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72)
- 2023(12603)
- 2022(10693)
- 2021(9764)
- 2020(8518)
- 2019(19220)
- 2018(18968)
- 2017(36526)
- 2016(19530)
- 2015(21862)
- 2014(21421)
- 2013(20604)
- 2012(18475)
- 2011(16002)
- 2010(15691)
- 2009(14255)
- 2008(13431)
- 2007(11284)
- 2006(9431)
- 2005(7848)
- 学科
- 济(78711)
- 经济(78630)
- 管理(57421)
- 业(56252)
- 企(45996)
- 企业(45996)
- 方法(43663)
- 数学(39517)
- 数学方法(38820)
- 财(22235)
- 农(20975)
- 中国(17702)
- 业经(16278)
- 学(15929)
- 贸(14752)
- 贸易(14746)
- 农业(14596)
- 易(14422)
- 务(13244)
- 财务(13187)
- 财务管理(13156)
- 技术(12621)
- 理论(12576)
- 企业财务(12453)
- 制(12154)
- 地方(11617)
- 环境(11122)
- 银(10874)
- 银行(10834)
- 和(10771)
- 机构
- 学院(270117)
- 大学(269947)
- 管理(110699)
- 济(110153)
- 经济(108222)
- 理学(98378)
- 理学院(97393)
- 管理学(95301)
- 管理学院(94842)
- 研究(82904)
- 中国(61775)
- 京(54443)
- 科学(53479)
- 农(48417)
- 财(47408)
- 业大(45463)
- 所(40132)
- 中心(39900)
- 财经(39577)
- 农业(38507)
- 研究所(37341)
- 江(36853)
- 经(36410)
- 经济学(34287)
- 北京(32737)
- 范(32027)
- 师范(31523)
- 经济学院(31349)
- 院(30487)
- 经济管理(30182)
- 基金
- 项目(199722)
- 科学(158625)
- 基金(149286)
- 研究(137301)
- 家(132834)
- 国家(131831)
- 科学基金(114559)
- 社会(89579)
- 社会科(85204)
- 社会科学(85183)
- 基金项目(79142)
- 自然(77987)
- 省(77123)
- 自然科(76382)
- 自然科学(76357)
- 自然科学基金(74999)
- 划(65657)
- 教育(64271)
- 资助(61598)
- 编号(53473)
- 重点(44672)
- 部(43904)
- 创(42136)
- 发(40885)
- 成果(39895)
- 科研(39658)
- 创新(39437)
- 国家社会(38359)
- 计划(38261)
- 教育部(37780)
- 期刊
- 济(103051)
- 经济(103051)
- 研究(67253)
- 学报(47045)
- 中国(43001)
- 科学(42158)
- 农(41249)
- 管理(38790)
- 财(36535)
- 大学(35857)
- 学学(34479)
- 农业(27917)
- 技术(24999)
- 教育(22044)
- 融(19496)
- 金融(19496)
- 财经(18766)
- 经济研究(18600)
- 业经(17587)
- 统计(16443)
- 经(16063)
- 业(15029)
- 策(14982)
- 版(13978)
- 技术经济(13866)
- 问题(13771)
- 决策(13322)
- 科技(13207)
- 业大(12845)
- 商业(12390)
共检索到3603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章莉 吴彬彬 李实 Sylvie Démurger
本文使用2007年CHIP数据,在微观模拟农民工和城镇劳动者反事实部门分布和反事实收入的基础上,对城镇劳动者和农民工的小时收入差距进行了均值分解。为了分析部门进入户籍歧视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本文将收入差距来源分为三大类:部门分布规则的差别(部门进入歧视)、部门内收入结构的差别(部门内收入歧视)和人口禀赋差异。最终的分解结果显示,2007年,农民工依然遭受非常显著的收入户籍歧视,但是,部门进入户籍壁垒的效应并不大。具体而言,收入差距中总体户籍歧视的贡献度高达56%,其中,部门内收入歧视贡献了55%,而部门进入歧视的贡献很小,仅有1%。尽管如此,农民工不成比例地集中在收入水平最低的私人部门的现象,揭...
关键词:
收入歧视 部门进入户籍壁垒 微观模拟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万海远 李实
本文侧重评估户籍歧视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影响。为了克服个体户籍类型的自选择和样本偏差问题,本文重点考察了近年来户籍属性发生转换的群体,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与双重差分的方法来构造反事实,从而在拟实验环境下去估计户籍歧视的价值。在2007年与2008年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面板数据的基础上,本文尽可能多地控制了可观测因素、随时间不变及随时间同步变化的不可观测因素的影响,从而得到户籍歧视对个体收入的纯影响。结果表明,仅仅因为是户籍职业选择歧视,农户个体的收入将会减少3.5%。在剔除户籍歧视因素后,整体收入差距会明显下降,平均来看,基尼系数会从0.499下降为0.488,从而表明户籍歧视对我国收入差距有显著...
