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02)
2023(9564)
2022(7616)
2021(6797)
2020(5787)
2019(13003)
2018(12697)
2017(24244)
2016(12661)
2015(13936)
2014(13231)
2013(13426)
2012(12111)
2011(10583)
2010(10974)
2009(10762)
2008(10989)
2007(10115)
2006(9082)
2005(8464)
作者
(36093)
(29971)
(29923)
(28463)
(19485)
(14205)
(13466)
(11571)
(11271)
(10953)
(10181)
(9961)
(9868)
(9625)
(9410)
(9077)
(8883)
(8720)
(8659)
(8520)
(7512)
(7442)
(7363)
(7036)
(6750)
(6716)
(6669)
(6577)
(5948)
(5907)
学科
(74450)
(71533)
企业(71533)
(61601)
经济(61534)
管理(56911)
业经(26616)
方法(23612)
(22853)
(20483)
(18664)
财务(18650)
财务管理(18637)
企业财务(17594)
技术(15728)
农业(15438)
数学(15398)
数学方法(15272)
(13748)
中国(13088)
(12967)
理论(12962)
(12880)
(12541)
企业经济(12342)
经营(11708)
(10926)
技术管理(10539)
(10229)
贸易(10222)
机构
学院(189791)
大学(184007)
(82590)
经济(81285)
管理(77487)
理学(66085)
理学院(65509)
管理学(64816)
管理学院(64460)
研究(57444)
中国(47103)
(39953)
(37959)
科学(32567)
(31974)
财经(31166)
(30585)
(28560)
(28213)
业大(25696)
中心(25492)
研究所(25204)
农业(24975)
经济学(24656)
(23476)
北京(23459)
商学(23315)
商学院(23110)
财经大学(22687)
经济学院(22116)
基金
项目(118152)
科学(95315)
研究(89094)
基金(87531)
(74718)
国家(73990)
科学基金(65824)
社会(59262)
社会科(56111)
社会科学(56096)
(47294)
基金项目(45816)
自然(41459)
自然科(40576)
自然科学(40566)
自然科学基金(39931)
教育(39617)
(37731)
编号(34989)
资助(34162)
(31842)
(28576)
成果(27693)
重点(25997)
(25898)
创新(25587)
(25492)
国家社会(24644)
(24484)
课题(23772)
期刊
(100135)
经济(100135)
研究(56479)
中国(37735)
(36770)
管理(36206)
(31035)
科学(25258)
学报(25238)
农业(21031)
大学(20131)
学学(19125)
业经(18829)
技术(18568)
财经(16986)
(16780)
金融(16780)
教育(16751)
经济研究(15612)
(14833)
(14129)
问题(12645)
技术经济(12248)
财会(11232)
(10935)
世界(10437)
现代(10257)
商业(10137)
会计(9916)
经济管理(9287)
共检索到2936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孟捷  冯金华  
本文试图把演化经济学的观点,即以组织知识生产的专有性为中介,不同企业可以采用不同的技术或不同的生产方式来生产属于一个部门的产品,纳入马克思的理论。在此基础上,会形成一个与马克思的模型不同的部门内竞争的动态层级结构,部门内竞争也相应地转化为不同企业之间以各自产品的性价比为前提的市场份额竞争,即代谢竞争。本文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构建一个部门内竞争的动态层级结构的模型,探讨价值规律在这种竞争结构里得以实现的新形式,并在这个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定义企业的竞争优势,分析同一部门内的企业之间可能存在的不同类型的代谢竞争关系。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杨天宇  刘国鹏  
本文在整理马克思宏观经济思想的基础上,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给出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的解释。与现代西方货币政策传导的利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和信贷渠道相比,马克思科学地区分了货币在经济正常增长时期和经济衰退时期不同作用的区别,而且指出经济衰退期的主要问题不是新投资需求的不足,而是存货投资如何实现的问题,所以货币扩张的主要作用不是促进新增投资,而是实现存货投资的市场价值。最后论文通过对中国宏观调控实践的实证分析,证明马克思主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比西方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具有更强的解释力。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邹恒甫  
本文通过回顾孙冶方和顾准的学术生涯,追溯了1950年代以来马克思价值规律在中国的历史发展。文章还证明,马克思的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社会主义个人所有制的科学演进是资本主义经济自然发展的产物。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冯金华  
在现有的经济学(包括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中,无论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市场需求曲线,还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市场供给曲线,都不是根据价值规律推导出来的,因而,按照供求关系建立起来的市场理论,缺乏牢固的价值基础。本文证明:在其他情况不变的假定条件下,根据等价交换和劳动价值论,可以推导出任意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根据等价交换、劳动价值论和生产均衡条件,可以推导出任意一种商品的市场供给曲线,从而说明,供求关系以及市场的竞争机制,都是以价值规律为基础的,并最终说明,无论是局部均衡价格还是一般均衡价格都是相应的价值的表现形式。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龚小聪   张奎良  
