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42)
- 2023(10911)
- 2022(9759)
- 2021(9243)
- 2020(7816)
- 2019(18173)
- 2018(18198)
- 2017(34965)
- 2016(19272)
- 2015(21709)
- 2014(21609)
- 2013(21341)
- 2012(19524)
- 2011(17378)
- 2010(17300)
- 2009(15659)
- 2008(14895)
- 2007(12632)
- 2006(10921)
- 2005(9271)
- 学科
- 济(75206)
- 经济(75132)
- 管理(51794)
- 业(48956)
- 企(41037)
- 企业(41037)
- 方法(39166)
- 数学(34590)
- 数学方法(34039)
- 学(20118)
- 农(18855)
- 中国(17295)
- 财(16531)
- 地方(15433)
- 业经(15414)
- 理论(12984)
- 农业(12728)
- 和(12391)
- 环境(12171)
- 贸(11944)
- 贸易(11936)
- 易(11539)
- 技术(11494)
- 制(10836)
- 务(10734)
- 财务(10668)
- 财务管理(10652)
- 划(10198)
- 企业财务(10106)
- 教育(9472)
- 机构
- 大学(269474)
- 学院(268041)
- 管理(108445)
- 济(98207)
- 经济(95969)
- 理学(95322)
- 理学院(94227)
- 管理学(92029)
- 管理学院(91591)
- 研究(89827)
- 中国(64341)
- 科学(61299)
- 京(57480)
- 农(47739)
- 所(46186)
- 业大(45517)
- 研究所(42987)
- 财(42644)
- 中心(40184)
- 农业(37883)
- 江(37379)
- 范(36231)
- 北京(35977)
- 师范(35881)
- 财经(35181)
- 院(33029)
- 经(32095)
- 州(30645)
- 师范大学(29173)
- 技术(28793)
- 基金
- 项目(196173)
- 科学(153278)
- 基金(142096)
- 研究(137475)
- 家(126228)
- 国家(125263)
- 科学基金(106698)
- 社会(83512)
- 社会科(79017)
- 社会科学(78994)
- 省(77307)
- 基金项目(76384)
- 自然(73661)
- 自然科(71926)
- 自然科学(71911)
- 自然科学基金(70525)
- 划(65947)
- 教育(63244)
- 资助(59377)
- 编号(55839)
- 重点(44666)
- 成果(43905)
- 部(42075)
- 发(41125)
- 创(40332)
- 科研(38407)
- 课题(38407)
- 计划(37847)
- 创新(37590)
- 大学(35892)
- 期刊
- 济(100600)
- 经济(100600)
- 研究(72891)
- 学报(48479)
- 中国(45860)
- 科学(43884)
- 农(42142)
- 管理(37367)
- 大学(35490)
- 学学(33679)
- 农业(29900)
- 财(29630)
- 教育(28592)
- 技术(22821)
- 融(17238)
- 金融(17238)
- 业经(16428)
- 业(15641)
- 经济研究(15624)
- 财经(15570)
- 资源(14659)
- 科技(14645)
- 图书(14596)
- 业大(13273)
- 理论(13102)
- 版(13000)
- 经(12996)
- 问题(12930)
- 林业(12863)
- 技术经济(12789)
共检索到3710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云良 许秀丽 赵贵章 姚静 张奇
频繁干湿交替增强了鄱阳湖洲滩土壤水对湿地系统的动态调节作用。以鄱阳湖吴城国家自然保护区的一个典型洲滩湿地为研究区,调查分析了土壤质地沿高程梯度的分布特征,确定了不同土壤质地的水分特征参数,并阐述了土壤质地与其水分特征参数的空间异质性。结果发现:该洲滩湿地主要分布砂土、粉壤土和粘土三种类型。水平断面方向上,粒径较粗的砂土和粉壤土主要分布在高位滩地,而粒径相对较细的粘土主要分布在近湖区开阔水面的低位滩地;土壤剖面方向上,土壤质地呈现出固有分层特性。van Genuchten模型应用于鄱阳湖洲滩湿地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拟合,证实了该模型在鄱阳湖洲滩湿地的适用性。模型结果表明土壤残余含水率θr变化约9%~...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葛刚 徐燕花 赵磊 吴志强 吴兰
通过对鄱阳湖三个典型湿地植物群落带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质和全氮在湿地土壤中的垂直分布规律具有一致性,表层含量显著高于下层,40cm以下土壤养分含量基本稳定。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不同植物群落间存在差异,有机质变化趋势为:刚毛荸荠群落带<南荻群落带灰化苔草群落带>刚毛荸荠群落带。土壤碳氮比相对较低(10~23);植物对养分的吸收能力、植被生长特征、湿地生态水文过程等影响着有机质和氮素含量的空间分布。
关键词:
