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31)
- 2023(8076)
- 2022(6721)
- 2021(6241)
- 2020(5110)
- 2019(11672)
- 2018(11700)
- 2017(21062)
- 2016(11485)
- 2015(13197)
- 2014(13483)
- 2013(13042)
- 2012(12114)
- 2011(10705)
- 2010(10792)
- 2009(9413)
- 2008(9470)
- 2007(8756)
- 2006(7494)
- 2005(6609)
- 学科
- 济(48955)
- 经济(48926)
- 管理(33033)
- 业(31783)
- 企(25766)
- 企业(25766)
- 方法(17785)
- 数学(14817)
- 地方(14681)
- 数学方法(14498)
- 农(14414)
- 技术(14263)
- 业经(12935)
- 中国(12006)
- 产业(10337)
- 农业(10187)
- 理论(9421)
- 学(9318)
- 财(8942)
- 制(8117)
- 环境(7798)
- 地方经济(7564)
- 教学(7556)
- 技术管理(7134)
- 和(7071)
- 贸(7050)
- 贸易(7046)
- 易(6724)
- 发(6248)
- 划(6000)
- 机构
- 学院(162908)
- 大学(157901)
- 管理(59980)
- 济(59936)
- 经济(58274)
- 研究(53159)
- 理学(50675)
- 理学院(50004)
- 管理学(48770)
- 管理学院(48448)
- 中国(40063)
- 科学(35389)
- 京(35333)
- 江(27163)
- 所(26891)
- 财(25986)
- 中心(25908)
- 农(25724)
- 研究所(24148)
- 范(23993)
- 业大(23975)
- 师范(23761)
- 北京(22347)
- 州(22119)
- 技术(21873)
- 财经(20195)
- 院(20165)
- 农业(20061)
- 师范大学(18810)
- 省(18354)
- 基金
- 项目(107674)
- 科学(83459)
- 研究(81815)
- 基金(73222)
- 家(63735)
- 国家(63175)
- 科学基金(54073)
- 社会(48561)
- 社会科(46033)
- 社会科学(46023)
- 省(45676)
- 基金项目(39297)
- 划(37221)
- 教育(37158)
- 编号(34919)
- 自然(34484)
- 自然科(33602)
- 自然科学(33596)
- 自然科学基金(32940)
- 资助(29191)
- 成果(27671)
- 发(25515)
- 课题(25054)
- 重点(24562)
- 创(23343)
- 部(21776)
- 创新(21772)
- 年(20767)
- 项目编号(20590)
- 发展(20361)
共检索到2492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鹏 谢臻 吕瑞辉 印雪娇
产业、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关键要素,其相互作用影响都市圈空间组织形态与效率。梳理了学术理论关于产业、交通耦合互动的作用机理,从结构耦合、空间耦合、时效耦合三个维度,系统构建了都市圈产业、交通时空耦合评估框架和内容体系。以重庆都市圈为例评估发现:产业空间与交通空间具备都市圈初期的同步耦合特征,中心城区交通优势叠加效应与产业功能逐步外溢现象存在时空错位,部分区域物流需求多样性与交通供给方式单一性不相匹配,部分边缘组团的通达性差无法支撑产业发展。最后提出重庆都市圈产业和交通同量、同向、同步耦合发展对策。
关键词:
都市圈 产业交通耦合 时空耦合 重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兆峰 许静 吴卫 张海燕
为明晰都市圈交通优势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耦合协调现状,文章对长株潭都市圈2020年交通网络数据及土地利用数据进行收集整理,采用交通优势度模型、当量法分别测度长株潭都市圈各区县交通优势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一步使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检验,最后引入耦合协调模型、同步发展模型度量两者的耦合协调水平并进行空间可视化表达,分析其制约因素。结果表明:①交通优势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②长株潭都市圈交通优势度表现为显著的“中心—外围”结构,具备行政指向性特征;③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存在“马太效应”,中高值区远离市区且分布较为分散,低值区则聚集于市区;④长株潭都市圈交通优势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协调水平较低,大多数区县是交通超前发展所致,表明交通对生态系统的制约作用较强,从空间格局来看,两者的协调程度和与市区的距离正向相关。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杜金莹 汪德根
