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89)
2023(5940)
2022(5072)
2021(4784)
2020(3881)
2019(8928)
2018(8763)
2017(17530)
2016(9703)
2015(10474)
2014(10668)
2013(10474)
2012(9902)
2011(9032)
2010(9097)
2009(8307)
2008(8335)
2007(7447)
2006(6694)
2005(6131)
作者
(27083)
(22639)
(22306)
(21575)
(14628)
(10811)
(10192)
(8563)
(8498)
(8375)
(7704)
(7457)
(7388)
(7347)
(7264)
(6985)
(6742)
(6726)
(6656)
(6521)
(5651)
(5549)
(5456)
(5197)
(5187)
(5158)
(5083)
(4965)
(4595)
(4521)
学科
(37092)
经济(37054)
管理(28274)
(26998)
(21705)
企业(21705)
方法(16952)
数学(15430)
数学方法(15214)
(11720)
(11385)
中国(9486)
(9240)
贸易(9237)
(9076)
(8548)
(8240)
业经(7316)
(7285)
银行(7279)
(7171)
(7010)
(6928)
财务(6913)
财务管理(6898)
(6818)
金融(6818)
企业财务(6614)
农业(6490)
地方(6187)
机构
学院(134467)
大学(133172)
(59702)
经济(58402)
管理(51417)
研究(47375)
理学(43844)
理学院(43393)
管理学(42703)
管理学院(42436)
中国(38039)
(30169)
(26988)
科学(26988)
(24115)
财经(23241)
中心(22367)
(22207)
研究所(21592)
(21256)
(20910)
经济学(18675)
业大(18344)
农业(17458)
财经大学(17458)
北京(17107)
(17015)
经济学院(16873)
(16545)
(16403)
基金
项目(86037)
科学(68398)
基金(63823)
研究(62922)
(55512)
国家(55064)
科学基金(47142)
社会(40325)
社会科(38419)
社会科学(38411)
(32507)
基金项目(32393)
自然(30673)
自然科(30002)
自然科学(29991)
自然科学基金(29493)
教育(29186)
(27967)
资助(27862)
编号(25110)
成果(21095)
(20014)
重点(19205)
(18520)
(18132)
(17738)
课题(17705)
教育部(17244)
国家社会(16752)
人文(16652)
期刊
(63971)
经济(63971)
研究(42691)
中国(25392)
(22471)
(20049)
金融(20049)
(19758)
管理(19081)
学报(18945)
科学(17939)
大学(14511)
学学(13846)
教育(13250)
农业(13249)
财经(11543)
经济研究(11278)
技术(10559)
业经(9913)
(9886)
理论(9310)
实践(8581)
(8581)
(8447)
问题(8084)
价格(7874)
国际(7538)
(6808)
统计(6597)
技术经济(6229)
共检索到2083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侯成琪  龚六堂  
部门价格粘性的异质性对于货币政策的传导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提出一个利用宏观经济数据估计部门价格粘性的计量经济模型,估计了中国CPI八大类商品的价格粘性指数。货币政策分析的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冲击对各部门产出和通货膨胀的影响取决于各部门的价格粘性水平:部门价格粘性越强,货币政策冲击对部门产出的影响越大、对部门通货膨胀的影响越小。本文的研究还发现,单部门新凯恩斯模型的贝叶斯估计会高估加总的价格粘性水平,而用各类商品价格粘性指数的加权中位数校准加总的价格粘性指数可以使单部门新凯恩斯模型较好的近似多部门新凯恩斯模型中货币政策冲击对加总产出和通货膨胀的影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吴立元  龚六堂  
近年来,收入不平等与资产组合多样化等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经济个体的异质性对于宏观经济分析的意义也受到学术界的普遍重视,从而使得传统的代表性个体模型越来越受到质疑和挑战。收入、财富、消费等的异质性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以及货币政策对收入、财富、消费分布的影响,显然都是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问题。虽然近年来对于异质性条件下货币政策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但系统的梳理非常缺乏。本文梳理了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总结并详细阐述了异质性条件下货币政策四个新的传导机制:实际利率变动的收入效应机制、再分配机制、谨慎性储蓄机制与流动性保险机制。本文在详细分析这些新机制产生的理论原因的同时,还讨论了前瞻性指引、"直升机撒钱"、货币政策效应的非对称性、货币政策是否应关注金融稳定和不平等、最优通货膨胀率等政策问题,并尝试提出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潘攀  邓超  
基于货币政策传导理论,依据2008-2017年沪深两市非金融上市企业数据,考量企业异质性与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有效性。结果显示:紧缩性货币政策通过银行信贷渠道传导,有效降低企业的投资规模;受企业异质性影响,货币政策信贷传导在高融资约束、高投资机会、高资产可抵押性和非国有企业中更能发挥有效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战明华   卢垚  
