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44)
2023(8578)
2022(6629)
2021(6077)
2020(4973)
2019(10868)
2018(10881)
2017(20894)
2016(11845)
2015(13143)
2014(13433)
2013(12660)
2012(11695)
2011(10571)
2010(10701)
2009(10159)
2008(10466)
2007(9776)
2006(8738)
2005(8285)
作者
(35524)
(29628)
(29434)
(28428)
(19043)
(14505)
(13431)
(11376)
(11326)
(10767)
(10247)
(10110)
(9790)
(9572)
(9422)
(9245)
(8757)
(8708)
(8659)
(8514)
(7565)
(7361)
(7234)
(6831)
(6742)
(6644)
(6618)
(6579)
(6090)
(5927)
学科
(47018)
经济(46955)
管理(30875)
(30534)
(24429)
企业(24429)
方法(17019)
中国(15712)
(13906)
数学(13561)
数学方法(13303)
(12921)
业经(12140)
(11529)
(10460)
地方(10172)
理论(9617)
农业(9371)
(8507)
银行(8491)
(8368)
金融(8366)
(8110)
(7922)
(7559)
教育(7326)
(7307)
贸易(7300)
(7096)
财务(7066)
机构
大学(176977)
学院(172702)
(64865)
研究(63635)
经济(63235)
管理(56815)
理学(47785)
理学院(47039)
中国(46335)
管理学(45886)
管理学院(45555)
科学(40853)
(38946)
(33577)
(32607)
(30820)
研究所(30366)
(28157)
中心(28006)
师范(27875)
(27790)
财经(25723)
业大(25249)
北京(24590)
农业(24274)
(23287)
师范大学(22828)
(22594)
(22579)
经济学(20703)
基金
项目(109896)
科学(86367)
基金(79764)
研究(78662)
(70886)
国家(70281)
科学基金(59058)
社会(50338)
社会科(47660)
社会科学(47647)
(42056)
基金项目(41586)
自然(37805)
教育(37101)
自然科(37008)
自然科学(36996)
(36438)
自然科学基金(36300)
资助(31863)
编号(31288)
成果(27608)
重点(25504)
(24050)
(23462)
课题(22893)
(21799)
(21722)
国家社会(21354)
科研(20664)
创新(20478)
期刊
(78404)
经济(78404)
研究(56889)
中国(37037)
学报(33213)
(29937)
科学(28453)
(26324)
教育(26186)
大学(25080)
学学(23078)
管理(22417)
农业(20158)
(16809)
金融(16809)
财经(14440)
技术(13996)
(12531)
经济研究(12205)
业经(11588)
问题(10947)
(10914)
图书(10648)
(10165)
(8756)
世界(8265)
现代(8265)
书馆(8138)
图书馆(8138)
国际(8038)
共检索到2705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海榕  
作为美国文学的主要特征之一,美国都市文学根植于美国都市文化,以都市为背景,反映都市生活方式和习惯以及都市人的思想状态,成为美国作家体验、探索和描摹都市现代性进程的理想场域。都市空间划分、区隔及占领与都市化运动相关联,彰显出都市空间正义与非正义之争。在都市现代化进程中,美国社会暴露出来的各种"城市病"一方面成为作家笔下都市话语的多元化表征,另一方面不断催生美国都市文学的转型、生成与新型建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朱晨  岳岚  
20世纪后半叶美国等西方国家经历了逆城市化和都市蔓延,分散开发建设模式致使大量的农田被侵蚀,农业生产用地和产业链的连续性遭到破坏。由于传统规划在理念和技术方法上都无法应对这一问题,所以在这一背景下一些政府和学者展开了建设开发和农业保护的城乡统筹研究。首先对城乡冲突的问题和传统规划的缺陷进行分析,然后对地块开发引导、开发权转让等城乡统筹的主要技术手段进行描述,并针对我国的城乡发展和规划问题进行剖析。通过对美国城乡统筹的研究,力求为我国目前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的城乡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孙鳌  陈雪梅  
都市经济的总部经济化正在成为我国许多大城市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这是一个主要由企业总部的都市化所驱动的过程,也是企业在企业总部都市化的收益超过企业总部都市化成本的条件下理性选择的结果。因此,处在这一阶段的城市地方政府主要应在规范和放松对总部企业的规制以及提高行政服务效率上下功夫。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宋志军  刘黎明  
