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42)
2023(11014)
2022(9282)
2021(8316)
2020(7069)
2019(15793)
2018(15559)
2017(29812)
2016(15873)
2015(17616)
2014(17300)
2013(17109)
2012(16161)
2011(14790)
2010(14924)
2009(13931)
2008(13521)
2007(11958)
2006(10878)
2005(10144)
作者
(45580)
(38496)
(38286)
(36742)
(24523)
(18578)
(17246)
(14688)
(14667)
(13562)
(13374)
(12946)
(12649)
(12346)
(11977)
(11898)
(11257)
(11113)
(10937)
(10934)
(9888)
(9302)
(9238)
(8933)
(8630)
(8608)
(8518)
(8100)
(7632)
(7546)
学科
(85358)
经济(85266)
管理(47953)
(40211)
(33256)
企业(33256)
方法(25643)
地方(23108)
数学(22442)
数学方法(22271)
(19238)
中国(18929)
(18254)
(18106)
业经(17247)
(16640)
地方经济(14250)
(13806)
环境(12552)
农业(12145)
(11745)
金融(11740)
(11402)
银行(11388)
(10932)
(10882)
财务(10862)
财务管理(10838)
体制(10707)
产业(10418)
机构
学院(229413)
大学(229242)
(104754)
经济(102664)
研究(84136)
管理(83233)
理学(70713)
理学院(69768)
管理学(68699)
管理学院(68242)
中国(64014)
(49813)
科学(49431)
(48117)
(42106)
财经(38485)
中心(37945)
研究所(37840)
(35901)
(34616)
(34271)
经济学(33854)
(30755)
(30559)
业大(30505)
师范(30283)
北京(30173)
经济学院(30065)
财经大学(28135)
(28051)
基金
项目(150591)
科学(120112)
基金(111008)
研究(110418)
(96390)
国家(95662)
科学基金(82501)
社会(73380)
社会科(69668)
社会科学(69652)
基金项目(59567)
(59052)
自然(51802)
自然科(50524)
自然科学(50512)
自然科学基金(49591)
教育(49278)
(48815)
资助(43846)
编号(42637)
成果(35074)
重点(34834)
(33969)
(33433)
(32163)
国家社会(31164)
(31001)
课题(30609)
创新(29293)
教育部(28931)
期刊
(127609)
经济(127609)
研究(75612)
中国(46569)
(39834)
学报(33067)
管理(32719)
科学(32560)
(31372)
大学(25665)
学学(24418)
(22511)
金融(22511)
经济研究(20848)
农业(20734)
财经(20370)
技术(19361)
教育(18822)
(17643)
业经(17640)
问题(16790)
技术经济(12122)
(11514)
资源(11508)
现代(11121)
(10979)
世界(10889)
经济问题(10413)
(10074)
统计(9998)
共检索到3590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邢宗海  
在全球化背景下,以多个城市政府共同联合参与的都市圈或城市群作为基本单元融入国际竞争与分工成为我国大都市地区现阶段发展的趋势和必然。本文以空间功能要素集聚与扩散特征为判据,将都市圈的演化过程分为四种状态、三个阶段,并依据于此对济南都市圈的空间结构演化特征和空间矛盾进行了量化分析,认为济南都市圈处于由"中心城市绝对集中的空间状态"向"中心城市相对集中的空间状态"转变的转型期,即都市圈发展雏形阶段的后期,并将进入都市圈成长阶段。最后针对济南都市圈核心都市区实力不强、都市圈功能不密、资源整合利用效率低等三大核心空间问题,提出了空间优化调控的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慈福义  李铁军  
提出都市圈循环经济竞争力的内涵和效益+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济南都市圈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证明处于成长发育期的都市圈循环经济竞争力空间结构呈核心—圈层结构和点轴结构具有科学性,都市圈循环经济竞争力空间结构既有一般规律也有多样性;要重视各循环经济竞争力指标之间的协调,优化都市圈循环经济竞争力空间结构,以实现都市圈循环经济竞争力的最优化。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慈福义  孙兵  
本文重点研究都市圈循环型农业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并以山东省济南都市圈为例,对都市圈循环型农业发展进行实证研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俞涵  
本文选取我国8大都市圈的样本,实证研究了都市圈空间结构特征对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都市圈空间结构特征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处于较高水平,单核心都市圈的空间结构特征对经济效率的影响相对较高;而且在我国,当都市圈规模较小时,空间结构特征对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更能得到发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梁文钊  董晓峰  
以兰州都市圈为例,对都市圈范围划分和空间组织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首先,分析了日常都市圈范围划分的依据与兰州都市圈规划范围的确定;接着,对兰州都市圈的结构特点与兰州都市圈的基本范围划分进行了分析,同时讨论了标准都市圈范围划分的重要性与原则方法,探索了都市圈规划与管理统计中关于范围问题的解决途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慈福义  
由于对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时间短,我国各地对都市圈循环经济发展战略重点的选择具有普遍的盲目性。文章探讨了都市圈循环经济发展战略重点的选择原则及其在济南都市圈的应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罗成书  程玉申  
都市圈化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是中国未来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有演变为区域经济合作主体模式的倾向。杭州都市圈实践活动活跃、发育成长迅速,对其空间结构和演进机理的研究,有助于政府和市场找准突破点协同推进都市圈建设。采用"城市断裂点理论",运用经济距离、引力模型和场强模型等定量指标,初步划定了杭州都市圈的空间范围,并借鉴"企业集团层次论"揭示其圈层结构特征:包括核心区、紧密层、半紧密层和松散层。在此基础上,从政府和市场两个视角研究了都市圈的演进机理:包括区域自然地理和经济社会背景影响、城市规划调整、行政区划变更、企业和高校搬迁、基础设施建设、人口郊区化和周边县市主动对接等多方面因素。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罗成书  程玉申  
