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96)
- 2023(5064)
- 2022(4218)
- 2021(3817)
- 2020(3153)
- 2019(6716)
- 2018(6355)
- 2017(11484)
- 2016(6516)
- 2015(7184)
- 2014(7119)
- 2013(7111)
- 2012(6881)
- 2011(6367)
- 2010(6216)
- 2009(5702)
- 2008(5485)
- 2007(4929)
- 2006(4496)
- 2005(4210)
- 学科
- 济(30479)
- 经济(30451)
- 管理(14463)
- 地方(12842)
- 业(11951)
- 方法(9975)
- 学(9765)
- 数学(8848)
- 数学方法(8702)
- 企(8566)
- 企业(8566)
- 地方经济(8143)
- 中国(7664)
- 农(7498)
- 业经(5924)
- 环境(5365)
- 农业(5330)
- 财(4507)
- 和(4374)
- 制(4268)
- 贸(4226)
- 贸易(4224)
- 融(4190)
- 金融(4189)
- 易(4009)
- 发(3730)
- 划(3472)
- 及其(3463)
- 资源(3462)
- 银(3395)
- 机构
- 大学(96502)
- 学院(95485)
- 研究(43029)
- 济(35242)
- 经济(34385)
- 科学(31296)
- 中国(30741)
- 管理(30345)
- 理学(25817)
- 理学院(25354)
- 农(25344)
- 管理学(24616)
- 所(24508)
- 管理学院(24469)
- 研究所(22878)
- 京(21822)
- 农业(20678)
- 业大(19255)
- 中心(18247)
- 院(16713)
- 江(16563)
- 省(16218)
- 财(14284)
- 范(14134)
- 室(14114)
- 师范(13796)
- 科学院(13617)
- 北京(13525)
- 研究院(13460)
- 农业大学(12964)
- 基金
- 项目(70953)
- 科学(54179)
- 基金(50094)
- 家(48122)
- 国家(47788)
- 研究(45146)
- 科学基金(38198)
- 省(28970)
- 社会(27348)
- 自然(26942)
- 基金项目(26299)
- 自然科(26265)
- 自然科学(26251)
- 社会科(25810)
- 社会科学(25801)
- 自然科学基金(25760)
- 划(25353)
- 资助(20846)
- 教育(19862)
- 重点(17944)
- 发(17061)
- 编号(16504)
- 计划(16406)
- 科技(15548)
- 创(14426)
- 部(14405)
- 科研(14347)
- 创新(13712)
- 课题(13249)
- 成果(12958)
共检索到1496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道印 熊国荣 欧阳敏 喻晓 陈国洪 邹赣祖 陈木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聪 阎里清 高泽霞 曹小娟 钱雪桥 王卫民
对团头鲂的3个种质资源区(梁子湖、鄱阳湖和淤泥湖)群体的可量性状和可数性状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对可数性状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个团头鲂群体在侧线鳞数、侧线上鳞数、侧线下鳞数、胸鳍鳍条数以及臀鳍鳍条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以体长作为协变量对可量性状进行的协方差分析显示,3个团头鲂群体在全长、体高、头长、头宽、尾柄长、尾柄高、背前区长和腹鳍前长存在显著性差异。对可量性状建立判别函数以及对可量性状平均值进行聚类分析表明梁子湖团头鲂与鄱阳湖团头鲂在外部形态上更为相似。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主成分,其贡献率分别为39.78%、22.63%和6.53%,累计贡献率为68.95%。多元统计分析显示梁子湖群体和淤泥...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道印 欧阳敏
我们于1997年3月9日至13日分别从湖北鄂州市武昌鱼原种场和公安县淤泥湖渔场两地引进团头鲂亲本各30组,鄱阳湖团头鲂来源于与鄱阳湖水系相通的天然大沙湖种质资源库。将三个不同水域的团头鲂在江西省鄱阳湖团头鲂原种场经短期强化培育进行人工养殖,得到试验用水花鱼苗,将不同水域团头鲂F1代水花至夏花阶段为同水体用水花网片分格培育,夏花冬片阶段分单养和混养两种对比试验方式进行。其结果为:水花至夏花阶段鄱阳湖、梁子湖、淤泥湖团头鲂的成活率依次为7325%、70%、655%;夏花至冬片鱼种阶段各水域团头鲂F1代成活率无明显差异,其个体增肉倍数与群体增肉倍数依次为鄱阳湖团头鲂〉淤泥湖团头鲂〉梁子湖团头鲂。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弘华
测定了淤泥湖、梁子湖及鄱阳湖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共53尾样本的线粒体DNA(mtDNA)控制区序列。结果显示:在获得的411 bp长度控制区序列中,检测到3个突变位点、5个单倍型。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3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比较低,且淤泥湖种群最低。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淤泥湖种群与其它两个种群有明显遗传分化,但梁子湖与鄱阳湖种群间未出现分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卢荣华 张文雅 梁旭方 李玺洋 窦亚琪 余锐
