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066)
2023(20003)
2022(16812)
2021(15593)
2020(12861)
2019(29146)
2018(28868)
2017(55312)
2016(29951)
2015(33614)
2014(33501)
2013(33241)
2012(30989)
2011(28012)
2010(28599)
2009(26559)
2008(26154)
2007(23724)
2006(21541)
2005(19366)
作者
(88510)
(73914)
(73283)
(69731)
(46836)
(35327)
(33118)
(28888)
(28039)
(26563)
(25147)
(24935)
(23765)
(23649)
(22889)
(22433)
(21738)
(21726)
(21300)
(21175)
(18517)
(18449)
(17986)
(17047)
(16558)
(16530)
(16493)
(16451)
(14863)
(14739)
学科
(127875)
经济(127734)
(106522)
管理(93099)
(86461)
企业(86461)
(53151)
方法(49497)
数学(39442)
数学方法(38986)
业经(37881)
中国(36488)
(35616)
农业(35312)
地方(30810)
(26178)
(25247)
(23173)
财务(23100)
财务管理(23069)
(23059)
贸易(23040)
技术(22506)
(22339)
(21995)
(21851)
企业财务(21842)
理论(21491)
(20140)
银行(20087)
机构
学院(433018)
大学(427881)
(176667)
经济(172743)
管理(171872)
研究(149771)
理学(146634)
理学院(145019)
管理学(142815)
管理学院(142009)
中国(115933)
(92343)
科学(91220)
(83053)
(82068)
(75998)
中心(68709)
研究所(68536)
(68172)
业大(67023)
财经(63710)
农业(63502)
北京(58611)
(57829)
(57616)
师范(57131)
(54388)
(54147)
经济学(50915)
(48590)
基金
项目(286115)
科学(225522)
研究(212519)
基金(206182)
(179456)
国家(177780)
科学基金(152625)
社会(134061)
社会科(126676)
社会科学(126643)
(112970)
基金项目(109291)
自然(98004)
自然科(95644)
自然科学(95619)
教育(95533)
(94233)
自然科学基金(93905)
编号(88329)
资助(83401)
成果(71682)
(64950)
重点(64103)
(62514)
课题(60538)
(60291)
创新(55777)
国家社会(54620)
科研(53779)
教育部(53050)
期刊
(210542)
经济(210542)
研究(131069)
中国(91358)
(81802)
学报(66786)
管理(65713)
科学(63984)
(63113)
农业(55181)
大学(51324)
学学(48602)
教育(48575)
(44294)
金融(44294)
业经(39100)
技术(38276)
经济研究(30812)
财经(30775)
(28613)
问题(27768)
(26412)
技术经济(22378)
(21616)
现代(21104)
科技(21069)
图书(20733)
资源(20017)
世界(20005)
理论(19674)
共检索到6681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娟  郑秀国  吴子平  钱婷婷  赵京音  
区域间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是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表现形式之一,其中都市农业区与城区的差异表现更为突出,为此乡村振兴的需求也较为迫切。基于都市农业区农业和农村的特征分析,本文探讨都市农业区乡村振兴的对策措施。研究表明,都市农业区发展生产型农业劣势明显、乡村社会治理复杂性强、可选农业类型少、农民增收压力大。同时,这一区域也有土地流转率高、农业多功能化发展环境好、农业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高等优势。为此,从突破都市型农业发展劣势、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城市与乡村建设差距这些目标出发,应进一步从科学规划设计、体制机制建设、农业发展方向、社会保障制度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都市农业区乡村振兴实现的对策措施。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需要顶层部署,从社会、经济、政策制度、技术方法等层面综合统一落实,发挥政府、村民、农业从业者、社会等各类主体的作用,通过实践破解关键难题,才能突破性的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孔繁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坚持走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快现代种业发展,积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和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等措施,发展现代农业。这些措施提高了农产品保障能力,促进了农田水利建设,提升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增强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壮大了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俊杰  祝文涛  何南君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它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农业科技对于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决定性作用,也为破解乡村振兴进程中遇到的难题指明了方向。但目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总体上还处于要素驱动阶段,实施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创新驱动发展尚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在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后,基于乡村振兴视角下提出了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五大路径,并对如何提高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吴群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现代农业通过创新驱动,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江苏省农业创新发展速度较快,涌现出沭阳县域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盱眙龙虾地标特色农产品品牌创新发展模式、锡山现代农业产业园模式等典型模式,可为其他地区农业创新发展提供一定借鉴。发展现代农业要调整发展理念,构筑核心竞争力,基于功能区战略实现新布局,强化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建设,打造现代农业发展平台,拓展农业合作新的增长点。同时,要为农业创新发展提供保障:创新智慧农业发展模式,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多层次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化税银互动;重视乡村人才振兴,为现代农业提供智力支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宁   文慧子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对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乡村振兴有助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消除城乡差距,助推农业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农业是农村地区主要产业,为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需积极引入绿色技术理念,扩大农业绿色发展覆盖面,打造与农业产业链建设直接相关的绿色发展模式。本文探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生产行为可持续转型相关内容,分析当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带来新思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罗玲玲  
