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44)
2023(7842)
2022(6975)
2021(6571)
2020(5736)
2019(13753)
2018(13214)
2017(24219)
2016(13781)
2015(15896)
2014(16183)
2013(16215)
2012(15595)
2011(14346)
2010(14661)
2009(13742)
2008(14088)
2007(12477)
2006(10828)
2005(9781)
作者
(44242)
(37361)
(37171)
(35661)
(23585)
(17959)
(17018)
(14528)
(14036)
(13584)
(12974)
(12750)
(11991)
(11896)
(11820)
(11804)
(11596)
(10897)
(10826)
(10799)
(9553)
(9394)
(9159)
(8539)
(8513)
(8465)
(8315)
(8307)
(7709)
(7701)
学科
(59387)
经济(59335)
(33885)
管理(33818)
方法(29184)
数学(25965)
(25824)
企业(25824)
数学方法(25700)
(17319)
(16114)
中国(15148)
(13804)
地方(12178)
(11891)
贸易(11890)
(11520)
农业(11498)
业经(11487)
(9722)
(9453)
环境(8752)
理论(8677)
(8539)
金融(8535)
(8404)
银行(8351)
(8071)
财务(8056)
财务管理(8028)
机构
大学(211440)
学院(208374)
(83295)
经济(81561)
研究(77394)
管理(75131)
理学(64827)
理学院(63901)
管理学(62529)
管理学院(62141)
中国(56206)
科学(51733)
(46037)
(45702)
(41900)
研究所(38702)
业大(37061)
农业(36870)
(36856)
中心(34798)
(32220)
(29812)
师范(29474)
财经(29414)
北京(28483)
(26838)
(26684)
经济学(25750)
(24889)
农业大学(24233)
基金
项目(140400)
科学(108299)
基金(100898)
研究(96780)
(90518)
国家(89795)
科学基金(74225)
社会(59441)
社会科(56186)
社会科学(56162)
(55561)
基金项目(54131)
自然(49833)
自然科(48632)
自然科学(48610)
自然科学基金(47783)
(47546)
教育(45289)
资助(41340)
编号(38691)
重点(32949)
成果(32347)
(31064)
(30476)
(28679)
计划(28167)
科研(27670)
课题(27485)
创新(26994)
大学(25754)
期刊
(89699)
经济(89699)
研究(58845)
学报(42315)
(40970)
中国(40475)
科学(36010)
大学(30551)
(28912)
学学(28799)
农业(27900)
管理(23858)
教育(21956)
技术(16875)
(16507)
金融(16507)
(15663)
财经(14485)
经济研究(14358)
业经(13827)
(12542)
(12431)
问题(12296)
业大(11396)
资源(11098)
图书(11031)
(10960)
技术经济(10624)
统计(10226)
科技(10111)
共检索到3092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振鹏  林玉茹  
基于1983和2013年两次鄱阳湖综合科学考察植被调查结果发现,30年来鄱阳湖水生植被呈退行性演变。主要体现在:(1)水生植被面积大幅缩减,沉水植被面积减少37.7%,菱等敏感物种面积减幅为87.6%;(2)群落结构简单化,组成物种由5~8种下降至3~5种,苦草替代竹叶眼子菜成为优势物种;(3)生物多样性降低,单位面积生物量减少。驱动此演变的主要因素包括:(1)长期持续的低枯湖水位压缩了水生植物的生存空间;(2)湖水氮磷浓度增加恶化沉水植被的生境;(3)洪水灾害干扰沉水植物正常生长发育,诱发沉水植被演替;(4)过度的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损害沉水植被。为了遏制退行性演变趋势、保护湿地植被生态系统的健康,建议采取有力的湖泊管理措施,将人类活动控制在湿地生态系统可承受范围之内。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简敏菲  弓晓峰  游海  黄志中  朱捷  
位于鄱阳湖流域乐安河中下游的德兴铜矿,是我国著名的大型铜业基地,是鄱阳湖流域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2003年7月至8月对鄱阳湖部分流域的水质、沉积物、底泥及水生维管束植物等样品的重金属污染进行了研究调查,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对样品中的Cu、Zn、Pb、Cd等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水体中的重金属含量均达到地表水评价标准中的Ⅰ类标准,底泥、土壤等已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而水生植物对重金属元素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富集能力,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作用与土壤背景值有一定的相关性,土壤中重金属的背景值越高,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量也相应增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微  李昌彦  吴敦银  陈多多  
