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51)
- 2023(6676)
- 2022(5964)
- 2021(5412)
- 2020(4992)
- 2019(11830)
- 2018(11710)
- 2017(23052)
- 2016(12685)
- 2015(14498)
- 2014(14570)
- 2013(14659)
- 2012(14115)
- 2011(12951)
- 2010(12995)
- 2009(12412)
- 2008(12643)
- 2007(11632)
- 2006(10096)
- 2005(9173)
- 学科
- 济(56355)
- 经济(56292)
- 管理(32075)
- 业(31355)
- 方法(26988)
- 企(24602)
- 企业(24602)
- 数学(23843)
- 数学方法(23588)
- 农(14685)
- 学(13978)
- 财(13516)
- 中国(13185)
- 地方(11575)
- 贸(10995)
- 贸易(10994)
- 易(10630)
- 业经(10001)
- 制(9664)
- 农业(9648)
- 和(8537)
- 理论(8134)
- 融(7974)
- 金融(7972)
- 务(7864)
- 财务(7850)
- 银(7831)
- 财务管理(7822)
- 银行(7788)
- 环境(7406)
- 机构
- 大学(193172)
- 学院(189349)
- 济(77043)
- 经济(75338)
- 研究(69705)
- 管理(68168)
- 理学(58409)
- 理学院(57621)
- 管理学(56484)
- 管理学院(56122)
- 中国(51058)
- 科学(45529)
- 京(42139)
- 农(40388)
- 所(37866)
- 财(34791)
- 研究所(34615)
- 业大(32573)
- 农业(32512)
- 中心(31559)
- 江(29784)
- 财经(27652)
- 北京(26905)
- 范(25554)
- 师范(25182)
- 经(24946)
- 院(24615)
- 经济学(23988)
- 州(23140)
- 经济学院(21820)
- 基金
- 项目(124336)
- 科学(95201)
- 基金(88581)
- 研究(86264)
- 家(79638)
- 国家(78995)
- 科学基金(64800)
- 社会(52407)
- 社会科(49496)
- 社会科学(49477)
- 省(48406)
- 基金项目(46719)
- 自然(43407)
- 自然科(42357)
- 自然科学(42336)
- 划(42129)
- 自然科学基金(41570)
- 教育(40081)
- 资助(37641)
- 编号(34841)
- 成果(29202)
- 重点(29008)
- 部(27810)
- 发(27480)
- 创(25170)
- 计划(24892)
- 科研(24806)
- 课题(24760)
- 创新(23650)
- 大学(23084)
共检索到2812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谢守红
鉴于当前学术界关于大城市地域空间组织若干概念的分歧,针对都市区、都市圈和都市带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它们分别处于城市化的不同发展阶段,是大城市地域空间组织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演变的结果。并进一步对都市区、都市圈和都市带在人口规模、空间尺度、社会经济、空间结构等方面的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
关键词:
都市区 都市圈 都市带 城市空间组织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孟晓晨 马亮
作者认为国内学术界对于都市区的认识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加以补充和修正。根据西方都市区的本质特征,文章强调了都市区是以劳动力市场来界定的,并说明了都市区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城市空间组织形态,它可以实现城市劳动市场的高效运作,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行。作者认为中国还没有出现典型的都市区,但已具备了都市区的形成条件,应该通过城市规划来促进都市区的发展。文章最后介绍了城市-区域的概念,指出城市-区域是多中心的都市区。
关键词:
都市区 劳动力市场 城市-区域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易承志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大都市和大都市区成为使用频率很高同时又经常被混淆的两个概念,认为厘清这两个概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认为大都市和大都市区都是城市化过程中的产物,存在着某些共性的方面,但二者的内涵、衡量标准和阐述目标都是不同的;二者都是与城市化进程有关的重要概念,是不能相互替代的。
关键词:
大都市 大都市区 城市化 比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郭熙保 黄国庆
都市圈作为经济、社会生活的新型空间组织形态,受到越来越多的中外学者的关注。然而,关于都市圈的概念和都市圈域范围如何界定,中外学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试图综合国内外学者关于都市圈现象的研究和论述,给出一个都市圈涵义的较全面的表述,并归纳出都市圈“两大、两高、多通”三项定性原则,最后结合我国的国情,给出一个都市圈域界定的动态三阶段标准。
关键词:
都市圈 概念 界定标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衔春 赵勇健 单卓然 陈轶 洪世键
"治理"是国际上处理区域事务的基本理念,强调多利益协调、多元协同等理念,大都市区治理是区域治理的重要尺度层面,也最能体现"政府、市场、公民社会"三者关系。在剖析治理、区域治理及大都市区治理等概念基础上,梳理了大都市区治理理论的发展脉络,进一步研究国内外大都市区治理的主要内容,并进行比较与评述。国内外大都市区治理理念一致,但由于国情差别,研究领域、关注重点、治理机制和具体实践差别较大。国外较为注重"多元利益协调"基础上大都市区治理问题研究,充分考虑各方面诉求,并关注地区社会公平、公共资源和环境问题;国内较注重"政府间关系"基础上的大都市区治理研究、本土化探讨等,实践中均以政府为主导,对其他利益诉求考虑不充分。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建
大都市区是以某一特大城市为中心,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相互关联,有一定空间层次、地域分工和景观特征的巨型地域综合体。成都正处于由个体城市向大都市区演进的重要转型期。本文提出界定成都大都市区的指标模型,通过数据分析和实证研究,界定成都大都市区的确切范围,并研究其基本特征。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大都市区 空间范围 成都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大鹏 孙飞
