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77)
2023(12705)
2022(10499)
2021(9951)
2020(8234)
2019(18798)
2018(18391)
2017(36503)
2016(18938)
2015(20761)
2014(20518)
2013(20061)
2012(18028)
2011(16019)
2010(15646)
2009(14025)
2008(13321)
2007(11608)
2006(9741)
2005(8082)
作者
(50009)
(42738)
(41851)
(39888)
(26434)
(20428)
(18959)
(16520)
(15916)
(14640)
(14314)
(14141)
(12894)
(12811)
(12803)
(12774)
(12559)
(12464)
(12005)
(11926)
(10297)
(10285)
(10143)
(9912)
(9616)
(9471)
(9143)
(9100)
(8455)
(8388)
学科
(81313)
经济(81233)
(62150)
管理(50660)
(50603)
(40593)
企业(40593)
方法(35609)
农业(33704)
数学(32280)
数学方法(31883)
业经(22843)
(20601)
中国(19794)
地方(15732)
(15423)
技术(13213)
(13084)
贸易(13079)
(12765)
农业经济(12712)
(12711)
(12533)
财务(12501)
财务管理(12477)
(12398)
企业财务(11977)
(11906)
银行(11894)
(11546)
机构
学院(259410)
大学(253414)
(111034)
经济(109070)
管理(105486)
理学(93132)
理学院(92287)
管理学(90766)
管理学院(90285)
研究(80642)
中国(62106)
(59384)
(49260)
科学(47980)
(47683)
农业(45103)
业大(43763)
中心(40092)
财经(38988)
(37948)
(36657)
(35996)
研究所(34696)
经济学(34046)
(31817)
师范(31513)
经济学院(30958)
经济管理(30706)
财经大学(29155)
北京(28992)
基金
项目(186759)
科学(149829)
基金(139012)
研究(138559)
(120489)
国家(119406)
科学基金(104401)
社会(91820)
社会科(86809)
社会科学(86790)
基金项目(74516)
(73529)
自然(66329)
自然科(64865)
自然科学(64849)
自然科学基金(63697)
教育(62702)
(60419)
编号(55954)
资助(54692)
成果(43315)
(42386)
重点(41258)
(40787)
(39922)
国家社会(39029)
创新(37209)
人文(36725)
教育部(36724)
课题(36571)
期刊
(118360)
经济(118360)
研究(67559)
(64202)
中国(46371)
农业(43591)
学报(38834)
科学(37170)
(35716)
管理(33271)
大学(31539)
学学(30427)
业经(27155)
(26058)
金融(26058)
技术(22029)
教育(21118)
(19704)
财经(18582)
问题(17117)
经济研究(16963)
(15944)
农村(15113)
(15113)
农业经济(15089)
(14657)
世界(13035)
经济问题(12459)
技术经济(12223)
科技(11977)
共检索到3607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陆文荣  卢汉龙  
部门下乡和资本下乡使当前农村产生了新的社会经济结构。基于这种结构,农户借用村庄既有的合作资源建构了村庄发展的自主性,最后又维护并再造了村庄合作。作为部门和资本下乡的意外结果,这种再合作值得重视。由此得到启示:部门和资本下乡为村庄再合作提供了机遇,农户的组织化应当成为部门和资本下乡的前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万莎  
自农业税费取消后,资源下乡成为国家形塑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国家通过资源下乡实现村庄有效治理的主旨在于能够动员村民参与基层公共事务、激活村庄自治活力。实证研究发现,资源下乡实现村民动员的关键在于,通过平衡规则输入与行政赋权充分发挥乡村自主性进行机制创新。乡村两级通过转化国家资源配置规则、协商民主融入村民自治组织、将政治领导与社会动员结合等方式实现精英吸纳和资源有效输入,激活了乡村自主性。资源下乡实现村民动员的关键在于,地方政府和基层政府将下乡资源转化为村庄公共事务重塑乡村社会的利益关联以激活村民自治,在此过程中对关键性节点进行弹性化督查以激活基层干部的主体性,明确动员的对象和内容,用村民组织化动员替代科层制内部的政治动员,真正实现将下乡资源转化为动员农民组织和参与的物质基础和事务抓手,为乡村振兴具体实践机制提供启示和参考。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万莎  
自农业税费取消后,资源下乡成为国家形塑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国家通过资源下乡实现村庄有效治理的主旨在于能够动员村民参与基层公共事务、激活村庄自治活力。实证研究发现,资源下乡实现村民动员的关键在于,通过平衡规则输入与行政赋权充分发挥乡村自主性进行机制创新。乡村两级通过转化国家资源配置规则、协商民主融入村民自治组织、将政治领导与社会动员结合等方式实现精英吸纳和资源有效输入,激活了乡村自主性。资源下乡实现村民动员的关键在于,地方政府和基层政府将下乡资源转化为村庄公共事务重塑乡村社会的利益关联以激活村民自治,在此过程中对关键性节点进行弹性化督查以激活基层干部的主体性,明确动员的对象和内容,用村民组织化动员替代科层制内部的政治动员,真正实现将下乡资源转化为动员农民组织和参与的物质基础和事务抓手,为乡村振兴具体实践机制提供启示和参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侯江华  