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而农业是产业兴旺的基础和前提。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对推进产业兴旺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任务实施当中,促进高质量发展是基本任务,必须突出这一任务的重要性,从经济、生态、农业等各个方面入手,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如今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农业高质量发展已经取得一些成果,但还存有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高质量发展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海燕  周倩  祁瑞雄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内容,农业转型发展是实现产业兴旺的必经之路。现阶段农业转型发展需在乡村振兴的现实背景下推进,以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和满足人民需求为准绳,其实现过程中需具备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条件。受限于原有基础薄弱,当前需进一步加大农业转型发展的政策供给力度,加速各要素的有序、自由流动,同时增强农业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协同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文歆  
生态农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和重要着力点,是高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魏薇  
学界对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背景下农村要实现三大产业融合发展的认知已基本形成共识,但就农村产业融合的主要路径选择及如何实现农村产业深度融合的研究还处于挖掘阶段。对此,从传统农业和原材料生产制造业融合、农业生产与消费性服务业融合、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为特色种养园以及农村自然人文与现代休闲观光旅游融合四个方面总结了农业产业融合的路径依赖。最后,从积极打造农业原材料生产制造业农村基地、建立便捷农业生产生活的消费性服务产业、打造对接终端消费市场的特色生态种养园及打造人文和自然并举的生态旅游示范村庄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博伟   李柏文  
<正>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4年8月28日,中国正式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之后国务院公布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财政部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2006年)、原文化部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司(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2011年)正式颁布,从而在资金、组织、法律等方面形成了促进非遗科学保护和有效利用的政策体系。
关键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焦翔  辛绪红  郭泉  修文彦  
乡村振兴要求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有机农业是重要途径和抓手,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有机农业管理架构、有机农业政策支持,并梳理有机农业认证规模、有机土地规模和有机养殖业生产规模现状,提出完善有机农业制度、加大力度出台政策、合理安排资金补贴和拓展有机全产业链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嵩   姜磊  
文章首先构建了我国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了我国乡村振兴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并基于静态与动态空间计量模型定量分析了我国各省份农业高质量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及其时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一直呈逐年上升态势。目前,各省份均处于高级协调和特级协调两个阶段,其中大部分省份处于特级协调阶段;(2)动态空间计量模型结果显示,农业高质量发展可有效推动乡村振兴,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核心驱动因素,但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对周边省域乡村振兴存在虹吸效应;(3)乡村振兴存在显著的集聚时空效应,即乡村振兴存在“高-高”和“低-低”集聚现象,另外,还发现存在显著的短期时间滞后效应。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辛翔飞  王济民  
农业产业振兴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保障我国农业安全、食物安全、就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尖锐、基础支撑条件薄弱、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困难和挑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国内消费升级,为农业产业振兴带来极为重要的政策机遇和市场机遇。实现农业产业振兴应充分抓住历史机遇,尊重农业产业发展规律,着力推动相关政策不打折扣地落地生效,切实增强农业产业内在发展动力,提高农业产业风险保障能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红松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提升农业整体竞争力、推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实现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的需要。但由于各服务供给主体在自身及彼此协同方面存在种种问题,导致了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因此,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使各服务供给主体克服自身局限并协同发挥作用,才能最终形成合力,高效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农业生产性服务。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秧分  王国刚  孙炜琳  
理论、国际与历史三个维度的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的充分发展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基础前提,多功能农业为基础的乡村发展成为国际主流,乡村发展需要立足当地要素与外部动力。乡村振兴战略在优先农业农村发展、引入非农产业发展的同时,尤需处理好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乡村农业与非农产业、传统农业与特色农业三组关系,突出农业的基础地位,补足农业现代化短板,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发展适应城乡居民需求、以农业为基础、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的新产业新业态,支撑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