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77)
2023(11940)
2022(10615)
2021(9973)
2020(8415)
2019(19148)
2018(19124)
2017(36620)
2016(20257)
2015(22356)
2014(22278)
2013(22149)
2012(20233)
2011(18030)
2010(17848)
2009(16168)
2008(15657)
2007(13306)
2006(11397)
2005(9763)
作者
(60708)
(50493)
(50047)
(47684)
(32078)
(24499)
(22661)
(19943)
(19206)
(17938)
(17314)
(17052)
(16084)
(16000)
(15700)
(15572)
(15504)
(15007)
(14490)
(14423)
(12947)
(12341)
(12316)
(11414)
(11339)
(11326)
(11182)
(11068)
(10190)
(10114)
学科
(72692)
经济(72607)
管理(54483)
(52487)
(44176)
企业(44176)
方法(35980)
数学(31140)
数学方法(30736)
(20996)
(19097)
(19028)
中国(18282)
业经(16038)
地方(14558)
(13257)
理论(13027)
农业(12738)
(12657)
财务(12598)
财务管理(12578)
(12325)
技术(12255)
(12227)
贸易(12217)
企业财务(12020)
(11839)
环境(11487)
(11101)
银行(11044)
机构
大学(282020)
学院(279633)
管理(109133)
(101299)
经济(98883)
研究(97025)
理学(95676)
理学院(94508)
管理学(92575)
管理学院(92086)
中国(69206)
科学(66525)
(60243)
(53713)
(50664)
业大(48386)
研究所(47175)
(46276)
中心(43613)
农业(42743)
(39830)
财经(37946)
北京(37614)
(37310)
师范(36838)
(35443)
(34673)
(32522)
技术(31156)
师范大学(30058)
基金
项目(204364)
科学(158845)
基金(147924)
研究(141628)
(132963)
国家(131928)
科学基金(111160)
社会(86153)
社会科(81500)
社会科学(81475)
(80251)
基金项目(79730)
自然(76843)
自然科(75082)
自然科学(75058)
自然科学基金(73684)
(69153)
教育(64460)
资助(60636)
编号(56401)
重点(46577)
成果(45180)
(43892)
(42948)
(42328)
计划(40661)
科研(40409)
创新(39545)
课题(39235)
大学(37065)
期刊
(104855)
经济(104855)
研究(77455)
学报(55668)
中国(49464)
科学(48325)
(47968)
大学(40063)
管理(38085)
学学(38084)
(33544)
农业(33430)
教育(29613)
技术(21906)
(20555)
金融(20555)
(17641)
财经(17598)
业经(17050)
经济研究(16591)
科技(15450)
业大(15065)
图书(14861)
(14812)
(14734)
林业(13638)
理论(13551)
问题(13532)
资源(13421)
实践(12658)
共检索到3905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邓羽松  李双喜  丁树文  蔡崇法  夏栋  刘丹露  
崩岗是鄂东南地区极其严重的土壤侵蚀类型,影响范围广,破坏性强。选择鄂东南通城县花岗岩崩岗不同层次土壤进行研究,主要分析崩岗剖面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可蚀性、渗透性及水稳性,并通过回归分析等方法建立其与土壤性质之间的拟合关系。结果表明:鄂东南通城县崩岗土层表土层、红土层、斑纹层以及碎屑层的性质存在较大差异,土壤颗粒分形维数D由表土层至碎屑层呈减小的趋势,土壤可蚀性K值由表土层至碎屑层呈增加的趋势,水稳性指数则呈现减小的趋势,渗透性则表现为红土层小而表土层和碎屑层大的规律。同时,相关性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崩岗剖面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可蚀性、渗透性以及水稳性之间关系密切,抗蚀性与土体性质之间的相...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邓羽松  丁树文  蔡崇法  吕国安  夏栋  朱芸  
