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673)
- 2023(19645)
- 2022(17037)
- 2021(15652)
- 2020(13288)
- 2019(30342)
- 2018(29989)
- 2017(57299)
- 2016(31872)
- 2015(35389)
- 2014(35252)
- 2013(34024)
- 2012(31115)
- 2011(27831)
- 2010(27744)
- 2009(25139)
- 2008(24566)
- 2007(21590)
- 2006(18704)
- 2005(15873)
- 学科
- 济(118147)
- 经济(117997)
- 管理(88598)
- 业(82266)
- 企(68047)
- 企业(68047)
- 方法(57402)
- 数学(50019)
- 数学方法(49331)
- 农(32504)
- 财(32116)
- 中国(31008)
- 学(28524)
- 业经(27129)
- 地方(22971)
- 制(22372)
- 贸(22318)
- 贸易(22311)
- 农业(21735)
- 易(21632)
- 理论(21547)
- 务(20773)
- 财务(20682)
- 财务管理(20626)
- 企业财务(19510)
- 技术(18928)
- 银(18627)
- 银行(18540)
- 和(18377)
- 环境(18302)
- 机构
- 大学(440059)
- 学院(439844)
- 管理(168110)
- 济(165263)
- 经济(161546)
- 理学(146490)
- 理学院(144768)
- 研究(144589)
- 管理学(141728)
- 管理学院(140951)
- 中国(106098)
- 科学(95138)
- 京(93001)
- 农(80503)
- 财(76728)
- 所(73749)
- 业大(72135)
- 研究所(67761)
- 中心(66568)
- 江(65063)
- 农业(63738)
- 财经(62318)
- 范(58547)
- 师范(57784)
- 北京(57588)
- 经(56786)
- 院(52821)
- 州(52402)
- 技术(49894)
- 经济学(49859)
- 基金
- 项目(308943)
- 科学(240443)
- 基金(221932)
- 研究(219129)
- 家(196858)
- 国家(195218)
- 科学基金(165941)
- 社会(135584)
- 社会科(128333)
- 社会科学(128300)
- 省(122462)
- 基金项目(117563)
- 自然(111164)
- 自然科(108605)
- 自然科学(108569)
- 自然科学基金(106599)
- 划(103690)
- 教育(102577)
- 资助(91934)
- 编号(89310)
- 成果(71738)
- 重点(69986)
- 部(66644)
- 发(64757)
- 创(64082)
- 课题(62233)
- 科研(60228)
- 创新(59866)
- 计划(58340)
- 大学(57413)
- 期刊
- 济(173389)
- 经济(173389)
- 研究(120939)
- 中国(81931)
- 学报(80753)
- 农(71828)
- 科学(69184)
- 大学(59829)
- 管理(59046)
- 财(59009)
- 学学(56485)
- 教育(51689)
- 农业(48930)
- 技术(38219)
- 融(34242)
- 金融(34242)
- 业经(30078)
- 财经(29531)
- 经济研究(28033)
- 经(25269)
- 业(25096)
- 图书(24137)
- 版(23485)
- 问题(22638)
- 科技(21929)
- 业大(21485)
- 统计(20238)
- 理论(19704)
- 技术经济(19688)
- 商业(19512)
共检索到6256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兰青 鲁兴虎
利用"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2016)数据,采用Logit回归模型分析了老年群体在互联网使用上的差异,并针对影响老年群体使用互联网的重要因素进行论证。研究发现,不同性别、婚姻状况的老年人在互联网使用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年龄、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不同的老年人在互联网的使用上存在显著差异;健康水平对老年人是否使用互联网不存在显著影响,但记忆力较好的老年人更有可能使用互联网。此外,文化娱乐支出和旅游支出较高的老年人更加倾向于使用互联网。
关键词:
老年群体 互联网使用 logit回归分析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谢尚 韦东明 唐琦
以数字经济发展促进高质量数智化人才队伍建设,是形成新质生产力、助推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互联网使用作为数字经济的主要推行手段,在劳动力市场中发挥着优化资源和要素配置的作用,对个体经济行为具有深刻影响。文章使用2016~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检验了互联网使用对个人教育—工作匹配状况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分析了互联网使用的异质性效应。研究发现:(1)互联网使用显著降低了教育失配的风险。相较于移动互联网使用,电脑互联网使用更有助于减少教育失配发生;(2)机制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主要通过提升个人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促进其职位向上流动,进而矫正教育失配;(3)拓展分析发现,互联网使用对男性和高学历被访者教育失配的矫正效应更为明显。文章研究结论对加快网络强国建设、打造高质量数智化人才队伍和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了经验参考。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何宗樾