通过对大样本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认为,资本下乡既有利于农民增收就业,但也可能"伤农害农";农民认为资本下乡比较好,也愿意出租土地给下乡企业并到下乡企业打工,特别是在自主权和收益权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农民对资本下乡的评价以及出租土地的意愿都非常高。可见,资本下乡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农民权益没有保障的资本下乡。因此,资本下乡要从建立收益分享与增长机制、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政治参与程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监管等方面着手,真正把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权益作为推进资本下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慧燕  
处理好资本与农户的关系是资本下乡入农、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当前,下乡资本与农户间缺乏互信,双方间利益联结机制十分松散,同时农地流转交易中资本方与农户间信息不对称,且缺少土地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博弈分析表明:信任危机中下乡资本与农户间流转土地产生较大的交易成本,农户土地权益的实现不仅取决于土地流转市场、流转费用,还受到违约成本的影响。为实现下乡资本与农户合作共赢,应着力构建“共建共享共创机制”、确保各方利益稳定,采取“固定收益+弹性收益”组合方式、巩固信任关系,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培育农村诚信市场体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云新  吕明煜  
资本下乡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运用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方法,研究资本下乡对农户生计的影响与农户可持续生计模式构建。研究表明:资本下乡对农户生计环境和生计资本既有优化效应又有冲击效应;农户生计受资本规模、资本嵌入性、地域特征、政策环境、基层政府角色定位等多种因素影响。构建农户可持续生计模式有赖于通过增强资本的社会结构嵌入性、实现资本规模结构优化与良性互动、增强利益联结模式与地域条件匹配度、优化政策环境、明晰基层政府角色定位等方面来实现结构与制度转变。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航   王杰   齐顾波  
引进乡村职业经理人是以专业经营型人才发展集体经济的创新探索,但不少人才在基层面临自主性不足的困境。基于结构与互动的综合视角,乡村职业经理人的自主性困境是自身权能弱势与主体互动不畅共同作用的结果。有鉴于此,本文构建赋权与嵌入的乡村职业经理人自主性生成框架,并基于三个地方实践案例,考察乡村职业经理人自主性生成过程。本文研究发现:乡村职业经理人自主性生成经历了名义自主性生成(正式赋权)、在地自主性生成(嵌入激发赋权)与自主性再生产(绩效强化自主性)三个阶段。有别于现代企业职业经理人通过正式制度获取自主性,乡村职业经理人自主性生成不仅需要正式制度保障,还需要与基层社会良性互动。人才与基层社会以及产业的良性互动构成了乡村人才振兴的基本逻辑。其中,专业性是自主性生成的根本依托,赋权是自主性生成的关键步骤,嵌入是自主性生成的策略保障,渐进性是自主性生成的过程特征。以此为基础,本文从政府与村集体赋权、人才柔性嵌入与政策嵌入等方面对推动乡村职业经理人自主性生成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重点与政策研究"课题组  温铁军  
在新农村建设资源分配中,大多数政府主导实际上已经沦为部门利益主导,它们追求的并不是公共利益最大化,这导致精英农户得益多,而多数小农被"客体化"和边缘化。新农村建设必须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但专业性合作为主却出现了普遍性的"精英俘获",不利于"农民主体"地位的实现。应该将综合性的、多功能的合作组织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改变条块分割的复杂格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龙健民  
村庄公司化再造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有利于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有利于现代文化向农村渗透。资本下乡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政治逻辑。应创新“政府+村集体+农户”的共富架构,形成政府、村集体、农户“三位一体”权力制衡机制有序引导村庄再造。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罗文斌   楚雪莲   刘阳杰  
