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66)
- 2023(7920)
- 2022(6926)
- 2021(6324)
- 2020(5659)
- 2019(13422)
- 2018(13175)
- 2017(24528)
- 2016(14148)
- 2015(16416)
- 2014(16642)
- 2013(16586)
- 2012(15648)
- 2011(14376)
- 2010(14502)
- 2009(13307)
- 2008(13596)
- 2007(12457)
- 2006(10610)
- 2005(9477)
- 学科
- 济(58220)
- 经济(58160)
- 业(36567)
- 管理(35366)
- 方法(29322)
- 企(28374)
- 企业(28374)
- 数学(25838)
- 数学方法(25556)
- 农(17717)
- 学(14580)
- 中国(14436)
- 财(13670)
- 业经(12184)
- 贸(12062)
- 贸易(12056)
- 易(11715)
- 地方(11672)
- 农业(11595)
- 理论(11351)
- 制(9999)
- 和(9436)
- 务(8560)
- 财务(8527)
- 财务管理(8503)
- 环境(8214)
- 企业财务(8020)
- 银(7866)
- 银行(7820)
- 技术(7783)
- 机构
- 学院(209039)
- 大学(208288)
- 济(81935)
- 经济(80075)
- 管理(75345)
- 研究(74135)
- 理学(64818)
- 理学院(64055)
- 管理学(62683)
- 管理学院(62326)
- 中国(53746)
- 科学(49407)
- 农(47383)
- 京(45111)
- 所(40528)
- 业大(37942)
- 农业(37834)
- 研究所(37215)
- 财(35948)
- 中心(33432)
- 江(32824)
- 财经(28594)
- 北京(28457)
- 范(27625)
- 师范(27282)
- 院(25939)
- 经(25887)
- 州(25663)
- 技术(25531)
- 经济学(25113)
- 基金
- 项目(139580)
- 科学(106191)
- 研究(97732)
- 基金(97226)
- 家(87535)
- 国家(86818)
- 科学基金(71380)
- 社会(57893)
- 省(57101)
- 社会科(54719)
- 社会科学(54698)
- 基金项目(51605)
- 划(48334)
- 自然(47994)
- 教育(46956)
- 自然科(46845)
- 自然科学(46827)
- 自然科学基金(45974)
- 资助(40956)
- 编号(40462)
- 重点(32674)
- 成果(32518)
- 发(30511)
- 部(30357)
- 课题(29197)
- 创(29003)
- 计划(28028)
- 科研(27299)
- 创新(27142)
- 大学(25685)
共检索到3075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同树 邵圣才
荆州农科院对优质丰产鄂杂棉 1号采用超稀植栽培技术 ,由每亩 2 0 0 0株降至每亩 2 2 0株 ,并配套多种间作模式 ,深施肥料技术 ,使棉花单株平均结铃达到 43 6个 ,最高达到 468个 ,亩产皮棉 2 0 2kg ,亩效益超过 2 0 0 0元 ,达到了省种、高产、高效之目的 ,为鄂杂棉 1号的普及推广和棉农增效提供了实践依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玉义 逄焕成 张海林 陈阜 张凤华
本文以121农场为例,依据历年棉花产量、降水量、灌溉引水量和地下水补给量等资料,系统分析了该区域近50年来棉田水分生产效率的变化动态及影响因素,并探讨了水分生产效率潜力提高途径。结果表明,50多年来石河子垦区棉花单产增加了近3.3倍;棉田耗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由20世纪50年代平均477.48mm下降到目前平均415.00mm,降低了13.09%;同期棉田水分生产效率由1.07kg/hm2/mm上升到目前3.95kg/hm2/mm,提高了近2.69倍。土壤改良,化肥用量的逐年增加,以及地膜覆盖栽培、秸秆还田、优良品种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棉田水分生产效率的提高起了决定性作用。作者认为增加氮肥等...