为探讨长江中下游地区梁子湖和淤泥湖团头鲂脂肪沉积和生长发育规律,采用H&E染色观察2个种质资源区团头鲂脂肪和肝脏组织的形态学及脂肪沉积变化,并用qPCR技术检测脂肪和肌肉组织中LEP、LPL、IGF-1和NPY基因表达,初步分析来自2个种质资源区团头鲂在生长和脂肪沉积能力上存在的差异。结果显示,淤泥湖团头鲂的肠系膜脂肪含量是梁子湖的约1.5倍,H&E染色发现,梁子湖团头鲂脂肪和肝脏细胞的脂滴直径比淤泥湖的小;但梁子湖团头鲂肌肉及脂肪组织中的LEP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淤泥湖的,肌肉组织中IGF-1mRNA的表达量也显著高于淤泥湖的,梁子湖团头鲂脂肪组织LPL mRNA表达量和淤泥湖的相比,无显著差异,2个种质资源区团头鲂NPY的mRNA表达在肌肉和脂肪组织中也没有显著性差异。由此推测,组织中体脂沉积能力及相关基因表达存在差异可能是导致梁子湖和淤泥湖团头鲂生长速度不同的主要原因之一。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欧阳敏 魏宏民 张明 肖秀兰 陶其辉 吕琳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道印 欧阳敏
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水域中的团头鲂种质资源久已被沿湖诸县水产养殖界开发利用,并随鱼苗市场的发育,其养殖范围不断扩大。本文就我们在1995年和1996年进行的池塘主养和混养鄱阳湖团头鲂的试验情况作一总结。1养殖时间1996年3月20日至12月1日,历...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金梁
三角鲂与团头鲸养殖对比试验王金梁(浙江省富阳市鱼种场)团头鲂是我国长江中、下游的一些湖泊中特有的野生种类,1960年开始池塘驯养,1964年在国内推广饲养。三角鲂分布在钱塘江中、下游水系,以杭州、富阳、兰溪等地为多,其池塘驯养工作目前在我省刚起步。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卫民 杨干荣 樊启学 张家波
对梁子湖水生植被的种群组成、植被类型和生物量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梁子湖水生高等植物的种类为35科62属92种,全湖沉水植物平均生物量为4.75kg·m~(-2)。根据梁子湖水生植物的种类组成和结构全湖分为12个水生植物群落。梁子湖水生植被带状分布不显著,其特点是挺水植物和漂水植物未形成一个独立的植物带,沉水植物占绝对优势,分布面积接近全湖。
关键词:
梁子湖,水生植被,沉水植物,生物量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方长琰 邓义 张俊彬 代景
革胡子鲶(C.lazera)是最近几年从国外引进的几种优良养殖鱼类品种之一。它是栖息于淡水的底层、以动物性饲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具有食性广、生长快、个体大、适应能力强、养殖周期短和产量高等特点,而且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晖 张昭 李伟
利用多元统计方法研究了湖北梁子湖水体及底泥中12种微量元素和重金属(As,Ba,Co,Cr,Cu,Hg,Mn,Ni,Pb,Sb,Sr和Zn)的含量及空间格局,并通过饮用水及地表水质量标准及地质累积指数评价梁子湖水质及底泥状况。结果表明:梁子湖的水体质量较好,仅Cu是潜在污染物质;对湖泊底质而言,As是主要污染物质,Cu、Pb和Zn处在轻微的污染状态。空间格局显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湖泊水体中的重金属分布有较强的区域性,最大值出现在人类活动相对集中的梁子岛附近;在湖泊底泥中由于地质背景一致性而差别不大。相关分析表明,较之湖泊水体,湖泊底泥中的重金属元素的关系更密切,强相关性说明它们可能有共同的来...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林东年 陈振权
通过人工繁殖的三角鲂苗种在池塘饲养至亲鱼 ,并进行亲鱼催产后授精方式、孵化方式对比和不同饵料投喂比较等试验。共催产亲鱼 2 5 7对 ,产卵总量 12 6 0万粒 ,受精卵 10 33 7万粒 ,孵出稚鱼 (规格 3mm左右 ) 878 1万尾 ,培育鱼苗 (规格 30~ 5 0mm) 6 2 3 7万尾 ;平均受精率 82 0 4 % ,平均孵化率 84 95 % ,鱼苗总成活率 71 0 3% ,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三角鲂 全人工繁殖 苗种培育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赵俊 陈湘粦 潘炯华
单独或混合使用鲤鱼脑垂体、LRH-A和HcG对2~+—4~+龄鲂亲鱼进行8批人工催产,采用人工授精方式获得受精卵;产卵率和受精率分别为50—100%和80—90%,但由于孵化过程中有水霉感染故得苗率均比较低,只有6.3—13.9%,鱼苗培育阶段成活率达64.5—76.2%,鱼种培育阶段成活率可超过96%。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龚世园 张红星 汤永安 何胜秋
本文研究了淤泥湖产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春夏季繁殖时期生殖群体的体长、性比、生殖力、卵的特性、产卵场、产卵期等繁殖生物学。并记述了太湖新银鱼的繁殖生态条件等资料。
关键词:
淤泥湖 太湖新银鱼 春夏季繁殖生物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