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71)
2023(14335)
2022(12475)
2021(11596)
2020(9811)
2019(22704)
2018(22287)
2017(42789)
2016(23851)
2015(26469)
2014(26251)
2013(25955)
2012(23917)
2011(21551)
2010(21359)
2009(19596)
2008(19094)
2007(16312)
2006(14266)
2005(12085)
作者
(72058)
(59879)
(59718)
(56572)
(38375)
(28755)
(26818)
(23655)
(22950)
(21253)
(20456)
(20333)
(19220)
(18782)
(18557)
(18451)
(18139)
(17788)
(17285)
(17086)
(15233)
(14662)
(14650)
(13706)
(13506)
(13350)
(13157)
(13133)
(12093)
(12009)
学科
(94746)
经济(94641)
管理(65570)
(61019)
(50235)
企业(50235)
方法(46995)
数学(41462)
数学方法(40856)
中国(24932)
(23678)
(23658)
(21174)
业经(19883)
地方(19285)
(16427)
贸易(16421)
农业(16056)
(15880)
理论(15777)
环境(15529)
(14660)
技术(14450)
(14348)
(13380)
财务(13310)
财务管理(13289)
(12994)
企业财务(12593)
(11966)
机构
大学(342135)
学院(338861)
管理(133309)
(128617)
经济(125768)
理学(117415)
研究(116481)
理学院(115984)
管理学(113345)
管理学院(112761)
中国(81708)
科学(78676)
(73091)
(63922)
(60178)
业大(58420)
研究所(55944)
(54863)
中心(51089)
农业(50929)
(47514)
财经(45588)
北京(45548)
(45408)
师范(44830)
(42419)
(41625)
(38797)
经济学(38071)
师范大学(36545)
基金
项目(245745)
科学(191737)
基金(178569)
研究(168984)
(159745)
国家(158510)
科学基金(134472)
社会(105646)
社会科(100080)
社会科学(100053)
(96300)
基金项目(95561)
自然(92109)
自然科(89997)
自然科学(89969)
自然科学基金(88276)
(82612)
教育(77587)
资助(74088)
编号(66714)
重点(55651)
(52896)
成果(52513)
(51658)
(50623)
计划(48171)
科研(47925)
创新(47310)
课题(46413)
大学(44395)
期刊
(132220)
经济(132220)
研究(93188)
学报(64578)
中国(57620)
科学(56589)
(56346)
大学(46850)
管理(45966)
学学(44670)
农业(39052)
(38609)
教育(33494)
技术(27374)
(22206)
金融(22206)
业经(21830)
经济研究(21529)
财经(21144)
(20183)
问题(18876)
科技(18357)
(17962)
业大(17856)
(17602)
图书(16490)
技术经济(16245)
资源(16235)
统计(16211)
理论(15501)
共检索到4698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谢庆红  邢华  胡汉辉  
理清都市型工业的概念、基本形态等基础性问题,把握都市型工业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为都市型工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从产业形态、布局形态和企业形态入手,将都市型工业与城市工业布局联系起来,探讨都市型工业对城市工业布局的影响,指出发展都市型工业对优化城市工业布局的重要意义。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凤斌  鲁辉  马旭东  
本文针对圆形城市工业布局的动态分析方法进行初步探衬,以在竞争情况下空间平衡的条件和在不平衡情况下的动态调整方法,讨论了土地市场中工业区之间边界和劳动市场中工资率的逐次调整。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谢放  
抗战前中国城市工业布局的初步考察谢放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地区分布的不平衡,近代工业大多数集中在城市,特别是沿海沿江的大城市。具体研究城市工业的分布状况及其特点,对于中国近代经济史、城市史研究不无裨益。而有关中国近代工业史的资料与论著又多按...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文桂  
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布局,现有布局既有现实合理性,又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优化工业布局,调整工业结构,对河南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优化河南工业布局,要服从全国产业分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工业集聚发展、梯度发展和点轴开发,将有限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优先放在对解决全省发展起主要作用的关键产业、关键环节和见效最快、效益最高、带动力最大的地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石庆武,武伟  
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我国工业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建成了独立的门类比较齐全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现在,工业布局已在全国范围基本展开,几乎所有省(区、市)都有了基本适应本地省(区、市)情特色的工业系统和工业基地。 进入八十年代,我国通过推动工业企业技术进步,进一步改变了现有企业的面貌,增强了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用于企业技术改造的投入累计已达4633亿元,为建国头30年的2.6倍,多数省、市新增工业产值中有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长全  杜旻  
本文从国际大都市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国际大都市的基本特征,与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特别是以纽约、伦敦、东京等城市为例,分析了这些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逆工业化趋势,以及工业地位演变所表现出的“倒U型”特征。最后对国际大都市工业布局演变所表现出新特点进行了概括,即逆工业化和制造业扩散的趋势、都市产业在城区旧工业区的聚集,以及工业企业按价值链在都市区进行的布局调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忠祥  
