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59)
- 2023(2923)
- 2022(2475)
- 2021(2080)
- 2020(1651)
- 2019(3698)
- 2018(3294)
- 2017(5991)
- 2016(3618)
- 2015(4048)
- 2014(4053)
- 2013(4047)
- 2012(3785)
- 2011(3402)
- 2010(3304)
- 2009(3043)
- 2008(3003)
- 2007(2600)
- 2006(2269)
- 2005(1919)
- 学科
- 济(15220)
- 经济(15206)
- 管理(12297)
- 业(10764)
- 企(8845)
- 企业(8845)
- 方法(7884)
- 数学(6979)
- 数学方法(6931)
- 农(4333)
- 财(4226)
- 中国(4181)
- 地方(3549)
- 学(3355)
- 业经(3175)
- 贸(3014)
- 贸易(3008)
- 务(2884)
- 财务(2880)
- 财务管理(2875)
- 易(2848)
- 农业(2840)
- 企业财务(2790)
- 划(2241)
- 制(2173)
- 理论(2172)
- 环境(2139)
- 技术(2108)
- 地方经济(2077)
- 关系(2006)
- 机构
- 大学(53911)
- 学院(53132)
- 济(20947)
- 经济(20544)
- 管理(19928)
- 研究(19721)
- 理学(17827)
- 理学院(17597)
- 管理学(17189)
- 管理学院(17109)
- 农(14236)
- 中国(13938)
- 科学(13188)
- 农业(11617)
- 京(11168)
- 业大(11164)
- 所(10563)
- 研究所(9749)
- 财(9116)
- 中心(8486)
- 江(7901)
- 农业大学(7575)
- 财经(7504)
- 院(7171)
- 省(7037)
- 经(6869)
- 北京(6719)
- 范(6672)
- 师范(6582)
- 州(6544)
共检索到779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建军 庞天河 章新军 杨林波 毕庆文 何结望 刘学芝
对湖北宣恩、咸丰和尖山不同产地烤烟烟叶中主要致香物质成分与评吸香气质、香气量和评吸总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评吸香气质、香气量和评吸总分直接正面影响较大的是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和棕色化反应产物;类西柏烷降解产物和酸性致香物的贡献较小;负面影响较大的成分主要集中在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和酸性致香物的个别成分,而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棕色化反应产物的个别成分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烤烟 致香物质 评吸结果 通径分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汪耀富 高华军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采收时间对不同部位烤烟(N icotiana tabacum L.)叶片主要致香物质含量和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下部叶提前1周至常规采收、中部叶和上部叶推迟1周左右采收,烟叶中大部分致香物质含量较高,致香物质总量和类胡萝卜素类致香物质含量明显增加;烟叶评吸总分及香气质、香气量、余味得分较高,香气质量较好,适宜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烤烟 采收时间 致香物质 香气质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娄元菲 朱红兵 李昂 董艳辉 杨彦明 贺帆 宫长荣
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河南省不同产地K326相同等级(C3F)的37个烤烟样品的致香物质含量与评吸质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烤烟致香物质类西柏烷类含量的增加或棕色化反应产物类含量的减少,烤后烟叶刺激性呈增加趋势;随着西柏三烯二醇含量的增加,烤后烟叶浓度和香气量呈增加趋势;随着2–乙基吡啶的增加,烤后烟叶浓度和劲头呈降低趋势;随着吡啶含量的增加,烤后烟叶劲头和刺激性呈增加趋势。
关键词:
烤烟 致香物质 评吸质量 典型相关分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于建军 庞天河 焦桂珍 夏林 伍仁军 李霞 刘余里
