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06)
- 2023(8339)
- 2022(6719)
- 2021(6175)
- 2020(4975)
- 2019(11407)
- 2018(11048)
- 2017(20816)
- 2016(10694)
- 2015(12437)
- 2014(12312)
- 2013(12634)
- 2012(12309)
- 2011(11440)
- 2010(11461)
- 2009(10816)
- 2008(10399)
- 2007(9408)
- 2006(8743)
- 2005(7966)
- 学科
- 济(74632)
- 经济(74585)
- 管理(27094)
- 方法(23499)
- 业(21927)
- 数学(21467)
- 数学方法(21395)
- 中国(20842)
- 地方(19074)
- 农(15125)
- 企(14929)
- 企业(14929)
- 地方经济(12903)
- 业经(12409)
- 贸(12276)
- 贸易(12266)
- 易(11916)
- 学(11246)
- 财(11005)
- 农业(10336)
- 环境(10013)
- 制(9960)
- 融(9792)
- 金融(9792)
- 发(9329)
- 银(9175)
- 银行(9170)
- 行(8975)
- 关系(8220)
- 和(8202)
- 机构
- 大学(165926)
- 学院(163818)
- 济(90156)
- 经济(88821)
- 研究(67278)
- 管理(57449)
- 中国(53171)
- 理学(48025)
- 理学院(47440)
- 管理学(46906)
- 管理学院(46578)
- 财(38213)
- 京(36163)
- 科学(34980)
- 所(33123)
- 经济学(31119)
- 财经(29969)
- 研究所(29670)
- 中心(28963)
- 经济学院(27815)
- 经(27516)
- 院(24061)
- 北京(24007)
- 江(23667)
- 农(22601)
- 财经大学(22220)
- 范(20888)
- 科学院(20880)
- 师范(20747)
- 社会(19398)
- 基金
- 项目(101196)
- 科学(80748)
- 研究(76958)
- 基金(76076)
- 家(65930)
- 国家(65456)
- 科学基金(55425)
- 社会(53802)
- 社会科(51167)
- 社会科学(51159)
- 基金项目(38611)
- 省(35119)
- 教育(34009)
- 资助(31834)
- 自然(31509)
- 自然科(30769)
- 自然科学(30761)
- 自然科学基金(30249)
- 划(30125)
- 编号(28371)
- 部(24555)
- 国家社会(24355)
- 发(24115)
- 成果(23996)
- 中国(23828)
- 重点(23296)
- 教育部(21589)
- 课题(20868)
- 发展(20736)
- 展(20454)
共检索到2723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汪海
世界城市化经验表明,一国城市化进程是人口空间集聚度持续提高的过程。以单体大城市为核心、以发达交通网为基础、与周边中小城市实现同城化发展的大都市圈,是城市化向高级阶段发展后出现的人口空间集聚形态,目前发达国家大部分城市人口都已聚集在大都市圈。我国城镇化率已超过50%,进入"大都市圈化"发展阶段。大都市圈建设的关键性基础设施,是核心大城市紧密联系周边中小城市的通勤铁路网。我国到2030年需建3万公里通勤铁路,相当于全国现有铁路长度1/3。以低成本通勤铁路替代过度扩张的城市地铁,可节省上万亿元投资。城市化是我国最大内需所在,但外来人口融入城市的真实城市化进程滞缓,是造成内需不足、增长乏力的主要原因。通勤铁路引领的同城化大都市圈建设,能化解城市新移民"大城市进不去、小城市不愿去"两难困境,有效推进真实城市化进程,有力拉动投资和消费需求,极大提升我国城市集聚力、辐射力、创新力和竞争力,是经济稳增长、扩内需的强大引擎,是塑造国家竞争优势的利器和重器。当前需及早制定主要都市圈通勤铁路规划,尽快列为我国"十三五"时期建设重点。
关键词:
都市圈 通勤铁路 城市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江小涓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年均9.7%的高速度持续增长了30年,经济体制和开放程度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保持了社会总体稳定,这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是一个罕见的成功案例①。本文从总需求的角度,提出大国双引擎增长模式,并从大国优势、开放优势、发展阶段优势和体制优势4个方面,分析这种模式的特点和可持续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覃丽平
中国经济进入了重要的转型期,新型城镇化将是拉动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文章认为,解决"三农"问题,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拉动内需,都和城镇化密切相关,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必须首先进行体制改革,特别是户籍制度的改革,必须坚持市场化原则,还要重视与工业化平衡协调推进的问题。
关键词:
城镇化 经济增长 市场化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瑞安·卢特考斯基 邹静娴
