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71)
2023(13487)
2022(11791)
2021(10907)
2020(9116)
2019(20724)
2018(20655)
2017(39336)
2016(21574)
2015(23860)
2014(24033)
2013(23890)
2012(22067)
2011(20018)
2010(20044)
2009(18450)
2008(17639)
2007(15545)
2006(13635)
2005(12009)
作者
(65288)
(54558)
(54049)
(51689)
(34690)
(26263)
(24371)
(21409)
(20723)
(19584)
(18708)
(18395)
(17564)
(17311)
(17025)
(16825)
(16165)
(16143)
(15555)
(15527)
(13645)
(13494)
(13154)
(12412)
(12353)
(12171)
(11981)
(11888)
(11163)
(10895)
学科
(101618)
经济(101524)
管理(60246)
(54807)
(45755)
企业(45755)
方法(40746)
数学(35386)
数学方法(35017)
(23558)
地方(22932)
中国(22398)
(21704)
(20352)
业经(20131)
(15247)
农业(14777)
理论(14544)
(14418)
环境(14386)
地方经济(14344)
(14240)
贸易(14232)
(13725)
技术(12946)
(12799)
金融(12798)
(12745)
财务(12684)
财务管理(12661)
机构
大学(312250)
学院(310304)
(127021)
经济(124305)
管理(119636)
研究(110607)
理学(103678)
理学院(102474)
管理学(100623)
管理学院(100079)
中国(78364)
科学(70828)
(66488)
(57580)
(56222)
(55472)
研究所(52926)
业大(50465)
中心(48098)
(45056)
财经(44947)
农业(44604)
北京(41795)
(40859)
(39926)
(39565)
师范(39520)
经济学(38641)
(36345)
经济学院(34459)
基金
项目(215449)
科学(167619)
基金(155672)
研究(152174)
(138458)
国家(137388)
科学基金(115858)
社会(94983)
社会科(90017)
社会科学(89990)
(84625)
基金项目(82903)
自然(77268)
自然科(75433)
自然科学(75410)
自然科学基金(74045)
(71885)
教育(68969)
资助(64294)
编号(60296)
重点(48998)
成果(48733)
(46716)
(46590)
(44403)
课题(42290)
创新(41543)
科研(41465)
计划(41071)
大学(39375)
期刊
(142583)
经济(142583)
研究(91889)
学报(56825)
中国(56258)
(51506)
科学(49459)
管理(44651)
大学(41505)
(41125)
学学(39618)
农业(36271)
教育(30828)
技术(26336)
(24336)
金融(24336)
经济研究(23445)
财经(22494)
业经(20991)
(19284)
(18756)
问题(18081)
技术经济(16128)
科技(15435)
业大(15104)
图书(14949)
(14885)
理论(14866)
现代(13999)
实践(13408)
共检索到452549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一凡  胡承孝  尹名济  赵竹青  
在发育于第四纪红色粘土的鄂南红壤性水稻土上,以三要素多水平优化设计方案对双晚杂交稻进行田间实验和盆栽实验,求得该土壤上双晚杂交稻三要素的经济用肥量分别为每666.7 m~2:16 kg N,8 kg P_2O_5,12 kg K_2O,三者比例为2.0:1:1.5。株高、穗长、茎杆重、谷/草和穗粒效等因素的改善对提高杂交双晚产量有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邹小云  陈伦林  李书宇  邹晓芬  张建模  宋来强  
【目的】指导当前生产条件下江西油菜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方法】2008—2009年在江西省设置12个田间试验,研究氮、磷、钾和硼肥施用对甘蓝型杂交油菜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影响,并对施肥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氮磷钾硼肥配施处理(NPKB)平均产量为2 015 kg.hm-2,与不施肥相比,NPKB、缺B(NPK)、缺P(NKB)、缺K(NPB)和缺N(PKB)分别增产1 121、839、758、746和249 kg.hm-2;NPKB配施处理下各主要经济性状表现较好,有利于对N、P、K、B素的吸收利用;效益分析表明,NPKB配施效益达到5 449.5元/hm2,比不施肥增收2 231.1元...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龙继锐  马国辉  宋春芳  周静  沈洪昌  