鄱阳湖 湿地土壤 有机质 氮素 空间分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方方 齐述华 廖富强 张起明
利用鄱阳湖区46景不同时相的Landsat MSS/TM/ETM+遥感影像,分别提取鄱阳湖的出露草洲范围,并假定只要一个时期是出露草洲就属于草洲,形成鄱阳湖湿地草洲潜在分布图,并分析鄱阳湖湿地出露草洲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利用出露草洲面积与星子水文站观测水位得到二者的关系,表明出露草洲分布及范围受水位的影响显著,高水位时,大部分草洲被水淹没;低水位时,出露草洲面积大。此外,也受气象因素、草洲植物生长期的水位过程等因素影响;(2)出露草洲面积的季节变化明显:随水位的升高而减少,随水位的下降而增加;在植被生长期的春季和夏季,出露草洲面积逐渐减少,在秋季和冬季,出露草洲面积却逐渐增加;出露...
关键词:
鄱阳湖 湿地草洲 水位 遥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鑫 耿玉清 徐明 刘丽香 林茂
土壤酶参与有机碳和养分转化的生物化学反应,对土壤有机质的循环起重要作用。为探讨湖滨湿地土壤酶活性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鄱阳湖滩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在2011年的2、5、9和11月分别采集0~10 cm的土壤样本,对土壤性质和与有机碳转换相关的3种水解酶和2种氧化还原酶的活性进行测定,并分析了土壤性质参数与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月份的土壤pH值、有机碳和氮含量的差异不显著,但土壤酶活性变化有显著差异。纤维二糖酶和β-糖苷酶活性在9月份达到最大值;而酚氧化酶活性在2月份最高,9月最低;过氧化物酶活性则在11月最高;己丁质酶活性未表现出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水分含量与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朱超 戴全厚 王玲玲
以贵州省草海湿地典型集水区——沙河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微量元素Fe、Mn、Cu、Zn含量,开展其变化趋势及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除Mn外,其他微量元素在本地区含量都较丰富。四种元素的等值线图反映,Fe含量极值出现在研究区的西北和东南部,Mn在研究区南部有范围很小的高值区,Cu的高值区主要出现在研究区东北部,而Zn的高值区出现在研究区的西南边缘部位。微量元素与大量元素以及有机质、pH等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Cu与Mn、P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Mn与Cu、P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与pH值表现出显著正相关;Fe与N表现出极显著负相关,与有机质表现出显著负相关;Zn与Mn、N表现出极显著...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全军 于秀波 胡斌华
湿地植物群落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是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初级生产者,维持和承载着湿地生态系统各种各样的物理过程和生物功能,其结构、功能和生态特征能综合反映湿地生态环境的基本特点和功能特性。湖泊湿地水位波动及其带来的环境梯度变化对湿地植物群落的影响是生态学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本研究通过2010年10月到2012年2月在鄱阳湖南矶湿地设置57个固定样方开展植物群落的高度、植物种类、数量,优势种高度及植物的物候学特征逐月观测,研究了鄱阳湖南矶湿地植物群落生长发育过程以及植物群落时空变化特征,并且对这些特征的可能形成原因以及其和鄱阳湖水位波动的关系等进行了探讨。结果认为,受鄱阳湖水位周期性波动和湿地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简敏菲 简美锋 李玲玉 汪斯琛 余厚平 余冠军
沉水植物是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中关键组分,调查研究沉水植物分布格局及其水环境影响因子,对于沉水植被的恢复与重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013年5月初期分别对鄱阳湖典型湿地区域中有沉水植物的25个样地进行群落结构调查,采用系统取样方法对沉水植物进行调查采样并监测水环境因子,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运用GIS软件制作鄱阳湖典型区域沉水植物的生物量分布图,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分析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沉水植物以苦草(Vallisneria natans)为广布种,其中蚌湖及白沙湖以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为优势种,白沙洲及乐安河龙口段以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廖富强 刘影 叶慕亚 郑林