近年来,宁夏的工业发展引人瞩目。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开放搞活”及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宁夏的工业更加充满了活力,工业投入增加很快,新建和扩建了一大批企业,使全区工业生产能力迅速扩大,装备不断增强和改善,工业结构和工业部局更趋合理,工业产值持续增长。1987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31.71亿元,是改革前1978年的2.16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工业产值已占全区工农业总产值的66%。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邬翌光  
一、工业布局的意义和内容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部门,是整个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工业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如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提供多种原材料、能源、生产工具和技术装备,为人民生活提供各种必需品。工业生产的发达程度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各部门技术水平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影响到农业、运输业和国防的现代化。由于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石庆武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昭乌达、哲里木、兴安和呼伦贝尔四盟等行政区域。本区经过历史上的发展和解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发展水平和区域特点的经济区域。三十多年来,东北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和教训。对此,需要深入研究,认真总结。研究东北地区的经济建设问题,既可按省按行政区剖析,也可从经济区考查。本文是从经济区的角度,对其工业结构与布局问题做一初步探讨。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仲常  丁加栋  郭雅  
本文通过计算1952-2008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地区变异系数,发现我国工业布局经历了"均衡—非均衡—收敛"的变动趋势。文章利用1980-2007年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影响工业布局变动趋势的主要因素,得出以下结论:区域政策是影响工业布局的重要因素,优惠政策可以促进地区工业发展;越高的投资水平,越有利于地区工业集聚;经济对外开放度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对地区工业集聚也有显著正的影响;劳动力成本对工业布局也有重要的影响。这些结论对于缩小地区工业发展与经济差距有重要启示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聂剑玉  
一、现状特征天津市的工业是随着帝国主义对我国资源的掠夺而产生的,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挣扎着发展起来的,基础薄弱,结构不合理,设备落后,布局混乱。建国以来,经过30多年的开发建设,天津工业有了相当的基础,形成了以轻工业为主的轻重并举,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天津的工业布局,自1956年实现公私合营以来,经过多次调整,逐步形成了以下特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文楷,李寿考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各国需水量迅速增加,尤以城市和工业用水增加最快。据统计从二十世纪初期到七十年代中期,全世界工业用水增长20多倍,城市生活用水增长12倍,农业用水增长7倍。另外,工业和城市用水量占各部门总用水量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如美国从1970年的52%上升到1980年的60%。我国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工业和城市用水增长也很快,据统计分析,自1953年至1978年,工业总产值每增长10%,用水量要相应增长4~8%。建国30多年来,北京市用水量增长40倍,河南省郑州、洛阳、开封、安阳、平顶山等市,也增长20余倍。因而,供水已成为我国多数城市普遍性问题。据1982年对全国216个城市调查统计,每天缺水1,200万吨的城市占80%。不少城市因缺水而限产停产,导致产值减少,产品质量下降,如大连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严勰  刘毅  陈吉宁  吴洪斌  
道路系统建设改变区域交通条件、促进各种生产力要素的空间转移和重组,进而对区域工业布局产生深远影响。以工业区位论为理论基础,采用多智能体系统与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方法,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建立了道路交通对区域产业布局的影响分析模型(MAS/RIND)。运用该模型分析了案例地区主干道路系统对9类工业行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识别未来发展中各行业的可能分布区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国清  
煤炭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在我国一次能源的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煤炭均占70%以上。发展煤炭工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煤炭工业布局是否合理,不仅影响煤炭工业自身的发展,而且对耗煤量大的生产部门(如电力、冶金等)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深远影响。要搞好煤炭工业布局,首先应明确影响煤炭工业布局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德昂  李小东  
生产力诸要素若要形成一定的现实生产力,并使各要素组成相互有机联系的生产力系统,必须依托于一定的空间地域方能实现。这种生产力要素在地域上的分布和关联状态——生产力的空间组合——即是我们所说的生产力布局。在整个国家的空间生产力布局中,又由于历史的原因,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而形成多个不同的、各具特色的区域,这些区域内所集结的生产力的空间配置状况,则是影响和制约区域生产力水平发展态势的重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