针对西安都市圈在空间界定方面的分歧,采用经济距离、引力模型、场强模型的定量分析,结合交通发展实际,对交通运输通勤修正权数进行补充,完善了经济距离计算,同时在引力模型、场强模型中首次引入了地方财政进行开立方计算,取得了更为接近实际的引力、场强数据,从而界定出更为准确的西安都市圈空间范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璐 季建华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对都市圈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但在都市圈空间界定方法的研究领域,定量方法尚不多见。文章综合前人关于都市圈空间界定方法的研究成果,在借鉴前人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都市圈空间界定方法,并以长江三角洲都市圈为例进一步阐明了这种方法的用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震
自国外大都市带理论引入中国以来,出现了众多关于城市群体的名称,概念的不统一导致理论研究上的混淆。该文在回顾大都市带理论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上,对与大都市带相关的概念加以辨析,提出统一相关概念的个人观点。同时,对大都市带研究的新特征进行了描述,并在总结国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大都市带 理论回顾 概念评析 展望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程云龙 刘小鹏 刘泓翔 张羽婷
都市圈是区域经济和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以成都平原为主体的地域空间上有条件形成一个都市圈。将成都与14个地级市之间的经济距离、引力和场强进行计算,最后综合划定成都都市圈的空间范围为成都、自贡、德阳、绵阳、遂宁、内江、乐山、眉山、雅安、资阳等。根据指标划分,确定德阳、绵阳、眉山、资阳为内圈层城市,自贡、遂宁、内江、乐山、雅安为外圈层城市。考虑到城市首位度以及中心城市与各城市之间的引力和场强的大小,确定成都都市圈为一个初级都市圈。
关键词:
都市圈 空间界定 经济距离 引力和场强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肖金成 马燕坤 张雪领
都市圈是城镇格局中重要的空间形态,也是城市群形成的重要前提条件,在区域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已有超过300万人的都市30个,都市对周边地区发展起到较大的辐射带动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形成布局合理的城市群对都市圈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对都市圈概念进行科学界定的基础上,提出现代化都市圈规划的编制重点,引导现代化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并在空间布局优化、产业协同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联防联治、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明确合作路径与方向,促进形成空间布局合理、产业分工协调、交通往来顺畅、环境和谐宜居的现代化都市圈。
关键词:
都市圈 城镇化 规划编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一君 易鹏飞
在四川和重庆提出联合打造"川渝经济圈"的背景下,作为"川渝经济圈"重要支撑点(片)的川南地区,是否需要建设川南城市集中发展区,建设一个怎样的经济区域、如何建设这个区域,值得探讨。经过三年多的调查研究,文章在总结我国其他区域经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川南地区发展的实际,提出了建设川南都市圈的发展战略构想。
关键词:
区域协作 经济圈 川南都市圈 发展战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安树伟 母爱英
大都市区化是中国城市发展的新阶段,未来中国的区域政策需要关注大都市区管治。目前中国大都市区管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重建轻管”和“单一式”的管治理念,“后果导向”和“管家式”的管治模式,部分大都市区管治行政主体缺失,大都市区管治的监督机制薄弱,政府的“越位”、“缺位”和“错位”现象普遍,非政府组织独立性不强,公众参与度不高等。为了实现中国大都市区“好的管治”,管治理念将不断地趋向于市场化、民主化、柔性化、信息化、“人本化”和“能本化”;在大都市区管治中必须协调政府与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政府间组织以及市民社会等主体之间的关系;要构建完善的垂直管治体系和水平管治体系,实现由“后果导向”式管治向“原...
关键词:
管治 大都市区 中国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康盈 桑东升 李献忠
针对我国城市对于大都市区、都市带、城镇群等相关概念混淆不明、都市区外围大量"灰色空间"缺乏空间管制、交通和经济产业联系匮乏、运作效率不高等现状问题,以《重庆大都市区空间范围划定研究》为例,通过开展相关经济地理学理论分析,重点借鉴了巴黎、东京、北京、上海等城市大都市区的空间圈层关系,结合重庆市的发展实际,采用区域联系强度(关联度)综合数据叠加分析法,通过识别重庆主城与周边区县在用地空间拓展、功能关联度、交通关联度、产业关联度等方面形成的一体化发展态势,为重庆市划定大都市区的范围和空间层级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也为我国其他城市编制大都市区规划和相关的城镇群规划,提供一定的实例参考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燕 王芳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北京市人口高度集聚并不断增长,滋生了许多城市病,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诸多管控措施也未能奏效。东京同样作为亚洲特大城市,核心区的人口密度甚至超过北京,但并没有出现北京那样的严重问题,无疑是比较有代表性、较为成功的巨型城市发展案例。文章基于对比的视角,通过Arc GIS平台系统地分析了东京和北京在城市交通网络和土地利用方面的差异,探讨了北京的城市发展方向和人口容量潜力。东京的交通网络格局的特征是环线加放射状的轨道交通为框架,高速公路和公交汽车为辅,细密的道路连接城市内部各地。相比之下,北京以宽阔的环线和放射状的高速道路为主,轨道交通很弱,城市内部交通对公交车或私家车依赖度很高,但是由于道路密度低,难以满足交通需要。研究认为,北京若借鉴东京的交通网络和土地利用模式,可以容纳更多的人口,因此北京市人口管控的方向也需要重新定位与调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