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11)
2023(9073)
2022(7431)
2021(6862)
2020(5367)
2019(11762)
2018(11147)
2017(20412)
2016(11429)
2015(12200)
2014(11702)
2013(11162)
2012(10176)
2011(9115)
2010(8808)
2009(7920)
2008(7457)
2007(6362)
2006(5548)
2005(4720)
作者
(35483)
(30050)
(29663)
(28025)
(18581)
(14612)
(13089)
(11815)
(11182)
(10210)
(10185)
(9875)
(9539)
(9365)
(9208)
(9147)
(9102)
(8703)
(8581)
(8339)
(7742)
(7214)
(7048)
(6882)
(6581)
(6518)
(6443)
(6437)
(6074)
(5965)
学科
(41715)
经济(41672)
管理(28334)
(26873)
(19518)
企业(19518)
方法(16012)
(14874)
数学(14428)
数学方法(14261)
地方(13012)
(12082)
中国(11205)
农业(10655)
业经(10482)
(9823)
(9558)
贸易(9553)
(9240)
环境(8579)
(7306)
技术(6535)
地方经济(6416)
(5949)
(5720)
银行(5668)
产业(5652)
(5571)
(5531)
金融(5529)
机构
学院(154692)
大学(152395)
研究(58839)
(58200)
经济(57072)
管理(55228)
理学(48331)
理学院(47661)
管理学(46700)
管理学院(46436)
科学(42471)
中国(41938)
(38699)
(32612)
业大(32273)
(31724)
农业(30484)
研究所(29872)
中心(26051)
(23549)
(22669)
(22157)
(21143)
农业大学(20496)
(20431)
北京(20307)
师范(20070)
科学院(19504)
财经(19096)
(18412)
基金
项目(119115)
科学(91808)
基金(85090)
(79794)
国家(79150)
研究(78246)
科学基金(64971)
社会(49153)
(48186)
社会科(46549)
社会科学(46536)
基金项目(46142)
自然(45194)
自然科(44013)
自然科学(43996)
自然科学基金(43174)
(41283)
教育(33937)
资助(32787)
编号(29651)
重点(28237)
(27067)
计划(25717)
(24760)
(23940)
科技(23928)
科研(23581)
创新(23205)
课题(21381)
成果(21113)
期刊
(61322)
经济(61322)
研究(37949)
学报(36967)
(34387)
科学(31138)
中国(28570)
大学(26186)
学学(25337)
农业(22769)
管理(17301)
(16424)
业经(12648)
(12589)
教育(12188)
林业(11529)
(11359)
金融(11359)
资源(10909)
业大(10858)
技术(10413)
经济研究(10159)
(9870)
科技(9818)
问题(8614)
财经(8367)
农业大学(8292)
(7261)
商业(6949)
自然(6851)
共检索到2178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玉虎  袁克侃  
该文针对鄂西三峡库区森林变化及河川径流泥沙的特点,采用流域自身对比法,以森林覆盖率和活立木总蓄积量为主要森林指标,分析研究了森林变化与年径流、枯水期径流、洪枯比及年输沙模数的关系,并在鄂西三峡库区内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年径流深与森林覆盖率呈正或负相关;森林覆盖率与洪枯比及年输沙模数呈负相关;活立木蓄量与枯水期径流深呈正相关.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雨行  曾平江  
使用不同时期的航片、森林资源调查资料及水文数据,用流域自身对比法,研究了我国8个中小流域森林变化与河川径流泥沙的关系,同时还对森林水文试验站8年定位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随着森林覆盖率减少,年径流量、洪峰流量、悬移质输沙量均增加;活立木总蓄积量减少,枯水期径流深减小;森林覆盖率和活立木总蓄积量增加则与此相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曹飞  邵景安  马雪莹  李春梅  杜建平  蒋佳佳  强丹阳  