为探讨超级杂交中稻节氮栽培最佳节氮量及氮与磷钾最佳配比,采用"3414"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缓释氮肥用量及与磷钾肥配比与超级杂交中稻Y两优1号产量间的关系,建立了节氮栽培条件下Y两优1号氮磷钾施用量与产量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氮肥用量显著影响水稻产量,但氮磷钾配比变化对水稻产量影响不显著;氮磷钾三元素对产量的作用大小依次为氮肥>钾肥>磷肥;获得最高产量(10500.9kg/hm2)的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205.2 kg/hm2、38.8 kg/hm2、158.6kg/hm2。单产达到9750kg/hm2的推荐施肥方案为:N 163.3-196.7 kg/hm2、P2O5 57.2-...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敖和军  王淑红  邹应斌  彭少兵  程兆伟  刘武  唐启源  
【目的】探索超级杂交稻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规律。【方法】于2004年和2005年,选用超级杂交稻品种准两优527和两优293为供试材料,在湖南省5个不同水稻种植生态区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在农民实际平均施肥量及分别减少和增加25%施肥量条件下,超级杂交稻抽穗期和成熟期植株体内的氮、磷、钾养分含量和吸收积累规律。【结果】无论在抽穗期,还是成熟期,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水稻植株体内氮、磷、钾养分的含量均无显著差异,其在不同地点间的变化幅度低于相应的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量;养分吸收量差异主要由单位面积干物质生产量不同所引起。在不同施肥水平下,随着产量升高,氮、磷、钾收获指数呈上升趋势,但生产单位稻谷...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杨珠  黄运湘  周清  黄升平  黄见良  李合松  邹应斌  
为完善双季稻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以湖南省醴陵市高产稻田土壤——河沙泥为供试土壤 ,杂交早稻V40 2和杂交晚稻 V6 44为供试作物 ,对不同施磷水平的杂交稻和土壤效应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高产土壤条件下 ,施磷仍能促进水稻提早分蘖 ,增大水稻生育前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和对氮、磷、钾的吸收量 ,但对水稻中、后期的干物质积累和氮、磷、钾的吸收无促进作用 .施磷处理水稻一生中地上部干物质总量和稻谷产量与不施磷处理无明显差异 .施磷的增产效应系数低是高产稻田土壤的重要肥力特性之一 .在这样的土壤条件下水稻施磷量不应依据施磷效应曲线来确定 ,而应依据水稻生产的目标产量和生产单位重量稻谷的需磷量来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建国  张杨珠  曾希柏  谭周进  周清  周卫军  
【目的】研究不同配方施肥对缺钾水稻土的生态效应。【方法】采取盆栽方式对长期缺施钾肥水稻土进行了三年半施肥试验。施肥处理为氮、磷、钾平衡施肥同时结合施用适量的与水稻营养密切相关的硅、钾、有机肥。【结果】平衡施用氮、磷、钾肥能使水稻健康生长,显著提高了养分利用率和水稻产量,水稻增产幅度达27.7%(NPK处理)至51.5%(NPKSi处理)。水稻健康生长又促使其根系分泌物量增大,泌氧增多,稻田土壤细菌数量、微生物活度、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磷及微生物量氮含量显著提高,其中MBC增幅达33.9%(NPK处理)至47.3%(NPKSi处理),从而强化了微生物生态系统的供肥能力,增强了稻田生态系统功能。而...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余华清  丁峰  殷尧翥  杨志远  孙永健  马均  
以杂交稻F优498为材料,设置不同灌溉方式(淹灌、干湿交替灌溉)和氮肥运筹(总氮150 kg/hm2,基肥、蘖肥、穗肥的质量比分别为4∶4∶2(T1)、3∶3∶4(T2)、2∶2∶6(T3),以不施氮为对照),研究水肥耦合对麦茬杂交籼稻茎叶氮、磷、钾吸收和转运影响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与淹灌相比,干湿交替灌溉有利于抽穗期和成熟期茎叶氮、钾及成熟期穗部和植株钾积累,并随氮肥后移量的增加,抽穗期茎叶、成熟期穗部和植株磷、钾积累呈先增后降趋势;淹灌能明显促进磷积累,且随着氮肥后移量的增加,茎叶的氮、磷、钾积累提高;干湿交替灌溉能够明显提高茎叶的氮、钾转运量及转运贡献率,增加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促进增产;适宜氮肥后移增产显著,T2较T1、T3增产9.09%、6.48%(淹灌)和11.24%、11.05%(干湿交替灌溉)。干湿交替灌溉,总施氮量为150 kg/hm2,基肥、蘖肥、穗肥的质量比为3∶3∶4时,麦茬杂交籼稻的增产效果最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伟妮  李小坤  鲁剑巍  李慧  鲁明星  戴志刚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氮磷钾配合施用对水稻不同器官干物质量以及养分吸收、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特别是氮磷钾肥配施可以显著提高糙米、谷壳和稻草的干物质量以及各器官对N、P、K的吸收累积量,与不施肥(CK)相比,氮磷钾配施处理(NPK)糙米、谷壳和稻草干物质量分别增加1 343、302和2 152kg/hm2,N、P、K总吸收量分别增加51.30、11.59和76.45 kg/hm2。N、P、K含量在水稻不同器官的分布也存在差异,N和P含量表现为糙米>稻草>谷壳,K含量则表现为稻草>谷壳>糙米。施肥降低了糙米中N、P、K的分配率,而相应提高了稻草中的分配率。除了磷钾配施处理(PK)谷壳中N...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富贤  何希德  熊洪  张林  郭晓艺  朱永川  周兴兵  刘茂  
