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88)
- 2023(7515)
- 2022(6449)
- 2021(5818)
- 2020(4962)
- 2019(11606)
- 2018(11573)
- 2017(22256)
- 2016(12757)
- 2015(14527)
- 2014(15005)
- 2013(15101)
- 2012(14456)
- 2011(13207)
- 2010(13337)
- 2009(12149)
- 2008(12207)
- 2007(11330)
- 2006(9819)
- 2005(8741)
- 学科
- 济(53893)
- 经济(53848)
- 管理(37404)
- 业(30955)
- 方法(25667)
- 企(23755)
- 企业(23755)
- 数学(23045)
- 数学方法(22825)
- 农(15588)
- 学(14908)
- 环境(14237)
- 财(13088)
- 中国(13061)
- 地方(12093)
- 和(10802)
- 农业(10400)
- 业经(9798)
- 资源(9769)
- 贸(9490)
- 贸易(9488)
- 制(9445)
- 易(9187)
- 划(8480)
- 务(7591)
- 财务(7556)
- 财务管理(7533)
- 理论(7494)
- 银(7461)
- 银行(7424)
- 机构
- 大学(189889)
- 学院(188184)
- 济(74326)
- 经济(72526)
- 管理(70259)
- 研究(67065)
- 理学(59627)
- 理学院(58940)
- 管理学(57799)
- 管理学院(57468)
- 中国(50394)
- 科学(45074)
- 京(40935)
- 农(39133)
- 所(36248)
- 研究所(33315)
- 财(33226)
- 业大(32959)
- 中心(31552)
- 农业(31494)
- 江(29178)
- 财经(26132)
- 北京(25852)
- 范(25226)
- 师范(24938)
- 院(23911)
- 经(23584)
- 州(23386)
- 经济学(22664)
- 省(22629)
- 基金
- 项目(127175)
- 科学(97583)
- 基金(90231)
- 研究(88970)
- 家(80880)
- 国家(80276)
- 科学基金(66395)
- 社会(53588)
- 省(50995)
- 社会科(50698)
- 社会科学(50675)
- 基金项目(48267)
- 自然(44645)
- 自然科(43378)
- 自然科学(43359)
- 划(43269)
- 自然科学基金(42544)
- 教育(40278)
- 资助(37035)
- 编号(36383)
- 重点(29601)
- 成果(29344)
- 发(28444)
- 部(27780)
- 计划(25675)
- 创(25294)
- 课题(25030)
- 科研(24977)
- 创新(23820)
- 科技(23091)
共检索到2785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伟 晏志伟 高健 罗存华 杨家香 万亮 费强
鄂北岗地是国家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但该区域也是湖北降水量最少的地区,水质污染严重。为缓解鄂北水资源短缺和污染问题,2015年湖北投资180亿实施了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但目前对受水区相关水库的污染现状缺乏了解,对其碳、氮、磷污染历史缺乏认识。选择鄂北典型受水水库——熊河水库,利用沉积物~(210)Pb和~(137)Cs定年方法建立熊河水库建库以来坝前沉积物样品的年代序列,并结合沉积物理化分析和流域人口、国内生产总值(GDP)和粮食产量的数据,重建了人类活动与经济发展对熊河水库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熊河水库采集的34 cm沉积物柱芯(命名为XHS)的沉积历史约66年(1953~2019年),平均沉积速率为0.66 cm/a;沉积物柱芯XHS的总有机碳含量为0.57%~1.56%,总氮含量为0.32~1.84 g/kg,总磷含量为0.97~1.91 g/kg。沉积物柱芯XHS的总有机碳含量与熊河水库流域人口数量、GDP和粮食产量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总氮与熊河水库流域粮食产量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沉积柱XHS中TP与Fe/Al-P、Ca-P、IP和OP呈正相关。在1999年之前,人类活动导致TP和各形态磷呈现上升的趋势。沉积速率与熊河水库流域人口数量、GDP和粮食产量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沉积物柱芯XHS的碳/氮比值(C/N)进一步表明沉积物有机碳在1981~1996和2012~2019年这两个时期主要来源于浮游植物,在1963~1970和2006~2009年这两个时期来源于浮游植物和陆生植物的混合输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卫国 郑垂勇 徐增标
南水北调工程供水是商品,完整的南水北调工程水价要包括资源水价、工程水价和环境水价南水北调工程水价可以通过调节水资源供需平衡和水价格弹性,以正确引导商品水的消费模式和消费需求从而促进受水区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南水北调工程良性运行,实现受水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尹宏伟 李勇 郑垂勇
跨流域调水工程是解决水资源短缺,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原则以及约束条件等三方面构建了跨流域调水工程受水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并探讨了优化模型的求解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跨流域调水工程 水资源 优化配置 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春林 郑垂勇
