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26)
2023(11496)
2022(9701)
2021(8644)
2020(6955)
2019(15597)
2018(15056)
2017(28428)
2016(15367)
2015(16535)
2014(16172)
2013(16099)
2012(15144)
2011(13826)
2010(13736)
2009(12609)
2008(12140)
2007(10595)
2006(9596)
2005(8656)
作者
(47302)
(39413)
(39256)
(36851)
(24994)
(19168)
(17431)
(15335)
(15126)
(13862)
(13434)
(13273)
(12771)
(12279)
(12142)
(11932)
(11885)
(11706)
(11439)
(11246)
(10101)
(9681)
(9411)
(9033)
(9008)
(8802)
(8756)
(8607)
(7926)
(7822)
学科
(71391)
经济(71328)
(40618)
管理(39568)
(28952)
企业(28952)
方法(25171)
地方(23684)
(22826)
中国(21544)
数学(21192)
数学方法(21050)
业经(17341)
农业(16314)
(13840)
(13402)
(13111)
贸易(13101)
环境(12907)
(12544)
地方经济(12489)
(11967)
技术(11436)
(11304)
金融(11304)
(11168)
(11064)
银行(11025)
(10702)
产业(9339)
机构
学院(220424)
大学(216367)
(91999)
经济(90227)
管理(83348)
研究(81589)
理学(71900)
理学院(70975)
管理学(69844)
管理学院(69445)
中国(60137)
科学(52944)
(47365)
(46011)
(42263)
(38874)
研究所(38776)
业大(37756)
农业(37270)
中心(37023)
(34570)
(31550)
师范(31114)
财经(30785)
(29226)
(28790)
北京(28748)
(27916)
(27461)
经济学(27450)
基金
项目(153069)
科学(121068)
基金(110798)
研究(106758)
(99146)
国家(98277)
科学基金(83649)
社会(70414)
社会科(66843)
社会科学(66823)
(64458)
基金项目(60417)
自然(54924)
自然科(53597)
自然科学(53580)
自然科学基金(52625)
(52328)
教育(46777)
资助(43546)
编号(40861)
(39827)
重点(34944)
(32491)
(32120)
发展(31264)
(30781)
成果(30451)
创新(30420)
计划(29832)
科研(29463)
期刊
(105845)
经济(105845)
研究(61909)
中国(46483)
(43815)
学报(39110)
科学(36669)
农业(30211)
管理(28971)
大学(28512)
学学(27346)
(26521)
(20872)
金融(20872)
业经(20466)
教育(19950)
技术(17002)
经济研究(16752)
(15831)
问题(14234)
财经(14187)
资源(12902)
(12232)
科技(11853)
商业(11598)
(10901)
技术经济(10682)
业大(10525)
(10181)
(9827)
共检索到3312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魏俊  胡静  朱磊  于洁  
基于超效率DEA-MI模型对鄂皖两省29个城市旅游效率与曼奎斯特指数进行测度,结果表明:(1)武汉和黄山两市旅游效率始终保持有效,咸宁市的效率排名进步最大,合肥的效率排名降低的幅度最大,各个城市的旅游效率的差异有缩小的趋势。(2)区域维度上,鄂西圈旅游效率的进步最大,区域内部各市的效率差距不断缩小;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效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区域内部差异较大;武汉都市圈和皖北区域旅游效率名次均值较低,其中武汉都市圈内部各市之间的差异有扩大的趋势,而皖北区域城市效率差异不断缩小。(3)两省的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均呈现快速上涨的态势,其中技术进步是其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各地级市州之间旅游效率增长的差距正逐步缩小,更加均衡;鄂皖两省在2009—2012年间旅游效率增长速度最快,近几年增长的动力已逐渐放缓。最后研究分析得出经济水平、资源禀赋、交通条件、技术创新、政策因素和行政区划变动都对不同城市不同阶段效率的驱动程度不同,城市旅游发展效率的变动是多种因素共同驱动的结果。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彭新宇  胡熹至  
本文基于2008~2018年粤鄂两省市级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EA)对样本区域内种植业生产效率进行测算与分解,在此基础上,采用Tobit模型实证研究了不同环节农机服务对种植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农机作业服务环节从业人员数对种植业生产效率、纯技术效率影响显著为正,但服务机构数对二者的影响显著为负;农机教育培训业服务机构数对种植业生产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具有显著为正的影响,从业人员数对规模效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农机技术推广服务环节从业人员数对种植业生产效率、纯技术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本文的研究为农机作业服务、教育培训服务、技术推广服务三个环节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对策启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方叶林  黄震方  李东和  王芳  
以1997—2011年的数据为例,运用修正的DEA模型对省域旅游业发展效率进行测度,进一步利用G指数、重心等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分析省域旅游业效率的时空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997—2011年省域旅游业发展的各项效率在波动中上升,总体上各项效率取得一定的进步,但仍需进一步提升。当前阶段省域旅游业综合效率由规模效率与纯技术效率交替驱动,旅游增长模式正处于由粗放型向集约化发展的转型阶段。1997—2011年旅游业综合效率与纯技术效率热点区主要位于东中部;而规模效率的热点区表现出相反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位于西部地区。重心分析发现:综合效率与纯技术效率重心主要向西北发生偏移,而规模效率重心向东南方向发生偏移。未来省域旅游业发展应避免单纯追求旅游资源数量的增加,提倡集约化经营,增加对旅游业的资金、技术、人才投入,提升旅游发展效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雨婧  唐健雄  
