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49)
2023(7042)
2022(6005)
2021(5631)
2020(4688)
2019(10947)
2018(11076)
2017(20019)
2016(11202)
2015(13026)
2014(13066)
2013(12559)
2012(11856)
2011(10613)
2010(10628)
2009(9526)
2008(9301)
2007(8435)
2006(7498)
2005(6396)
作者
(32378)
(27203)
(26773)
(25522)
(17102)
(12959)
(12507)
(10591)
(10585)
(9958)
(9362)
(9127)
(8950)
(8531)
(8524)
(8428)
(8121)
(7929)
(7874)
(7668)
(6813)
(6645)
(6575)
(6429)
(6243)
(6205)
(6031)
(5891)
(5611)
(5551)
学科
(40403)
经济(40352)
管理(27215)
(22171)
(16983)
企业(16983)
地方(16523)
(14049)
中国(12732)
方法(12124)
(10298)
数学(9766)
数学方法(9602)
业经(9548)
农业(9313)
(9002)
理论(8477)
(8472)
(7310)
地方经济(7228)
环境(7093)
(6957)
教育(6943)
技术(6327)
(6181)
金融(6173)
教学(5968)
(5855)
银行(5836)
(5583)
机构
学院(146318)
大学(144668)
研究(54520)
管理(51123)
(50163)
经济(48577)
理学(42625)
理学院(41959)
中国(40999)
管理学(40953)
管理学院(40676)
科学(36085)
(35597)
(28832)
(27778)
中心(26006)
研究所(25232)
(24904)
业大(24330)
(24017)
(23214)
北京(23179)
师范(22935)
农业(22395)
(20796)
(20030)
技术(19554)
(19406)
师范大学(18310)
财经(17656)
基金
项目(99964)
科学(76333)
研究(75177)
基金(67022)
(59153)
国家(58575)
科学基金(48962)
社会(43306)
(41221)
社会科(40552)
社会科学(40540)
基金项目(36430)
(35322)
教育(34745)
编号(32719)
自然(31958)
自然科(31029)
自然科学(31016)
自然科学基金(30390)
成果(27233)
资助(26436)
课题(24637)
重点(23065)
(22878)
(20707)
(20316)
(20078)
创新(19371)
计划(18786)
项目编号(18570)
期刊
(65170)
经济(65170)
研究(44612)
中国(40782)
(26365)
教育(26297)
学报(25255)
科学(22428)
(18838)
大学(18747)
管理(18519)
农业(17777)
学学(16952)
技术(15264)
(12435)
金融(12435)
业经(11367)
图书(10921)
(9618)
资源(9378)
经济研究(8848)
职业(8782)
问题(8490)
(8362)
书馆(7981)
图书馆(7981)
(7816)
(7766)
论坛(7766)
财经(7555)
共检索到2375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殷如梦  李欣  方斌  
从田园综合体概念出发,量化评价乡镇田园综合体建设能力,为农地综合利用提供理论支撑。该研究以南京市高淳区为例,构建了涵盖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定量测算,以镇级尺度,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TOPSIS、障碍度模型等探析田园综合体建设能力及其阻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炼差异化的发展路径。结果表明:(1)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建设能力空间差异显著;(2)休闲旅游、田园社区、现代农业等3个维度对田园综合体建设作用程度和方向不一;(3)影响各乡镇田园综合体建设能力主要障碍因子互有差异,各因子间具复合制约功效;(4)研究针对东部慢城生态区、中南部环湖湿地区、西部水乡圩网区、中北部中心老城区的土地利用提出相应的建设路径。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曹伟  周生路  吴绍华  
解决好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对于当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尤显重要。如江苏省南京市,尽管近年来城乡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受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目前仍然呈现出"城强郊弱","大城市、大农村"的特点,城乡二元结构已严重制约其发展。本文以南京市近郊浦口区为例,通过城乡统筹现实分析与农民意愿调查,提出都市边缘区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谢晖  胡畔  王兴平  
大都市边缘区城乡统筹作为我国城乡统筹的重要类型,具有市域统筹和区县统筹的双重内涵。本文引入"城乡融合度"概念,从大都市边缘区城乡统筹的特定内涵出发,构建了大都市边缘区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评估模型。本评估模型由市域统筹和区(县)统筹两个层级,空间融合度、经济融合度、社会融合度、设施融合度四大系统构成,并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江宁区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与南京主城关系密切,其城乡融合度呈现圈层分布,距离主城越近,城乡融合度越高。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吕蕾  周生路  任奎  
