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45)
2023(10332)
2022(8463)
2021(7982)
2020(6586)
2019(14889)
2018(14252)
2017(27105)
2016(14581)
2015(15928)
2014(15475)
2013(15526)
2012(14436)
2011(13216)
2010(12706)
2009(11560)
2008(11448)
2007(9562)
2006(8202)
2005(7351)
作者
(44167)
(37051)
(36875)
(35014)
(23355)
(17966)
(16427)
(14464)
(14053)
(12962)
(12775)
(12147)
(11923)
(11773)
(11715)
(11407)
(11032)
(11005)
(10584)
(10570)
(9297)
(9082)
(8974)
(8390)
(8288)
(8178)
(8165)
(7665)
(7440)
(7383)
学科
(63550)
经济(63488)
管理(39426)
(39143)
方法(30744)
(30334)
企业(30334)
数学(28153)
数学方法(27978)
中国(19500)
(16562)
(15900)
(15365)
贸易(15360)
(15084)
(13601)
(12547)
业经(12048)
(10669)
银行(10626)
农业(10596)
(10245)
金融(10245)
(10222)
(9835)
财务(9827)
财务管理(9808)
企业财务(9477)
技术(9279)
环境(9235)
机构
大学(216192)
学院(211491)
(98485)
经济(97161)
研究(80769)
管理(78834)
理学(69728)
理学院(68889)
管理学(67831)
管理学院(67451)
中国(60667)
科学(49599)
(45306)
(43316)
(42186)
(41664)
研究所(38791)
业大(35352)
财经(35085)
农业(34767)
中心(34751)
经济学(33067)
(32542)
经济学院(30057)
(28734)
北京(28501)
(27698)
财经大学(26815)
科学院(25397)
(25004)
基金
项目(151686)
科学(120505)
基金(116411)
(106217)
国家(105465)
研究(101171)
科学基金(88764)
社会(69940)
社会科(66723)
社会科学(66706)
基金项目(61192)
自然(58814)
自然科(57609)
自然科学(57587)
自然科学基金(56686)
(54449)
(48383)
资助(47868)
教育(45478)
(35492)
重点(35012)
编号(34765)
(32008)
(31790)
国家社会(31643)
科研(30137)
教育部(30129)
创新(30054)
中国(29594)
计划(29297)
期刊
(95416)
经济(95416)
研究(61492)
学报(42757)
科学(37618)
(37574)
中国(37302)
大学(31369)
(30922)
学学(30294)
管理(27572)
农业(25552)
(18889)
金融(18889)
经济研究(18763)
财经(18343)
(15919)
(14897)
问题(13508)
(13488)
技术(13413)
业经(13351)
教育(12939)
世界(12140)
国际(12043)
(11063)
业大(11061)
技术经济(10271)
科技(10150)
统计(9981)
共检索到2990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龙少波  陈璋  
中国的通货膨胀呈现出价格上涨的"二元分化"结构性特征:农产品价格涨幅明显高于工业品,进而推动整体价格上涨。本文在考虑城乡物价差异和劳动力流动成本的情况下,通过构建部门间工资不完全追赶模型来解释中国的结构性通货膨胀。研究发现,随着劳动力流动成本减小,城乡物价水平差异缩小,这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中国的结构性通货膨胀程度。因此,建议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缩小农业部门与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有计划地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以减小长期的结构性通胀压力的影响。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木祥  
中国结构性通货膨胀形成的实证研究李木祥中国通货膨胀的形成,既有总量方面的原因,也有结构方面的原因,由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性因素导致的通货膨胀就是结构性通货膨胀。这里,我们将着重考察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和国民经济组织结构对我国通货膨胀形成的影响,并寻求治理我...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林  
当局维护价格目标区的承诺将影响公众的通胀预期,进而降低实际通胀水平,因此,公众的通胀预期对于采取通胀目标法的国家将价格维持在合理的水平之内至关重要。本文借助于AD-AS模型,分析了通胀目标法的作用机制与产出和价格的关系以及不完全信誉度等问题。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林大燕  朱晶  
中国大豆进口价格对进口结构变动的反应决定了国内大豆价格的稳定性及中国对大豆进口布局战略的选择。本文运用PTM模型,在单位根检验、F检验等统计检验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进口结构变化对中国大豆进口价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和巴西市场份额的提高有助于降低中国大豆进口价格水平,而阿根廷大豆市场份额的提高则会拉高中国的大豆进口价格。为了以更低的价格进口大豆,保证大豆进口的可获性及经济性,中国应继续保持美国和巴西市场,利用直接投资等措施促进阿根廷及其他具有生产潜力的国家生产大豆,同时通过技术支持等手段保护并培养国内大豆生产的竞争力。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苏梽芳  胡日东  
基于Walsh(1999,2003)的研究框架,本文首先研究通货膨胀目标制度下的中央银行通货膨胀目标公布、政策可信性如何影响公众通货膨胀预期;其次考察不同类型通货膨胀目标公布制度在降低通货膨胀不确定性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发现:(1)非状态依赖通货膨胀目标制均衡时的通货膨胀波动性却小于状态依赖通货膨胀目标制下的通货膨胀波动性。(2)公众的通货膨胀不确定性是货币政策可信度的减函数。即货币政策可信度越低,通货膨胀不确定性越高。(3)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中央银行偏好冲击的方差、未预期的货币流通速度冲击得越大,那么货币政策可信度越低,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不确定性越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何有世  高文燕  