[目的]研究崩岗洪积扇农田土壤颗粒组成、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持水情况、有机质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探索崩岗洪积扇农田土壤物理性质空间分异规律,不仅有利于农业用地规划,也为崩岗洪积扇农田土壤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对山区农林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运用野外调查结合室内分析的方法,以通城县杨垄小流域崩岗洪积扇农田为研究对象,选定水田和旱地两种洪积扇土地利用方式,分别采集洪积扇农田扇顶、扇中、扇缘以及对照4个区域测定其土壤物理性质,运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法对各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探究,研究崩岗对洪积扇农田的影响规律。[结果]崩岗侵蚀导致洪积扇农田土壤严重沙化,土壤结构性恶化。洪积...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刚  吕向楠  王磊  董亮  杜昕鹏  
为探究不同水土保持树种对土壤侵蚀的调控机理,以广泛分布在辽西低山丘陵区土石质山坡的荆条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荆条植被覆盖度,选取3种不同株密度荆条样地,采用室内土壤理化分析测定土壤机械组成、土壤团聚体分布特征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等土壤性质指标,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密度荆条下的表层土壤抗蚀性。结果表明:荆条对土壤物理性粘粒形成的促进作用高于草本植物,但株密度对其影响不大;随着荆条株密度增加物理性砂粒含量增加,荒草地显著大于荆条样地,说明荆条的土壤质地更为黏重;土壤大粒径团聚体的稳定性随着荆条株密度的增加变得更好;不同荆条株密度的土壤物理性粘粒含量大于荒草地,呈显著差异,但不同样地间(YD中>CG>YD大,且随着荆条株密度增加,土壤的改良进程更快,而荒草地对土壤的改良强度小于荆条;>0.25mm水稳性团粒含量、>0.5mm水稳性团粒含量、>0.25mm团聚体破坏率和>0.5mm团聚体破坏率是影响土壤抗蚀性的主要因素。土壤抗蚀性强弱为YD大>CG>YD中>YD小,且存在一个荆条株密度阈值,使荆条土壤抗蚀性与荒草地相等。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珊珊  毕华兴  崔艳红  云慧雅  马晓至  赵丹阳  侯贵荣  
【目的】研究晋西黄土区16年生刺槐林土壤抗蚀性的关键评价指标,探讨林分密度对土壤抗蚀性的影响,为实现功能导向型林分结构定向调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5个密度梯度(1 025、1 300、1 575、1 800、2 150株/hm_2)刺槐林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采样和室内试验,选取5大类、12个土壤抗蚀性指标进行单独分析与综合评价。【结果】(1)应用主成分分析对12个土壤抗蚀性指标进行筛选,可知土壤密度(因子载荷量为-0.776)、有机质含量(0.864)、>0.25 mm水稳性团聚体质量分数(0.747)、平均质量直径(0.960)、几何平均直径(0.779)、土壤分形维数(-0.736)和分散系数(-0.873)是评价晋西黄土区刺槐林(16年生)土壤抗蚀性强弱的关键指标;(2)同一林分密度下,刺槐林表层土壤抗蚀性优于深层土壤,土壤抗蚀性综合指数为0~10 cm(0.548)>10~20 cm(-0.070)>20~30 cm(-0.477);同一土层内,刺槐林土壤抗蚀性随林分密度的增大(1 025~1 575株/hm_2)逐渐增强,在密度大于1 575株/hm_2后逐渐减弱;(3)以刺槐林分密度为x轴,以土壤抗蚀性综合指数为y轴建立了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函数关系:y=-2.683×10_(-6)x_2+0.009x-6.375(R_2=0.77),据此预测刺槐林分密度为1 590株/hm_2时,土壤抗蚀性最强,综合指数为0.403。【结论】研究区中密度刺槐林分的土壤抗蚀性较强,从土壤抗蚀性角度,建议刺槐林(16年生)的经营密度以1 590株/hm_2为宜,对于密度过低或过高的林分,在满足林业生产的同时及时进行科学补植或间伐,还应注意保护表层土壤,以充分发挥林地的水土保持功能,有效控制土壤侵蚀。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徐秋芳  姜培坤  俞益武  孙建敏  
为了解不同林业用地的生态功能 ,对浙江省湖州市 3种天然林和 5种人工商品林地土壤抗蚀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马尾松林、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 3种天然林土壤抗蚀性能均较理想 ,三者相比 ,以常绿阔叶林地最强 ,针阔混交林其次 ,马尾松林地相对较弱。5种人工商品林地中 ,早竹和毛竹林土壤抗蚀能力最强 ,接近或超过马尾松林地 ;杉木和青梅林地土壤抗蚀能力最弱 ,容易产生水土流失 ,应加强防治措施 ;茶园土壤抗侵蚀能力也不够理想 ,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图 3表 2参 1 2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云鹏  王国栋  张社奇  党亚爱  