关键词:
户籍制度 歧视 拟实验评估方法 收入差距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江求川 鲁元平
中国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变化促使农民工与城镇职工间收入差距呈现新态势,有关户籍歧视是否依然存在的争论越来越多。本文用双重去偏机器学习方法重新检验农民工与城镇职工收入差距中的户籍歧视现象。经验分析表明:第一,迁移溢价干扰了对户籍歧视的识别,考虑迁移溢价因素后户籍歧视现象更加明显;第二,用双重去偏机器学习方法选择更加符合条件独立性假设要求的模型后,农业户籍对劳动者小时工资收入、全年总收入和全年工资收入均有负面影响,且对小时工资收入的负面影响更为显著;第三,经双重去偏机器学习修正后的Oaxaca-Blinder分解结果表明,农民工和城镇职工收入差距中大约有8%~15%属于户籍歧视;第四,Oster检验证实双重去偏机器学习的估计相较OLS估计更加可靠,不同机器学习算法下的双重去偏机器学习估计与Lewbel工具变量估计也表明本文结论是稳健的。
关键词:
户籍歧视 机器学习 收入差距 农民工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传波 阎竣
运用2012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用Brown分解方法研究了城城和乡城两类跨县流动人口的收入差异。结果发现:教育等人力资本因素可以解释两者之间大部分就业机会和收入差异;户籍歧视可能是由户口所在地(即本地与外地)的差异,而非城乡户口性质差异导致的。仅靠取消城乡户籍差别难以提高乡城流动人口的收入,也难以让他们沉淀下来。
关键词:
收入差距 流动人口 户籍 Brown分解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震
文章利用2012年中国城镇居民与流动人口收入调查数据,采用不同的工资分解方法,从地区分割、职业分割和收入阶层的角度测算并分析了户籍工资差异及户籍歧视情况。实证结果表明,户籍歧视在不同经济发展区域都存在;户籍歧视的加剧体现在工资歧视和就业歧视两方面;对于极低工资、低工资和较高工资的劳动者而言,户籍歧视带来的收入不平等问题相当严重。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峰 魏先华
文章利用CHNS(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2009年的横截面7 300个微观数据,根据Probit模型和逐步回归法测度了个人的健康状况、生活质量水平、教育程度、年龄、性别以及城乡户籍的差异等因素对就业选择的影响。通过引入教育与性别、户籍的交互项分析了就业市场性别和户籍歧视问题。结果表明,户籍和性别仍然是显著影响就业选择的因素,而农村户口与教育差异的交互项对于就业影响明显,性别与户籍交互项对就业影响呈弱负相关。这证实农村居民通过提高教育程度将有助于其改善其就业环境,农村女性在就业方面困难较大,政府需要给予更多关
关键词:
性别差异 户口 就业歧视 就业选择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盛凯 陈池波
利用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CMDS2017),系统研究了城镇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的农村户籍劳动力"非制度性歧视"问题以及市场均衡机制。研究发现:城镇劳动力市场中的公有和私有制部门均普遍存在对农村户籍劳动者的"非制度性歧视",工资差异约有52.16%来自于"非制度性歧视"";非制度性歧视"在均衡处存在的重要前提是用工主体利用异质性雇佣关系实现对劳动力的筛选以及对劳动力市场的隐性分割,进而通过人力资本积累的"增长效应"加速推动城镇户籍劳动者的相对劳动价格向更高水平收敛,导致"非制度性歧视"随时间变化逐渐内化为特征差异,成为城乡收入分配不平等长期存在的重要原因。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章莉 李实 William A.Darity Jr. Rhonda Vonshay Sharpe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上的农民工数量剧增,然而农民工却长期遭受着方方面面的歧视。其中一个突出表现是农民工和城镇职工之间明显的收入差距。但是,收入差距在多大程度上来源于歧视,学者们的观点并不一致。本文以2007年CHIPs(中国居民家庭收入调查)数据为基础,使用4种方法分解农民工和城镇职工的工资差异,考察劳动力市场上的歧视程度,重点突出指数基准问题对分解结果的影响。本文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2007年中国劳动力市场上依然存在对农民工明显的工资待遇歧视,农民工和城镇职工工资差异中的36%无法用禀赋差异解释。本文还强调工资收入歧视并不是检验户籍歧视的唯一指标,准确判断户籍歧视需要更广阔的...