城市边缘地区内部建设用地扩张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是当前城市用地空间扩展研究的薄弱环节。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构造城市扩张综合指数(UICI)反映城市边缘区内部建设用地扩张的空间差异,并按计算结果将各镇(街道)城市用地扩张归纳为剧变型、快变型、缓变型及相对稳定型4种类型。在建立城市用地扩张影响因素因子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与通径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得出以下结论:推动城市边缘区建设用地扩张的因素中科技水平是决定因素,经济水平、人口状况间接影响大于直接影响;主城关联因素不可忽略。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朱明芬  张公望  
鲁家田园综合体位于浙江省安吉县递铺街道鲁家村,全村共有13个自然村、面积16.7平方公里。2017年,鲁家村被整体纳入田园综合体试点村建设后,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导向,将全村规划为"一心、二环、四区"格局,即一个旅客中心、二条观光车环线、四大农业功能区,目前已完成招商20多亿元。创设"公司(村级)+家庭农场+农户"的经营模式,依托21家特色家庭农场,大力发展体验农业、乡村旅游、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胡剑双  陈宇琼  齐立博  
在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大都市区周边小城镇面临着更加多元的机遇与挑战,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在这里孕育成长,最有可能率先发展成为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平台,成为城市人下乡和乡村就地城镇化相碰撞的地区,最终实现从目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转向理想田园人居地。文章以南京市高淳区东坝街道为例,分析总结了大都市区周边小城镇发展面临的土地、人口、产业、公共资源等方面的困境,并从全域融合、要素聚集、产业创新、生态赋值和收入均衡5个方面提出了大都市区周边小城镇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思考,认为大都市区周边小城镇要重点转向关注全域城乡国土空间、吸引人才就业定居、全域一二三产业融合、生态资源价值实现和农民各类资产增值增信等方面,以期为新时代推进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等战略部署发挥小城镇应有的作用提供参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尹珂  肖轶  郭蕾蕾  
通过构建农户生计恢复力评估指标体系,运用重庆市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忠县新立镇197个典型农户生计情况的访谈调查数据,借助熵权TOPSIS法及障碍度模型,厘清影响农户综合满意度的生计恢复力障碍因子,探寻田园综合体后续建设中农户参与并受益的路径。结果表明:以满意度为表征的田园综合体农户受益机制绩效与生计恢复力呈现出一定相关性,学习能力、人力资本及物质资本较强的农户受益感受较显著,这主要得益于田园综合体社区构建及"互联网+"产业打造;选择"自我积累学习和邻里交流学习"的农户注重经验积累并依靠"熟人社会"特征获取信息,而选择"农业培训学习与大众媒介学习"的农户利用网络打破地缘限制,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然而,农户集体意识仍需加强,因此政府还需要加大力度培育农民合作社,强化互助机制扶持生计恢复力弱势农户群体,从而激发村民内在驱动力,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朱东风  吴月静  李志明  
针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心城市外围新市镇发展的需要,南京市全面启动新市镇城市设计,期望新市镇成为新时期城乡发展一体化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承载空间。本轮新市镇城市设计试行了3个创新,包括在技术目标层面着力达成城镇功能和品质的共同提升,在制度目标层面尝试以城市设计协同法定规划编制与实施,在组织目标层面致力于多元主体参与。以高淳区6个新市镇的城市设计为例,对城市设计技术、制度和组织创新的成效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城市设计的技术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使城市设计协同法定规划体系有路径可循,多元主体的参与度逐步提高。但就新市镇对城乡系统发展的能动作用要求而言,还应更多地推进政策联动和自下而上的治理。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卡  
通过对南京的东山、仙林和江北三个新城的深入考察和访问,并以问卷为基础,研究了新城居民在通勤行为空间上的主要表现,以及在居民通勤行为中新城和主城的空间互动机制。结果表明,一方面,新城的结构与功能影响其通勤流的空间分布,另一方面,主城和新城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新城通勤空间的发展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吴晓庆  张京祥  罗震东  