采用分形模型 ,研究了陕西 4种不同质地的土壤粒径的重量分布。结果表明 ,土壤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 ,其粒径分布分形维数为 0~ 3。分形维数与土壤中粘粒含量呈明显的线性相关 ,表现为粘粒含量越高的土壤 ,其分形维数也越高。分形维数不仅受粘粒含量的支配 ,还与土壤质地的均一程度有关 ,土壤质地均匀指数 Iu与分形维数也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 ,但相关性较弱。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晓朦  姚云  何丙辉  秦伟  
为研究径流小区紫色土在不同坡长下人为扰动地表后土壤微团聚体及颗粒组成的分形特征,通过野外采样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在20、40和60m坡长下扰动地表与自然坡长下土壤微团聚体及颗粒组成的分形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颗粒组成中的优势粒级是0.2500.050 mm,含量在33.21%22.55%。土壤微团聚体中的优势粒级是0.2500.050mm,次级优势粒级是0.0500.010mm。扰动地表下的土壤分形维数小于自然坡长下的分形维数,坡长越长分形维数越高。坡长越长土壤养分含量越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孝玉  李亚娟  李怀有  沈冰  
【目的】研究不同地貌类型及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粒径的分形特征,为黄土高原沟壑区土壤侵蚀的防治和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对甘肃省南小河沟流域不同地貌(塬面、坡面、沟道)、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耕地、林地、荒地等)的土壤进行分层(0~20,20~60(或20~40,40~60),60~100 cm)取样,采用筛析法和吸管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样品的土壤颗粒含量和质量分形维数进行测定,利用土壤粒径分形原理,研究土壤分形维数与土壤质地、地貌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关系。【结果】粘粒含量对土壤质量分形维数有显著影响,砂粒和粗粉粒含量的影响较小。土壤粘粒含量与土壤质量分形维数在不同地貌类型及土地利用方式的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宋春风  陶和平  刘斌涛  史展  郭兵  华娟  
研究土壤可蚀性K值有助于宏观判断和定量分析长江上游地区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建立了长江上游土壤的理化性质数据库,通过三次样条插值对土壤质地进行转换,采用EPIC模型计算出各土种的可蚀性K值,采用面积加权的方法,求得各亚类的可蚀性K值,将其链接至长江上游土壤图的属性表,得到土壤可蚀性空间分布图,进而探讨土壤可蚀性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土壤可蚀性以较低可蚀性、中等可蚀性和较高可蚀性为主,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和三峡库区区域土壤可蚀性明显高于四川盆地地区;高可蚀性土壤主要分布在嘉陵江上游和横断山区的低海拔谷地;平均K值为0.239 0,最大值0.41,最小值0.07土壤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薛萐  刘国彬  张超  余娜  
【目的】土壤抗蚀性是评定土壤抵抗土壤侵蚀能力的重要参数之一,研究黄土丘陵区坡耕地退耕营造灌木林后土壤抗蚀性变化过程对认识该地区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质量的演变及其效果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时空互代法,以黄土丘陵区不同年限的人工灌木林为研究对象,选取坡耕地和天然侧柏林为对照,通过室内测试分析,并运用统计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土壤抗蚀性的变化过程。【结果】侵蚀环境下的坡耕地由于受到人为活动的干扰,土壤抗蚀性能低下,种植灌木林后,土壤抗蚀性显著提高。其中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逐渐增加,并从小粒径为主改变为大粒径占绝对优势,平均重量直径(EMWD)随种植年限逐渐上升,结构体破坏率逐渐降低;微团粒结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丁杨  张建军  茹豪  王丹丹  李玉婷  李志龙  