<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不同于传统政治经济学的现代经济学构架,以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为基石,旨在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运行机制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社会问题。冯金华教授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和应用》(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一书,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为依托,试图将价值规律、供求关系和市场机制有机统筹,用价值规律这一基本原理来破解传统政治经济学理论中价值逻辑困境以及在市场应用中的诸多难题,并根据市场供求关系、生产机制效应来规划合理的经济政策。
关键词: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沈宏亮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资本主义进入了规制资本主义阶段。与之前的福利资本主义不同,规制资本主义建立在政府提供规则与规则约束下企业间竞争的基础上。对于规制资本主义的兴起,西方经济学或将之归因于市场失灵、或解释成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马克思则从资本主义国家职能的二重性、自由竞争与生产集中的矛盾、单个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生态环境恶化等方面做出了更为全面科学的解释。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丁为民  
新制度经济学家虽然揭示了若干有助于认识资本主义企业本质和规律的经济特征,但由于产权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的缺陷,他们不可能科学地说明资本主义企业的起源、本质和经济意义;只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才能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深刻、系统和一致的说明。马克思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是在不对称的所有制关系的基础上说明劳动力成为商品。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宋醒民  吕江林  
本文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论述价值由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共同决定,但价值创造只来自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价值决定与价值实现是同时成立的;针对今人对马克思的误解,列举事实表明马克思非常重视需求,并详细阐释马克思关于需求“地盘”说的丰富内涵及重大理论意义;指出马克思的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总是与产量无关这一理论环节上的欠缺,使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关价值规律的阐述不够完善,并给后人造成歧义的理解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王艺明  
本文从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理论出发,在一个存在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的经济中,证明了资本家选择专业化生产的结果会使不同商品的交换价值之比恰好等于它们的价值之比。资本家根据社会需要来决定自己的生产目标,和追求商品交换价值的最大化是一致的,交换价值成为资本在行业之间流动的推动力。只有社会分工结构中各行业的劳动者数量保持一定比例才能实现供求平衡,此时商品的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一致的,它们共同决定商品的价值。资本家选择专业化生产的过程,就是价值规律协调社会生产分工、调节生产和流通,从而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等在经济部门之间分配的过程。本文的主要理论贡献是从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的微观视角论证了劳动价值论的成立,并阐明了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机制。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屈炳祥  
无论哪一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与此相应的,一个新的更高的社会形态,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还没有成熟以前,又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阐述的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重要原理,学术界习惯于将之称为两个"决不会"的科学原理。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在学习和研究中缺少了马克思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始终未能对之给予正确理解与把握,因而也就始终未能摆脱其带来的困扰。研究发现,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人们对与之相联系的两个关键问题未能作出正确回答:第一,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与更替,包括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变革中到底是唯一起作用的因素,还是诸多因素中的一个因素?第二,在社会发展与更替,包括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变革中所需要生产力到底有没有一个量的规定,如果有,那么它到底是当时社会发展中那个最高水平的生产力,还是一个极富弹性的生产力?对这两个问题的科学解答,是理解两个"绝不会"原理的根本所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罗顺元  