本文根据问卷调查,实证研究信息沟通水平、技术研发与专业资产水平等对契约不完全性的影响,并利用因子分析探讨在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立、发展、成熟阶段因素结构的合理性及影响顺序的差异性,以及契约不完全程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契约不完全性综合水平在三阶段呈上升趋势,双方的契约由于合作时间的延长,契约不完全性程度逐渐上升。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莫万贵  袁佳  魏磊  高海燕  
2012-2016年间,我国CPI和PPI走势呈现长期背离分化走势,整体表现出明显的结构性通缩特征。本文将外部冲击、产能过剩及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相结合,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结构性通缩分析框架。通过深入分析和实证检验发现,在此期间中国的结构性通缩是由于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国内外经济形势等周期性因素,以及产能过剩、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等结构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周期性因素是诱因,结构性因素是主因。未来需在保持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优化结构方面进行政策布局,改善供给侧环境与机制,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全面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产能过剩部门的市场出清和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任寿根  
本文首先描述了传统供给主义理论及其减税的政策主张以及新供给主义理论及其税收结构性调整的政策主张。在此基础上,根据新供给主义理论及其政策主张,提出了对中国结构性减税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宛晨  苏林  陈艺丹  
实施结构性减税,既是我国在当前经济低迷时期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有效手段,也是我国优化税制结构、降低宏观税收负担的主要途径。在我国存在税收征管目标与结构性减税政策矛盾的情况下,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征管理念,加强征管法制建设,将结构性减税政策落到实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季铸  
未来 2 0年 ,中国经济总量要翻两翻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必须保持 7%的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在制度效率减弱、要素供给增长有限、技术创新困难的情况下 ,结构性增长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源泉、新理论、新思路、新实践。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龚强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含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模型,分析了最低工资制度在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并得出以下结论:如果企业是市场工资率的被动接受者,则推行最低工资制度在促进劳动者福利提升的同时,会以减损社会总福利为代价,同时社会总产出水平下降;如果企业对市场工资率有影响能力,则通过最低工资制度提高就业者工资率水平,这不仅会促进劳动者福利的提升,同时也会造成社会总福利的改进,社会总产出水平上升。以此为基础,结合当前中国的社会实际,对于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提供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谢晓鸥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两部门的一般均衡模型,从供给和需求两个层面分别分析了经济结构分化及其他非结构性因素对国内结构性通胀的作用途径和机制,并通过FAVAR计量模型,使用2002—2014年的季度数据进一步验证相应的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供给侧还是需求侧,结构分化特征和其他非结构性因素对结构性通胀的作用效果和作用路径不同。因此,应更加关注经济结构分化引发的结构性通胀风险防范,在治理结构性通胀方面,应重视产业政策、收入政策等结构性政策与货币政策等总量政策的协同配合。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斌  
本文试图对近年来宏观经济领域流动性与通胀之间的交替变化给出一个基本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所谓流动性过剩(不足)实质是货币市场与非货币市场"双失衡"并存、市场处于非均衡状态的外化反映,流动性陷阱则是流动性不足的极端表现。而储蓄、消费失衡的经济结构矛盾容易内生货币条件宽松和流动性过剩的风险。随着流动性过剩向流动性不足逆转,物价也将表现为主要由初级产品和资产泡沫膨胀引发的结构性通胀向由于泡沫破裂导致的通货紧缩转化。因此,由流动性过剩导致的结构性通胀,由流动性不足引发的通货紧缩,以及相互之间的交替反复,很可能成为未来宏观调控长期面临的问题。这就要求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框架,更加关注更广泛意义上的整体物价...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澜飚  尹海晨  张靖佳  
本文分析了中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公告通过信号渠道改变市场预期、降低货币与债券市场利率,从而降低社会融资成本的传导机制。在此基础上,通过事件分析法验证了中国结构性货币政策信号渠道的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信号渠道可以显著降低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但其有效性随利率期限的延长而下降。基于此,得出如下结论:中国有必要提升央行信息公开程度,进一步加强流动性,提供政策的"结构性"以及重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以提升结构性货币政策信号渠道的有效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