关键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汪汉林  青先国  谢小立  苏以荣  吴金水  
以新香优80为材料,研究了烟田杂交晚稻的肥料施用。结果表明:合理施肥(施N60kg、K2O 30kg/hm2加烟秆还田)的晚稻产量为7068 kg/hm2,比两种烟农习惯施肥分别高产1831kg/hm2和2021kg/hm2,分别增产35.0%和40.0%。合理施肥节省化肥N50%,N肥产投比为1.37,比两种烟农施肥分别高101%和108%;N肥偏生产力为70.7kg籽粒/kgN,比两种烟农施肥分别高116%和124%。晚稻合理施肥的稻蓟马、纵卷叶螟、纹枯病、稻飞虱等主要病虫害明显比两种烟农施肥轻,稻米的外观品质也有明显改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晶  张杨珠  徐明岗  高菊生  
【目的】分析长期不同施肥下土壤有效磷含量、全磷含量、土壤磷素盈亏和磷素活化效率(PAC)的动态变化,探讨不同施肥下水稻土磷素演变特征及与磷平衡的响应关系。【方法】基于1982年开始的红壤性水稻土长期不同施肥定位试验,试验包括不施肥(CK)、有机肥(牛粪,M)、氮磷钾肥(NPK)、氮磷钾肥+有机肥(NPKM)、氮磷肥+有机肥(NPM)、氮钾肥+有机肥(NKM)和磷钾肥+有机肥(PKM)共7个处理。【结果】经过30年不同施肥,土壤有效磷含量均呈上升趋势。M、NKM、NPK、NPM、NPKM和PKM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变化速率分别为0.18、0.20、0.83、1.35、1.46和1.62 Mg·Kg...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书化  万经猛  李泽炳  靳德明  田亚雯  
华粳杂 2号 (5 0 88S/416 78)是在多年精心选育研究的基础上育成的两系晚粳杂交稻。 2 0 0 1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的的主要特点是 :生育期短 ,熟期较早 ,作二季晚稻种植 ,比同期播种和同等栽培条件下的对照品种鄂粳杂 1号早熟 4~ 5d ,在秋季低温条件下稳产性更好 ,在多熟种植制中也具有更大的应用价值 ;米质较优 ,其整精米率 6 2 .11% (6 1.0 6 %~ 6 7.36 % ) ,直链淀粉含量 18.94 % (17.2 8%~2 0 .6 0 % ) ,胶稠度 5 2mm ,蛋白质含量 9.80 % (8.80 %~ 12 .16 %...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洪程  王秀芹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在大田条件下 ,以汕优 6 3为对照 ,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杂交稻两优培九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施氮量的增加 ,两优培九的吸氮量、干物质累积量、百公斤籽粒需氮量均增加 ;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 ,至中肥处理达最大值 ,而高肥处理则显著降低 ;相同施氮水平 ,两优培九的产量、吸氮量、干物质累积量以及肥料利用率均高于汕优 6 3;在 90 0 0~ 10 5 0 0kg·ha-1的产量水平下 ,百公斤籽粒需氮量为 2 .0~ 2 .2kg ,氮肥利用率在 40 %左右 ;适当增施氮肥有利于营养品质、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品质的提高 ,而高肥不利于外观品质的提高。在品种间产量和品质均存在显...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彭建伟  刘强  荣湘民  朱红梅  谢桂先  汤桂容  
为了给水稻高蛋白、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磷、钾配比及氮用量对水稻光合特性、养分吸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推荐配比(N,P2O5,K2O的质量比为206.3︰105︰180)和氮低量配比(N,P2O5,K2O的质量比为186.3︰105︰180)两处理能显著提高水稻乳熟前、后期功能叶净光合速率,促进叶肉细胞的羧化效率,提高CO2的同化速率,促进水稻对氮、磷、钾的吸收,早、晚稻产量高低依次均为推荐配比处理、氮低量配比处理、氮高量配比处理.和对照相比,早稻增产幅度为8.2%~12.0%,晚稻增产幅度为3.7%~12.1%.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聂军  郑圣先  杨曾平  廖育林  谢坚  
【目的】研究化肥与猪粪和稻草长期配合施用对红壤性水稻土物理性质的影响。【方法】利用1981年建立在湖南省望城县黄金乡第四纪红土发育红壤性水稻土(普通简育水耕人为土)上的肥力定位试验,对化学氮、磷和钾肥料及其与猪粪和稻草长期配合施用的7个处理的土壤物理性质进行了评价。【结果】猪粪、稻草与化肥长期配合施用均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和土粒密度,提高孔隙度,猪粪和稻草的效果基本相似。与化肥处理相比,施用猪粪和稻草显著地促进了5—0.5mm水稳性团聚体的形成和提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猪粪和稻草与化肥配施处理耕层土壤持水量也显著高于化肥处理。【结论】猪粪和稻草与化肥长期配合施用能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和土粒密度,提高孔...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