采用理论研究与实地调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建立了完整的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为0.768,属于轻度脆弱状态;在亚类指标中,生态特征脆弱状态为0.732.处于轻度脆弱状态,整体功能脆弱状态为0.868,处于微脆弱状态,社会环境脆弱状态为0.668,处于轻度脆弱状态。通过压力分析,发现影响鄱阳湖典型湿地生态环境脆弱性的制约因素主要是外部社会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围垦、不当的消灭血吸虫病措施、经济贫困与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亟待加强的湿地管理体制。
关键词:
生态环境 脆弱性 压力 典型湿地 鄱阳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琴 尧波 朱丽丽 幸瑞新 胡启武
为进一步评估鄱阳湖湿地碳平衡,量化湿地固碳功能,于2009年9月~2011年5月,在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择以灰化苔草为建群种的洲滩湿地,采取收获法测定了灰化苔草4个生长季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及净初级生产力(NPP)。结果表明:1)苔草地上、地下生物量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模式,变化范围分别为146.08~1 770.67、1 806.27~4 032.56g/m2;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的比例变化范围为2.08~17.44,平均值为5.19。2)苔草地上地下生物量、NPP均表现为春季高于秋季。3)受洲滩淹水时间影响,苔草生物量、NPP具有显著的年际差异,2010~2011年度苔草NP...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经波 郑利林 郭宇菲 蔡永久 王晓龙
湿地土壤有机碳是联系湿地系统内外部物质循环的重要纽带,在湿地生态系统和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鄱阳湖作为长江中下游大型通江湖泊,其湿地系统内部的土壤有机碳的循环和转换,对于区域甚至全球的碳格局和碳平衡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系统调查与样品采集分析,探讨了鄱阳湖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土壤性状、植被以及高程等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鄱阳湖湿地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为4.38%。在主湖区中部偏北以及南部湖湾区含量较高,在北部入江通道含量最低;河口冲积洲滩和碟形湖的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河道;(2)基于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总氮、总磷、含水率、高程和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整体上解释了鄱阳湖湿地土壤有机碳35.28%的变化(整体R~2=0.35)。局部R~2值东南高,西北低,并且碟形湖和洲滩的局部R~2值明显高于河道(p<0.01);(3)不同因子对于有机碳的影响的强弱程度在不同区域呈现出不同特征。总氮和有机碳之间的联系在西部湖区较强,在河道以及洲滩上较强;总磷在湖区东南部和西北部均较强,在洲滩和碟形湖中影响力较强;含水率对于有机碳的影响在全湖尺度上差异较小;NDVI的影响在东部和南部较强,在洲滩和碟形湖较强;海拔在湖区东南部的影响较强,在洲滩和碟形湖中较强。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鄱阳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白军红 叶晓飞 胡星云 王伟 张玲
以黄河口不同淹水条件的芦苇湿地为研究对象(潮汐淹水湿地、淡水恢复湿地和季节性淹水湿地),通过吸附模拟实验探讨了不同类型湿地表层土壤对磷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评估了不同淹水条件下湿地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具有不同水盐条件的芦苇湿地土壤对上覆水体中磷的吸附表现为淡水恢复湿地>潮汐淹水湿地>季节性淹水湿地,淡水恢复湿地土壤对磷的吸附量最大;三类湿地土壤对磷的吸附过程均表现为初期(0~3 h)最快、中期(3~24 h)逐渐减慢、后期(24 h以后)慢而平衡的状态,但淡水恢复湿地土壤对磷的吸附速率最快,季节性淹水湿地土壤对磷的吸附速率最慢且存在着时间上的延迟性;三类湿地土壤的水盐条件和理化性质差异(如pH、盐度、土壤质地、Al0、Fe0和Ca0)是导致三类湿地土壤对磷的吸附量和吸附速率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Simple Elovich模型和Power Function模型更适合模拟黄河口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湿地土壤对磷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在黄河口退化芦苇湿地实施淡水恢复工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湿地土壤对磷的吸附,进而降低湿地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的风险。