我国都市农业有着多功能化、城镇化、产业化、非农化的背景。从社会经济基础演变的角度而言,改革开放以来非农性功能发展是对都市农业广义现代化的补充与发展,同时又是对狭义现代化的抑制、延缓与破坏。并由此而引起的、且在空间上与狭义农业现代化相"逆向"的变化形成了都市农业空间格局上的"逆现代化"。当下都市农业是一个现代化-"逆现代化"的耦合过程。我国都市农业目前的整体空间状态是多种农业形式交错分布的"逆现代化",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志凯  
文章总结了杭萧一体的都市化战略下,区域城市发展的转型和区域经济发展空间的拓展。第一部分,主要是分析实施都市化战略的宏观背景与现实需求;第二部分,主要是观察都市化战略的直接城市化效应;第三部分,研究都市化战略对区域、城市经济集约化发展的积极推进;第四部分,透视大都市化战略中的政府作为;第五部分,探讨都市化战略中遭遇的同城待遇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最后是简短的结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朱国华  朱国泓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中国特定区域内已经形成了都市圈的发展雏形。但脱胎于传统计划经济和行政区划管理的社会保障属于一种典型的城市区域分隔体系,在实际运行中,它阻碍了人才的合理流动,形成了日益明显的都市圈一社保内生性冲突。本文就中国都市圈演化进程中的社保障碍这一内生性冲突进行制度层面的历史追溯和现实解剖,着重分析制度原生性社保障碍与差异衍生性社保障碍之间的叠加效应及其危害,完成了时中国都市圈演化进程中社保障碍的一般分析,得出了它对都市圈形成与发展不利的基本结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荣增  
论文从后郊区时代都市区空间的基本概念出发,分析了1990年代美国都市区空间的发展态势:半数以上传统郊区衰退、继续向远郊、乡村蔓延、部分郊区和老城区复活而呈现的马赛克空间结构;并从房地产和城市空间竞争角度探讨了都市区空间马赛克结构的成因;最后,剖析了美国后郊区时代都市区空间管治的一系列对策,包括成立协调机构、引进管治新理念、制定综合区域规划、制定相应配套措施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磊  付建荣  
在产业集聚理论的基础上,采用美国县域尺度制造业分行业就业人数等数据源,通过区位熵分析、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等方法,分析制造业不同行业的企业在非大都市区、大都市区,尤其是大都市区核心区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显示:与高级服务业和时尚消费品生产密切相关的制造业,集聚于大都市区核心区;标准化程度较高的日用化工、小型电子产品与家具制造业,集聚于大都市区外围区。多数都市工业的市场集中度较低,而大部分装备制造业位于大都市区以外的地区,且市场集中度较高。与此不同的是,中国都市工业占制造业比例较低,且服务内容含量低,而重型工业多位于大城市,集中度低。研究认为中国需要通过推动都市工业总量上的增长与结构上的深化,改变大中城市经济发展高度依赖于重型工业拉动的格局,从而实现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邹毓莹   全银华   AN Donghwan   IM Jeongbin  
都市农业的有效发展对于促进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等各类要素的相互渗透,提升城乡相互融合度,最终构建城乡一元的现代化结构有着重要意义。但由于我国都市农业实践时间相对较短且处于初级阶段,在制度、资金、技术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短板,因此有必要借鉴其他国家都市农业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经验,驱动我国城乡融合。本文基于对韩国的实地调研,梳理了韩国都市农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总结了韩国都市农业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过程及效果。结合我国当前都市农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为构建中国特色的城乡一体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研究发现,我国下一步应加快都市农业法律立法并强化规划与引导,扩大都市农业体验渠道与宣传力度,深化城乡一体理念。同时,通过构建都市农业管理师制度来缓解新生代农民工的压力,进一步拓展都市农业的多元功能以推动城乡深度融合。此外,还应完善都市农业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国内外技术合作机制。另外,需要正视韩国都市农业面临的问题,合理规划和充分利用城市未利用的空地,科学分配有限资源以实现供需的“动态平衡”。此外,应充分发挥我国气候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推动都市农业的发展,同时也需要提前准备城市居民适应农村生活的相关工作。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盛九元  
