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88)
- 2023(10531)
- 2022(8813)
- 2021(7932)
- 2020(6506)
- 2019(14278)
- 2018(13683)
- 2017(26240)
- 2016(14329)
- 2015(15317)
- 2014(14880)
- 2013(14890)
- 2012(13645)
- 2011(12480)
- 2010(12150)
- 2009(10867)
- 2008(10757)
- 2007(9448)
- 2006(8151)
- 2005(7295)
- 学科
- 济(63663)
- 经济(63602)
- 管理(39147)
- 业(38752)
- 企(30975)
- 企业(30975)
- 方法(30121)
- 数学(27024)
- 数学方法(26841)
- 农(14921)
- 中国(14712)
- 财(14611)
- 地方(14129)
- 学(13302)
- 贸(12993)
- 贸易(12987)
- 业经(12819)
- 易(12674)
- 农业(10534)
- 制(10413)
- 融(9765)
- 金融(9764)
- 银(9667)
- 银行(9624)
- 技术(9398)
- 环境(9357)
- 行(9174)
- 务(9086)
- 财务(9079)
- 财务管理(9064)
- 机构
- 大学(207918)
- 学院(206199)
- 济(90145)
- 经济(88597)
- 管理(77503)
- 研究(74608)
- 理学(68505)
- 理学院(67663)
- 管理学(66497)
- 管理学院(66125)
- 中国(55987)
- 科学(48030)
- 农(43589)
- 京(42360)
- 所(38862)
- 财(38144)
- 研究所(36287)
- 业大(36064)
- 农业(35095)
- 中心(33650)
- 财经(31797)
- 经济学(29598)
- 经(29331)
- 江(29194)
- 经济学院(27108)
- 院(26642)
- 北京(25506)
- 范(25095)
- 师范(24682)
- 财经大学(24223)
- 基金
- 项目(151248)
- 科学(119771)
- 基金(113980)
- 家(104182)
- 国家(103410)
- 研究(100080)
- 科学基金(87324)
- 社会(68014)
- 社会科(64900)
- 社会科学(64884)
- 基金项目(60289)
- 自然(58759)
- 自然科(57517)
- 自然科学(57498)
- 省(57427)
- 自然科学基金(56533)
- 划(49859)
- 资助(46423)
- 教育(45072)
- 编号(35819)
- 重点(34927)
- 部(33716)
- 发(32438)
- 创(31736)
- 国家社会(30136)
- 科研(30123)
- 计划(30090)
- 创新(29873)
- 教育部(28377)
- 人文(27243)
共检索到2875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婧 张彩琴
扩展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模型并建立了省际之间汇率差异的理论分析框架,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以后,各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异质性明显;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可用于解释省际汇率差异,假设各省贸易品一价定律成立,各省贸易品部门与非贸易品部门生产率差异、部门结构及劳动力跨部门流动程度等的不同导致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差异,由此各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表现出异质性。劳动力的跨省迁移由于存在结构特征,没有造成部门生产率的较大差异,对汇率的影响不显著。部门生产率差异对人民币有效汇率的影响存在门限效应,劳动力跨部门流动程度越高,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越明显,非贸易品部门比重的提高也使得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更加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贸易品部门生产率变化,非贸易品部门生产率提升缓慢是部门生产率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本文的研究对各地区更好应对外部冲击和提高中国整体对外竞争力有一定参考价值。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秦娜
本文基于我国2014-2020年现代流通企业微观经营数据,将流通现代化划分为经营规模、全要素生产率、企业年龄与劳动力成本4个指标,深入探究流通现代化对贸易竞争力影响的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总体上流通现代化对贸易竞争力呈现正向驱动作用。其中,流通企业经营规模、全要素生产率、劳动力成本与区域贸易竞争力呈正相关,企业经营年龄与区域贸易竞争力呈负相关。分区域研究发现,东部地区流通现代化对贸易竞争力的影响最大,其次分别为中部、东北与西部地区。据此,本文提出以"供给侧改革"为载体,助力区域流通产业优化升级;以扩大投资为抓手,推动区域产业交流与合作;以金融配套为抓手,提升金融发展对产能合作的服务效能,最终提升各区域贸易竞争力。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守文 徐丽洁 周卫华
科学竞争力是推动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实现创新发展的源能力。提升科学竞争力对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关键意义,也有助于促进全国区域发展战略实现。从科学资源存量、科学资源投入、科学成果产出3个维度构建科学竞争力评价体系,利用加权熵权法计算出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在全国的科学竞争力排名,探究2009-2018年科学竞争力变化趋势,并通过计算赫芬达尔指数对区域异质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从发展趋势看,2009-2018年该区域科学竞争力整体呈上升趋势,增长了29.97%;从区域差异看,科学竞争力呈现自下游向上游的显著梯级递减趋势,上下游地区差异巨大;从科学竞争力核心指标看,长江经济带在全国占有明显优势,但存在科学资源存量与投入占优、科技成果产出水平相对较低的问题。据此,提出长江经济带应精准布局高质量创新载体、建设科学家群落、培育科学联合体、搭建省际科学协同联盟等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朱学红 曾旖 丰超
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本文引入"环境技术"框架,结合方向距离函数和三层级生产前沿函数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解构,并将其置于全国、区域和省级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处于较低水平,结构无效率、技术无效率和管理无效率是其共同成因;不同产业之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及无效率成因呈现出明显的产业异质性,不同地区之间的生产情况则存在显著的技术差异。各地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全要素生产无效率成因,从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提升、管理优化等方面入手对其产业空间布局进行优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吕想 侯经川
人民币要成为国际化的货币,区域化是要经历的一个过程。所以提升人民币区域竞争力是提高人民币国际竞争力的第一步。本文首先对货币竞争力的概念作出了较为严格的界定。其次,根据货币竞争力的概念提出了四个衡量货币竞争力的主要标准:本币贸易结算比例、资本账户开放度、他国储备率以及汇率弹性。第三,结合科恩的货币竞争模型和四个货币竞争力的衡量标准对人民币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员货币中的地位进行了评估。最后根据人民币缺乏竞争力的一系列表现提出了四条提升人民币竞争力的策略。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陆晓芳 赵树宽