传统村落是中华农耕文明的根脉,也是传统社会最重要的空间组织单元。198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提出"古村落保护"的概念,近年来传统村落保护和遗产旅游如火如荼进行,但是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普遍集中于那些具有丰富历史文化价值的典型村落,而忽略了大量介于传统村落与普通乡村之间、位于城市边缘区、具有相对历史文化价值的"非典型古村落"。此类古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通常处于UNESCO确定的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之下,而处于城市边缘区的特征又使其历史文化价值具有服务于城乡功能、优化城乡关系的特殊潜质,且由于受到城市外溢发展的直接影响,正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矛盾选择。因此,本文着重对此类城市边缘区"非典型古村落...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高杨昕  殷洁  
全球化进程和中国城市发展的转型催生了越来越多具有全球化特征的消费空间。其中,迪斯尼化的消费空间生产由于受到社会结构和外来文化的双重影响而具有其自身的特点。文章以南京江宁"太阳城"购物综合体为例,通过实地调研了解人们在"太阳城"的活动方式和消费体验,进而运用消费空间生产理论,从"规训与抵抗"这一内在矛盾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迪斯尼化消费空间生产的机制。研究认为,在迪斯尼化消费空间的生产中,虽然资本规训的广度和强度都在扩大,但来自于日常生活的抵抗仍然在持续。这其中充斥着资本以及外来文化对消费者的规训和消费者自下而上的排斥与自适应活动,因而是一个不断斗争与妥协、适应与创造的过程。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向梦杰  方斌  胡晓亮  
[目的]"田园综合体"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体现,能较好地整合乡村山水林田湖资源,符合区域统筹、特色产业融合、城乡协调发展理念,而选址评价是乡村开发建设的前提,因此,构建田园综合体选址评价体系,并探索建设路径,对指导我国县域"田园综合体"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方法]文章首先依据相关理论对"田园综合体"的概念内涵进行了界定与辨析,进而提出了田园综合体定义的"三性"特征,选取景观性、乡村性、体验性三大类12个指标,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江苏省溧阳市为例,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FANP模型(模糊网络分析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定量评价了县域田园综合体建设的适宜性等级。[结果]溧阳市建设田园综合体的总体情况好, 15个备选村中评判等级为"高度适宜"10个,"中等适宜"4个,"勉强适宜"1个,无"不适宜"级的乡村。最后,结合空间分布特征,规划了溧阳市田园综合体综合开发建设的"两轴三区四环"空间布局,并提出田园综合体建设路径建议。[结论]选址评价体系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评价结果直观真实,建设路径有针对性,可为田园综合体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邵绘春  诸培新  曲福田  
研究目的:研究农地价值表现及其对农户土地经营决策的影响。研究方法:农户调查、计量分析和逻辑推理。研究结果:农户经营决策中,影响农地种植决策的关键因素是农地的直接生产价值,而影响农地非农转用决策的是农地的社会保障价值。受此影响,2/3的农户既不愿意继续种田也不愿意放弃农地以实现农地非农化转用。研究结论:农地对农户的直接经济价值逐渐减少,而社会保障价值仍无法替代。农地非农化过程中要削弱和替代农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必须提供不同的社会保障替代产品以供不同类型的农户选择。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冯健,张小林  
揭示圩区农村聚落的特征、分析其社会传统、居民的心理特征及经济发展特点是编制集镇规划的前期工作。在指出圩区集镇规划编制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的基础上 ,重点探讨了编制圩区集镇规划的若干核心技术要领。最后从集镇规划对圩区发展和聚落型式调整的意义、如何在集镇规划中协调新老区之间的关系、如何维护圩区传统水乡城镇风貌并保持历史文化的延续性以及集镇规划与圩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等方面展开了讨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楚鸿  周波  
[目的]田园综合体是乡村发展的主要抓手之一,研究田园综合体系统与乡村发展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对准确评估成都市田园综合体发展现状,更好促进乡村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方法]以四川省成都市为例构建了田园综合体与乡村发展之间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四川省成都市田园综合体创建以来(2012—2017年)其发展与乡村发展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结果]田园综合体与乡村发展两个系统间存在着耦合交互关系。2012—2017年田园综合体与乡村发展耦合协调度经历了极度失调、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和初级协调阶段; 2012—2013年处于失调阶段; 2013—2015年处于拮抗阶段; 2016—2017年为协调阶段。2017年成都市田园综合体与乡村发展发展水平均较高,但耦合协调等级较低。[结论]系统自身发展水平高,系统间耦合协调度不一定高。因此,唯有加强田园综合体和乡村发展间的协调关系,才能使田园综合体与乡村发展处于良性发展,最大限度发挥田园综合体对乡村发展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