近年来,鄱阳湖水沙研究集中在鄱阳湖"五河"各水文站的单站分析上,且水沙数据采用大多仅至21世纪初期,对缺测资料未进行有效插补。将鄱阳湖作为一个研究整体,分析了鄱阳湖水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以便为鄱阳湖泊形态变化研究以及水、沙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运用水沙相关、上下游泥沙相关法对部分缺测泥沙进行插补,获得1956~2011年的鄱阳湖入、出湖水沙系列数据。利用数理统计法、水沙双累积曲线法、Mann-Kendall法分析鄱阳湖入、出湖径流量与输沙量变化特征,并且探讨了水沙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1)入湖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年内分配相一致,而长江水沙的倒灌影响了出湖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年内分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戴雪  杨桂山  万荣荣  李冰  王晓龙  
在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下,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形势日益严峻。因此,开展浅水湖泊洲滩植被健康状态评价,探索导致湖泊洲滩植被结构和功能退化的原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构建逐层聚合的指标体系,运用综合健康指数法(EHCI)对鄱阳湖洲滩植被健康状态进行评价;并通过不健康年份湖泊水情与多年平均湖泊水情的对比,揭示对洲滩植物健康状态影响最为显著的湖泊水情。主要结论如下:(1)1989~2010年春季,鄱阳湖洲滩植被处于健康和亚健康状态的年份约占总体的80%,不健康年份约占总体的20%;同时段的秋季,鄱阳湖洲滩植被在健康和亚健康状态的年份约占总体的85%,不健康年份约占总体的15%。1989~201...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振鹏  葛刚  刘成林  
2003年以来,鄱阳湖长期处于低枯水位状态,湖盆植被面积减少600km2;洲滩土壤含水量降低,旱生植物物种入侵,占据高程15m以上洲滩,湿地植被演变成中生性草甸,使物种大幅度增加;湿生和水生植物向湖中心下移,生长空间缩减;对水深、污染物敏感的植物群落的物种、生物量减少,生物多样性退化;对水深适应性强和耐污染的植物迅速扩张。无序采砂、防火烧荒、牲畜放牧加剧了这一局面。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鄱阳湖湿地植被正在逐步退化。为了遏制这一退化现象,正在建立鄱阳湖健康评价体系与标准,加强植物群落固定断面和针对稀有物种、对水深和污染物敏感物种、危害湖泊健康物种进行专项监测,针对发现的问题,用遥感影像辨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利国  鲍丙飞  董亮  
运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01—2014年粮食生产面板数据,采用变异系数法、探索性数据分析(ESDA)方法以及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单产时空格局演变情况及驱动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单产年际间有所波动,但整体呈快速上升态势,粮食单产变异系数呈先波动下降后持续上升特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粮食单产具有较强的全局空间相关性;粮食单产处于高—高地区和低—低地区的县(市)较多,处于高—低地区和低—高地区的县(市)较少;2001、2014年种粮人口规模、有效灌溉面积占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亚东  胡韵菲  栗欣如  马力阳  王道龙  罗其友  
本文以我国31个省份马铃薯播种面积数据为基础,运用标准差椭圆、标准距离、综合比较优势模型等方法,对1982—2015年我国马铃薯种植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马铃薯空间格局经历了缓慢南移(1982—1994年)、向东北移动(1994—2000年)、向西移回(2000—2008年)和向西南快速移动(2008—2015年)4个阶段。(2)受马铃薯生产区域格局变化影响,我国马铃薯种植重心沿"西南-东北-西南"的轨迹移动,总体呈现"由北向南、由东向西"的趋势。(3)我国马铃薯种植区域逐步向西南和西北方向集聚,集聚性增强,并且集聚区域持续向西南移动。(4)效益增加、政策推动、技术进步和适宜气候是我国马铃薯种植空间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亚东  胡韵菲  栗欣如  马力阳  王道龙  罗其友  
本文以我国31个省份马铃薯播种面积数据为基础,运用标准差椭圆、标准距离、综合比较优势模型等方法,对1982—2015年我国马铃薯种植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马铃薯空间格局经历了缓慢南移(1982—1994年)、向东北移动(1994—2000年)、向西移回(2000—2008年)和向西南快速移动(2008—2015年)4个阶段。(2)受马铃薯生产区域格局变化影响,我国马铃薯种植重心沿"西南-东北-西南"的轨迹移动,总体呈现"由北向南、由东向西"的趋势。(3)我国马铃薯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葛继稳  蔡庆华  李建军  刘建康  刘胜祥  蒲云海  王希群  