服务业可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在中国,服务业的定义范围包括除农业、矿业、制造业、建筑业和水电业外的所有部门。服务业在各国经济中的比重往往是最高的也是差异最大的;一般而言,低收入国家在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的过程中,会经历服务业相对工业占GDP份额的下降。随后在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后,服务业将一跃成为主导产业。然而2013年数据显示,中国的服务业占GDP比重不到一半,而就业比重更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梁达
在当前我国出口大幅下滑、投资增速放缓的情况下,2012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投资,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在经济增长的贡献中,最终消费的贡献率比资本形成高1.4个百分点。在2012年GDP增长的7.8%中,最终消费对GDP贡献率为51.8%,资本形成为50.4%,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为2.2%,表明消费已超过投资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梁达
在国家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2014年,我国宏观经济将保持合理增长,消费潜力将得到有效释放,城乡居民收入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为消费需求的增长奠定基础。同时,国家将进一步完善消费政策,进一步扩大信息消费、养老消费、健康消费,促进新型电子产品、智能家电、节能汽车等热点商品消费,鼓励新的消费方式发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严先溥
最终消费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不断加大,人们对最终消费在经济增长中能否持续发挥第一引擎提出新的期望,作者在深入分析我国消费品市场特点及制约因素的基础上,认为应该完善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消费需求的增长。
关键词:
最终消费 经济化增长 第一引擎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梁达
近年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提高,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居民消费正在形成新的消费格局,但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潜力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要让消费"马车"跑得更稳更快、更好发挥基础性作用。
关键词:
消费 新格局 潜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斯蒂芬·罗奇
中国经济放缓既是风险也是机会。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这个新变化只有好处。与其他中高收入国家的经济结构类似,到2025年,预计中国服务业占GDP比重将从2014年的48%上升到60%左右。在发展服务业方面,中国需要注意三个问题:首先,服务业是消费需求的基础。水电、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是社会和谐幸福的基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在全球经济"大盘下跌"时,中国经济要"保增长、促发展、调结构",并走出相对独立的上升行情,关键是要有能够起到引领、发动作用的引擎。投资拉动、刺激消费需求、扩大出口都十分重要。但是,除了这些根据国民经济总需求管理方法构建的引擎外,寻找一些以新的机制为基础、具备新的功能的引擎也是必要的。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严先溥
本文回顾总结了2013年消费品市场发展特点,分析了影响我国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因素,并对2014年消费品市场发展进行了预测。2013年在出口需求乏力、投资增速趋缓的大背景下,消费需求充当了推动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角色。受收入平稳较快增长、基本生活需求和消费结构加快升级的共同作用,消费品市场总体上保持了增幅逐月扩大的态势,农村市场潜力继续释放,互联网消费方兴未艾,汽车、保值类等旺销继续带动
关键词:
2014 消费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游士兵 苏正华 王婧
在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下,如何从省域角度探索经济增长新引擎值得探讨。本文以"点-轴系统"理论和城市空间扩展理论为依据,提出"跨城区"城市空间发展新模式,并以武汉市为例,根据多项标准综合遴选出8个县市作为武汉市"跨城区"的候选地区,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跨城区"新模式对省域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