关键词:
棉田 水分生产效率 变化动态 潜力 新疆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树东
为充分利用自然界的温、光、水资源,增加复种指数,挖掘单位面积的生产率,提高棉田的综合效益,致富农民。笔者于1997、1998年连续两年进行了棉田的“双百三千”(棉花亩产200斤,产值3000元)高效立体种植模式的试验示范,并研究出一套适应本地棉田“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展茗 李万九 张秀如 王振林 杨国正 陈秀琼
1997年的小区试验及大田示范结果表明 :简化栽培棉单位面积总成铃数、铃重等与常规栽培棉 (对照 )差异不显著 ,衣分显著低于对照。简化栽培棉皮棉产量为 1463.3kg/hm2 ,比常规栽培棉增产 5.4 % ,差异不显著 ;间作早玉米的简化栽培棉为 1456.7kg/hm2 ,比对照增产 4 .9% ,差异不显著 ,但多收一季玉米。在单株叶枝数 1~ 4个范围内 ,简化栽培棉单株叶枝数与单株成铃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但以带有 1~ 2个叶枝的棉株为构成产量的主体。简化棉和常规棉的丰产性、早熟性、纤维品质相当。但简化栽培棉省工、节本 ,净增产值达 1777.5元 /hm2 ,间作早玉...
关键词:
鄂抗棉4号 简化栽培 常规栽培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运伦 刘晓莹
利用塑料薄膜地面复盖栽培,是一项新兴的农业栽培技术。在农业生产比较先进的国家已广泛应用,引入我国农业上应用仅有几年的历史,开始运用于蔬菜类作物的复盖栽培,近年来又运用到技术作物和药用作物的复盖栽培,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九八一年新疆石河子垦区推广到大面积的棉花复盖栽培。国内外大量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证明,塑料薄膜地面复盖栽培(简称地膜复盖栽培)具有增温、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抑制杂草生长、减少病虫害,促进作物生长发育等作用,为我国农业高产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根据新疆石河子垦区一年来大面积实施棉花地膜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蒋桂英 白莉 吕新
本文对种植棉花的绿洲农区和非绿洲农区的气候资源特点和棉花特殊栽培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两个农区的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光温水(气候)生产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绿洲各主要棉区的光热水资源优于非绿洲各主要棉区,光温水潜力高。在此基础上,对提高绿洲农区和非绿洲农区棉花生产潜力的有关方面进行了探讨,为绿洲农区和非绿洲农区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农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主要棉区光、热、水资源潜力,实现棉花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绍元 黄冠华 王凤新 王广兴 吴海卿 刘祖贵
对滴灌条件下夏棉水肥耦合效应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根据夏棉不同生育阶段的需水特征和土壤水分状况,可分别采用滴灌和畦灌方式,比常规棉田畦灌节水23.3%~28.7%;对于中等肥力的棉田,在每hm2施纯氛300kg的范围内,随施肥量增加皮棉产量呈增加的趋势,在每hm2施纯氮150~225kg区间内,其产量增加较快。
关键词:
棉花 滴灌 施肥灌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先华
草甘膦防除棉田杂草经济效益评价江西省德安县农牧局郭先华棉花生长前期,由于雨水较多,常常受到杂草危害。虽然人工和除草剂可以除草,但人工除草费工费力,而且效果又不理想。盖草能、乙草胺除草剂除草也只能消灭单子叶杂革,对双子叶杂草几乎无效,这样一来,棉田草荒...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学勋 孙笑梅 孙利华
采用四因子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利用计算机对试验数据分析,建立了籽棉产量、亩成铃数学模型。筛选出麦套夏棉高产优质的综合栽培措施为:密度8340~8650株/亩,单株留果枝6个,亩喷施缩节安4.34~4.96g,亩施纯氮8.03~9.00kg、纯磷2.68~3.01kg。四因子对籽棉产量影响的顺序:单株留果枝数>种植密度>喷施缩节安量>施氮、磷肥量;影响的效应均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形,互作效应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根据亩成铃模型解析:种植密度和单株留枝数对亩成铃的效应是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形;喷施缩节安和施氮、磷肥对亩成铃的效应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形。四项栽培措施对棉纤维品质的影响不明显。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孙晗 何春阳 杨洋