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烤烟中性致香成分与评吸结果的回归方程,并对回归方程进行显著性测验及偏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烤烟中性致香成分与评吸结果的关系。结果表明,建立的香气量、香气质和评吸总分的3个回归方程经显著性测验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烟叶中的6类25种中性致香成分对香气量、香气质和评吸总分的直接影响各不相同。香气量受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6-甲基-5-庚烯-2-酮的直接正面影响最大,而受苯丙氨酸代谢产物苯乙醇的直接负面影响最大;香气质受棕化反应产物2-乙酰基呋喃的直接正面影响最大,新植二烯的直接负面影响最大;评吸总分受棕化反应产物2-乙酰基呋喃的直接正面影响最大,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6-甲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庞天河 陈红丽 刘艳芳 于建军 夏林 伍仁军 李霞
为了探究攀西烤烟烟叶中性致香成分与香气质和香气量的定量关系,并为客观准确评价烟叶质量提供新方法,该文采用偏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的分析方法,建立数学模型,研究了影响烤烟香气质量的中性致香成分。结果表明,对香气量、香气质正面直接影响最大的是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和棕色化反应产物,苯丙氨酸降解产物对香气质量的影响较小;而负面直接影响较大的成分主要集中在类烯柏烷降解产物、新植二烯及个别醛类上,丙氨酸类降解产物、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和棕色化反应产物个别成分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在卷烟配方中,首先要考虑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和棕色化反应产物,然后再综合考虑其它中性致香成分的协调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蔡鑫 曹仕明 赵飚 谢德颖 杨俊 谢国生
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材料,连续2年在湖北省咸丰县烟草基地进行了移栽期、施氮量、种植密度和单株留叶数的4因素、5水平均匀设计(54)试验。测定了5种不同栽培模式下烤烟产量和化学成分,对烤烟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香型判别分析,对感官质量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总糖、还原糖和氮碱比是判别烤烟香型的主要因素。5种栽培模式下烤烟的香型判别表明,N1、N4和N5属于浓透清香型,N2和N3属于浓偏中香型。利用烤烟成分的逐步回归方程求出了4栽培因子的最优值分别为:移栽期为4月30日,施氮量3 g/株,单株留叶数为23片,这为咸丰特色优质烤烟高产栽培提供了最佳模式。
关键词:
烤烟 香型 质量风格 栽培模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虹琦 周冀衡 杨述元 王勇 周清明 罗泽民
以中国不同烤烟产区 C3F 烟叶为材料,对烤烟叶中类胡萝卜素及其降解形成的中性香气物和多酚类化合物绿原酸、芸香苷等潜香型物质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各烤烟产区烟叶中上述潜香型物质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烤烟在类胡萝卜素和绿原酸、芸香苷含量较高时,其香气质和香气量也较高.当烤烟中新植二烯和类胡萝卜素降解物各组分之间的含量协调平衡时,烤烟在抽吸时具有较高的香气质和香气量得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高娟娟 张建新
【目的】本研究为秦岭烤烟钾氯含量的改善和香气品质的提高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研究以秦岭烟区K326、秦烟96、YN99 3个主栽品种的烤烟为材料,研究了烤烟钾氯含量特征及其与致香物质的关系。【结果】秦岭烤烟钾、氯含量均偏低,钾氯比变异系数较大,且至少在2个品种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与国际优质烤烟相比,3个品种钾含量的适宜率均极低;模糊相似性优先比分析结果表明,秦岭烤烟的钾氯含量状况与四川烤烟最相似;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秦岭烤烟钾、氯与致香物质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高钾类烤烟中除叶绿素降解产物外的四大致香物质含量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伏叶 赵铭钦 任伟 王唯唯 马慧婷 孙翠红
以2011—2013年河南7个烟区26个样点的烤烟C3F烟样为材料,研究烤烟中性致香物质的区域分布。结果表明:洛阳烟区烤烟的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较低(芳樟醇和巨豆三烯酮3除外),棕色化产物含量也较低(2–乙酰基吡咯、5–甲基糠醛除外);许昌烟区烤烟的其他苯丙氨酸类物质含量较高(苯甲醇除外);南阳和三门峡烟区烤烟的茄酮含量显著低于驻马店烟区的,显著高于漯河烟区;各烟区烤烟新植二烯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性致香物质总得分呈现南高北低、西低东高的规律。
关键词:
