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63)
2023(4734)
2022(3973)
2021(3890)
2020(3341)
2019(7969)
2018(8069)
2017(15118)
2016(8467)
2015(9774)
2014(9664)
2013(9389)
2012(8415)
2011(7607)
2010(7874)
2009(7179)
2008(6908)
2007(6015)
2006(5261)
2005(4541)
作者
(26547)
(22307)
(22249)
(21228)
(14155)
(10925)
(9977)
(8882)
(8488)
(7954)
(7803)
(7735)
(7376)
(7276)
(7070)
(6879)
(6583)
(6556)
(6536)
(6449)
(5778)
(5729)
(5508)
(5084)
(5051)
(5031)
(4977)
(4948)
(4698)
(4468)
学科
(32998)
经济(32979)
管理(20613)
(19380)
方法(18977)
数学(17389)
数学方法(16890)
(16038)
企业(16038)
(9509)
(8264)
中国(7215)
理论(6851)
业经(5967)
(5613)
农业(5416)
地方(5044)
环境(4948)
(4935)
贸易(4931)
土地(4850)
(4804)
教学(4786)
技术(4781)
(4676)
(4535)
资源(4359)
(4134)
(3744)
(3620)
机构
学院(119331)
大学(117763)
管理(43917)
研究(41780)
(41156)
经济(40160)
理学(38265)
理学院(37830)
管理学(36418)
管理学院(36246)
科学(30681)
中国(30136)
(27572)
(25825)
业大(23633)
(22833)
农业(22234)
研究所(21276)
中心(19096)
(18075)
(17254)
北京(16118)
技术(15934)
(15442)
(15172)
师范(14883)
农业大学(14788)
(14608)
(14414)
财经(14027)
基金
项目(86429)
科学(66010)
基金(61035)
研究(56645)
(56500)
国家(56153)
科学基金(46456)
(35269)
自然(33794)
自然科(32997)
自然科学(32988)
社会(32592)
自然科学基金(32342)
基金项目(31518)
社会科(30830)
社会科学(30820)
(30521)
教育(27363)
资助(26884)
编号(22325)
重点(20479)
计划(19066)
(18246)
(17984)
(17892)
科技(17493)
成果(17216)
科研(17195)
创新(16889)
课题(16642)
期刊
(41357)
经济(41357)
研究(28363)
学报(25796)
中国(24830)
(24544)
科学(22393)
大学(18564)
学学(17744)
农业(17187)
管理(16391)
教育(14016)
(12697)
技术(12552)
(10365)
统计(8893)
业大(8098)
(7873)
(7313)
金融(7313)
决策(7237)
业经(7152)
资源(7015)
(6928)
科技(6750)
经济研究(6737)
农业大学(6597)
财经(6308)
林业(6042)
技术经济(6039)
共检索到1679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琚存勇  蔡体久  
生物量定量估测对准确估算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预测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是土地荒漠化监测、评价与防治的一个重要指标。该文以鄂尔多斯地区毛乌素沙地地面调查样地为例,探讨了以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和数字高程模型为基础,用消去变换的方法按平均残差平方和最小的准则筛选变量,建立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模型估测植被地上生物量的可行性。研究得出,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型估测地上生物量整体相对精度很高,模型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受变量间的相关性影响小。该方法对土地荒漠化监测、评价与防治工程和水土保持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程晓莉  安树青  陈兴龙  李国旗  刘世荣  
本文研究了鄂尔多斯草地荒漠化过程与植被生物最变迁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鄂尔多斯草地荒漠化过程中 ,植物群落退化的趋势为本氏针茅群落→本氏针茅 +油蒿群落→油蒿群落→沙地以及油蒿群落→油蒿 +牛心朴子群落→牛心朴子群落→沙地。从本氏针茅群落→油蒿群落→牛心朴子群落植被退化的过程中 ,植被生物量表现为先增后降的过程 ,为 2 1 8 1→ 74 8 7→ 1 55 6g m2 。随着季节的变化 ,由于优势种和伴生种的消长不同 ,各阶段的植被生物量的变化不一致。地上生物量大部分集中在表层 ,在 0~ 2 0cm占 76 9%~86 3% ;随着高度的增加 ,植被生物量剧减 ,其中 1 0 8%~ ...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普  陶梦  吕世海  苏德荣  叶生星  刁兆岩  
