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24)
- 2023(6846)
- 2022(5809)
- 2021(5152)
- 2020(4089)
- 2019(9449)
- 2018(9150)
- 2017(16852)
- 2016(9259)
- 2015(10261)
- 2014(10496)
- 2013(10502)
- 2012(10149)
- 2011(9464)
- 2010(9643)
- 2009(8928)
- 2008(8785)
- 2007(8005)
- 2006(7526)
- 2005(6889)
- 学科
- 济(47174)
- 经济(47140)
- 业(21976)
- 管理(21199)
- 地方(18100)
- 中国(15672)
- 企(15548)
- 企业(15548)
- 农(13692)
- 方法(13452)
- 业经(11778)
- 数学(10405)
- 数学方法(10259)
- 农业(10015)
- 地方经济(9927)
- 发(9652)
- 学(9463)
- 环境(8329)
- 融(7946)
- 金融(7946)
- 银(7728)
- 银行(7718)
- 行(7612)
- 发展(7003)
- 展(6982)
- 和(6946)
- 技术(6843)
- 贸(6803)
- 贸易(6793)
- 理论(6746)
- 机构
- 学院(138452)
- 大学(133957)
- 研究(54737)
- 济(53195)
- 经济(51880)
- 管理(48510)
- 中国(41100)
- 理学(39969)
- 理学院(39370)
- 管理学(38619)
- 管理学院(38356)
- 科学(36020)
- 京(30966)
- 所(29148)
- 农(27126)
- 研究所(26342)
- 中心(24157)
- 财(23965)
- 江(23063)
- 范(22769)
- 师范(22494)
- 农业(20997)
- 业大(20754)
- 北京(20598)
- 院(19903)
- 州(19397)
- 省(18976)
- 师范大学(18018)
- 财经(17964)
- 科学院(17368)
- 基金
- 项目(87350)
- 科学(67611)
- 研究(64032)
- 基金(59093)
- 家(52109)
- 国家(51616)
- 科学基金(43008)
- 社会(39074)
- 省(37548)
- 社会科(37007)
- 社会科学(36995)
- 基金项目(31371)
- 划(30773)
- 教育(28089)
- 自然(26964)
- 发(26352)
- 自然科(26220)
- 自然科学(26211)
- 编号(25850)
- 自然科学基金(25681)
- 资助(24712)
- 发展(21004)
- 成果(20829)
- 展(20600)
- 重点(20220)
- 课题(19972)
- 创(17723)
- 部(17500)
- 计划(16665)
- 创新(16619)
共检索到2263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蔡文芳
[目的]鉴于草原资源存在一定脆弱性,对鄂尔多斯草原旅游整体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以期为当地发展草原旅游产业以及打造"大旅游"提供借鉴与指导。[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对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可持续发展做出评价,通过专家两两打分确定指标权重。[结果](1)资源支持系统是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可持续发展首先应该被考虑的因素。(2)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对当地经济的贡献率是影响政府决策的重要因素;游客的草原资源保护意识对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可持续发展更重要;居民发展草原旅游意愿度是基于居民角度的影响草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子。(3)近几年过度开垦现象得到了有效抑制,土地有效利用程度也得到改善;牧民城市居住的需求已趋于饱和,有利于降低草原退化,提升草原质量。(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当地居民发展草原旅游的驱动作用一直存在。[结论]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可持续发展应首要考虑资源支持系统,着重从防治过度开垦、过度放牧,限制不合理的旅游资源开发、保持适度城镇工程建设,以及控制高峰期草原旅游资源使用强度、增加旅游区草原环保标识提醒数量等方面入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吕君 刘丽梅
我国草原生态系统破坏严重,由此产生的区域生态问题越来越突出,推行恰当的草原旅游,有利于把草原利用模式与生态保护结合起来。我国大多数草原的生境条件比较恶劣,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条件约束明显,所以在发展中要进行准确的战略思考。
关键词:
草原旅游 可持续发展 生态条件约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付向阳 黄涛珍
文章从影响草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四个方面选取了30个具体评价指标,构建了草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指标权重计算得出在评价指标中资源因素所占权重值最大,其次是经济支持因素。由此提出,草原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要在制定科学的资源开发规划基础上,充分考虑其生态成本和经济成本,加强利益相关者管理,并严格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汉祥 赵海东
草原旅游是由居民、企业、游客,以及草原生态等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草原旅游系统的要素属性和内部关系决定了必须以保护草原生态和草原文化为核心,建立草原旅游地居民集草原所有者、旅游经营者和文化传承者于一体的制度模式,在草原生态系统和社会制度系统约束下实现各活动主体目标相容、彼此协调,才能实现草原旅游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萌
作为一种可实现旅游业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生态旅游己成为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热点和潮流,在实际发展中却仍然面临着进一步持续发展的困惑,生态旅游作为具有多种良好功能的一种新型可持续旅游方式,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生态旅游景点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与评估模型,在此基础上对生态旅游景点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态旅游 可持续发展 AHP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甄翌 康文星
生态足迹模型和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影响较大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型。本文阐述了两种评价方法的特点,并进行了对比分析。
关键词:
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 生态足迹 指标体系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瑞琛 董丙瑞 杨思崟 胡大晶 余向群
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由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及管理可持续发展5个二级评价指标、41个三级评价指标构成的林区文创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以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龙潭村为样点论证了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和合理。研究表明:龙潭村文创旅游可持续发展水平处于基本可持续发展阶段,政府支持显著、生态环境优美、社会治理和谐、党委领导创新有力;但依旧存在文创活动参与感不突出、文化内涵挖掘不足、环境保护宣传工作欠缺、居民参与意愿和能力不匹配等薄弱之处。因此,建议制定林区文创旅游专项扶持政策,畅通多元共治途径,创新林区发展模式,加大林区文创活动宣传,科学规划设计文创产品,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加大环境整治力度,重视林区人力资本建设,完善林区文创旅游人才引入机制,以提高林区文创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
