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56)
2023(11724)
2022(10428)
2021(9915)
2020(8307)
2019(19550)
2018(19431)
2017(37830)
2016(20707)
2015(23010)
2014(22929)
2013(22790)
2012(20949)
2011(18661)
2010(18514)
2009(16643)
2008(15936)
2007(13537)
2006(11859)
2005(10129)
作者
(58134)
(48111)
(47649)
(45606)
(30837)
(23225)
(21841)
(18902)
(18452)
(17031)
(16749)
(16120)
(15322)
(15166)
(14867)
(14570)
(14424)
(14312)
(13713)
(13697)
(11878)
(11701)
(11529)
(11011)
(10786)
(10753)
(10666)
(10628)
(9610)
(9460)
学科
(80030)
经济(79948)
管理(57383)
(53441)
(44784)
企业(44784)
方法(36557)
数学(31335)
数学方法(30952)
(21904)
中国(20244)
地方(19743)
(19408)
(18794)
业经(18079)
农业(14713)
(14324)
理论(13709)
(13258)
(13138)
贸易(13128)
(12636)
环境(12608)
(12458)
财务(12398)
财务管理(12379)
技术(12100)
企业财务(11675)
(11294)
(10730)
机构
大学(283189)
学院(280983)
管理(113674)
(105379)
经济(102836)
理学(99240)
理学院(98025)
管理学(96247)
管理学院(95736)
研究(92835)
中国(67761)
(61162)
科学(60278)
(47456)
(45879)
(44748)
业大(43208)
中心(42443)
研究所(42115)
(40687)
(39962)
师范(39590)
财经(38526)
北京(38402)
(35374)
(34970)
农业(34939)
(34709)
师范大学(32185)
经济学(30393)
基金
项目(199845)
科学(157158)
研究(145831)
基金(144475)
(125729)
国家(124708)
科学基金(107677)
社会(90015)
社会科(85182)
社会科学(85159)
基金项目(78688)
(78567)
自然(71763)
自然科(70055)
自然科学(70040)
自然科学基金(68764)
教育(66663)
(66292)
编号(60002)
资助(58776)
成果(48169)
重点(44375)
(43350)
(42317)
(41203)
课题(41001)
创新(38377)
科研(38151)
大学(37175)
教育部(36972)
期刊
(114498)
经济(114498)
研究(82138)
中国(51816)
学报(45196)
科学(42258)
管理(40323)
(39830)
(35066)
大学(33633)
教育(32810)
学学(31308)
农业(27905)
技术(24131)
(20833)
金融(20833)
业经(19273)
财经(17514)
图书(17350)
经济研究(17234)
问题(15606)
(14779)
科技(14487)
(14408)
资源(14337)
理论(13963)
现代(13203)
(13053)
实践(13001)
技术经济(13001)
共检索到4017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梁文钊  董晓峰  
以兰州都市圈为例,对都市圈范围划分和空间组织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首先,分析了日常都市圈范围划分的依据与兰州都市圈规划范围的确定;接着,对兰州都市圈的结构特点与兰州都市圈的基本范围划分进行了分析,同时讨论了标准都市圈范围划分的重要性与原则方法,探索了都市圈规划与管理统计中关于范围问题的解决途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徐秀玲  
本文在研究兰州都市圈经济空间结构演化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兰州都市圈经济空间结构的目标,并结合都市圈内城镇紧密分工协作,都市圈内基础设施统一布局,都市圈内建设统一市场,都市圈内建设主体功能区等优化思路,提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促进都市圈内基础设施一体化;大力发展次级中心城市,有效弥补核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不足;加强各地重点开发区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开发区的集聚带动效应;加快城市等级体系合理化调整步伐,促进都市圈和谐发展等兰州都市圈经济空间结构调控措施。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屠锦敏  屈鹏举  董晓峰  
近年来,都市圈理论的引入和创新发展,对西部尤其是西北地区中心城市区域的发展意义重大。文章首先强调了都市圈发展模式的特点,接着分析了兰州都市圈建设的必要性,最后,提出兰州都市圈建设目标、原则与时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国霞  蔡建明  
都市区已成为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重要载体,但其地域空间范围划分标准尚不明晰,从而影响到空间规划的科学性和空间管治的可操作性。在对国内外都市区定义及划分方法的简要评述基础上,考虑到我国都市区发展所处的阶段,提出产业经济空间和人口经济空间两种划分方法。研究认为由于城市产业经济活动的多样性及其产业活动影响范围的差异性会导致产业经济空间的划分方法难以具体实施,推荐以核心城市人口经济活动的空间范围来划分都市区。在此讨论基础上,对全国尺度上的大都市区空间范围进行了大致匡算和划分,目前全国共有30个大都市区;并以北京市作为案例点,利用GIS技术,考虑道路交通系统,更为具体详细地对北京市都市区范围进行了界定,都市区地域空间形态表现为明显的锯齿状。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快满  石培基  
文章以兰州经济区为例,对欠发达地区城市经济区范围划分进行研究。在分析欠发达地区城市经济区特性的基础上,将中心城市吸引辐射、区内紧密分工协作和兼顾行政区界完整作为组织欠发达地区城市经济区的主要原则。通过对比分析已有城市经济区范围划分所采用的方法,结合欠发达地区城市经济区的实际情况,在采用城市断裂点法界定兰州经济区范围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兰州市区与周边县区的经济联系强度、通勤率等因素后,最终确定了兰州经济区范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尚正永  孙大君  