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文章在已有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受水区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首先运用ANP方法确定了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中有关指标以及各分水口门的权重;其次利用相关统计资料计算得出了有关指标,确定了相关参数;最后运用有关软件,对优化配置模型进行了求解和具体分析。
关键词:
南水北调工程 水资源 优化配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平 郑垂勇
本文根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区水资源的特点及其在水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立该区域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对模型的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和参数确定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资源 优化配置 南水北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九奇 史为良 于喜洋
根据1994年的汤河水库鲢、鳙的生物学测定、历年的放养数量和历年的渔获量资料,对汤河水库鲢各龄鱼的残存率、资源量进行了估算(鲢、鳙比例接7:3原则确定),从而确定了鱼种规格为132mm时的最佳放养数量为3.246753×106尾(其中鲢为2.272727×106尾;鳙为9.74026×105尾)。在连续8~10年无任何捕捞时水库对鲢、鳙的环境容纳量为2.246124×106尾(其中鲢为1.572287×106尾;鳙为6.73837×105尾)。依据RICKER模式确定了鲢、鳙的最佳捕捞死亡系数分别为2.0和1.9,最佳开捕年龄分别为5和4.5龄,同时确定了1994年汤河水库偷鱼量为5.0×10...
关键词:
鲢 鳙 水产资源 合理利用 汤河水库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海云 高太忠 高京 黄群贤
水资源是不可替代的重要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水资源优化配置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重要手段。为促进区域水资源供需状况相对平衡,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根据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含义和南水北调河北省受水区的具体情况,以有限水资源综合效益最大为目标,考虑水源可供水量、用户需水量和水环境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等约束,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线性规划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并对模型的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和主要参数确定进行了初步探讨。最后用该模型进行了南水北调河北省受水区2005年和2010年95%保证率下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并对求解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价及展望。结果表明,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能够解决河北省...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邹清
陡河水库位于唐山市东北20公里的双桥。水库控制的流域面积为530平方公里,占陡河流域面积的39.9%,可养鱼水面为16,000亩。陡河水库东部多丘陵,坡度较大;库岸较弯曲,库汉众多。浅水区宽广,水草丛生。水库的外源性营养物比较丰富,库区底质为细砂、砾石型沉积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睿智 桑燕芳 王中根 李宗礼
河湖水系连通对提高我国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河湖水系连通水资源配置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优化问题,影响因素众多,传统水资源配置技术和方法不能完全满足河湖水系连通水资源配置的需求,特别是不能充分考虑丰枯遭遇对河湖水系连通水资源配置的影响。本文选择引汉济渭工程作为河湖水系连通典型案例,重点研究丰枯遭遇对河湖水系连通水资源配置的影响和重要性。通过对比传统水资源配置结果和基于丰枯遭遇分析的水资源配置结果,可以得到以下认识:①相比传统水资源配置,基于丰枯遭遇分析的水资源配置方案对不同情景下的总可供水量计算更加合理,提高了连通区域的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②相比传统水资源配置,基于丰枯遭遇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娜 孙占祥 张燕卿 刘恩科 李凤鸣 李纯乾 李菲
