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60)
- 2023(12029)
- 2022(10481)
- 2021(10204)
- 2020(8452)
- 2019(19810)
- 2018(19978)
- 2017(39853)
- 2016(21535)
- 2015(24007)
- 2014(24118)
- 2013(23693)
- 2012(21426)
- 2011(19375)
- 2010(19420)
- 2009(17509)
- 2008(17006)
- 2007(14696)
- 2006(12717)
- 2005(11077)
- 学科
- 济(84606)
- 经济(84515)
- 管理(59873)
- 业(56344)
- 企(46581)
- 企业(46581)
- 方法(42522)
- 数学(37302)
- 数学方法(36617)
- 农(24255)
- 中国(20124)
- 财(19340)
- 学(18773)
- 地方(18060)
- 业经(17938)
- 贸(17486)
- 贸易(17478)
- 易(17011)
- 理论(15431)
- 农业(14780)
- 制(13967)
- 和(13758)
- 技术(12931)
- 环境(12458)
- 划(11644)
- 务(11626)
- 财务(11553)
- 财务管理(11530)
- 银(10989)
- 银行(10951)
- 机构
- 大学(298467)
- 学院(297766)
- 管理(122583)
- 济(114622)
- 经济(112056)
- 理学(107385)
- 理学院(106226)
- 管理学(104082)
- 管理学院(103553)
- 研究(95191)
- 中国(69108)
- 京(63365)
- 科学(61073)
- 财(50369)
- 所(47262)
- 农(46901)
- 业大(46008)
- 研究所(43449)
- 中心(43307)
- 江(41342)
- 财经(41048)
- 北京(40064)
- 范(39315)
- 师范(38960)
- 经(37273)
- 农业(36866)
- 院(34983)
- 州(34579)
- 经济学(33209)
- 师范大学(31530)
- 基金
- 项目(209896)
- 科学(164318)
- 研究(152578)
- 基金(151380)
- 家(131972)
- 国家(130922)
- 科学基金(112681)
- 社会(93931)
- 社会科(88991)
- 社会科学(88963)
- 省(81844)
- 基金项目(80449)
- 自然(74996)
- 自然科(73262)
- 自然科学(73247)
- 自然科学基金(71853)
- 教育(70207)
- 划(69133)
- 资助(63783)
- 编号(63451)
- 成果(50516)
- 重点(46441)
- 部(45653)
- 发(43928)
- 创(43310)
- 课题(42856)
- 创新(40334)
- 科研(40154)
- 项目编号(39021)
- 教育部(39008)
- 期刊
- 济(120103)
- 经济(120103)
- 研究(83466)
- 中国(51042)
- 学报(46334)
- 管理(43399)
- 科学(43165)
- 农(42044)
- 财(36197)
- 大学(35028)
- 教育(33491)
- 学学(32955)
- 农业(29896)
- 技术(26727)
- 融(20857)
- 金融(20857)
- 业经(20851)
- 经济研究(19471)
- 财经(18629)
- 图书(18170)
- 问题(15980)
- 业(15789)
- 经(15789)
- 科技(14724)
- 理论(14615)
- 技术经济(14425)
- 统计(13677)
- 实践(13610)
- 践(13610)
- 商业(13345)
共检索到4178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杨宇 赵伟
都市圈的竞争力来自于都市圈的公共产品供给,其特性体现为四个逻辑转换:从经济、行政、管辖、政治的多元驱动到经济驱动为主;从个人间集体行动转向组织间集体行动;从事权划分到公共产品分工。在都市圈中,最核心的问题是跨辖区公共产品的供给,辖区合并、圈层分工、特别行政区等模式在不同的都市圈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最后,从中国城市行政的特殊性出发,提出了如下的建议:从公共产品区域化的角度推进新型城市化、促进都市圈层之间的制度性分工和圈层分工机制、建立准专区、在分级财政基础上发展分层财政。
关键词:
都市圈 跨辖区 公共产品 供给模式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戴昌桥
本文运用比较分析法,从地方公共产品供给的主体、范围、同构性、结构、方式等视角对中美两国地方公共产品供给模式进行比较。美国地方公共产品供给模式表现出供给主体多元化、供给范围小、供给同构性低、供给结构较合理、供给方式市场化程度高等特征;中国地方公共产品供给模式表现出供给主体单一化、供给范围大、供给同构性高、供给结构不太合理、供给市场化程度低等特征。中美地方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存在着巨大差异,这种差异性要求中国应辩证对待美国地方公共产品供给模式,一方面可从技术上借鉴美国地方公共产品供给模式某些做法,另一方面需从本国国情出发,不能盲目照搬照抄美国地方公共产品供给模式。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唐祥来
PPP 是基础设施等准公共产品供给新模式。该模式依据公共产品理论和代理理论,依托私人部门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等优势,缓解了公共部门支出不足,提高了公共支出效率的新公共管理模式。PPP 的突出特点是公共部门向私人部门转移风险和私人部门向公共部门传递现金价格。我国已具备实行 PPP 模式的现实环境和管理意识。应重新界定公共部门,加强政府服务意识,加快公共管理改革步伐,通过 PPP 模式,减轻政府财政压力,提升我国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
关键词:
PPP 模式 公共产品 VFM 基础设施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洪必纲
公共领域治理中出现的多中心治理体制否认了政府作为单中心治理者的合理性,印证了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理论的正当性。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上实现多主体、多渠道和多方式共存的供给模式是解决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短缺的有效途径。通过对BOT模式的特征和民营BOT模式在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优势分析表明:完善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状况的关键在于加强相关制度设计,充分发挥民营BOT在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强大作用。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 民营BOT 模式 创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董明涛 孙钰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复杂化。面对多样化的农村公共需求,市场、第三部门等供给主体逐渐参与到供给中,形成多元主体合作供给的态势。为了充分发挥各主体的优势,达到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本文探索了农村公共产品多元主体的合作模式,并对此合作模式下各供给主体的角色定位及互动关系进行了分析,以期探索多元主体的最佳合作模式和互动方式。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郑华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多中心治理模式可以摆脱单纯政府机制、市场机制的困境,实现农村公共产品"正义的分配"。近年来,农村"一事一议"的决策制度是"多中心治理"理论在我国农村的制度性尝试,丰富完善了村民自治制度,实现了公共产品供给主体、资金来源和权力中心多元化。但政府、市场组织、村民、非营利组织等多元治理主体在协同合作中也存在着理解错位、有限理性、参与度不足、定位不准等诸多问题。充分发挥政府的"元治理"角色,有效履行市场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和个人的合作治理责任,是疏解目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困境的重要保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董明涛 闵锐 曹海琴