流动性生产要素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资源,它的多寡对一个区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作用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到。本文根据流动性生产要素的自身特点,分析了流动性生产要素区域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流动性生产要素 区域竞争力 影响因素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蒋满元 唐玉斌
尽管区域竞争力的形成是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然而其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要素却是区域的资源禀赋、集聚经济以及转移成本。因为这三个具体要素通过对区域产业发展差异性的影响,进而又能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一个区域的比较优势及企业的竞争优势,并最终形成一个区域自身的竞争力。
关键词:
资源禀赋 集聚经济 转移成本 区域竞争力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心颖
中国区域间的空间异质性使得传统的空间同质性假设难以合理解释人口聚集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究竟几何。根据2000~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空间面板回归和门槛面板回归进行异质性检验,考察人口聚集度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表明,人口聚集度的上升具有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效应,但表现出地区差异:人口聚集对提升劳动生产率的效应呈东、中、西部递减态势;人口聚集度与劳动生产率之间呈"倒U"形关系,并具有显著的三重非线性门槛特征,印证了"威廉姆森假说"。文章政策涵义明显:实施分类指导的人口政策,对于处于"倒U"形不同阶段的城市制定不同的人口政策。同时中西部地区城镇化过程中尤其要注重提升教育水平和吸引人才,以改善同质低端劳动力过度聚集带来的劳动生产率损失。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苍峰 岳咬兴
长期实际汇率主要取决于经济的供给面,即生产率的变化,这一思想体现在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模型中。文章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理论出发选择合适的计量模型,然后以制造业和服务业分别表示贸易品部门和非贸易品部门,通过差分回归模型和协整检验来分析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两部门间生产率差异之间的关系,回归结果符合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结论。在1980~2004年间,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变动趋势与中国两部门间的生产率差异变化趋势基本相符:非贸易品部门生产率提高幅度大时,人民币趋向于贬值;而贸易品部门生产率提高幅度大时,人民币实际汇率趋向于升值。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朱松平 叶阿忠 郑万吉
本文在结合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考虑区域差异以及国际原油价格—汇率和国内价格非线性关系的半参数全局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人民币汇率、原油价格波动对中国区域物价水平的影响,就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区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的传递速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原油价格对人民币汇率存在非线性影响,油价下降和上涨对汇率的影响不同,且油价在不同的涨幅区间对汇率的影响也不同;汇率的价格传递速率较以往有所提升,总体层面上,汇率波动对PPI的传递速率大于CPI,区域层面上,汇率冲击对东、中部地区CPI传递的速率较西部地区大,而对中部地区的PPI传递速率高于东、西部地区;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区域CPI、PPI的影响随着自身波动加剧分别呈现"U型"和"W型"(对西部地区的PPI影响呈现"N型"),其中,西部地区CPI受原油价格波动的影响相对较小,而中部地区PPI受原油价格波动的影响最为显著。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军 刘海云
本文分析了Meltiz模型的情境条件,发现生产率异质性是与其三大前提假设紧密相关的。中国情境下,改革开放后不同阶段的不同类型的出口企业:与外商投资相关的企业、生而国际化的企业、先有本土市场而后国际化的企业,它们国际市场竞争力来源不只是生产率异质性,而是存在差异的企业区位、企业年龄、企业规模、创新、品牌、企业性质、企业级别、资本结构、人力资本、成长率等多重异质性。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本文实证检验发现,在多个细分行业存在生产率悖论,生产率差异不能有效解释出口企业竞争力,而多重异质性具有更强的解释力,是中国出口企业竞争力来源。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树宽 陆晓芳
流动性生产要素区域竞争力是评价一个区域自身发展和生存能力,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流动性生产要素区域竞争力的特点,给出了对流动性生产要素区域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流动性生产要素 区域竞争力 评价指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甘蕊 李龙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够形成制造业与服务业共同发展的关系网络,为网络中各企业提供合理的资源配置、优质的信息交换,从而在各方面促进行业、企业的发展。然而目前,部分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较低,因而无法实现信息、技术等资源互换,拖慢了行业发展。因此本文通过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与竞争力的指标建构和测量,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情况做出分析,旨在促进服务业集聚。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咨询业为集聚水平最高的行业;商业租赁业属于集聚水平较高的行业;信息业、物流业、金融业属于集聚水平中等的行业;商业房地产业属于集聚水平较低的行业;同时各行业均处于缓慢发展的状态。江浙沪集聚竞争力及其它指标均位列前三;贵州、云南集聚竞争力及其它指标均位列倒数;长江经济带其它省市处于中间位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孟静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后期,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之一。钢铁企业的布局不仅会影响中央和地方的经济利益,而且关系到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格局,进而影响国家整体的现代化进程。目前中国的钢铁企业布局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希望通过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