以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徐州都市圈为例,从城市与区县两个尺度,研究住房价格、城市发展质量及其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格局及区域差异。结果表明:(1) 3个都市圈的耦合协调度与区域差异均呈现城市尺度大于区县尺度的特征。(2)住房价格与城市发展质量空间分布格局具有相对一致性,"组团式"格局明显,南京都市圈的区域差异均最大。(3) 3个都市圈耦合协调度水平整体不高,处于中级及以下协调水平,且分布呈空间依赖性;住房价格与城市系统及其经济、社会、文化、生态4个子系统发展质量的耦合协调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苏锡常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且耦合协调度区域差异既表现出共振性又表现出尺度敏感性。(4)根据协调状态及主导低耦合失调的原因,将城市划分为6种类型,区县划分为8种类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董晓峰 侯典安 高峰 成刚
文章首先介绍了都市圈和循环经济理论,然后围绕区域的生态问题,土地资源利用,人居环境建设等方面对两者促进我国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耦合效应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促进两者耦合效应显现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都市圈 循环经济 耦合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文静 陆化普
轨道交通在平衡城市人口、资源、环境三大要素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轨道交通与城市形态如同树枝与树干一样,大都市区的空间扩张和要素集散需要高效率的轨道交通系统支持,轨道交通的发展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引导城市空间发展。基于对都市圈的空间发展演化理论的研究定义了轨道交通、都市圈和耦合的相关概念;进行了都市圈发展阶段性划分,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都市圈轨道交通与空间体系的阶段性耦合规律;以定性分析方法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研究轨道交通网络、线路、站点与都市圈空间结构体系互馈关系。
关键词:
轨道交通 都市圈 空间体系 耦合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康盈 桑东升 李献忠
针对我国城市对于大都市区、都市带、城镇群等相关概念混淆不明、都市区外围大量"灰色空间"缺乏空间管制、交通和经济产业联系匮乏、运作效率不高等现状问题,以《重庆大都市区空间范围划定研究》为例,通过开展相关经济地理学理论分析,重点借鉴了巴黎、东京、北京、上海等城市大都市区的空间圈层关系,结合重庆市的发展实际,采用区域联系强度(关联度)综合数据叠加分析法,通过识别重庆主城与周边区县在用地空间拓展、功能关联度、交通关联度、产业关联度等方面形成的一体化发展态势,为重庆市划定大都市区的范围和空间层级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也为我国其他城市编制大都市区规划和相关的城镇群规划,提供一定的实例参考与...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程云龙 刘小鹏 刘泓翔 张羽婷
都市圈是区域经济和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以成都平原为主体的地域空间上有条件形成一个都市圈。将成都与14个地级市之间的经济距离、引力和场强进行计算,最后综合划定成都都市圈的空间范围为成都、自贡、德阳、绵阳、遂宁、内江、乐山、眉山、雅安、资阳等。根据指标划分,确定德阳、绵阳、眉山、资阳为内圈层城市,自贡、遂宁、内江、乐山、雅安为外圈层城市。考虑到城市首位度以及中心城市与各城市之间的引力和场强的大小,确定成都都市圈为一个初级都市圈。
关键词:
都市圈 空间界定 经济距离 引力和场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朱政 朱翔
综合交通可达性对当代都市圈的旅游景区服务质量和游客体验有重要作用。文章以长株潭都市圈为例,通过空间数据库构建、出发点玫瑰图构建、交通分担率测算、交通接驳时间计算、交通方式可达性分析、景区综合交通可达性结构分析等空间模拟步骤,深入归纳其旅游景区综合交通可达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问题。结果表明:长株潭都市圈中旅游景区综合交通可达性的空间分布呈现出由中心城区向边缘区域的“低-高-低”趋势。旅游景区对高速公路依赖显著,轨道交通作用发挥不足,各类交通之间接驳不畅,部分景区入口设计存在问题。文章据此提出宏观交通规划、中观交通组织、微观交通设计3方面的优化措施。文章通过对旅游交通的前端、中端、末端环节全过程分析,构建都市圈旅游景区综合交通可达性的研究框架。在交旅融合背景下,对于优化都市圈的旅游交通系统具有规划和管理的启发作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金凤花 李全喜 马洪伟
为了弥补相关文献对物流空间联系发展研究的不足,本文借鉴城市引力的相关研究模型并结合物流业的派生性特点,从空间角度研究了都市圈城市群体间的物流联系。基于2008-2011年的统计数据,运用构建的物流联系强度模型,对上海都市圈物流空间联系强度进行了实证分析与等级划分,并从促进发展第三产业、发挥南京省会城市能量、促进物流空间联系的协调均衡分布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
关键词:
区域物流 都市圈 空间联系 引力模型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沈立人