农村公共产品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但近年来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这对现有农村公共产品治理模式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探索如何发挥政府、市场、第三部门等多元供给主体的力量、完善农村公共产品的治理模式,直接关系到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效果。对此,网络治理理论为农村公共产品治理模式的完善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文章借鉴网络治理理论的理念,探索性地构建了农村公共产品多元合作供给的治理模式,并提出了创造鼓励多元主体参与的条件,构建合作供给平台,实施监控合作供给行为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 多元合作 治理模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孔薇
我国现阶段农田水利设施供给严重不足,本文以发达国家公共产品新的供给方式PFI作为借鉴对象,探讨其在我国农田水利设施供给中实行的可行性。根据公共产品属性划定PFI模式在农田水利设施中适用的领域,进而构建起农户参与的PFI项目运行模式。同时制定、修订相关法律来规范PFI模式的运营。再者出台相关政策积极推动民营资本进入公共设施领域。最后,以规范的操作流程和严格的监督措施来保障PFI模式的成功应用,实现公共服务由私人来提供。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董明涛 孙钰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的社会转型期,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且多样化。在此形势下,科学设计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对于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因此,本文基于地区差异的视角,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选择问题进行研究。本文认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选择,应以不同地区农村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选择能够满足其发展需要的供给模式。同时本文还提出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选择模型。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大胜 范文正 洪凯
本文分析了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的需求增长规律,并从总量、结构及体制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
关键词:
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 需求 供给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熊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马智利 赖丽梅
本文根据公租房的特点以及当前直辖市的住房现状,在论述了保证直辖市公租房有效供给必要性的前提下,通过分析重庆与北京、天津、上海的经济和产业发展差距,提出了重庆与京津沪在公租房供给上应采用不同模式的构想,并应用不同方式解决直辖市公租房建设的资金筹措和还本付息问题,使我国直辖市的公租房建设能有效进行。
关键词:
公租房 资金筹集 还本付息 直辖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亚明 张心怡 唐朝生
梳理了都市圈的理论演进,以发展较为成熟的欧、美、日典型大都市圈为参照,从城市规模、发展过程、发展动力、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等五方面进行了对比,归纳并提出了我国都市圈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其未来走向,以期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和城市化协同并进及都市圈未来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
城市化 都市圈 都市圈理论 发展模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克竞
本文将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中的有限理性决策因素、结果不平等厌恶与风险偏好分别引入辖区公共品有效供给的居民与政府效用函数的构建,通过供需双侧以绩效变量为核心的效用最大化条件求解及综合分析,获得辖区公共品有效供给的一般均衡条件,以及模型中有限理性决策因素与均衡绩效水平之间的假设关系。采用2008—2017年中国31个省级辖区的面板数据,对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等七大类主要辖区公共服务的模型假设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坚持减税降费为主要导向的财税改革、绩效奖惩制度的建设与完善、与跨期预算平衡机制相结合的绩效管理创新、公开透明的绩效合约以及积极开放的人力资源政策是辖区公共品有效供给水平不断提升的关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叶文辉 姚永秀
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保障,让广大农民从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中分享发展成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着力点。在新农村建设中,云南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选择要根据各地区的不同情况,充分发挥当地的优势,才能切实提高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农村公共产品 供给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