【目的】柠条是一种生长迅速、枝叶茂盛、防风固沙能力强大的豆科植物,且茎叶粗蛋白含量相对较高,具有广泛的饲用开发前景,但柠条灌丛在不同发育阶段叶生物量和体内营养物质含量差异较大,其饲用性受到一定限制。因此,了解柠条各生长阶段叶生物量及其营养物质含量变化情况成为打破柠条叶片利用局限性的关键。【方法】本试验以库布齐沙地柠条灌丛为研究对象,分别测量了不同林龄、不同发育时期柠条的叶生物量及营养物质含量,并构建了柠条不同生长年限叶生物量动态模型、生长参数与叶生物量估测模型以及叶片营养物质动态变化模型。【结果】(1)不同生长年限,柠条叶生物量年内变化均呈现出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在7月份2年生、3年生、5年生柠条叶生物量分别达到0.14、0.32、1.40 kg/株的最高峰值,生长拟合曲线R2>0.8,F检验结果均达到显著水平(P0.8),且最高值均出现在每年的5月份。(3)不同生长年限,柠条叶片内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无明显变化规律,且年内变化趋势各不相同。【结论】根据研究结果可以发现7月份柠条叶生物量达到最大值,5月份柠条叶粗蛋白含量达到最大值。因此,根据柠条叶片生育期及其营养价值等综合考虑,建议5月、7月为主要利用时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除多  德吉央宗  普布次仁  姬秋梅  唐红  
草地退化已成为藏北地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了定量监测草地生物量和退化草地的生物量动态变化,利用2004年8—9月藏北地区草地地上生物量最大时期的地面实测数据,分析了其地上生物量大小和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同期的Terra MODIS植被指数数据,建立了草地地上生物量的遥感监测和估算模型。主要结论如下:①由于受高寒气候、土壤、水分等环境因素的限制,8—9月藏北地区平均草地地上生物量较小,为96.88g/m2,其中绿色鲜草的比重在80%以上;不同区域不同草地类型地上生物量差异很大,范围在37.10~589.12 g/m2,平均而言,高寒沼泽化草甸的地上生物量最大,达356.84 g/...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姗姗  孙伟  刘鹏举  唐小明  
【目的】应用以遗传算法优化的BP(GABP)神经网络构建灌木生物量估测模型,以有效避免回归分析建模中自变量及模型形式选择的复杂问题。【方法】以灌木林地的荆条为试验对象,应用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结构、初始权值和阈值,通过BP神经网络训练构建荆条最优地上生物量估测模型,并与传统的应用回归分析方法构建的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仿真结果表明,GABP神经网络模型和回归分析模型的模拟精度分别为77.65%和71.79%,估测精度分别为81.46%和75.64%,GABP神经网络模型的精度略高于回归分析模型。【结论】应用GABP神经网络构建灌木生物量模型是可行的,能够实现灌木生物量的快速估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再知  郑海水  尹光天  杨曾奖  陈康泰  
依据生物体各部分器官与测树因子之间存在着相对生长规律,以树围(G)和D2H为自变量建立橡胶树树叶、树干、小枝、树根、树头、地上、地下部分及全株生物量估测模型,经综合检验,确认以树围为自变量的模型优于以D2H为自变量的模型。并利用此模型对更新橡胶林的生物量进行了估测,同时建立了橡胶树生物量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魏秀红  靳瑰丽  范燕敏  安沙舟  朱习雯  王惠宁  
以地面实测数据为依据,通过获取其同步HJ-HSI影像光谱反射率,筛选出光谱变量、波段变量,对不同利用状态的退化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荒漠草地(围栏封育区N,围栏外重度退化区W_1,围栏外中度退化区W_2)的地上生物量进行估测。结果表明,1)各季节不同利用状态伊犁绢蒿荒漠草地群落HJ-HSI光谱反射率不同,春季为W_2>N>W_1,夏季为W_2>W_1>N,秋季为W_1>W_2>N;2)HJ-HSI可以实现对伊犁绢蒿荒漠草地地上生物量的估测,估测模型因群落类型和季节不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姗姗  孙伟  刘鹏举  唐小明  
【目的】应用以遗传算法优化的BP(GA-BP)神经网络构建灌木生物量估测模型,以有效避免回归分析建模中自变量及模型形式选择的复杂问题。【方法】以灌木林地的荆条为试验对象,应用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的结构、初始权值和阈值,通过BP神经网络训练构建荆条最优地上生物量估测模型,并与传统的应用回归分析方法构建的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仿真结果表明,GA-BP神经网络模型和回归分析模型的模拟精度分别为77.65%和71.79%,估测精度分别为81.46%和75.64%,GA-BP神经网络模型的精度略高于回归分析模型。【结论】应用GA-BP神经网络构建灌木生物量模型是可行的,能够实现灌木生物量的快速估...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谢福明  字李  舒清态  
针对传统k-最近邻法(k-nearest neighbor,k-NN)在搜索最近邻单元时赋予特征变量相等的权重,缺少对特征变量加权优化等不足问题,在云南省香格里拉市,以高山松Pinus densata为研究对象,基于49块实测标准地,116株高山松样木和Landsat 8/OLI影像,在前期进行基于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优化的k-NN模型实现的基础上,对k-NN的3个参数(k,t和d)进行反复测试优化组合,在像元尺度上对研究区高山松地上生物量进行遥感估算。结果表明: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k-NN模型精度优于传统的k-NN模型,优化前均方根误差为30.0 t·hm~(-2),偏差为-0.418 t·hm~(-2),相对标准误差百分比(R_(MSE))为54.8%;优化后均方根误差为24.0 t·hm~(-2),偏差为-0.123 t·hm~(-2),R_(MSE)为43.7%。基于优化k-NN模型的研究区高山松地上生物量总储量估测结果为0.89×10~7t。图7表6参2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春楠  庞圣江  郑金萍  李兵  郭忠玲  