人为扰动是短时空尺度内森林景观变化或用途转换的主要动力,而乡村路网则成为人为扰动拓展的主要通道。基于1992、2002、2014年三峡库区重庆市石柱县西沱镇3期遥感影像和实地调研数据,在ArcGIS平台支持下,研究社区水平乡村路网对森林景观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2—2014年研究区乡村路网影响域内次生林、退化林地和耕地的动态变化较显著,集中分布在中西部平坦区。1992—2002年乡村路网缓冲区内森林景观整体呈退化趋势,退化类型以次生林→退化林地、次生林→耕地、退化林地→耕地为主,演化量达1 705.91 hm~2;2002—2014年乡村路网缓冲区内森林景观主要呈恢复趋势,恢复类型以耕地→退化林地、耕地→次生林、退化林地→次生林和原始林→退化原始林为主,演化量达1 674.52 hm~2。2)相比发现,前一时期研究区乡村路网长度的增加和路网材质的提升很大程度上驱动森林景观的退化,而后一时期低等级路段的消失、废弃或利用率的降低则有助于森林景观的恢复,消失路段恢复率近100%。3)研究有助于丰富人们对社区水平乡村路网影响森林景观变化的理解与认识,为生态文明建设中合理规划乡村路网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马雪莹  邵景安  徐新良  
道路作为人为扰动介质被认为是短时空尺度森林景观演化或用途转换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体现为明显的"通道-阻隔"效应。论文以重庆市石柱县西沱镇为例,以3期遥感影像和调研数据为基础,利用ArcGIS的缓冲叠加功能,基于路网动态变化角度,从类型、林龄、起源等主要森林结构方面分析路网变化对森林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道路数量先增加后减少,道路质量以等外公路和村级公路的改善为主。2)道路对森林景观干扰性明显。森林从类型、起源、林龄三方面在道路缓冲区内的破碎度均高于非缓冲区内的破碎度。1992—2002年及2002—2014年两个时期相比,前一时期其他灌木林、幼龄林以及萌生林大幅减少,基本表现为道路缓冲区内减少量大于非缓冲区内减少量。后一时期乔木林、中龄林以及萌生林有所增加,其他灌木林和成熟林轻微减少,其中,乔木林在道路缓冲区内增加量大于非缓冲区内增加量,中龄林及萌生林则表现为道路缓冲区内增加量弱于非缓冲区内增加量。3)道路影响域范围内,在无政策性干预条件下,道路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导致森林景观的退化,低级路段的消失则有助于森林景观的恢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马雪莹  邵景安  徐新良  
道路作为人为扰动介质被认为是短时空尺度森林景观演化或用途转换的主要驱动力之一,体现为明显的"通道-阻隔"效应。论文以重庆市石柱县西沱镇为例,以3期遥感影像和调研数据为基础,利用ArcGIS的缓冲叠加功能,基于路网动态变化角度,从类型、林龄、起源等主要森林结构方面分析路网变化对森林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道路数量先增加后减少,道路质量以等外公路和村级公路的改善为主。2)道路对森林景观干扰性明显。森林从类型、起源、林龄三方面在道路缓冲区内的破碎度均高于非缓冲区内的破碎度。1992—2002年及2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蔡体久  周晓峰  杨文化  
采用单独流域实验法,利用长期定位观测数据,对森林火灾后河川径流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后,河川年径流量明显增加,5月份融雪径流量有减少趋势。火烧后,森林对水分循环的调控能力减弱,径流的变化更加依赖于降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晓青  李哲  吕平毓  郭劲松  
就三峡库区悬移质泥沙对磷污染物的吸附解吸特性从野外同步监测和室内试验研究两个方面展开研究。选取长江干流、嘉陵江和乌江共7个监测断面于2002年和2003进行野外同步监测,测试结果表明:水中的悬移质泥沙对水中各种覆存形态的磷污染物浓度具有显著影响,单位重量泥沙对磷的吸附量与水体总泥沙含量、泥沙粒径有密切关系。采集寸滩断面泥沙对磷酸盐吸附解吸特性进行室内试验研究,并根据Langmuir吸附动力学方程对吸附解吸过程进行了拟合,发现吸附速率常数k随着泥沙粒径的增加而呈递增变化,而磷酸盐初始浓度对k值的影响并不明显,同时,磷酸盐解吸量随着泥沙浓度的增加和粒径的增加呈递减变化,k值随着泥沙粒径的增加而呈递...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甘丽萍  吴远  石汝杰  张静  周江翠  
为了解城镇地表径流对三峡库区苎溪河水质微生物污染指标的影响程度。于2013年6月及12月采集苎溪河周边仙鹤桥(样点1)、沙河镇街道办事处(样点2)、万斛村(样点3)、天仙湖黄金海岸(样点4)、天仙湖广场(样点5)等5个样点的地表径流监测细菌(CFU)、总大肠菌群(FC)、粪大肠菌群(TC)、粪链球菌(SF)4种指示微生物指标,同时采集上述5个样点的苎溪河河水,测定水质浊度。结果表明,苎溪河地表径流中的CFU和TC较高,冬夏两季的差异较为显著,样点3中各种指示菌的浓度较高,指示菌的相关性比较明显;监测的5个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贺红元  傅辉恩  车克钧  阎克林  
