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71)
2023(12114)
2022(10246)
2021(9371)
2020(7502)
2019(16886)
2018(16452)
2017(31460)
2016(16976)
2015(18455)
2014(18204)
2013(18019)
2012(17189)
2011(15636)
2010(15891)
2009(14506)
2008(14527)
2007(13012)
2006(11770)
2005(11098)
作者
(50791)
(42637)
(42274)
(40134)
(27214)
(20679)
(18925)
(16335)
(16081)
(15345)
(14859)
(14456)
(13918)
(13797)
(13790)
(13003)
(12507)
(12503)
(12295)
(12174)
(10921)
(10677)
(10398)
(9737)
(9642)
(9531)
(9490)
(9470)
(8596)
(8514)
学科
(70273)
经济(70190)
管理(44420)
(44415)
(33458)
企业(33458)
中国(22888)
方法(22483)
地方(22305)
(21850)
(21768)
税收(20395)
(20223)
(20107)
数学(19158)
数学方法(18972)
(17108)
业经(16332)
环境(16088)
农业(15156)
(13360)
金融(13359)
(13278)
(13087)
贸易(13073)
(12915)
银行(12887)
(12591)
(12554)
地方经济(12338)
机构
学院(238961)
大学(236762)
(96575)
经济(94529)
研究(92269)
管理(82557)
中国(70184)
理学(69729)
理学院(68733)
管理学(67479)
管理学院(67038)
科学(58609)
(52108)
(51462)
(49076)
(45863)
研究所(44181)
中心(41215)
财经(38724)
(38085)
业大(36091)
农业(35621)
(35128)
北京(33592)
(33517)
(33150)
师范(32763)
(31281)
(30740)
经济学(30140)
基金
项目(158658)
科学(124133)
基金(114564)
研究(113379)
(103452)
国家(102235)
科学基金(85137)
社会(72445)
社会科(68692)
社会科学(68670)
(61628)
基金项目(60068)
自然(54679)
自然科(53258)
自然科学(53236)
(52917)
自然科学基金(52268)
教育(49480)
资助(46491)
编号(44140)
(39983)
重点(37052)
成果(36913)
(34268)
(32686)
课题(31648)
发展(31358)
(31040)
国家社会(30945)
(30824)
期刊
(114157)
经济(114157)
研究(78686)
中国(52916)
学报(43816)
(43435)
(38638)
科学(38200)
大学(32092)
管理(30502)
学学(30470)
农业(29690)
教育(24995)
(24852)
金融(24852)
业经(18790)
经济研究(18686)
财经(18673)
技术(17524)
(16346)
(16298)
(16022)
(15872)
问题(14814)
税务(14093)
资源(12537)
(12196)
(12158)
国际(11956)
世界(11850)
共检索到3814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庆生  龙凤  
本文借鉴部分国家或地区对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简称VOCs)征收税费的经验,针对我国VOCs排污收费试点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对VOCs征收环境保护税的制度设计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陈少强   戴琳  
挥发性有机物是形成臭氧的重要前体物。伴随着我国臭氧污染问题的凸显,加大对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管控力度并加快将其纳入环境保护税征收范围,成为我国打赢蓝天保卫战、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完善绿色税制和体现大国责任担当的现实要求。我国在考虑将挥发性有机物纳入环境保护税征收范围时,应当注重立足于国情,协调好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等多方关系,有效设定征收范围边界,合理把握企业税负水平,注重税负分配的公平性,并夯实征管保障基础。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李庆生  
对固体废物征收环境保护税,是促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要经济调节手段。我国目前开征的环境保护税在固体废物税目、税率设置以及计税依据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通过借鉴国际上典型国家对固体废物征税的税收制度,结合我国国情及环境保护税制度,提出对我国固体废物征收环境保护税的建议。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杨建飞  宁莉萍  杨了  王杰  钱钰滢  陈颐萱  
以四川省雅安市黑壳楠Lindera megaphylla活立木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黑壳楠木材的宏微观构造特征,测量和分析导管、木纤维、木射线、轴向薄壁细胞的形态参数及其组织比量,同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黑壳楠木材挥发性有机物成分的主要组分,探究其木材构造特征并分析挥发性化学成分。结果表明:黑壳楠木材构造特征为散孔材,管孔数少,导管长度属于中级别,木纤维长度中,多列射线宽度细至中,轴向薄壁组织量少。木纤维、木射线、导管、轴向薄壁组织的组织比量分别为52.7%, 24.6%, 13.2%, 9.5%。共分离出黑壳楠木材挥发性有机物成分39个峰,鉴定出23种化合物,占总成分的87.11%,主要为烃类化合物及其含氧衍生物。黑壳楠木材挥发性有机物成分中相对含量超过1%的成分共有13种,占总峰面积的80.22%。黑壳楠木材挥发性有机物成分含18种萜类化合物,均为倍半萜化合物,累计相对含量高达58.63%。得出以下结论:实验所得黑壳楠木材构造特征可作为其区分于其他木种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黑壳楠木材具有较高的医药利用价值,同时在芳香理疗产品的应用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陶士杰  宋艳冬  吴沁娇  王丽  周如意  吴电  周宇峰  周国模  
