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08)
- 2023(11744)
- 2022(10497)
- 2021(10005)
- 2020(8379)
- 2019(19249)
- 2018(19222)
- 2017(37192)
- 2016(20429)
- 2015(22848)
- 2014(22980)
- 2013(22533)
- 2012(20840)
- 2011(18630)
- 2010(18475)
- 2009(16924)
- 2008(16606)
- 2007(14651)
- 2006(12627)
- 2005(11009)
- 学科
- 济(77164)
- 经济(77069)
- 管理(60908)
- 业(56314)
- 企(48161)
- 企业(48161)
- 方法(37793)
- 数学(32186)
- 数学方法(31725)
- 财(20211)
- 学(20160)
- 农(19760)
- 中国(19176)
- 业经(16843)
- 环境(15908)
- 地方(15278)
- 理论(14531)
- 制(13868)
- 务(13672)
- 财务(13607)
- 和(13591)
- 财务管理(13581)
- 贸(13496)
- 贸易(13489)
- 划(13142)
- 易(13095)
- 农业(13047)
- 企业财务(12951)
- 技术(12927)
- 银(11483)
- 机构
- 大学(291014)
- 学院(288019)
- 管理(114561)
- 济(107107)
- 经济(104557)
- 理学(100053)
- 理学院(98860)
- 管理学(96923)
- 管理学院(96417)
- 研究(95365)
- 中国(69175)
- 科学(62868)
- 京(62335)
- 财(49167)
- 所(48593)
- 农(48061)
- 业大(45420)
- 研究所(44695)
- 中心(43299)
- 江(41123)
- 财经(40103)
- 北京(39130)
- 范(39066)
- 师范(38659)
- 农业(37998)
- 经(36445)
- 院(34744)
- 州(34011)
- 师范大学(31327)
- 经济学(31222)
- 基金
- 项目(202188)
- 科学(157928)
- 基金(146583)
- 研究(144650)
- 家(128870)
- 国家(127762)
- 科学基金(109147)
- 社会(89393)
- 社会科(84570)
- 社会科学(84547)
- 省(78752)
- 基金项目(78496)
- 自然(73212)
- 自然科(71498)
- 自然科学(71478)
- 自然科学基金(70173)
- 划(66815)
- 教育(66182)
- 资助(60662)
- 编号(58525)
- 成果(47568)
- 重点(44884)
- 部(44011)
- 发(41937)
- 创(41435)
- 课题(39941)
- 科研(39171)
- 创新(38599)
- 大学(37588)
- 教育部(37322)
- 期刊
- 济(115170)
- 经济(115170)
- 研究(81547)
- 中国(52127)
- 学报(50935)
- 科学(45692)
- 农(43306)
- 管理(41272)
- 大学(37831)
- 财(37108)
- 学学(35576)
- 教育(32954)
- 农业(30432)
- 技术(23917)
- 融(21590)
- 金融(21590)
- 财经(19239)
- 业经(18441)
- 经济研究(17629)
- 图书(17028)
- 经(16276)
- 业(15488)
- 科技(14822)
- 问题(14822)
- 版(14529)
- 理论(14461)
- 技术经济(13499)
- 实践(13447)
- 践(13447)
- 业大(13177)
共检索到4096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丽娜 张思冲 杨丹 宫晓磊 王明明
鄂伦春族是我国北方特有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鄂伦春自治旗、扎兰屯市、莫力达瓦旗、阿荣旗,黑龙江省的塔河、呼玛、逊克、嘉荫县和黑河市。本文从生态学,环境学,历史地理学角度分析了鄂伦春族在地理环境中的适应性的表现,具体表现为鄂伦春族构建了仙人柱"和"奥伦"的建筑房屋;具备了长达数百年的狩猎文化;独特的桦树皮文化、刺绣、狍皮服饰、葬丧习俗等。
关键词:
鄂伦春族 地理环境 适应性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嘉浩 张虹萍
环境史作为一门正在兴起的学科在我国不断发展。目前,我国学者对环境史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一些成就。环境史研究的开展离不开对环境史史料的收集和整理,但是有关环境史的史料研究和整理方面尚薄弱,特别是有关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环境史史料收集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文章以东北地区的特有少数民族鄂伦春族为例,通过整理《新生鄂伦春族乡志》中所包含的环境史史料,揭示鄂伦春族在长期历史演变中形成的稳定的人和自然的关系,为东北地区环境史史料的研究提供方向。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伊丽娜
本文基于大兴安岭鄂伦春猎民村的田野调查,在农耕与猎业交织的社会变迁背景下,应用“替代性的系统分析框架”理论,从文化意识、法律―制度、社会关系与实践四个层面,分析土地在鄂伦春族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与意义变迁,进而阐释财产在上述四个层面的缠绕。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何群
文章以鄂伦春族为个案,通过族内不同地区比较,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环境在鄂伦春地区的社会效应的一些方面展开了分析,并就制度调整、建设问题进行尝试性探讨。文章的个案研究表明,断裂中的传统狩猎文化与作为社会环境重要变量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各项民族优惠政策制度安排长期互动的结果,在鄂伦春社会产生了某些社会效应,显示出政府某种制度安排或政策,有积极的社会效益,也有消极的社会影响。
关键词:
社会效应 制度安排 调整 鄂伦春族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纯丽
本研究采用SCL-90常模,对呼伦贝尔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等高校鄂伦春族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研究,并和汉族新生、一般大学生等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鄂伦春族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一定问题,应加强教育和引导。研究表明,民族认同与心理健康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因而可通过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认同等来提高鄂伦春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方方 王爽爽