以山西吉县退耕还林工程中的刺槐林地、油松林地、山茱萸林地、次生林地为研究对象,以撂荒地、农地为对照,采用Microtrace S3500激光粒度仪对各地类0~10 cm、10~20 cm、20~30 cm土层的团聚体粒径进行测定和分级,利用分形几何学方法对土壤团聚体的分形特征进行分析,并测定了各地类土壤有机质、全N、全K的含量,以探讨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地类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在2.22~2.60之间,平均值为2.44;油松林地和刺槐林地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随土层深度增加有递增趋势,农地和次生林地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随土层深度的变化不明显,而山茱萸林地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吴鹏  朱军  崔迎春  丁访军  周玮  
为全面评价黔中杠寨小流域主要植被类型的水土保持功能,以小流域主要的5种植被类型下的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并以无林地为对照,选取了多个与土壤抗蚀性相关的指标,分析其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抗蚀性的差异,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了评价土壤抗蚀性强弱的最佳指标,计算了土壤抗蚀性综合指数。结果表明:(1)5种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抗蚀性均要优于无林地(少数几个指标除外),麻栎灌木林在各抗蚀性指标上表现最好,马尾松+华山松混交林幼林次之;(2)不同植被类型下评价土壤抗蚀性的最佳五指标分别是:>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结构破坏率、分散系数、团聚状况和团聚度;(3)根据土壤抗蚀性综合指数,5种不同植被类型及无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范川  周义贵  李贤伟  张健  廖洪流  李凤汀  冯茂松  
以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低效柏木林改造8年后的6种模式(栎竹模式、撑绿杂交竹模式、柏竹桤模式、柏栎模式、柏竹模式和柏木纯林)为对象研究土壤抗蚀性。结果表明:1)不同改造模式对土壤物理性质、有机质、细根含量及水稳性团聚体都有显著性的影响(P柏竹>柏栎>柏木>栎竹>撑绿杂交竹;细根含量则为撑绿杂交竹>柏竹桤>柏竹>柏木>柏栎>栎竹;水稳性团聚体柏竹桤>柏栎>柏竹>柏木>撑绿杂交竹>栎竹。2)对14个指标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模式下土壤抗蚀性的相对大小与水稳性团聚体一致,各指标中水稳性团聚体对抗蚀性贡献率最大(5...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卢政铧   陈文祥   李灿娥   章智   张越   蒋芳市   葛宏力   黄炎和   林金石  
【目的】研究游离氧化铁对崩岗不同土层土壤胀缩特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无荷膨胀试验、线性收缩试验和计算土壤胶体扩散双电层中滑动层厚度,分析游离氧化铁对崩岗不同土层土壤胀缩特性的影响。【结果】游离氧化铁含量与崩岗土壤无荷膨胀率呈线性递增关系(P<0.01),与土壤线性收缩率呈线性递减关系(P<0.05);在电解质浓度相同的条件下,崩岗土壤滑动层厚度随着游离氧化铁含量的提高而增大;游离氧化铁含量不同的红土层、砂土层的土壤滑动层厚度与无荷膨胀率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线性收缩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游离氧化铁含量影响土壤滑动层厚度,进而影响土壤的胀缩性能。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蔡煜  王景燕  龚伟  吕向楠  舒正悦  闫思宇  赵昌平  
在四川盆周低山丘陵区柑橘Citrus reticulata林下养鸡Gallus domesticus,研究不同养鸡密度(0,600,1 200和2 400只·hm-2)对表层(020 cm)土壤团聚体组成、分形维数、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分形维数与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林下养鸡使>0.25 mm粒径团聚体(干筛)和>0.25 mm粒径水稳性团聚体(湿筛)含量分别增加1.9%5.0%和7.3%24.5%,且随养鸡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分形维数为2.174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