以长白山林区林下14种幼树为对象,采用收获法对胸径D1.3≤2.5cm的幼树植株进行随机取样,通过对不同树种各器官和全株生物量的统计,建立了幼树生物量的最优估测模型,并进行了实测验证。结果表明:以地径(D0)和地径平方与株高乘积(D20H)为自变量,拟合的14种幼树各器官和全株生物量最优模型为幂函数,并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而且都有较大的R2值(0.712~0.983)和较小的SEE值(0.217~1.122)。幼树器官和全株生物量最优回归方程的R2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全株生物量>地上部分>枝>地下部分>叶。验证结果表明:以地径(D0)为自变量时,建立的幼树器官和全株生物量模型,对生物量的估测结果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范文义  李明泽  杨金明  
采用黑龙江长白山地区TM图像和143块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数据及野外调查补充样地数据,选择包括各波段灰度值、不同波段灰度值之间的线性和非线性组合(包括11种植被指数)、纹理信息以及环境因子在内的75个自变量,分别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建立黑龙江长白山林区森林生物量遥感估测模型:逐步回归法采用5个自变量所建模型平均拟合精度为76.5%,均方根误差为19.12t·hm-2,样地生物量真实值与预测值相关系数为0.5434;偏最小二乘回归法采用10个自变量所建模型平均拟合精度85.8%,均方根误差9.92t·hm-2,样地生物量真实值与预测值相关系数0.8603,偏最小二乘回归法要优...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徐梦伶  林辉  孙华  严恩萍  周普良  
为了研究高分二号(GF-2)影像生物量估测的模型效果,以攸县黄丰桥林场为研究区,在研究区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结合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样地,获取了共47个样地的生物量数据。对GF-2影像进行预处理,结合相关研究,提取8个单波段信息、24个多波段组合信息、4个植被指数以及海拔、坡度、坡向等39个因子作为建模的自变量,采用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和BP神经网络3种方法建立生物量估测模型。结果表明:主成分回归模型的实测值和预测值的决定系数R2为0.44,模型的估测精度为65.83%;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的R2为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郑冬梅  夏朝宗  王海宾  陈健  侯瑞萍  
森林生物量的定量估算为全球碳储量循环及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以肇庆市马尾松生物量为研究对象,基于SPOT-7影像数据,提取出单波段、波段比值、纹理特征、地形等因子并进行优选,对优选后的变量因子进行分组,生成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光谱和纹理特征相结合的3种自变量集,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和3种自变量集构建马尾松生物量估测模型并进行优选。结果显示:基于光谱特征构建的马尾松生物量估测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81,均方根误差为15.30 t/hm2,误差平均值为-5.65 t/hm2,总预报偏差的相对误差为9.30%;基于纹理特征构建的马尾松生物量估测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84,均方根误差为15.69 t/hm2,误差平均值为-4.73 t/hm2,总预报偏差的相对误差为7.78%;基于光谱和纹理特征相结合构建的马尾松生物量估测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0.83,均方根误差为15.24 t/hm2,误差平均值为-5.27 t/hm2,总预报偏差的相对误差为8.67%。由此可知,基于纹理特征构建的马尾松生物量模型要好于其他两种方法,估算精度更高。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彩玲   王一鸣  
受人为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草地退化、沙化的现象愈发严重,对草地的监测和保护亦变得愈发重要。生物量是评价草地生态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草地生物量的估算对草地资源管理、生态修复与保护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与植被机理模型的广泛应用,针对草地生物量的估算方法也不断发展,主要分为遥感反演和植被机理模型估算两种方法。本文系统地阐述了遥感反演中的经验回归方法和辐射传输模型,还有基于植被机理的作物生长模型和草地生长模型。此外,本文还介绍了在农业估产领域已经被广泛应用的数据同化技术,分析了在草地生物量同化估算过程中,遥感数据与机理模型存在的互补优势,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需求:在简化模型的同时,保证估算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并兼顾植被的机理性是未来草地生物量估算的研究重点。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体久  琚存勇  
通过对鄂尔多斯草地荒漠化野外调查和分析,研究了植被盖度和生物量与荒漠化程度的相关性及作为中间变量遥感估测荒漠化程度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植被盖度和生物量与荒漠化程度密切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0.899和-0.624,线性关系显著,随着植被盖度和生物量的减少,荒漠化程度不断加重;用植被盖度和生物量定量评价土地荒漠化程度获得了较理想的效果,其模型正确预报精度达到了85%,荒漠化程度预报误差不超过1个等级,可较好地满足生产需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