本文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库,着重探讨了互联网的减贫效应及其微观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的使用显著降低了家庭落入多维贫困的可能性,同时能够有效缓解家庭的贫困程度。具体说来,互联网拓宽了个体信息获取的渠道,强化了个体的社交网络,有助于个体获得更多信息和商机,对个体获得就业机会或是创业都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互联网还缩短了个体与金融服务的距离,有利于缓解个体面临的金融束缚,促进贫困家庭生产经营与增收。此外,互联网+教育有助于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提升教育的效率与公平。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马继迁 陈虹 王占国
文章利用2016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数据,探讨了互联网使用影响女性创业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对女性创业有显著的直接影响,能提高女性创业概率,促进女性开展机会型创业;互联网使用通过社会资本和正规金融机构借款偏好两种机制间接影响女性创业。具体而言,互联网使用通过提高社会资本和改善正规金融机构偏好间接提高女性创业概率,仅通过改善正规金融机构借款偏好间接促进女性开展机会型创业。建议为促进女性创业,要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女性的网络技术培训;利用互联网技术扩大社交网络,发展女性的社会资本;构建金融信息交流平台,改善女性的正规金融机构借款偏好。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礼 陈思月
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6年的追访数据,考察了居住条件对健康的影响,即从个人住房条件和社区环境条件两个层次,分别对自评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Oprobit回归分析,对生理健康的影响进行Probit回归分析,发现这几者之间的确存在相关关系。政府应当将改善住房条件作为促进人口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重视人居环境建设,推进城市化健康发展。因此政府应在五个方面加以努力:扩大自来水管道覆盖面积,完善公共住房政策和廉租房政策,加大住房卫生安全宣传力度,加强旧城区和棚户区改造工作,完善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关键词:
个人住房条件 社区环境 健康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晶 周彩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2020年四期面板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考察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并未改善农民工工作满意度,平均而言,互联网使用导致农民工工作满意度降低约9.4个百分点,这一负面影响在低技能(高中或以下学历)、新一代、男性和非正规就业农民工群体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使用互联网进行工作、学习、社交等方式对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就其作用机制而言,互联网使用可能通过加剧过度劳动和降低相对收入而降低农民工的工作满意度。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晶 周彩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2020年四期面板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考察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并未改善农民工工作满意度,平均而言,互联网使用导致农民工工作满意度降低约9.4个百分点,这一负面影响在低技能(高中或以下学历)、新一代、男性和非正规就业农民工群体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使用互联网进行工作、学习、社交等方式对农民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就其作用机制而言,互联网使用可能通过加剧过度劳动和降低相对收入而降低农民工的工作满意度。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栗洪伟
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使用多元有序Probit模型研究了互联网使用对个体与配偶关系、与父亲关系、与母亲关系的影响,并进行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会增强个体与配偶、与母亲的亲近关系;互联网社交和娱乐会降低个体与配偶的亲近关系,互联网购物会增强个体与配偶的亲近关系;互联网学习和互联网工作会增强个体与父亲的亲近关系,互联网社交、娱乐和购物会降低个体与父亲的亲近关系;互联网学习和工作会增强个体与母亲的亲近关系。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两点建议:配偶之间应理性使用互联网,利用互联网技术缓解彼此间信息不对称,以促进夫妻关系和谐;子女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强与父母的联系,缩短彼此间心理距离,以促进代际关系和谐。
关键词:
互联网 家庭关系 Probit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少国 句国艳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典型农户模型,从理论上推导互联网使用对农户生产要素配置决策的影响机制,并基于2014—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使用联立方程模型进一步实证检验互联网使用在农户非农就业、土地流转和风险投资方面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对农户生产要素配置决策的影响是逐步递进的,总体而言能够促进农户参与非农就业、土地流转和风险投资,且该影响主要通过提升农户生产组织水平和增加农户信息获取渠道两条途径得以实现。同时,互联网使用对所在地区、经济状况和土地稳定性不同的农户的生产要素配置表现出差异化影响效果,因此可以根据农户各自特征优化其生产要素配置决策,从而改善农户收入状况。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韩长根 张力