绿色发展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业奉行以人为本、生态至上和全面发展的新价值观。在梳理旅游业绿色发展概念及内涵基础上,构建旅游业绿色发展效率评价体系,运用SBM-Undersirable模型、核密度估计、空间马尔科夫链等方法,探讨2008—2018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旅游业绿色发展效率(TGDE)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时间和空间变化方面,TGDE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时间上呈"W"型变化形态,"下降—上升—调整"阶段特征显著;空间呈"东—中—西"递减分布,内部差异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低、中、高效率由"金字塔"向"菱形"结构转变,高效率地区集中于东部沿海,中等效率多分布于中西部地区,低效率位于胡焕庸线两侧。(2)动态演进方面,TGDE始终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但区域协调性逐步增强,具有较强平稳性,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空间向上转移省份比较集中,以中西部为主,向下调整省份较少,且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溢出影响具有不对称性。(3)影响机理方面,总体上,经济水平、产业结构、政府规制、教育水平和旅游资源影响因子与TGDE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对外开放程度的作用不显著,但各因子的影响程度、作用机理及条件具有较强地域性。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徐琼   钟美瑞   程慧   张淑文  
ICT资本赋能旅游业绿色转型,驱动旅游业走向高质量发展道路。文章创新性地核算了中国30个省(区、市)的ICT资本和旅游绿色发展效率,采用SYSGMM和空间杜宾模型验证了ICT资本对旅游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机制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 ICT资本对旅游绿色发展效率具有持续的积极影响。(2)ICT资本主要通过激发旅游技术创新、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提升旅游人力资本来提高旅游绿色发展效率。(3) ICT资本对旅游绿色发展效率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且空间间接效应强于直接效应。在地理矩阵下,ICT资本对东部和西部省(区、市)的旅游绿色发展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而在经济矩阵下,东部和中部省(区、市)旅游绿色发展效率受ICT资本影响较显著。这为中国充分释放ICT资本红利,塑造中国旅游绿色发展格局,全面提升旅游绿色发展效率提供了价值指导。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郭强   李秋哲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发挥旅游业赋能作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以高质量发展特征为框架,把握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内涵,构建包括旅游业质量追赶、创新驱动、结构升级、绿色发展、共同富裕5个维度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客观评价法对2012-2021年中国省域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时序动态测度,并进行空间可视化、差异测度以及集聚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经历了“提升-下降-恢复”三个阶段,新冠疫情冲击影响较大,但恢复势头良好。②10年间区域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2012-2019年,由京津、长三角领先发展,逐步转变为东部沿海到内陆递减;2020年,疫情冲击下呈现抱团发展;2021年,形成南强北弱的发展格局。③整体差异呈现“下降-上升-回落”态势;地区内差异较大;东部地区差异是地区内差异主要来源,西部地区差异扩大趋势明显。④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且呈波动状态。局部空间自相关集聚特征稳定性较强,东部地区呈现高值集聚,西部与东北地区呈现低值集聚,中部地区江西、安徽已完成“低-高”集聚向“高-高”聚集态势转变,西部地区云南完成了“低-低”集聚向“高-低”集聚态势转变。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徐春红  丁镭  董鸿安  苏攀达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鲁明勇  尹贻梅  
旅游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与区域旅游的发达程度呈正相关关系;旅游研究与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呈现共同演化趋势;旅游研究的内容重心跟随区域旅游发展而不断深化;旅游研究的人员分布以区域内本地学者为主体并以区域为中心向外层扩散。文章以湘鄂渝黔边区20年来的旅游研究文献为例,分析了上述规律与原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冰洁  赵彦云  李倩  
文章通过构建全域旅游下旅游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测算我国各省份旅游业发展得分,分析其空间差异和时间变动,并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旅游业发展水平呈现比较明显的地区差异,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且随时间推移空间效应逐步加强;经济水平、交通水平、科技水平和文化市场能够促进旅游业发展,投资水平则有抑制作用;经济水平、交通水平和文化市场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科技水平呈现负向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冰洁  赵彦云  李倩  