世代居住于大兴安岭地区的鄂伦春族人民在山林的养育下,创造了独特的狩猎文化,当地因其优质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吸引了各地游客,当地政府也对旅游业给予了大力支持。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一系列的问题也显现了出来:自然资源受到破坏、民俗文化遭到冲击、宣传和营销力度不足、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等,文章就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对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鄂伦春族 生态旅游 民俗旅游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林盛中
鄂伦春族是我国人口稀少的民族之一,据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共有4132人。历史上,鄂伦春族是一个以散居游猎为生的民族,过着一人一马一条枪,兽皮作衣,兽肉为食的生活,人口发展极为缓慢。 解放后,鄂伦春族获得了新生。党和政府十分关心鄂伦春族的兴旺发达。经过三十多年的休养生息,鄂伦春族人口的总量有了补偿性的发展。但是,调查资料表明,这个民族人口的增长速度仍是缓慢的。因此,研究鄂伦春族的人口发展,不仅是鄂族本身关注的问题,也应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祁剑青 刘沛林 邓运员 郑文武
选取陕南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借鉴景观基因理论,探讨传统民居对自然地理环境的适应。在结合相关地方史志文献与实地调查资料的基础上,采取结构提取法,从屋顶造型、山墙造型、屋脸形式、平面结构、局部装饰、建筑用材等六方面提取了陕南传统民居的景观基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适应主要体现在地形地貌、气候环境以及植被状况等方面。民居的分布与地形条件关系密切,平地区多呈团块状分布,山地、丘陵地带多呈散点式分布;其平面布局亦与地形有很大关系,平地区多合院,山地、丘陵地带多"一"字形、"L"形以及"U"形,庭院开敞;屋顶、院落形态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祁剑青 刘沛林 邓运员 郑文武
选取陕南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借鉴景观基因理论,探讨传统民居对自然地理环境的适应。在结合相关地方史志文献与实地调查资料的基础上,采取结构提取法,从屋顶造型、山墙造型、屋脸形式、平面结构、局部装饰、建筑用材等六方面提取了陕南传统民居的景观基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适应主要体现在地形地貌、气候环境以及植被状况等方面。民居的分布与地形条件关系密切,平地区多呈团块状分布,山地、丘陵地带多呈散点式分布;其平面布局亦与地形有很大关系,平地区多合院,山地、丘陵地带多"一"字形、"L"形以及"U"形,庭院开敞;屋顶、院落形态皆对气候环境有一定的反映,陕南为湿润、半湿润气候区,屋顶以悬山顶为主,且出檐深远;开敞式庭院有利于通风,天井可形成烟囱效应,将院内的湿热气迅速排出;土木瓦房、石板房、竹木房等很好地体现了就地取材这一基本通则。陕南传统民居的屋顶、山墙、平面形态、立面形态在传承中原民居的景观基因的基础上,为适应自然环境产生了景观变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Э.А.阿拉波里 馬志瑞
И.И.伊凡诺夫-欧姆斯基的"历史唯物主义论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书,论述了一些在理论上很重要而在政治上又具有现实意义的论题。人类社会与其周围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在近百年来已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这个问题对于地理学、生物学、历史学和哲学等类科学的实际意义是无庸置疑的。同时,在资产阶级社会学中,曾利用对这个问题的某种解释来论证和辩护剥削阶级的政策。关于地理环境的作用问题,只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中才获得了正确的、科学的解答。斯大林指出:"地理环境当然是社会发展底经常必要的条件之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胡焕庸
人是生活在地面上的,因此,研究人口就决不可忘记地理环境对于人口可能发生的影响。 我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各地的地理环境千差万别。约占全国面积26%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居民生活主要以牧畜为主。在内蒙与新疆境内,年降水量低于100毫米的沙漠与戈壁占有很大面积,没有其他水源用来灌溉是难以发展农业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曹景椿
由林盛中同志撰写、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鄂伦春民族人口》一书和读者见面了。这是我国系统研究鄂伦春民族人口的第一部著作,它填补了鄂伦春民族人口科学研究的空白。 鄂伦春民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数量在全国56个民族中居第53位。这个民族的人口分布在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大、小兴安岭—带。由于历史的原因,鄂伦春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给研究鄂伦春族人口造成一定的困难,所以,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余勇 田金霞
旅游开发作为民族地区政府主导的经济行为,它所造成的社会影响与移民、传媒、族际交流等因素有着本质区别。选取了分别处于旅游影响辐射地带和核心区的两个村庄,采用实证研究法,以风俗礼仪、工艺传承、宗教节庆为测量指标,观测旅游环境中民族文化的变化特征,发现民族文化持有者群体在不同程度表现出实践行为和精神认同的分裂,在旅游业起步、发展阶段的背弃和成熟阶段的回归,集中体现了民族旅游区的文化嬗变是一个通过文化元素的生态制衡和文化主体的自觉选择,最终达成生态适应的过程。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玲
质性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伦理规范。本文通过对中国和西方在道德伦理和思维习惯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探讨西方伦理审查规范在中国的适应性。研究表明,为了有效推进质性研究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我们需要创造东、西方质性研究伦理对话空间,需要借鉴西方的伦理审查体系来建立适用于本土文化的伦理审查。
关键词:
质性研究 伦理审查 文化适应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