文章通过计算集聚维数、网格维数和关联维数,从城镇空间随机集聚的向心性、空间分布的均衡性和城镇要素空间相关性三个方面,分析了徐州都市圈空间结构的分形特征。测算结果表明:徐州都市圈城镇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集聚性,但城镇空间向心性集聚分布的特征并不显著,城镇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均衡性,城镇要素的空间分布具有相关性,城市之间联系较为紧密,相互作用比较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强  陈怀录  
兰州自古是黄河上游多民族汇聚的交通要塞,融"丝路文化、黄河文化、多民族文化"于一体,战略地位、交通位置重要,是我国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和枢纽城市之一。规划、建设兰州都市圈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需要,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实现甘肃省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文章分析了兰州都市圈的现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研究都市圈发展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都市圈规划建设的总体设想——"培育型"都市圈。最后,就都市圈建设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罗成书  程玉申  
都市圈化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是中国未来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有演变为区域经济合作主体模式的倾向。杭州都市圈实践活动活跃、发育成长迅速,对其空间结构和演进机理的研究,有助于政府和市场找准突破点协同推进都市圈建设。采用"城市断裂点理论",运用经济距离、引力模型和场强模型等定量指标,初步划定了杭州都市圈的空间范围,并借鉴"企业集团层次论"揭示其圈层结构特征:包括核心区、紧密层、半紧密层和松散层。在此基础上,从政府和市场两个视角研究了都市圈的演进机理:包括区域自然地理和经济社会背景影响、城市规划调整、行政区划变更、企业和高校搬迁、基础设施建设、人口郊区化和周边县市主动对接等多方面因素。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罗成书  程玉申  
都市圈化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是中国未来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有演变为区域经济合作主体模式的倾向。杭州都市圈实践活动活跃、发育成长迅速,对其空间结构和演进机理的研究,有助于政府和市场找准突破点协同推进都市圈建设。采用"城市断裂点理论",运用经济距离、引力模型和场强模型等定量指标,初步划定了杭州都市圈的空间范围,并借鉴"企业集团层次论"揭示其圈层结构特征:包括核心区、紧密层、半紧密层和松散层。在此基础上,从政府和市场两个视角研究了都市圈的演进机理:包括区域自然地理和经济社会背景影响、城市规划调整、行政区划变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邢宗海  
在全球化背景下,以多个城市政府共同联合参与的都市圈或城市群作为基本单元融入国际竞争与分工成为我国大都市地区现阶段发展的趋势和必然。本文以空间功能要素集聚与扩散特征为判据,将都市圈的演化过程分为四种状态、三个阶段,并依据于此对济南都市圈的空间结构演化特征和空间矛盾进行了量化分析,认为济南都市圈处于由"中心城市绝对集中的空间状态"向"中心城市相对集中的空间状态"转变的转型期,即都市圈发展雏形阶段的后期,并将进入都市圈成长阶段。最后针对济南都市圈核心都市区实力不强、都市圈功能不密、资源整合利用效率低等三大核心空间问题,提出了空间优化调控的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尚正永  
为了定量分析南京都市圈空间结构的特征,文章通过计算集聚维数、网格维数和关联维数,从城镇要素空间相关性、城镇空间随机集聚的向心性和空间分布的均衡性三个方面,分析了南京都市圈空间结构的分形特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康盈  桑东升  李献忠  
针对我国城市对于大都市区、都市带、城镇群等相关概念混淆不明、都市区外围大量"灰色空间"缺乏空间管制、交通和经济产业联系匮乏、运作效率不高等现状问题,以《重庆大都市区空间范围划定研究》为例,通过开展相关经济地理学理论分析,重点借鉴了巴黎、东京、北京、上海等城市大都市区的空间圈层关系,结合重庆市的发展实际,采用区域联系强度(关联度)综合数据叠加分析法,通过识别重庆主城与周边区县在用地空间拓展、功能关联度、交通关联度、产业关联度等方面形成的一体化发展态势,为重庆市划定大都市区的范围和空间层级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也为我国其他城市编制大都市区规划和相关的城镇群规划,提供一定的实例参考与...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唐波  谢伟星  林琳  
以广州都市圈为例,基于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通流等多源数据,运用空间锁链模型、优势流、空间结构指数、引力模型,进行多要素和多维度的空间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各类流要素视角下,广州都市圈都以广州为核心呈单极化发展态势。由于人口迁移距离和方向偏移以及交通的影响,人流、交通流在中心度和网络密度方面的极化趋势较弱;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空间网络结构仍然受到传统“场空间”生长极的影响,核心-边缘结构更明显。(2)广州都市圈内形成了“一核、一轴、一面、多边缘”的空间网络结构特征,空间层级化明显,核心-边缘结构显著,以广州为核心、广(州)—佛(山)为轴线、广(州)—佛(山)—肇(庆)—清(远)为基本发展面,共同带动云浮、韶关城市的发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晓博  
8月3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在官网发布了《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这个指引最大的看点是:深圳、广州等4个都市圈再次被重新定义,缩小了范围。这同时也给等待都市圈规划方案的人们一个交代:为何广深都市圈方案至今没有公布,因为都市圈的范围要重新界定!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睿  
本文通过引入通勤距离、经济落差、房价落差、公共服务落差的修正权数,扩展经典引力模型,对深圳都市圈空间范围进行测度。结果显示,基于居住联系的深圳都市圈空间范围主要包括深圳、东莞以及惠州、广州的部分区县。区别于传统都市圈规划以市为单位进行行政划分的做法,基于测度得出的深圳都市圈空间范围,为有效定义房地产和交通基础设施等政策"半径"、合理规划都市圈规模等提供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