关键词:
工资差异 农民工 歧视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谢周亮
在我国,户籍歧视是形成劳动力市场分割的重要原因,它不但通过阻碍劳动力流动造成城乡收入差异,也会促成农民工和城镇工人之间劳动报酬的差异。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多年的数据,对我国户籍歧视影响劳动报酬差异的程度进行计算和分析。结论表明,近几年户籍歧视现象并没有明显改观,政府在制定相应政策时,仍需关注这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
户籍歧视 劳动力市场分割 劳动报酬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娟 赵心慧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流动人口规模的剧增,其内部的收入差距现象也逐渐出现。基于2015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取Oaxaca-Blinder分解和基于RIF回归的分解探究了不同户籍流动人口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发现相对于性别、年龄等其他变量而言,教育对流动人口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最大,表现为教育的价格效应与结构效应都扩大了收入差距,且前者是最主要的因素,尤其体现在第90分位点,暗含着城乡流动人口的收入差距主要由教育的高回报率所致。进一步研究发现,按照不同年份、年龄以及地区进行划分后的结果各异,但是教育价格效应依然较大。这说明,城乡教育资源发生扭曲的结果只是使得城镇常住人口获得更多了优质教育资源,接受了更多教育。城镇常住人口具有更强的社会网络和城乡教育资源是发生扭曲的并列原因。基于此结果,政府应推进户籍制度的改革,保障教育资源均衡化,加大扶持偏远地区经济发展。同时,农村流动人口也应通过职业培训或继续教育等形式增强自身竞争力。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孟凡强 邓保国
本文基于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与分解方法分析了中国城乡工资差异及其中户籍歧视的影响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从全国层面来看,城乡工资差异在工资分布的不同位置上存在不对称现象,城乡工资差异随工资分布由低分位数向高分位数上升而趋于缩小,并且这一变化趋势是由户籍歧视造成的工资差异的缩小导致的,这一结论也适用于东部和中部地区。第二,从分地区的城乡工资差异来看,在中分位数和低分位数上,东部地区城乡工资差异最大;在较高分位数上,西部地区城乡工-资差异最大;中部地区在整体工资分布上城乡工资差异是三大地区中最低的。第三,从分地区由户籍歧视造成的工资差异来看,在工资分布的末端,西部地区由...
关键词:
城乡工资差异 户籍歧视 分位数分解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进 徐盈之 顾紫荆
采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城市移民的幸福感缺失问题。研究认为,收入方面的户籍歧视并没有造成城市移民的幸福感缺失,社会保障、住房条件、生活环境三类非收入因素是造成城市移民幸福感缺失的重要原因。具体的作用机制为:农业户籍城市移民由于没有本地户籍,其在获取社会保障、改善生活环境上处于弱势地位;非农户籍城市移民虽然实现了户籍转换,但在社会融合、住房需求等身份认同上依然面临很多障碍。
关键词:
幸福感 城市移民 户籍歧视 非收入因素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高波 许春招 李勇刚
本文构建了一个城市劳动力供给—失业均衡模型,引入住房价格和户籍歧视因素,得出城市房价上涨导致城市失业率下降和户籍歧视减弱引致城市失业率上升的两个命题。在此基础上,利用1998~2012年中国30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城市房价上涨对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产生阻碍,导致城市失业率下降。城乡实际收入差距扩大促使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引发城市失业率上升。户籍歧视减弱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劳动力,导致城市失业率上升。东中西部不同区域城市房价波动和户籍歧视对城市失业率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城市房价上涨,是阻碍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有效抑制城市房价上涨...
关键词:
住房价格 户籍歧视 劳动力流动 城市失业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天成 温思美
利用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数据,结合测度各省技术进步水平的宏观年鉴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t模型与Heckman Pr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技术进步对不同户籍类型下流动人口就业分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内部就业分化差异显著,城镇流动人口比城乡流动人口有更高概率进入高收入岗位;技术进步强化了这种户籍歧视,同时存在高技能偏向性,使得城镇流动人口的中等技能和高技能劳动力比城乡流动人口更容易进入高收入岗位,但是在低技能群体中的影响效应并不显著。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户籍歧视 技能劳动力 就业分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孟凡强 初帅
劳动力市场的歧视问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当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市场主力时,歧视是否也发生了改变?文章利用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职业分割的视角考察了户籍歧视的年龄差异。结果表明,户籍歧视在不同年龄群组间呈现U形特征,这主要缘于职业内同工不同酬的U形变化,职业进入歧视随年龄减小而呈现下降趋势。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职业内同工不同酬的U形变化源自于城镇流动人口的工资优惠,70后—85后的中生代城镇流动人口获得的职业内工资优惠较小,年龄较大的70前和年龄较小的90后、95后群组获得的工资优惠较大,而城镇流动人口职业进入优惠的年龄趋势也是职业进入歧视随年龄减小而下降的主要原因,整体来看越年轻的城镇流动人口获得的职业进入优惠越小,这表明当前户籍歧视更多地表现为对城镇流动人口的就业优惠。据此,文章建议应注重户籍歧视的年龄差异和形式变化,更多采用竞争性的差异化措施吸引人才,以市场化的手段实现人才的充分流动和社会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关键词:
户籍歧视 职业分割 年龄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城市外来劳动力的性别收入差距与工资歧视——基于非条件分位数回归的分解方法
直接歧视、反向歧视与性别收入差异——基于CHIP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
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户籍歧视与地域歧视:基于人口普查数据的研究
北京劳动力市场中的户籍歧视——基于Oaxaca-Blinder模型的分析
教育和户籍歧视对城镇工和农民工工资差异的影响
基于微观调查数据的城乡家庭收入差距分解
人口特征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城镇收入差距——基于微观样本的夏普里分解
就业壁垒对农民收入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社会流动与居民收入不平等——基于户籍流动、教育流动、职业流动与职务流动的微观证据
户籍所在地“反向歧视之谜”:基于收入补偿的一个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