文章使用CFPS 2010、2012、2014、2016四个年度的微观数据,运用收入转换矩阵和有序pr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互联网对居民收入流动性的影响及其时间趋势,并展开了异质性和机制分析,最后利用家庭层面数据和倾向性得分匹配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互联网学习、工作、社交对居民收入阶层的提升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随着时间推移呈现出作用增强的特征;互联网使用对居民收入流动性影响有异质性特征;互联网对农村居民和女性居民的影响要分别大于对城镇居民和男性居民的影响;在中国不同地区,使用互联网促进居民收入向上流动效应最显著的地方为西部地区,其次是中部和东北地区;互联网可通过信息渠道、金融产品、教育、社会网络、就业等途径对居民收入流动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孙一平 徐英博
互联网作为一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公共基础设施,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系统分析互联网普及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可为解决中国收入分配不均等的问题提供新的启示。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跟踪调查2010年、2014年和2016年的个体层面微观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互联网普及对中国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普及能够显著地缩小中国总体居民收入差距,这种影响在不同地区和城乡之间具有异质性,对居民脱贫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互联网普及 收入分配 双重差分法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苏振华 黄外斌
民众使用互联网对政治信任产生了影响,互联网使用频率越高,民众的政治信任感会显著地更低。这一现象可以从互联网使用对价值观影响上得到解释。互联网使用使得民众趋向于自我表达价值观,具体表现为,互联网使用频率越高,民众的公平感、政治参与意识、公民意识、环境意识会越强,更强调政府责任,更能宽容、平等对待他人的行为等等。自我表达价值观增强是互联网使用降低政治信任的中间机制,自我表达价值观的增强降低了政治信任。
关键词:
政治信任 互联网使用 自我表达价值观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春敏 李元琪
社会发展要致力于人民生活幸福,提高居民的幸福感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至关重要的一步,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响着居民的幸福水平。论文使用Probit模型和2014年、2018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并探究其影响机制。研究显示:互联网使用带来居民幸福感水平的提高;在居民个体存在异质性的背景下,互联网使用对农村居民、老年居民幸福感的提升作用更大。论文进一步对互联网使用影响居民幸福感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发现互联网的使用可以提高居民的社会信任水平,进而对其幸福感水平产生影响。据此提出关注农村居民和老年人群体对互联网的使用情况、净化网络信息从而提升居民社会信任的相关对策建议,以提升居民幸福感。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谭恒鑫 李欣雨 朱小明
互联网的高速稳定发展对经济社会活动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采用CFPS2010—2018年的动态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方法考察互联网普及对中国消费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普及显著地降低了中国地区消费差异程度,并且本文机制检验的结果表明,互联网普及能够通过缓解收入差异程度、降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两个渠道来缩小地区消费差距,这种抑制效应因不同收入水平、地理分布和发展特征而呈现鲜明的异质性。进一步地,本文基于消费维度衡量的贫困指标拓展分析互联网使用对家庭贫困的影响,从而验证了中国的互联网普及存在典型的"减贫效应"。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对进一步强化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缓解中国消费差异程度以及助力脱贫攻坚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韩中阳 陈超
作为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互联网余额理财工具在未来会成为我国居民的重要投资渠道。本研究聚焦余额理财工具使用人群的使用行为,总结了前人在金融投资行为以及科技接受行为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出余额理财工具的用户使用行为影响因素模型;通过对互联网余额理财工具用户的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相关研究假设。研究结果表明:感知风险是影响用户使用行为的第一因素。除此以外,网络外部性、感知有用性也显著正向影响最终的使用行为;网络外部性显著正向影响用户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各维度主观规范也影响用户的有用性认知;感知易用性及感知绩效风险并不显著影响使用行为。基于以上实证结果,本文认为,互联网金融机构应当加强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