研究目的:针对目前基本农田划分过程中只注重耕地适宜性而未考虑其生产潜力的不足,发展了一个综合考虑耕地适宜性和生产潜力的基本农田综合划分模型,提高当前基本农田划分的合理性。研究方法:GIS空间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利用基本农田划分综合模型,在京津唐地区划分的基本农田平均生产潜力为106.83 g·m~(-2)·a~(-1),比适宜性评价模型划分结果提高了18.03%。研究结论:该模型同时考虑了耕地的适宜性和生产潜力,比常用的适宜性模型能够更加合理地反映耕地的实际质量状况,提高了当前基本农田划分的科学性,具有一定的应用推广潜力。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林文雄 林群慧 吴志强
本文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将福建省中低产稻田划分为四种稻作气候层和三种土壤类型,即12种生态类型。对各类型土壤的生产潜力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影响其产量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改良中低产稻田的有效措施。同时指出了必须运用产量指标、热量指标、经济价值指标、产投比指标及再利用系数,才能全面衡量系统生产力水平,充分发挥稻田的最大效能。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马新明 陆建飞 刘志刚 孙敦立
南阳盆地棉田种植结构优化模式的效应分析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马新明,陆建飞,刘志刚河南农业大学农学系孙敦立提高棉花生产的经济效应,可以从政策、技术和经济多方位进行,合理调整种植制度、优化棉田种植结构是一个重要方面。为此作者于1992~1993年进行了棉田...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廖桂平 官春云 肖芬
以栽培密度、基肥、苗肥、腊肥、薹肥等为参试因子 ,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对双低优质油菜湘油 1 3号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1 )各因子对产量增减作用的大小依次为腊肥、苗肥、基肥、薹肥、密度 ;平均变幅值大小依次为 ,基肥、腊肥、苗肥、密度、薹肥 .(2 )经计算机模拟寻优 ,在高产优化农艺方案中 ,每公顷栽培密度要求 1 8~ 2 2 .5万株 ,基肥要求 30 0~ 45 0 kg,腊肥要求 6 0~ 75 kg,占总追肥的 6 0 %左右 ,为苗肥的 2倍 ,薹肥的 3倍多 ,目标产量要求愈高 ,优化方案中要求的薹肥量就愈少 .(3)因子交互作用分析...
关键词:
油菜 高产栽培 农艺措施 优化分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峻安 刘玉民 邓远苇 代崇雯 刘亚敏
[目的]揭示肥料减施对多花黄精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探究减量施肥的可行性及减施潜力,为多花黄精合理施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单因素多水平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不施肥(CK)、常量施肥(农民习惯氮、磷、钾施肥量分别为180,180,90 kg/hm~2)和减量施肥(氮、磷、钾单量减施分别为常量施肥的33%,67%,100%)11个施肥处理,于采收期(10月下旬)进行采样,测定不同施肥处理多花黄精地上部分生理指标(株高、地径、叶片数、叶面积、茎叶干质量)、根茎质量及根茎多糖、皂苷含量的变化,不同生长时期的根茎产量研究分别在开花期(6月上旬)、果实期(8月中旬)和采收期(10月下旬)采样,测定根茎干(鲜)质量。[结果]施肥能促进各时期多花黄精根茎生长,多花黄精根茎鲜质量和干质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大,减量33%施氮对多花黄精根茎鲜质量无显著影响,但会导致根茎干质量明显降低;施磷量与产量间无明显的量效关系,减量67%施磷时各时期多花黄精根茎鲜质量和干质量最大;采收期根茎鲜质量随施钾量的提高而增加,且与常量施肥间无显著差异,各时期常量施肥的根茎干质量明显大于其他施肥处理。磷、钾肥减量33%时多花黄精的株高、地径、叶片数、叶面积、茎叶干质量均与常量施肥间无显著差异;除茎叶干质量外,氮肥减施33%时其余指标与常量施肥间也无显著差异。施肥均能增加多花黄精根茎中多糖和皂苷含量,随氮、磷肥施肥量增加多糖含量呈上升趋势,随钾肥施用量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磷、钾减施33%时根茎中多糖含量与常量施肥间无显著差异,但皂苷含量显著高于常量施肥。[结论]氮、磷、钾单量减施(与农民习惯施肥量相比)33%时对多花黄精根茎产量无显著影响,减施33%磷肥还可提高干物质在根茎中的分配比例,磷钾肥适量减施有利于提高多花黄精品质,促进多糖和皂苷的累积;基于成本投入及环境效益等综合分析,在重庆地区常量施肥的基础上,氮、磷、钾单量减施33%是适宜的。
关键词:
多花黄精 减量施肥 药材品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青 李国蓉 俞音 慕长龙 丁明涛
在系统分析自然生产潜力经典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考量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根据土、肥、水、种、密、保、管、工8个影响作物产量形成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构建社会经济生产潜力系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农业综合生产潜力指标体系;并引入社会经济修正函数对现有的农业自然生产潜力模型进行完善,构建农业综合生产潜力模型。农业综合生产潜力指标体系及其模型,为定量评估农业资源利用程度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