林区 文创旅游 可持续发展 评价 龙潭村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光宇 樊文斌 郭海清
文章根据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中存在的不确定性,构建了基于模糊群决策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文章首先给出了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用互反判断矩阵确定指标权重,针对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采用模糊三角数作为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的评价测度来消除评价中的模糊性,聘请群组专家同时参与评价来降低评价中的不确定性,最后构建了获取群组专家综合客观评价值的非线性约束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对非线性模型求解,且给出了遗传算法的具体设计过程。通过对某旅游景点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实证分析,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
旅游产业 可持续发展 旅游资源 旅游安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甄翌
文章结合张家界实际,借鉴国际自然保护同盟(IUCN)的"可持续发展晴雨表"评价方法,构建旅游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分析的一套方法,并对张家界地区2005、2006、2007年旅游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评价和分析。
关键词:
旅游 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估 指标体系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良健
旅游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学术界及旅游管理部门备受关注的课题 ,科学地制订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对实施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按照“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 ,提出了较为完整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并建立了综合评价的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模型 ,评价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和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旅游 可持续发展 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万龙 陈池波
为了促进温泉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文章尝试构建温泉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从产业经济学视角出发,增加产业自身经济效益这个一级指标,将温泉旅游产业市场潜力一级指标细分为本地市场潜力和外地市场潜力,同时补充部分三级指标,在此基础上构建出相对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层次分析法,以咸宁市温泉为例,对指标体系进行了实际应用。
关键词:
温泉旅游产业 可持续发展 评价 指标体系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廖光萍
[目的]基于乡村旅游发展背景,对阿坝州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其发展水平及变化趋势,以期对阿坝州生态环境保护及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建议。[方法]基于阿坝州生态环境现状,以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资源利用以及乡村旅游发展4个系统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计算各指标权重,通过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计算2010—2016年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水平。[结果]阿坝州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综合得分在2010—2016年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从2010年的0. 133增长到2016年的0. 820,变化幅度明显,阿坝州生态环境可持续性与经济社会发展处于相互协调的良性发展水平。[结论](1)社会发展可持续水平在4个系统中的权重值最大,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对平衡生态环境承载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2)协调经济发展、资源环境开发与乡村旅游开发的关系,是实现阿坝州生态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3)阿坝州乡村旅游发展在整体生态环境可持续系统中的贡献值逐渐增大,如何通过乡村旅游发展提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是阿坝州实现乡村振兴和全面小康目标的重要途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崔凤军 许峰 何佳梅
随着全球性能源与环境危机的加剧,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探讨与实践研究,有关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正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纵观国内已发表的相关论文来看,大多集中于概念阐释、类型分析以及操作途径等层面上[1—5],对于整体框架的认知,特别是...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贾慧
[目的]通过对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研究,以期对重庆市的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合理的参考建议。[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乡村旅游环境质量、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和乡村旅游社会发展4个方面构成评价准则层,向下分20个具体指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系统分析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结果]在评价准则层中,四个部分的权重分布为乡村旅游环境质量(0.465 8)>乡村旅游资源开发(0.277 1)>乡村旅游社会发展(0.161 1)>乡村旅游经济发展(0.096 0);指标层权重处于第一层次的有乡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0.377 0)、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保护(0.370 8)、乡村旅游扶贫效应(0.350 2)和乡村绿化率(0.326 5)。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综合得分为83.50,为2级水平。[结论]重庆市乡村旅游资源在环境质量、开发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上较为均衡,且有较大提升空间,应重点加强四个部分的协调发展,以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环境和资源开发的优化;交通开发难度较大和整体经济发展与旅游业发展的不平衡成为制约重庆市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加强乡村旅游的投资力度,吸引优秀人才,提高旅游就业率成为重庆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