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树成 张展羽 夏继红 杨洁 盛丽婷 唐丹 陈晓安
分层采集鄱阳湖近水滨岸土壤进行磷的吸附动力学及等温吸附试验,探讨不同位置滨岸土壤的总磷(TP)含量及其对磷吸附解吸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滨岸带土壤TP差异极显著(F=7. 103,p 20~40 cm土层(393 mg·kg~(-1))。各滨岸土壤的磷素动力学过程相似:即分为"快速吸附(0~2 h)"、"缓慢吸附(2~24 h)"与"吸附平台(> 24 h)"3个阶段,平衡吸附量(Q_e)最大值为216. 0 mg·kg~(-1); Langmuir模型对磷的等温吸附拟合度为0. 951~0. 995,表层土壤最大吸附量(Q_(max))高于下层土壤,饶河(629. 12 mg·kg~(-1))吸附量最大,康山大堤(340. 72 mg·kg~(-1))最小。滨岸表层土壤吸附解吸平衡浓度(EPC0)小于0. 1 mg·L~(-1),磷流失风险较小,东部滨岸土壤对外源磷的缓冲能力优于西南滨岸土壤,最大吸附量与TP呈现极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鄱阳湖 滨岸土壤 磷素吸附 动力学过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戴雪 杨桂山 万荣荣 李冰 王晓龙
在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下,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形势日益严峻。因此,开展浅水湖泊洲滩植被健康状态评价,探索导致湖泊洲滩植被结构和功能退化的原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构建逐层聚合的指标体系,运用综合健康指数法(EHCI)对鄱阳湖洲滩植被健康状态进行评价;并通过不健康年份湖泊水情与多年平均湖泊水情的对比,揭示对洲滩植物健康状态影响最为显著的湖泊水情。主要结论如下:(1)1989~2010年春季,鄱阳湖洲滩植被处于健康和亚健康状态的年份约占总体的80%,不健康年份约占总体的20%;同时段的秋季,鄱阳湖洲滩植被在健康和亚健康状态的年份约占总体的85%,不健康年份约占总体的15%。1989~201...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邓志民 张翔 张华 潘国艳 秦学全
近年来,鄱阳湖水位持续走低,极端干旱事件频繁发生,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遭受破坏。为此,于2014年鄱阳湖湿地保护区两个断面分层采集0~100 cm土壤,并采集优势种植物和河湖水以及地下水数据,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土壤-植物-河湖水-地下水稳定同位素变化特征,并探寻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结果表明,两断面土壤水氧同位素变化范围分别为–10.48‰~–5.23‰和–12.39‰~–6.55‰,算术平均值分别为–8.36‰和–8.63‰。断面一表层(0~30 cm)土壤水氧重同位素较富集,且随深度增加而减小;断面二表层(0~40 cm)土壤水中氧同位素组成基本无变化。断面一的地下水主要是受降水补...
关键词:
稳定氧同位素 水分补给 鄱阳湖湿地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武鹏玲 吴铭轩 胡阳 何宁 王沁怡 张生乐 汪茂秋 钟胜财 方淑波
依据植被空间分布的差异,研究2019年上海南汇东滩海三棱藨草植被区、互花米草植被区、互花米草-海三棱藨草植被混合区以及光滩区等4个不同区域土壤酶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如下:南汇东滩海三棱藨草湿地中不同植被类型土壤酶活性不同,脲酶活性的大小顺序为海三棱藨草区>光滩区>互花米草区>混合区,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大小顺序为海三棱藨草区>互花米草区>混合区>光滩区,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大小顺序为光滩区>海三棱藨草区>混合区>互花米草区,过氧化氢酶的大小顺序为混合区>海三棱藨草区>互花米草区>光滩区;混合植被区脲酶和蔗糖酶活性低于单一植被区,互花米草入侵降低了脲酶蔗糖酶活性,降低了海三棱藨草湿地的土壤肥力;不同植被类型区域土壤酶活性受环境因子影响不同,植被类型决定了土壤肥力进而影响了酶活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