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3)
2023(1377)
2022(1165)
2021(1046)
2020(953)
2019(2099)
2018(2150)
2017(3727)
2016(2107)
2015(2280)
2014(2263)
2013(2249)
2012(2254)
2011(2073)
2010(2104)
2009(1832)
2008(1865)
2007(1611)
2006(1457)
2005(1271)
作者
(8219)
(6891)
(6591)
(6380)
(4206)
(3385)
(3034)
(2894)
(2677)
(2578)
(2439)
(2384)
(2316)
(2306)
(2229)
(2220)
(2075)
(2040)
(2012)
(1999)
(1815)
(1742)
(1693)
(1611)
(1511)
(1504)
(1503)
(1492)
(1485)
(1474)
学科
(4714)
(4647)
经济(4644)
(3769)
银行(3761)
(3736)
土地(3726)
(3671)
(3323)
金融(3323)
管理(3281)
(2902)
(2686)
体制(2509)
(2029)
资源(1913)
问题(1749)
方法(1658)
(1634)
企业(1634)
中国(1542)
农业(1468)
生物(1413)
生态(1410)
(1384)
制度(1374)
(1347)
数学(1336)
数学方法(1302)
环境(1276)
机构
大学(29396)
学院(29231)
研究(13816)
中国(11852)
科学(11736)
(11502)
农业(9422)
(8549)
业大(8134)
研究所(8051)
管理(8014)
(7474)
(7192)
经济(7181)
中心(6488)
理学(6380)
理学院(6239)
(6214)
(6028)
农业大学(5987)
管理学(5946)
实验(5912)
管理学院(5907)
实验室(5713)
(5476)
重点(5331)
(5222)
科学院(5106)
资源(5077)
(5047)
基金
项目(22471)
(16348)
国家(16265)
科学(16232)
基金(15774)
研究(12312)
科学基金(12206)
自然(9883)
自然科(9610)
自然科学(9605)
自然科学基金(9427)
(8604)
基金项目(8492)
(8408)
计划(6511)
资助(6467)
科技(6450)
社会(6214)
重点(5949)
社会科(5809)
社会科学(5808)
(5185)
教育(5167)
专项(4961)
(4903)
科研(4842)
(4575)
(4341)
创新(4230)
编号(4141)
期刊
学报(10702)
(10099)
科学(8730)
(8514)
经济(8514)
中国(8082)
大学(7272)
学学(7170)
农业(6905)
研究(6376)
(4843)
金融(4843)
(4139)
业大(3573)
(3262)
资源(3050)
林业(2978)
农业大学(2812)
(2522)
管理(2516)
自然(2329)
中国农业(2056)
科技(2011)
国土(1630)
(1586)
财经(1586)
自然科(1572)
自然科学(1572)
科技大(1558)
科技大学(1558)
共检索到460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文盈  高润宏  张秋良  李小梅  
2006年以桃-阿海子和红碱淖尔湖泊为主要研究监测对象,利用镜检分析方法,对2个湖泊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及底栖动物的种群特征进行了调查;水生生物多样性指数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计算。结果表明:红碱淖尔检出浮游植物14种,桃-阿海子4种。根据生物多样性指数水质评价标准,红碱淖尔湖水达到中等污染程度,桃-阿海子湖水是重污染。红碱淖尔检出浮游动物8种,轮虫密度最大,轮虫和枝角类的生物量占绝对优势;桃-阿海子检出9种,原生动物密度最大,枝角类生物量最大。红碱淖尔底栖动物共发现9种,全部为水生昆虫幼虫;桃-阿海子在浅水区未发现任何底栖动物,水生生物以耐盐种和喜盐种为主。2个湖泊水生生物种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沈永明  
互花米草是从美国引进我国的新物种 ,自 1 982年在江苏沿海栽种以来 ,在江苏沿海已形成了约 1 2 5km2 的互花米草盐沼湿地。本文分析了互花米草盐沼湿地的生态、经济价值 ,讨论了互花米草盐沼湿地对环境的影响 ,指出必须对互花米草代盐沼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汪方芳  闫家国  马旭  邱冬冬  崔保山  
凋落物分解在湿地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为探索潮汐梯度下凋落物分解过程中质量和营养元素变化情况,采用分解袋的方法,选择盐地碱蓬(Suaeda salsa)和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凋落物作为研究对象,沿着潮汐梯度开展凋落物分解的野外实验。结果表明:凋落物分解速率与凋落物类型、土壤盐度、含水率以及潮汐干扰强弱有关;潮汐干扰强的区域互花米草分解快于盐地碱蓬,潮汐干扰弱的区域盐地碱蓬分解快于互花米草,两种凋落物分解速率在0.00134~0.00234 d-1之间。分解末期,凋落物都呈现C和N的净释放,盐地碱蓬凋落物平均释放了36.9%的C和55.8%的N,互花米草凋落物平均释放了53.1%的C和47.1%的N。本研究强调关注潮汐梯度下的凋落物分解,其在调节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碳累积上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琚存勇  蔡体久  
生物量定量估测对准确估算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预测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是土地荒漠化监测、评价与防治的一个重要指标。该文以鄂尔多斯地区毛乌素沙地地面调查样地为例,探讨了以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和数字高程模型为基础,用消去变换的方法按平均残差平方和最小的准则筛选变量,建立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模型估测植被地上生物量的可行性。研究得出,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型估测地上生物量整体相对精度很高,模型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受变量间的相关性影响小。该方法对土地荒漠化监测、评价与防治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隋皓辰  马旭  闫家国  张树岩  盖凌云  刘泽正  邱冬冬  崔保山  