文章通过构建全域旅游下旅游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测算我国各省份旅游业发展得分,分析其空间差异和时间变动,并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旅游业发展水平呈现比较明显的地区差异,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且随时间推移空间效应逐步加强;经济水平、交通水平、科技水平和文化市场能够促进旅游业发展,投资水平则有抑制作用;经济水平、交通水平和文化市场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科技水平呈现负向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建涛  陈珂  
以我国大陆31个省市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旅游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各区域旅游发展综合水平进行测度,并基于空间计量的研究视角,分析了区域旅游发展的空间相关性与驱动因素。研究表明:中国旅游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旅游发展空间集聚特征显著且稳定性强,旅游目的地居民生活水平、旅游资源与旅游交通情况对区域旅游发展水平的驱动作用较大。最后,提出旅游发展提质升级的对策建议:打破区域藩篱,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建设,形成区域旅游发展战略联盟;因地制宜,把握政策扶持方向;加强跨区域旅游对接,促进跨区域旅游合作交流,发挥政府在跨区域旅游合作交流中的引导带动作用,东部省市应充分给予邻近中部省份旅游发展方面的帮助;巩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增强居民旅游能力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松松  王兆峰  
通过构建区域旅游发展规模与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线性加权法、DEA-Malmquist指数、重心演化轨迹、耦合协调度模型等研究方法,以湖南省14地市(州)为例,从规模和效率的维度,对区域旅游时空动态演化特征及耦合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湖南省旅游发展规模年均增长率较高地区其全要素生产率亦较高,时序变化特征较为耦合;不同于区域旅游发展规模稳定的以长沙为中心的"单极-点状"空间格局,旅游发展效率的空间格局相对均衡,演化较为活跃和频繁,但热点地域单元仍然趋于固定。(2)从重心偏移轨迹来看,旅游发展规模重心呈现分散偏移特征,旅游发展效率则以集聚偏移为主,均呈现向东南方向偏移的趋势;基于空间重叠性缩短与变动一致性增强的结果,二者重心变动的空间耦合特征逐渐增强。(3)伴随旅游发展规模和效率热点区的集聚成簇,其耦合协调度空间格局虽存在一定的圈层分异,但中高度耦合协调度地域单元趋于固定和集中,由长株潭城市群向南北两侧纵向延展。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胜鹏  冯娟  谢双玉  方叶林  乔花芳  
改革开放40年来,旅游业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但中国旅游业发展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区域旅游业发展效率的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有助于理解这一问题存在的原因,并为缩小地区旅游业发展差距提供参考依据.借助修正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测算中国大陆31个省(市及自治区)2000年-2016年的旅游业发展效率,并选取2000年、2005年、2010年、2016年4个时间节点,利用G指数、锡尔系数从不同角度分析中国省域旅游业发展效率的区域差异格局及其变化,并运用Tobit回归分析方法模拟中国省域旅游业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00年-2016年中国大陆省域旅游业发展效率均有所提高,正在由粗放式向集约化转型;旅游业发展效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且差异主要来源于四大板块内部,但区域差异已波动缩小;旅游业综合效率受旅游产业地位的正向驱动作用最强,纯技术效率受到交通可达性的正向影响最大,规模效率主要由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重视程度驱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方叶林  王秋月  黄震方  吴燕妮  
旅游经济韧性涉及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论文利用1998—2020年中国旅游发展相关数据,在定量测度省域旅游经济韧性的基础上,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并揭示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998—2020年中国旅游经济具有较强的韧性,个别年份的特殊事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旅游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中国旅游经济韧性时空演化具有不稳定性与空间集聚性特征,空间马尔科夫链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旅游经济韧性向高值区演化的概率较高,不同水平的旅游经济韧性总体上呈集聚分布。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区域旅游经济韧性的影响机理,交互主导因子的q值总体上大于单个影响因子的最大值,说明旅游经济韧性的影响总体上是“合力”作用的结果。东部地区旅游经济韧性总体上与旅游业内部要素关系密切,属于“内生驱动型”,中西部地区旅游经济韧性与外部社会经济要素关系密切,总体上属于“外生驱动型”,促进内外循环对提升区域经济韧性具有重要的作用。旅游经济韧性时空演化机制研究可为客观认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以及区域旅游面对风险挑战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