乡村旅游地农户可持续生计是一个多元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系统,其组态影响研究对于转变当前研究的简单线性思维、深化推动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构建组态影响理论模型,以成都市典型乡村旅游地幸福村的农户为案例,应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探究复杂视角下乡村旅游地农户可持续生计组态影响,以揭示农户可持续生计发展背后更为深刻的效应机理。研究发现:1)乡村旅游地农户可持续生计受经济、社会、生态外因与内因的组态影响,单一因素难以构成影响乡村旅游地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必要条件,内生动力、旅游产业、土地利用、政策制度、社区治理和自然环境是组态路径中的6大核心影响因素。2)乡村旅游地农户可持续生计组态路径包括4类正向驱动路径和3类负向抑制路径。同向组态路径彼此等价且条件间具有互补和替代关系,异向组态路径间具有因果关系的非对称性。3)乡村旅游地农户可持续生计多重并发路径的形成受旅游区位和主客观条件的影响。最后基于研究发现提出管理启示,旨在为乡村旅游地农户可持续生计影响机制研究提供复杂组态思路和借鉴。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洁   韩昕儒  
资本下乡过程中,村社组织在推动下乡企业与小农户互惠共生路径建设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本文以A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实践经验为切入点,从行动者网络中的“转译”视角,凝练出村社组织在转译企业和小农户过程中的三大作用机制,即政治赋能、制度嵌入和精英驱动。这些机制的发挥,使得村社组织在企业与小农户之间构建了以市场为关键点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关系,创造了企业和小农户双向借力的共生发展空间。尽管转译取得一定成就,但仍面临着制度结构的压制以及各行动主体间分化程度较高的挑战,本文认为应从以下方面推进资本下乡中行动者网络建设的实践:一是政府应适度放权赋能村社组织,增强其转译主体能动性;二是聚合多元主体共同利益,激发行动者的转译动力;三是强化双方共建共享理念,提高转译过程的稳定性。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冯小  
本文通过考察当前的"合作社包装下乡资本"现象,发现合作社被包装成为下乡资本的牟利工具、政府招商引资的政策优惠包和乡村精英投机资本包装的载体,呈现出乡土实践与制度文本背离的异化状态。合作社制度的运营需要与乡土社会政治生态相适应。当前乡村的社会结构分化、基层治理方式之变以及乡村经济发展动力之变,使下乡资本与权力形成了不同的结合形态,即下乡资本和部门权力的结合、下乡资本与暴力权威的结盟以及与少数乡村精英的合谋。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这些结合的权力主体策略化运作,这构成了合作社制度异化的乡土逻辑。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黄振华  
本文根据全国20省(区、市)68村1942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对家电、汽摩、农机"三下乡"政策的反响、实施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农民对各项"下乡"政策评价很高,反响比较积极;各类产品的购买率较高,需求比较旺盛,产品价格、质量评价总体较好;各项"下乡"政策的内需拉动效应较大,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消费。其中,"家电下乡"政策的受益面最广,影响最大;"汽摩下乡"政策的经济贡献最大,拉动效应明显;"农机下乡"政策的实施效果较不理想,有待进一步完善。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吴理财  李佳莹  
百年来,乡村建设贯穿于中国现代化探索的整个进程。“文字”作为伴随着乡村建设运动下沉到乡村社会的一种重要资源和工具,为政府提升治理效率、贯彻国家意志以及保证乡村社会有效运转提供了可能。“数字”作为信息社会的新“文字”,在数字乡村建设中以数字技术、数字信息、数字权力等形式助力政府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通过对“文字下乡”和“数字下乡”的考察及比较发现,“文字”和“数字”作为不同时期的现代性符码进入乡村社会,促进了现代性价值在乡村社会的传布和发展,政府治理行为随之表现出治理技术理性化、治理面向服务化和治理内容精细化的转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侯江华  郝亚光  
资本下乡必须以尊重农民意愿为前提。本文依据全国214个村3183位农户的调查数据,基于农民个体特征、所处区域、家庭结构、权益保障四个假设,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对制约农民资本下乡意愿的因素进行透视。研究结果表明:所处区域、个体特征和家庭结构以及权益保障等因素都可以对农民的资本下乡意愿提供理论证伪。农民职业、所处区域及权益保障度与资本下乡的意愿呈正相关,农民文化程度与资本下乡意愿存在呈负倚变关系。其中,农民土地处置权的保障度是影响农民资本下乡意愿的主导诱因。研究模型为搭建资本下乡与农民权益的衔接桥梁提供政策启迪意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