发展数字经济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大强国战略之一,数字经济正在全方位地改变中国的经济形态和运行机制。本文考察了数字经济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基石——价格粘性的影响,以及由此引起的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的变化。本文首先在一个两部门最优化的一般均衡模型中,探讨了数字经济引起的价格粘性变化通过Fisher恒等式影响货币政策利率渠道传导的机理,据此提出了可用于验证的模型结论和机理假说,并对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引起的价格粘性变化弱化了货币政策利率渠道调控总产出的效果;(2)数字经济弱化货币政策利率渠道传导的机理,主要在于数字经济通过作用于价格粘性降低了企业投资关于名义利率的敏感性,但对家庭消费的影响不大;(3)数字经济对货币政策利率渠道的弱化效应,会不同程度地受到货币政策实施频率和商品市场化改革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为数字经济时代如何完善货币政策利率渠道传导机制和创新货币政策调控方式,构建新发展格局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曦  金钊  
同业拆借双方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改变了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行为,同业市场摩擦因而通过银行贷款决策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我国同业市场的特殊性又在于,存在着具有不同流动性充裕度和信用风险的大小银行,其中大银行可看作资金批发方,小银行主要是资金拆入方。针对这些特征,本文构建了不确定性条件下我国异质性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动态优化决策模型,推导不同类型银行的贷款投放决策,探讨货币政策信贷渠道的有效性。结论是,同业市场摩擦阻碍了货币政策传导;面对货币政策冲击,不同类型银行反应不一;特殊的同业市场结构进一步阻塞了政策传导——若同业风险飙升,大银行将急剧减少资金拆出规模,货币政策传导遭遇梗阻并产生类"钱荒"现象。然后使用2007—2019年间279家中国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验证了理论推断。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货币政策操作与金融改革的建议。对于深入理解我国货币市场运行,以及如何疏通我国货币政策传导问题,本文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骥  
近年来,货币政策传导对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企业融资结构影响的非对称性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基于我国宏观经济数据和1426家上市制造业企业的季度数据,通过构建MSVAR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型,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研究货币政策传导对不同所有制和规模企业资本结构影响的非对称性。研究结果表明:从宏观层面来看,货币政策冲击对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杠杆率差异、大企业与中小企业杠杆率差异的影响为正,且货币政策偏紧环境下的影响幅度显著高于货币政策宽松环境下的影响幅度。从微观层面来看,控制企业所在区域、抵押担保能力、成长性、盈利能力以及企业规模等因素后,货币政策传导对不同所有制及规模企业融资结构影响的不对称性依然存在。货币政策趋紧时,不同所有制企业杠杆率的变化无显著差异,但从内部结构来看,相较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银行借款、短期银行借款和商业信用占比显著降低,中小企业杠杆率和银行借款占比相较于大企业显著降低。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陈红  葛恒楠  
在信贷传导效果方面,银行规模越大,贷款增速越小;银行的流动性越高,资本充足率水平越高,贷款增速越大;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对贷款增速影响不明显。从宏观货币政策代理变量来看,7天同业拆借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银行信贷增速具有负向的影响;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对银行信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M2增速对银行信贷的影响不显著。因此,为了进一步加强货币政策信贷的传导效果,央行应充分考虑银行信贷传导的异质性,实施差异化的货币政策调控,对银行资产规模进行合理控制,进一步加强对银行盈利性的管理。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许兆春  
不同层次城市的存款差异较大。城市越大,企业存款、活期存款占比越高,流动性也越强。实证分析表明,无论是数量调控、还是价格调控,对小城市的影响程度都弱于大中城市,这说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存在着从中央到地方的层级效应。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林朝颖  黄志刚  何乐融  吴施娟  