烤烟 中性致香物质 分布 河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姜慧娟 赵铭钦 任伟 瞿永生 张俊 刘鹏飞 王唯唯
以河南27个浓香型主产烟区的55份烤烟C3F为材料,研究了浓香型烤烟中多酚类物质含量与外观质量关系。结果表明:①绿原酸、芸香苷含量除与身份得分呈显著正相关外,与其它外观质量指标均呈负相关或显著负相关;②莨菪亭含量与颜色、成熟度、叶片结构、身份均呈正相关或显著正相关;与油分、色度呈负相关或显著负相关;③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也表明,烟叶外观质量指标尤其是颜色、成熟度、油分与多酚类物质含量关系密切。
关键词:
烤烟 外观质量 多酚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詹军 刘冲 贺帆 张丰收 王涛 宫长荣
以不同香型烤烟C3F烟叶为材料,采用GC/MS方法,分析比较了烟叶中的类胡萝卜素降解香气物质。结果表明:不同香型烤烟的类胡萝卜素降解形成的各种香气物质含量存在较大差异,表现为中间香型>浓香型>清香型,但是金合欢基丙酮A、β-大马酮、巨豆三烯酮B、巨豆三烯酮D、β-紫罗兰酮等物质在三者中均占有较高比例。对类胡萝卜素降解香气物质与感官评吸质量的相关分析发现,清香型烤烟中二氢猕猴桃内酯与香韵呈显著正相关,芳樟醇、金合欢基丙酮和类胡萝卜素总量与香气量呈显著正相关;中间型烤烟中,浓度与芳樟醇、β-大马酮、β-二氢大马酮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浓香型烤烟中,多数物质与各评吸指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真美 赵铭钦 肖建国 王广山 姬小明 陶陶 赵喆 高净净
【目的】在去主脉烘烤方式下,对烤烟有机酸与中性致香成分含量及其关系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热风循环标准烤房对烟叶进行烘烤,使用SPSS20.0对中性致香成分和有机酸含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在去主脉烘烤中,中性致香成分总含量较常规烘烤增加44.64%,大部分中性致香成分较常规烘烤含量增加;有机酸总含量增加15.10%,富马酸、丁二酸、苹果酸和柠檬酸较常规烘烤含量增加,其他有机酸成分含量减少。相关性表明:有机酸含量与各类中性致香成分、有机酸含量与中性致香成分含量具有一定的极显著或显著相关性。【结论】去主脉烘烤
关键词:
烤烟 主脉 有机酸 中性致香成分 相关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姬小明 叶金果 赵铭钦 翟欣 陈雪 彭洁
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烤烟3种水溶性糖类成分(果糖、葡萄糖、蔗糖)含量与中性致香成分含量进行典型相关分析和简单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烤烟中的葡萄糖、果糖和蔗糖与质体色素类、棕色化产物类、芳香族中性致香成分的第Ⅰ典型相关系数达1%极显著水平,3类中性致香成分的第Ⅱ典型相关系数及类西柏烷类的第Ⅰ典型相关系数达到5%显著水平,其相关性主要表现在巨豆三烯酮2、巨豆三烯酮3、β–二氢大马酮、6–甲基–5–庚烯–2–酮、5–甲基糠醛、2–乙酰呋喃、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6–甲基–5–庚烯–2–醇等与水溶性糖类物质含量的关系密切;水溶性糖类物质含量均与质体色素类、芳香族类和类西柏烷类物质含量呈负相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紫明 毛建华 李鹏飞 董道竹 周冀衡 杨虹琦
为了探明烟叶表面分泌物的损失对烤烟香气量、香气质及化学成分的影响,以烤烟K326为材料,采用半叶法,模拟雨水于打顶后15d和25d用清水洗刷烟叶表面,分析烤后烟叶的香气组分及部分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打顶后15,25d洗刷烟叶表面,分泌物及其降解物总量分别比各自对照降低了34.01%和30.25%;打顶后15d质体色素降解物总量比对照降低15.57%,但打顶后25d与对照差异很小.洗刷烟叶表面对大多数其他中性香气物、水溶性糖、还原糖、含氮化合物和钾等的影响很小.
关键词:
腺毛 分泌物 烤烟 香气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江厚龙 王瑞
本文以3个不同基因型烤烟品种K326、云烟87、中烟103为材料,在湖北省恩施地区同一山脉的3个不同海拔点(500、900、1300 m)进行试验,研究了海拔高度对烤烟致香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烤烟品种的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均以海拔900 m最高;棕色化反应产物含量在海拔1300 m处最低;茄酮含量在海拔900 m处最高;新植二烯含量在海拔900 m处最高。3个品种的中性致香物质总量均以海拔900 m最高,海拔1300 m次之,海拔500 m最低。评吸结果显示,研究区的低海拔(500 m)处烤烟香型风格有偏向浓香型的趋势,高海拔处(1300 m)有偏向清香型的趋势;K326和云烟87...
关键词:
海拔 烤烟 香型风格 中性致香物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