【目的】研究辽西褐土丘陵区典型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经侵蚀沉积过程沉积土壤碳来源,为合理调控小流域土壤侵蚀造成的土壤碳流失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通过对辽西丘陵沟壑区小流域野外取样,研究小流域沉积土壤碳的来源并量化其贡献。通过GIS结合GPS技术对小流域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沟渠)表层土壤及小流域拦沙坝3个位点(S1坝前、S2坝中、S3坝后)0-100 cm土壤剖面进行取样,结合碳、氮同位素混合模型对沉积土壤碳源进行解析。【结果】利用~(13)C和~(15)N同位素特征及其元素组成(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对辽西丘陵沟壑区侵蚀沉积物土壤有机碳进行了定性和定量鉴定。辽西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沉积物中有机碳主要来源为耕地,其次是沟渠、草地和林地。耕地贡献平均为58.75%,沟渠25.49%,草地6.49%,林地9.2%。【结论】碳氮稳定性同位素模型作为一种重要的"指纹"工具可以成功应用于辽西丘陵沟壑区小流域沉积土壤碳来源定性及定量的分析。研究成果可以为受水力侵蚀的小流域的土壤保护和养分流失控制以及维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飞 张旭
对三峡库区支流澎溪河渠马、高阳、黄石和双江桥4个断面水体中总磷、溶解态磷和活性磷及沉积物样品中的总磷和其他4种形态磷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澎溪河水体总磷、溶解态磷、活性磷质量浓度分别为0.066~0.129、0.033~0.118、0.013~0.094 mg/L。3种形态磷的分布和相对含量都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溶解态磷和活性磷的浓度与水体中叶绿素a的含量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澎溪河沉积物中总磷含量为0.6~1.0mg/g,其值与长江干流万州段沉积物中总磷含量相近,小于澎溪河消落带和岸边土壤中总磷含量。双江桥断面沉积物样品中总磷含量高于其他3个断面。SmT(标准测量和测试)法逐级提取数据表明,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康丽娟
淀山湖为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为了控制其富营养化趋势,在淀山湖影响区内实施了一系列外源污染控制措施。近年来,淀山湖水质持续改善,但每年仍有不同程度蓝藻水华暴发。为进一步探讨淀山湖水华暴发的机理,本研究对淀山湖沉积物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沉积物TOC、TN、TP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受来水与北部围网养殖影响及水体自净作用影响,淀山湖沉积物中营养物西北部高,东部低,进水口附近沉积物营养物浓度显著高于湖心及出水口。在垂直分布上,受航道回淤影响,D1与D4样点营养盐垂直分布规律不显著,其它样点均表现出随水深度增加营养盐显著降低的趋势。与20多a前相比,淀山湖沉积物营养盐存在明显的富集作...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阚艳彬 白涛 武连洲 金文婷 畅建霞 黄强
论文针对黄河上游水沙关系恶化、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等问题,围绕黄河全流域2012—2030年水资源规划的配置结果,以龙羊峡、刘家峡梯级水库联合调度为调控手段,考虑全流域综合供水、防洪、防凌、水资源供需平衡等要求,构建了黄河上游龙羊峡、刘家峡(龙刘)梯级水库联合调度模型,采用自迭代模拟优化算法,分别计算4种情景、4种模式下13个方案的可调水量,最终推荐以水定电模式下的计算结果为最佳模式。结果表明:随着未来需水量的增加,可调水量呈减小趋势,且调水工程的引水量未提高梯级水库的可调水量。研究成果可为黄河上游宽谷河段水沙调控、黄河上游梯级水库群科学规划和调度提供技术支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平 赵敏 郑垂勇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我国南水北调总体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将缓解受水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及促进该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根据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受水区的特点,将其划分为3个子区5、个用水部门,选用国内生产总值最大、区域总缺水量最小、区域重要污染物排放量最小为目标,以水源可供水量、水源至用户的输水能力、用户需水量、区域协调发展等为约束条件,结合水源供水次序系数、用户用水公平系数、需水量、水源供水量等参数,共同构成了该区域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通过对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在2010年和2030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受水区的各用水部门中,生活、环境、航运、工业用水都可以满足,只有农业用...
关键词:
水资源 优化配置 南水北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曲盈豪 张京 季雨来 张帅 黄佳聪 吴太夏
湖库滨岸带生态系统土地利用组成复杂,其固碳潜力受土地管理措施影响显著,科学评估其碳储量及固碳潜力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步骤。以沙河水库滨岸带为研究对象,基于InVEST模型构建了滨岸带碳储量的网格化估算模型,模拟了耕作方式优化、施肥方式优化和茶树混种等管理措施下的滨岸带碳储量及固碳潜力。结果表明:2022年,沙河水库滨岸带碳储量为3.25×10~5 t(9 961 t/km~2),其中林地、农田和茶园碳储量分别占总碳储量的33.24%、24.34%和8.62%;耕作方式优化的固碳潜力提升效果最好(22 357 t)。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