该文根据1973年以来黑河流域(上游下段)及其观测支流寺大隆、天涝池河的流量实测资料,分析并讨论了祁连山森林植被对山区流域内河川年径流量,洪、枯期流量,季节性径流及流域产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小流域,河川年径流量、雨季流量有相对减少的趋势;森林植被调节河川洪峰、枯水期及季节性径流作用明显;在相同森林流域内,森林覆盖率越高,冬春枯水季节稳定补给河道的径流量及流域单位面积产水量也相应提高,说明森林植被对山区流域河川径流有一定影响。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陈雅如  
三峡库区是长江中下游的生态屏障,受三峡大坝工程建设影响,该区域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增加、环境承载力降低、人地矛盾突出。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工程建设重要时点1992年(前期论证)、1996年(大江截流)、2002年(水库正式蓄水)、2006年(全面建成)和2012年(全面运行),分析三峡工程建设前后库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探讨库区景观格局指数的粒度效应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的响应,揭示19922012年库区森林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破碎化过程及其驱动力。同时,运用本地参数化后的Biome-BGC模型模拟三峡库区各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本书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和3S技术,以长江三峡(本书简称三峡)库区TM影像及自然、社会和经济数据为基础,重点评价了三峡库区自然景观与环境特征,研究了三峡库区森林景观格局,探讨了森林景观恢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范远江  杨勇  
文章从资源环境角度分析了三峡库区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及低碳经济之路面临着的诸多压力与挑战,通过对目前三峡库区森林生态系统有机碳密度及储量的研究,提出了在三峡库区提高森林质量、扩大森林面积是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和构建生态文明社会的新路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付甜  朱建华  肖文发  曾立雄  
利用林分生长收获模型预测林分生长收获量是森林经营和管理的重要手段。早在200年前欧洲学者就编制了林分产量表,根据林分年龄预测林分产量。20世纪70年代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科学家们开始研究林分生长和产量预测模型系统,80年代后趋于成熟[1]。林分水平的生长和产量预测模型是采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雅如  肖文发  冯源  滕明君  
[目的]以三峡库区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1992—2012年间森林景观格局演变过程,为森林景观恢复、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景观格局优化提供基础研究。[方法]利用5期代表三峡工程不同建设阶段的遥感影像,揭示三峡库区森林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过程,并从斑块面积分级和景观指数两个角度分析景观格局的破碎化过程。[结果]1992—2012年间,耕地和林地始终是三峡库区最主要景观类型,耕地大幅减少,森林面积与森林覆盖率逐年提升,森林景观结构比较稳定,呈现出针叶林>灌木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的态势。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海龙  朱金兆  齐实  朱国平  
2 0 0 2— 2 0 0 3年期间 ,作者选择三峡库区响水溪流域 1 1块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林地 ,在野外小区径流实验基础上 ,通过曼宁公式 ,对地表糙率系数进行了定量研究 .结果表明 ,地表糙率系数介于 0 0 1 82~ 0 2 5 75之间 ,其中板栗林地小区糙率系数值最小 ,杉木、马尾松、阔叶林混交林地小区糙率系数值最大 .大小依次排序为杉木、马尾松、阔叶林混交林 >尖杉、马尾松、阔叶林混交林 >石栎纯林 >柳杉纯林 >马尾松、阔叶林混交林 >柳杉、楠竹混交林>尖杉纯林 >荒草地 >楠竹林 >杉木纯林 >板栗林 .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