长期以来,台湾的城市发展走的是一条以中小城市发展为主体的道路,这对于国民经济的均衡增长与分配有着积极的意义,也使得台湾的经济发展呈现出相对稳定与富有活力的态势。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资源与人口向中心都市集中的现象日益显著,从而对台湾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带来巨大的影响。文章通过对台湾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互动历程的分析,力图揭示台湾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趋势与规律,并从中获得对大陆发展有益的经验。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英  石雨晨  
行走是体验城市的最基本方式,经典的城市行走文学形象是19世纪巴黎“都市漫游者”(flaneur)。20世纪早期的巴黎作为引领世界文艺创新的中心,吸引了众多美国作家和艺术家纷纷汇聚塞纳河畔,漫步巴黎街道。侨居巴黎的美国作家通过回忆录、小说、新闻报道等不同叙事形式诉说巴黎的城市空间体验。20世纪早期美国文学中的巴黎都市漫游既承袭了19世纪的传统印记,也呈现出不同历史时代的鲜明特征,概括为以下六点:城市漫游者兼世界主义漫游者的双重身份、法国与美国之间的阈限人、与都市人群的主动融入、日常都市景观的具身体验、对流动性加速的反思、战争创伤后的救赎。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任荣荣  李牧汀  
本文以美国为例,通过分析总结以纽约、芝加哥、洛杉矶为代表的三大都市带空间结构特征及住房市场发展特点,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区域发展趋势分析提供经验启示。基于大量一手数据和资料的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经验启示: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中国城市群特别是其中心地区对人口的吸引力将持续增加;大都市带核心城市对中心地区的辐射半径在110公里左右,对外围地区的辐射半径在240公里左右,大致对应于中国高铁半小时圈和高铁一小时圈,这是城市群中不同城市在确定自身发展定位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大都市区域在空间结构上表现出明显的圈层结构特点,中心地区具有密切的通勤流,外围地区则承载了居住外溢需求或第二居所需求;大都市区域内部从核心城市到中心地区到外围地区房价梯度下降,住房自有率水平则梯度上升,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未来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重点;都市带的产业分布特点是影响其房地产市场圈层结构特点的重要因素,促进都市带内部房地产市场的协调发展需考虑产业政策特别是产业区域布局的影响。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吴建寨  李斐斐  杨海成  吴圣  沈辰  
都市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形式之一,其内涵已经从应对食物短缺向更广的生态、社会领域延伸。美国都市农业经过百年发展,高效整合了相关系统要素,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成为全球发展典范,纽约、底特律、波特兰3个典型城市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其中,纽约空间受限,重点发展精细化与集约化;底特律受城市产业变迁影响,大力推进产业化;波特兰依托区域农业优势,与城市规划衔接较好,更侧重可持续发展。基于美国经验,未来在充分考虑中国国情的前提下,从部门协同、因地制宜、科技创新、政策支持等方面提出促进中国都市农业发展的启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吴建寨  李斐斐  杨海成  吴圣  沈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罗明  郑锐豪  钟世川  
都市圈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平台,依托都市圈之间的空间网络关系开展都市圈协同降碳有助于中国实现“双碳”目标。通过测度2003—2020年中国35个都市圈碳排放的空间关联关系,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空间网络关联结构特征演化及其驱动因素,得出主要结论如下:2003—2020年,整体网络呈现出较高的稳定性,但内部联系不够紧密;上海等都市圈处于网络的绝对中心位置,起到中介桥梁作用;东部沿海成熟都市圈属于净受益板块,深圳等经济增长活力较强的都市圈属于经纪人板块,中西部资源禀赋丰裕的都市圈属于净溢出板块,武汉等都市圈属于双向溢出板块。板块间存在明显的传递特征;交通可达性越接近,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对外开放水平和外商直接投资差异越大对都市圈之间的碳排放空间关联有正向促进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