宏观货币政策选择须建立在微观企业行为的正确理解之上。本文从风险维度研究货币政策对不同区域企业传导机制的差异,结果表明:同一货币政策工具对不同经济区域、不同省份的风险传导效应均存在差异;利率对不同经济区域以及不同省份企业的风险传导效应强于存款准备金率。本研究结论在宏观层面可为央行制定区域货币政策提供思路,在微观层面可为企业选择投资区域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邱靖平  唐安  
选取我国2003-2015年八大行业季度产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季度完成额为样本,基于我国历年行业投入产出表构建GVAR模型检验了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行业异质性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八大行业对数量型货币政策波动在响应程度和响应趋势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沿着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投资→产出渠道传导。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陈红  葛恒楠  
在信贷传导效果方面,银行规模越大,贷款增速越小;银行的流动性越高,资本充足率水平越高,贷款增速越大;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对贷款增速影响不明显。从宏观货币政策代理变量来看,7天同业拆借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银行信贷增速具有负向的影响;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对银行信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M2增速对银行信贷的影响不显著。因此,为了进一步加强货币政策信贷的传导效果,央行应充分考虑银行信贷传导的异质性,实施差异化的货币政策调控,对银行资产规模进行合理控制,进一步加强对银行盈利性的管理。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徐振鑫  
本文通过构建HAVAR模型,尝试将我国省级房地产市场对货币政策响应的区域异质性纳入分析框架,对比分析了传统宏观VAR模型和HAVAR模型中房地产住宅价格和房地产住宅投资对货币政策的响应情况。模型脉冲响应结果显示:HAVAR模型在货币政策冲击的动态响应程度和持续时间上与传统宏观VAR模型表现出显著的差异,证明了区域异质性对货币政策冲击的响应具有重要影响。短期来看,中央银行在调控房地产住宅价格和房地产住宅投资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区域异质性对货币政策总体效率的影响。长期来看,区域异质性会导致货币政策的调控能力下降,中央银行应重视加强对房地产金融市场的宏观审慎管理,综合运用贷款价值比、债务收入比等工具对房地产信贷市场进行逆周期调节。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飞  郑霄鹏  翁伟斌  
基于国内1999—2014年134家银行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分析在三种不同的利率水平下,货币政策的信用传导机制的运行以及监管政策在不同的利率水平下是否对银行的信贷产生挤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的利率条件下,我国银行的货币政策的信用传导机制存在。(2)对大型银行来说,不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如何变化,资本充足率的提高不会对银行信贷规模产生限制;对城商银行来说,当货币政策较为宽松时,监管政策趋严不会对信贷产生影响,但当货币政策趋紧时,此时若监管政策也趋紧对银行的信贷时会产生一定的限制作用。(3)不管存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飞  郑霄鹏  翁伟斌  
基于国内1999—2014年134家银行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分析在三种不同的利率水平下,货币政策的信用传导机制的运行以及监管政策在不同的利率水平下是否对银行的信贷产生挤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的利率条件下,我国银行的货币政策的信用传导机制存在。(2)对大型银行来说,不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如何变化,资本充足率的提高不会对银行信贷规模产生限制;对城商银行来说,当货币政策较为宽松时,监管政策趋严不会对信贷产生影响,但当货币政策趋紧时,此时若监管政策也趋紧对银行的信贷时会产生一定的限制作用。(3)不管存款利率水平如何变化,监管政策不会对银行信贷产生限制。(4)对大型银行来说,在同一贷款利率水平下,监管趋严会降低信贷规模,对城商银行的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启示政策当局应协调好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注重银行微观特征,实行差异化的监管措施。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岳正坤  石璋铭  
不同经济主体因为获取、处理经济信息能力差异,会表现出通胀预期的异质性。信息强势主体与弱势主体之间存在信息扩散与学习,因此货币政策有效的前提是反映信息强势主体的预期。本文分别测定了公众通胀预期和专家通胀预期,并选取7天的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作为因变量,将两种预期分别置入前瞻性泰勒货币政策反应函数中,检验基于不同主体预期的利率规则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异。实证结果表明,没有反映专家预期可能是近年来货币政策效力较差的重要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