针对当前滨海湿地种子流在潮汐过程中种子有效沉降降低、土壤种子库分布不均、定植效率低和栖息地裸斑现象等关键问题,以黄河三角洲盐沼湿地的盐地碱蓬(Suaeda salsa)为修复物种,研发一种应用于滨海湿地盐沼植被修复的固态种子产品,阐述固态种子产品的制作过程,并开展三种不同保水材料为核心材料(聚丙烯酰胺PAM,羟乙基纤维素HEC,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的种子产品的有效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包装制作后的盐地碱蓬种子的吸水倍率和保水持续时间显著高于普通天然种子,表现出良好的吸水保水特性;(2)包装后的盐地碱蓬种子受盐度梯度变化的影响较小,表现出良好的耐盐抗性;(3)包装后的盐地碱蓬种子具有更高的萌发潜力,而不同保水材料的种子产品包装对盐地碱蓬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表现为PAM>HPMC>HEC>天然种子;(4)包装后的盐地碱蓬种子具有更短的悬浮时间和较快的平均沉降速度,表明了种子产品增强了盐地碱蓬种子抵抗水动力干扰的潜力,其中以PAM为保水材料的种子产品可以直接、快速地沉降。本文首次将种子产品技术应用于滨海湿地盐沼植被修复中,为种子产品技术在退化滨海湿地的植被修复领域的应用与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苗中博  王思凯  彭彪彪  赵峰  庄平  
为了解长江口盐沼湿地优势鱼类群落结构及其种间关系,通过采用插网调查,利用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指数对长江口崇明东滩和九段沙盐沼湿地鱼类群落的优势种进行生态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春、夏、秋三个季节共采获10个优势种,其中鮻(Liza haematocheila)、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和拉氏狼牙虾虎鱼(Odontamblyopus rubicundus)在3个季节中均为优势种。在10个优势种中,时间生态位宽度值变化范围为0.11~1.70,其中拉氏狼牙虾虎鱼时间生态位宽度值最大,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值最小;空间生态位宽度值变化范围为0.57~1.53,其中棱鮻(Liza carinatus)空间生态位宽度值最大,小黄鱼值最小。长江口盐沼湿地鱼类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呈现显著的季节性变化趋势。长江口盐沼湿地鱼类优势种的时空生态位重叠值较高,其中具重叠意义的鱼种对(species pairs)高达73.33%,具有显著重叠意义的鱼种对高达48.89%。长江口盐沼湿地鱼类优势种的时空分布具有相似性,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龚廷登  杨伟阶  何滔  刘建虎  张春霖  郑永华  冯兴无  
为分析水富港改建对金沙江水富段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2010年12月-2011年6月对金沙江水富段的3个监测点进行了水生生物及水质的调查研究。共采集到浮游植物7门26科47属127种。其中硅藻有73种,占浮游植物总种类数的57.48%;浮游动物3门15科19属31种,其中原生动物种类最多,为15种,占浮游动物种类总数的48.39%;着生藻类有4门12科16属43种,其中硅藻34种,占着生藻类总种数的79.07%,为优势种群;底栖动物3门8种,其中环节动物最多,为3种。水质监测结果表明:金沙江水富段水质符合GB3838-2002规定的Ⅲ类水质要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晓龙  范天来  张复  范育新  
构造运动和和气候变化是河流阶地形成的两个重要因素。学术界对于构造运动与气候变化中哪个因素是河流阶地形成的控制因素尚未形成一致观点。本文选择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周缘的河流阶地,综述了前人在兰州段、中卫段和晋陕峡谷段3个河段的黄河阶地上的研究成果,结合2万年以来的古洪水记录与古地震活动等证据,对比了河流阶地形成、气候变化以及青藏高原的幕式隆升的时间。对比结果显示,鄂尔多斯高原周缘多级河流阶地的形成时间与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的时间比较一致,而与气候冰期—间冰期变化之间没有明显规律,这一结果支持构造运动是鄂尔多斯高原周缘的河流阶地形成的控制因素。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衡  叶锦玉  张瑛瑛  康伟  彭建新  张建明  
根据2015年5-12月在长江口东滩盐沼湿地水域采集的浮游植物监测数据,分析了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编号:HS)]、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早期(编号:HZ)和互花米草入侵后期阶段(编号:HH)、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编号:LW)]等4种植被样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共发现浮游植物64种(或属),隶属4个门。硅藻门种类最多,有48种(或属),占总种类数的73.8%;其次为蓝藻门种类,有10种(或属);绿藻门有6种。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Y=0.76)、洛氏菱形藻(Nitzschia lorenziana)(Y=0.03)和近缘斜纹藻(Pleurosigma affine)(Y=0.02)等3种。5-8月盐沼植被区浮游植物的种类数相对较高,而9-12月(秋季至冬初)种类数明显下降。各个植被样地中硅藻的月平均丰度均明显高于其它藻类,而甲藻丰度最低。HS和HZ植被样地中的浮游植物群落的种类数和丰度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HH和LW样地浮游植物的种类数和丰度同样无显著性差异;前2种生境浮游植物的月平均丰度是后2种生境的3.8倍,这主要是由于硅藻的丰度差异较大造成的。从物种丰富度指数(D)来看,两两生境间物种丰富度指数未发现显著性差异(P>0.05)。Shannon指数(H’)变化趋势类似于均匀度指数(J),5-8月和12月H’值相对较高。从群落聚类和排序结果来看,在空间上4种植被样地浮游植物群落难以区分开;而在时间上大致分为2组[即5-8月(春初至夏末)与9-12月(秋季至冬初)]。总体来说,不同植被样地浮游植物群落动态月份差异较大,同一高程植被样地浮游植物群落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长江口盐沼植被生境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与邻近水体有着较大的不同,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顾丽  王新杰  龚直文  付尧  刘俊  