以浦东的开发和开放为契机,把上海建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课题终于列入了现实的议事日程。这不仅是上海的大事,也是全国包括长江流域特别是附近省、市、县的大事。上海的重振雄风对全国首先是周围地区带来很大机遇,同时也呼唤着全国首先是周围地区的配合和支持。作为一个成长中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不是孤岛,应当有逐步扩展的空间依托,在迈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沈立人
以浦东的开发和开放为契机,把上海建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课题终于列入了现实的议事日程。这不仅是上海的大事,也是全国包括长江流域和华东地区特别是附近省、市、县的大事。上海的重振雄风对全国首先是上海周围地区带来很大机遇,同时也呼唤着全国首先是上海周围地区的配合和支持。作为一个成长中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不是孤岛,应当有逐步扩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廖元和
重庆大都市圈是重庆市的政治、经济和科技文化中心,在空间结构上分为三个层次;重庆大都市圈也是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长江上游核心经济区的建设是影响重庆大都市圈功能定位的最大的外部环境因素,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则是重庆大都市圈发展的战略目标;重庆大都市圈的新发展战略就是将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新型开发区的发展促进重庆大都市圈的形成。
关键词:
重庆大都市圈 长江上游经济中心 开发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官冬杰 苏维词 周继霞
重庆市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山区城市,人类活动强烈,生态系统脆弱;又位于长江三峡水库的库尾,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开展重庆都市圈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具有特殊的意义。在详细阐述重庆都市圈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建立和评价标准确定的基础上,通过熵权法赋予指标权重,运用灰色关联法对重庆都市圈生态系统健康状态进行评价研究,得出重庆都市圈生态系统健康状态排序:渝北区(南岸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北碚区(巴南区(渝中区。
关键词:
生态系统 熵权法 灰度关联法 重庆都市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林雄斌 杨家文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都市圈层面交通需求日益增加。都市圈高速铁路规划建设能促进城际社会经济联系,推动空间一体化。在交通强国背景下,如何创新都市圈跨市高速铁路供给模式,实施有效的治理体制,提升运营效率成为跨政区合作的焦点。在粤港澳大湾区,通过地方政府间合作,利用国家主导投资的高速铁路基础设施新增都市圈高铁服务——深惠汕捷运,成为都市圈高速铁路供给的新模式。深惠汕捷运是在厦深铁路的基础上增设区间服务,主要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深莞惠都市圈的跨市交通需求。为此,以深惠汕捷运为例,系统研究这种新模式的融资过程、治理机制与运营效率,有助于理解都市圈层面高速铁路供给机制。研究表明,深惠汕捷运的本质是地方政府联合向国家购买高速铁路服务,呈现较高的融资和运营效率,其顺利实施建立在跨市交通需求增长、上级政府有效干预、地方政府间高效协商和成本共享等方面,这能为其他都市圈创新高速铁路供给提供新思路。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羽佳 郭璇
借用"碎片与耦合"的概念并将其引入至遗产保护领域中,研究遗产游步道对散布的碎片化历史遗存的串联,及对文化遗产展示与保护的作用;并以香港史迹径建设经验为借鉴,从线路组织、空间节点与解说系统三个方面对重庆山城步道与历史街区和整合进行了剖析与探索,以期对今后大都市区遗产游步道的研究与设计有所启示。
关键词:
文化遗产保护 游步道 历史街区 遗产展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基于脱钩理论的城市扩张速度与经济发展的时空耦合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重庆市“土地、人口、产业”城镇化质量的时空分异及耦合协调性
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效能保证的探索与实践——以重庆文理学院为例
应用型本科院校继续教育发展模式的探索——以重庆文理学院为例
重庆地票交易时空特征及其与人口流动的耦合态势
传统村落古河道与场所叙事耦合机制探索——以柏石崖为例
探索森林经济与生态文明的耦合协调关系——以湖北省为例
耦合“生态-潜力”适宜性和紧凑性的花椒产业布局评价——以重庆市江津区68个花椒村为例
经济发展与农村减贫耦合机理及协调性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产业—企业—专业多维耦合共生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以客户信息服务专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