伯克特认为,从马克思价值论的视角看,资本主义有固有的敌对自然的倾向。价值与自然的矛盾是价值只有量的属性,它反映不了自然与劳动的多种多样的质的属性。价值与自然的矛盾在资本主义下具体表现为毁灭自然界的生态多样性、使人与自然异化分离、造成自然碎片化、使生态危机扩展到全球等。通过给自然指定租金的方式,解决不了价值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杨慧玲  
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按照从逻辑抽象上升到历史演绎的路径,考察了金融的不稳定性。马克思基于劳动价值范畴对货币信用关系进行了逻辑抽象分析,揭示了货币信用关系内含不稳定基因,使危机由可能性上升为现实性;揭示了构筑于不确定性之上的现代资本主义金融系统在信用衍生机制加持下,使金融不稳定上升为一种系统性风险,危机由现实性转变为必然性;因此,金融不稳定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积累的无政府性。作为资本积累的调节性制度,信用与资本积累之间的互动从时间、空间和竞争等维度逐渐深化,金融不稳定趋于加剧;新自由主义及金融化将金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赵峰  张建堡  
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之间的动态关系是理解当代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主流的新古典增长理论一般认为,技术进步是中性和无偏的;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认为,技术进步一般会表现出资本生产率下降、劳动生产率上升等特征,这即是马克思偏向型技术进步。中国经济的技术进步正呈现出这种技术进步特征,并影响中国经济的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的基本结构,表现为技术进步在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持续提高、资本积累规模的不断扩大和GDP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又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朝着特定的技术偏向自我强化。其后果是,在一段时间后会带来资本过度积累、供给侧和需求侧结构失衡等问题,限制未来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为了适应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有必要革新中国技术进步路径,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辅之以需求侧管理的调节,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增长模式转换,释放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刘凤义   计佳成   冯志轩  
本文旨在研究一个在中国经济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中国国有企业的利润是否来源于其垄断地位。文章利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重视经济循环和再生产的特点,创新性地使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线性生产分析框架,测量了行业市场价格与生产价格偏离程度的指标,该指标能够将行业置于国民经济的分工和循环过程中,在控制再生产过程中技术因素的条件下衡量不同行业利用垄断权力获取垄断利润的程度,以此考察国有企业占比与行业垄断利润的关系。本文将中国的情况同包括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在内的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对比,发现中国国有企业占比较高的行业,相比于美国和日本,其获取垄断利润的程度更低,而与德国和法国获取垄断利润的程度类似。在此基础上,本文以中国数据为基础建立计量模型对国内国有企业占比与行业垄断利润获取的关系进行经验研究。结果表明,国有企业不仅没有通过自身垄断权力获取垄断利润,而且压低了本行业的产品价格,通过低于均衡价格的市场价格补贴了非国有企业,通过较低的价格水平提高了其他企业的利润。从国民经济整体循环看,国有企业不仅不存在依靠垄断利润“与民争利”问题,而且为其他企业提供了更好的积累环境,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整体发展。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玉林  
关于劳动者参与企业治理的研究,在西方经济学范式框架内,一般是从员工持股、参与式管理、分享经济、利益相关者治理、合作经济和人力资本参与等方面进行的,员工持股、参与式管理和分享经济分别是所有权、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劳动者参与;而利益相关者治理、合作经济和人力资本参与则是劳动者对三种权利的全面参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大致可以归纳为自由人联合体、工人自治、劳动雇佣制、劳动者参与等几个方面,前三个方面描述的都是不同于资本主义的企业治理模式,即劳动者治理;后者则立足于当代社会主义经济的实践,在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共同治理的企业中,力图探索劳动者参与企业治理的现实机制和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