分析,探讨了鄱阳湖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土壤性状、植被以及高程等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鄱阳湖湿地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为4.38%。在主湖区中部偏北以及南部湖湾区含量较高,在北部入江通道含量最低;河口冲积洲滩和碟形湖的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河道;(2)基于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总氮、总磷、含水率、高程和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整体上解释了鄱阳湖湿地土壤有机碳35.28%的变化(整体R~2=0.35)。局部R~2值东南高,西北低,并且碟形湖和洲滩的局部R~2值明显高于河道(p<0.01);(3)不同因子对于有机碳的影响的强弱程度在不同区域呈现出不同特征。总氮和有机碳之间的联系在西部湖区较强,在河道以及洲滩上较强;总磷在湖区东南部和西北部均较强,在洲滩和碟形湖中影响力较强;含水率对于有机碳的影响在全湖尺度上差异较小;NDVI的影响在东部和南部较强,在洲滩和碟形湖较强;海拔在湖区东南部的影响较强,在洲滩和碟形湖中较强。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鄱阳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晓松 刘元波 吴桂平
蒸散是水循环过程重要的分量,分析鄱阳湖流域蒸散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子作用对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和提升流域生态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以MODIS产品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应用地面温度-植被指数三角关系法反演了鄱阳湖流域2000~2009年的实际蒸散量,分析了流域蒸散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主要气象因子对流域蒸散的影响。结果表明:(1)鄱阳湖流域蒸散具有很强的空间异质性,蒸散较大的区域位于湖区水域和流域森林分布区域,而湖区周围和流域中部的农田和草地蒸散相对较小。2000~2009年流域年均蒸散量为795mm。2003、2004、2007和2009年的枯水年份,蒸散值较高,变化范围为802~890mm;(2)鄱阳湖...
关键词:
蒸散 遥感反演 鄱阳湖流域 MODIS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袁燕萍 叶许春 刘婷婷 李相虎
基于2000~2020年鄱阳湖流域气象站点资料和多源遥感数据,综合考虑大气-植被-土壤作用及其内部互馈机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构建了适用于鄱阳湖流域的综合遥感干旱监测模型;通过Sen趋势法、重心迁移模型等方法研究揭示了鄱阳湖流域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和夜间灯光数据构建人为活动压力指数,量化分析了鄱阳湖流域人类活动强度及其对干旱格局的影响。研究得出:(1)利用传统干旱指数和统计年鉴中的旱灾成灾面积、受灾面积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模型能够综合反映出农业干旱情况和气象干旱程度的复合信息,准确量化监测区域实际旱情。(2)鄱阳湖流域具有干旱频率南高北低、西部旱情较东部严重、干旱影响范围波及广、全流域性干旱发生频率高等特征;流域整体表现出冬春干旱化、夏秋湿润化的态势。(3)鄱阳湖流域人类活动对干旱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南北分异特点。研究时段内流域人为活动压力指数普遍上升,北部人为活动压力显著高于南部;流域北部稳步推进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战略,人类活动效应对干旱程度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南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粗放并对环境造成破坏,间接加剧了区域干旱。研究结果对于深入认识鄱阳湖流域干旱时空演变特征和增强区域防旱抗旱能力具有很好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朱超 戴全厚 王玲玲
以贵州省草海湿地典型集水区——沙河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微量元素Fe、Mn、Cu、Zn含量,开展其变化趋势及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除Mn外,其他微量元素在本地区含量都较丰富。四种元素的等值线图反映,Fe含量极值出现在研究区的西北和东南部,Mn在研究区南部有范围很小的高值区,Cu的高值区主要出现在研究区东北部,而Zn的高值区出现在研究区的西南边缘部位。微量元素与大量元素以及有机质、pH等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Cu与Mn、P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Mn与Cu、P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与pH值表现出显著正相关;Fe与N表现出极显著负相关,与有机质表现出显著负相关;Zn与Mn、N表现出极显著...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吴后建 但新球 王隆富 舒勇 吴照柏 刘世好 张铁平
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地理统计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中国国家湿地公园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国家湿地公园空间分布不平衡,总体上呈现凝聚型分布,集中分布在中部、山东半岛和长三角。2从省市区分布来看,国家湿地公园集中分布在湖北、山东、黑龙江、湖南等省份,并在鲁西南-苏西北、苏南-浙北、湘北、鄂东形成4个高密度热点区域。3从自然地理空间分布来看,国家湿地公园集中分布在亚热带、中温带和暖温带,年平均降水量800~1 600 mm和400~800 mm区域,以及高程1 500 m以下的区域。4从生态区划空间分布来看,国家湿地公园集中分布在一级流域中的长江区、松花江区、淮河区和黄河区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红娟 姜加虎 黄群
湿地遥感影像分类是遥感研究的一大难题。分析洞庭湖不同湿地类型在遥感影像上的光谱曲线规律,利用两个季节的洞庭湖ETM数据,并辅助以物候特征和地面GIS信息,通过遥感软件Erdas Image的专家分类知识库建立决策树分类方法,结合研究区的DEM进行洞庭湖湿地的影像分类.通过专家分类器分层次实现了包括水体、泥沙滩地、防护林滩地、湖草、芦苇滩地和苔草滩地以及其他水体7种湿地类型的分类。相比传统分类方法,专家分类过程以规则为基础,可以同时利用多个条件进行分类,减少了数据处理时间,同时还提高了分类精度,最终得到试验区较为可靠的遥感分类图像。
关键词:
洞庭湖湿地 专家分类 决策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瑶 江辉
总磷是湖泊水质参数中的主要指标,从遥感数据中获得其时空上的分布信息对于理解、管理和保护湖泊生态系统是必要的。通过2009年4月至12月对鄱阳湖湖区和五河入口的表层水体进行采样分析,利用直接遥感反演算法和间接遥感反演算法,结合MODIS遥感数据择优反演鄱阳湖表层水体的总磷含量,同时分析总磷含量的时空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从实验数据分析可知,总磷TP与总悬浮物浓度相关性较好,间接反演算法能够得到较好的反演结果;②TP是鄱阳湖水质的主要污染指标之一,TP含量在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三个时期呈上升趋势;③鄱阳湖三个时期TP含量的空间变化明显,中心湖区TP含量相对整个湖区较低,主航区和五河入口TP...
关键词:
遥感 总磷 总悬浮物 鄱阳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