湿地是地表最重要的景观覆盖类型和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资源潜力和环境功能。长期以来,由于人类活动影响造成湿地景观的巨大变化,不仅改变了湿地景观原有的功能,而且对湿地环境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北京湿地为研究区域,将马尔科夫过程模型引入到湿地景观格局分析和预测中,采用遥感和GIS相结合的方法,利用1996、2001与2005年LandsatTM影像为信息源,分析了北京湿地景观格局演变过程。研究结果标明:北京地区的湿地资源面积呈现显著退化趋势,湿地面积由1996年的62869.64hm2减少到2005年的31416.31hm2;北京湿地斑块趋向于不规则,破碎化程度增强导致湿地易消退,湿地功能难以发挥;在现有的人类作用强度的情况下,北京湿地景观格局可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即天然河流达到10.93%,人工水域占99.17%。研究结果为北京湿地的可持续发展与科学管理提供了依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建平  张柏  张泠  王宗明  宋开山  
全球湿地质量退化,数量减少,湿地资源面临巨大压力,遥感技术在实时、动态监测其变化方面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本文湿地遥感监测主要侧重于基于遥感技术的湿地分类与识别,从基于遥感监测的湿地分类系统、影像预处理、多分辨率(多空间分辨率、多光谱分辨率、多时相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源、湿地信息提取方法(人工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自动解译)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指出目前湿地遥感监测存在3点不足及其未来研究的6个重点。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林皓波  吴新玲  刘菲  边静  
白洋淀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但近年来其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利用1979年至2011年的12期Landsat MSS/TM/ETM+、CBERS CCD遥感影像对白洋淀湿地分布的现状及历史状况进行了监测,研究了湿地面积与水位的关系,并以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定量分析了白洋淀湿地的退化过程。研究结果显示,1989年以来白洋淀湿地呈萎缩趋势,湿地破碎化程度逐步加深,生态环境遭破坏情况加剧。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忠平  
建立全国湿地资源监测体系是中国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迫切需要,也是“十一五”期间湿地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重要任务。文章分析了全国湿地资源监测体系总体框架、结构、功能以及各部分的关系,并对体系各部分所需采用的监测方法、监测内容以及体系保障措施等问题进行了进一步探讨。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彭彪彪  王思凯  赵峰  杨刚  庄平  
为探讨长江口九段沙盐沼湿地3种亚生境中基础食源对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的贡献,明确长江口中国花鲈碳(δ~(13)C)、氮(δ~(15)N)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基础食源差异,于2019年5—10月,在光滩、植被区和潮沟3种亚生境进行插网调查采样并采集各类潜在基础食源,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并结合多源线性混合模型分析中国花鲈基础食源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3种亚生境中国花鲈的δ~(13)C无显著差异(P>0.05);植被区与光滩亚生境和潮沟亚生境中的δ~(15)N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70%)转变为以POM (50%~66%)和互花米草(32%~47%)为主。7月各碳源对中国花鲈的贡献率较其他月份差异较大,主要是由POM的贡献率骤增和藻类的贡献率减少引起的,其根本原因可能是由于受长江径流量影响。研究表明,3种亚生境中国花鲈的基础食源组成和贡献率无明显差异,但在不同亚生境所摄食饵料生物可能存在差异;在生长过程中3种亚生境中国花鲈的基础食源均由POM为主转变为以POM和互花米草为主,原因可能是中国花鲈在生长过程中食性发生转变。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富亿  
松嫩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盐碱性湿地分布广,面积大,是该区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结合近年来吉林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八五”国家攻关项目的实施,本文从渔业利用方面,初步总结了吉林省白城地区及松原地区盐碱性湿地开发的实践经验,报道9种开发利用途径及其主要技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