为建立自然保护区 ,保护湖北梁子湖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 ,并为梁子湖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对梁子湖主体湖 1955— 2 0 0 1年以来 45年间水生植被的演替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①水生植被覆盖率下降到 54 2 7% ,近 5年内保持稳定 ;植被分布差异极为显著 ,东梁子湖为草型湖 ,前江大湖植被较少 ,中湖基本上无水生植被 .②水生植被单位面积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继续恢复 ,分别达到 3 4 96g m2 和 7942 0 3t ,但仍未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 ;群落单位面积生物量迅速上升 ,并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达到 6443g m2 .③挺水植被中的芦苇群落已消亡 ;...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世萍  魏青山  王先科  李金成  甘大舜  
宿鸭湖水库是河南省平原区大型湖泊型水库,面积113.33 km~2,平均水深1.4 m,常年透明度低,水生植物主要分布在水深0.5 m以内浅水区。群落占该库正常水位时面积的37.7%。主要水生植物种类有59种,分5个群丛。生物量113 800 t。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卫民  杨干荣  樊启学  张家波  
对梁子湖水生植被的种群组成、植被类型和生物量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梁子湖水生高等植物的种类为35科62属92种,全湖沉水植物平均生物量为4.75kg·m~(-2)。根据梁子湖水生植物的种类组成和结构全湖分为12个水生植物群落。梁子湖水生植被带状分布不显著,其特点是挺水植物和漂水植物未形成一个独立的植物带,沉水植物占绝对优势,分布面积接近全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原园  李宗礼  黄火键  王中根  陈敏  
河湖水系连通是古今中外行之有效的治水举措,也是适应我国新时期水利发展需要的治水新方略。河湖水系连通是以水循环物理过程为基础,伴随化学、生物和人文过程的复杂过程,有其自身的演变规律。本文从生产方式的变革和人水相互关系出发,探讨了河湖水系连通的历史演变过程,划分出四个发展阶段,分析了不同发展阶段的河湖水系连通演变特征,辨识出在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河湖水系连通的关键驱动因子,分析了不同驱动因子对河湖水系连通演变的作用机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彭俊  
运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鄱阳湖流域赣江外洲站、抚河李家渡站、信江梅港站、饶河虎山站和修水万家埠站1950~2012年径流量和1956~2012年输沙量的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探讨了水沙变化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鄱阳湖流域五大河流水沙的趋势变化特征相异,除李家渡站径流无明显趋势变化外,其余各站均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未超过α=0.05显著性检验临界值);外洲站、梅港站和李家渡站输沙量呈减少的趋势变化,且1985年以后呈显著的减少趋势,而虎山站和万家埠站输沙量在1965~1999年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1999年以后才开始减少;(2)入湖总水量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游文荪  丁惠君  许新发  
通过收集整理鄱阳湖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水环境资料,运用PSR模型、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确定鄱阳湖现状年的水生态安全度并预测鄱阳湖水生态安全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农业化肥施用量、万元GDP用水量、鄱阳湖水质、钉螺面积等指标对鄱阳湖水生态安全有较大影响;鄱阳湖现状(2005年)水生态安全度为0.513 3,属于"基本安全";2010年鄱阳湖水生态安全度为0.565 1,较2005年有所提升,但仍属于"基本安全"的范畴;近期内,鄱阳湖水生态安全度将在"基本安全"的范畴内波动。随着湖区周边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压力的不断加大,若维持现有的保护力度,则鄱阳湖水生态安全的变化趋势不容乐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启武  尧波  刘影  吴琴  钟中罡  卢伍山  
通过综述鄱阳湖区人地关系史3个重要时期"围湖造田"、"退田还湖"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类活动对湖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三者的转变过程,探讨了湖区人地关系的转变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围湖造田"降低了湖泊、湿地的诸多功能(如调蓄洪水、维持生物多样性、碳汇等),促生了人地之间的紧张关系;"退田还湖"则使湖泊、湿地功能得以逐步恢复,缓和了湖区人地关系,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提出与建设将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把湖区人地关系推向和谐阶段。鄱阳湖区人类活动由"围湖造田"到"退田还湖"的转变是在当地人民对自然灾害的深刻反省与国家政策的双重驱动下实现的,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提出与建设则是人与自然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