都市圈化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是中国未来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有演变为区域经济合作主体模式的倾向。杭州都市圈实践活动活跃、发育成长迅速,对其空间结构和演进机理的研究,有助于政府和市场找准突破点协同推进都市圈建设。采用"城市断裂点理论",运用经济距离、引力模型和场强模型等定量指标,初步划定了杭州都市圈的空间范围,并借鉴"企业集团层次论"揭示其圈层结构特征:包括核心区、紧密层、半紧密层和松散层。在此基础上,从政府和市场两个视角研究了都市圈的演进机理:包括区域自然地理和经济社会背景影响、城市规划调整、行政区划变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兴平  朱凯  
在区域一体化逐渐强化的背景下,发达地区的都市圈已经成为区域创新协同的重要单元,都市圈层面的各类创新空间的格局特征成为新的专业化区域功能空间类型。以南京都市圈为案例,梳理出都市圈创新空间由"大空间"到专门性空间、再到企业类小微空间所呈现出的精细化与系统化发展脉络;将创新空间分为"知识型"和"产业型"两种类型,并对各类创新空间的承载内容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了创新空间在都市圈层面的分布格局与相互联系特点,并提出其在空间组织、发展方向和行动重点三个方面的发展趋势以及对应的三个发展引导方向,为我国创新型都市圈研究提供案例经验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郑文升   周颖   王晓芳   杜南乔   熊志飞  
伴随全球化、信息化的深入,城市外部关系理论逐渐由中心地理论转向了流空间理论。文章基于层级性空间与流动性空间(“层级—流”)自身作用规律,从形态、功能、尺度3个维度构建了“层级—流”结合作用下的现代都市圈空间演化分析框架,提出了“层级—流”共同作用于中国现代都市圈空间的演化特征和机理。研究发现:(1)基于规模、功能、行政层级的层级性空间作用机制主要是层级集聚、功能覆盖、权力控制,基于多维要素流的流动性空间的作用机制包括分工合作、规模借用、负向反馈。“层级—流”交互促进了都市圈尺度的空间整合与重构。(2)城镇层级会影响要素流集聚—扩散的规模与方向并进而影响都市圈网络的建构;要素流动则通过资源的空间再布局重塑了都市圈的层级体系与功能结构。(3)武汉都市圈案例证实了“层级—流”在现代都市圈空间演化中的耦合作用,两者促进了武汉都市圈形态多中心网络化、生产功能多尺度网络耦合、生活功能协调化、生态空间共建共治以及空间关系的尺度重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思洁   李稷   刘科伟   赵丹  
基于陕西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和相关社会经济数据,采用区位熵、人口集聚度、空间自相关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等分析方法,探究西安都市圈人户分离群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西安都市圈人户分离群体的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向都市圈核心圈层集聚的特征,经济和交通是主要影响因素,住房、公共服务和制度是次要影响因素,其原因主要有中心外围产业发展不平衡、区域公共资源配置不均衡和户籍制度改革的滞后性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徐秀玲  
本文在研究兰州都市圈经济空间结构演化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兰州都市圈经济空间结构的目标,并结合都市圈内城镇紧密分工协作,都市圈内基础设施统一布局,都市圈内建设统一市场,都市圈内建设主体功能区等优化思路,提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促进都市圈内基础设施一体化;大力发展次级中心城市,有效弥补核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不足;加强各地重点开发区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开发区的集聚带动效应;加快城市等级体系合理化调整步伐,促进都市圈和谐发展等兰州都市圈经济空间结构调控措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唐伟  钟祥浩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和区域经济差异历来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特定的时间背景下,区域经济差异在空间上就表现为该区域某一时段的经济空间结构,区域差距变化在空间上就表现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变趋势。运用变差系数和空间自相关模型,以县域为基本空间单元,以人均GDP为衡量指标,对成都都市圈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和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的时候特征进行了分析。变差系数分析表明,成都都市圈县域经济差异在研究时段内大致沿"倒U型"的变化轨迹,县域经济差异不断缩小。通过县域人均GDP的全域自相关分析发现,Moran’sI从1999年的0.70下降到2007年的0.66,说明从总体上,成都都市圈经济空间结构的集聚效应是减弱...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倪艳亭  崔雁冰  
基于改进的TOPSIS法,从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创新结构组成和创新环境支持4个维度构建都市圈城市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结合差异系数和城市首位度指数,分析2018年济南都市圈城市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济南都市圈城市创新能力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差异系数高达0.83;以济南为核心的"中心-外围"模式、以黄河为界的南高北低态势和"一家独强"的不均衡现象非常明显;济南的二城市首位度指数为2.02,开始迈入超"2"的非正常聚集轨道。据此,提出促进济南都市圈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程云龙  刘小鹏  刘泓翔  张羽婷  
都市圈是区域经济和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以成都平原为主体的地域空间上有条件形成一个都市圈。将成都与14个地级市之间的经济距离、引力和场强进行计算,最后综合划定成都都市圈的空间范围为成都、自贡、德阳、绵阳、遂宁、内江、乐山、眉山、雅安、资阳等。根据指标划分,确定德阳、绵阳、眉山、资阳为内圈层城市,自贡、遂宁、内江、乐山、雅安为外圈层城市。考虑到城市首位度以及中心城市与各城市之间的引力和场强的大小,确定成都都市圈为一个初级都市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