【目的】了解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季节动态变化以及日变化规律,并分析各环境因子对其VOCs摩尔分数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吸附管富集采样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五泄景区中毛竹林内VOCs成分,分析其变化规律,并结合环境气象监测站数据,分析VOCs摩尔分数与各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1)在毛竹林检测出多种物质,主要为烷类、萜烯类、芳香烃类、酯类、醇类和酮类共6类,萜烯类摩尔分数最大,为7.249 nmol·mol~(-1),其中又以组分异戊二烯为主,约占萜烯类的80%。(2)从季节变化来看,总VOCs摩尔分数在夏季最大,为10.600 nmol·mol~(-1);其次为春季和秋季,分别为8.068和7.254 nmol·mol~(-1);冬季最小,仅为4.432 nmol·mol~(-1),且各类主要VOCs的季节变化趋势与总VOCs相同。(3)从日变化来看,在春季总VOCs摩尔分数在上午最大,为9.074 nmol·mol~(-1),其次为中午,为8.621 nmol·mol~(-1),下午时段最小,为6.509 nmol·mol~(-1);在夏季、秋季和冬季,总VOCs摩尔分数均在中午最大,分别为11.710、8.038和5.298 nmo·mol~(-1),下午最小,分别为8.455、5.702和3.418 nmol·mol~(-1)。各类主要VOCs的日变化趋势与总VOCs相同,均为上午和中午时段摩尔分数较大。(4)VOCs与各环境因子都存在相关性,其中萜烯类、烷类、酯类和总VOCs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细颗粒物(PM_(2.5))、可吸入颗粒物(PM_(10))和臭氧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在不同季节和时段,毛竹林VOCs种类和摩尔分数不同,其中异戊二烯是决定毛竹林VOCs动态变化的主要物质。图3表2参42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彦博  钟国华  胡美英  柳晓磊  耿鹏  陈光毅  
通过收集已有植物挥发性有机物信息,利用MDL ISIS Base化学信息管理系统,构建了植物挥发性有机物数据库;同时,运用Discovery Studio模拟结合板块,对数据库进行了虚拟筛选。该数据库包含2 410个挥发性有机物的分子式、结构式、分子质量、CAS号等基本参数;以斜纹夜蛾普通气味结合蛋白Ⅱ(SlitGOBPⅡ)为靶标,应用此数据库对其进行虚拟筛选并得到6个备选活性化合物,其中泼尼松(prednisone)和SlitGOBPⅡ能够结合成稳定的复合物。植物挥发性有机物数据库的构建,以及Discovery Studio的分子模拟对接技术的应用,可为今后新型农药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绣宏  郑家银  李少宁  鲁绍伟  赵娜  徐晓天  杨新兵  
[目的]探究生长季苹果叶片释放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VOCs)成分组成和相对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方法]采用动态顶空采集法收集叶片释放的BVOCs,结合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BVOCs的成分测定。[结果]在整个生长季(4—10月),苹果叶共检测出12类295种BVOCs,其中烷烃类(56)、烯烃类(40)和芳香烃类(34)种类数量较多,组分总数量9月(113)>5月(100)>6月(70)=7月(70)>8月(67)>4月(45)>10月(20),以释放烷烃类、烯烃类、芳香烃类、酯类、醛类和醇类为主;不同月份一天中,烯烃类BVOCs相对含量均表现为上午>下午,其他类别BVOCs相对含量峰值会出现在任意时间点;苹果叶共检测出8类40种有益BVOCs成分,主要释放烯烃类、酯类、醛类和醇类BVOCs,有益组分总相对含量为夏季(47.59%)>春季(35.96%)>秋季(23.13%),在一天中,各时间点有益成分相对含量和数量随月份增加呈波动下降趋势。春季(5月)12:00和16:00释放有益BVOCs相对含量为全年同时间点最高,均超过70%,主要释放有益BVOCs成分包括α-蒎烯、对薄荷-1(7),3-二烯、3-蒈烯、罗汉柏烯、乙酸乙酯等。[结论]苹果释放BVOCs组分存在较明显的季节和日动态变化性,释放有益BVOCs能力较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蒋冬月  李永红  沈鑫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胡椒木叶片不同时期释放的挥发性有机成分及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a中不同季节胡椒木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共鉴定出37种,包括萜烯类、酯类、酸类和醇类等化合物,其中萜烯类化合物12种,酯类化合物10种,为胡椒木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成分。胡椒木不同季节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成分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存在差异,胡椒木挥发性有机成分种类在3月份最多,24种,主要为酯类、萜烯类和酸类物质;9月份最少,8种,主要为萜烯类。1 a中,萜烯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酯类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而烷类、酸类和醇类物质只在3月和6月出现,醛类仅在3月份出现。在6月份的日变化检测中,挥发性有机物种类呈现先减少后增多再减少的趋势,在14:00达到高峰,以萜烯类化合物为主。胡椒木不同时期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成分为肉桂酸甲酯、α-石竹烯、β-月桂烯和石竹烯等,这些有机物均具有一定的药用保健功效。因此,胡椒木是营造保健型园林景观的理想材料。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肖学旺  赵军  
本文以我国环境保护税的发展脉络为切入点,通过比较分析国外环境税成熟的征管模式,从完善环保税征管模式、鼓励引入第三方监测、建立征管协作机制、加强纳税服务工作、提高税务干部素质和加大环境保护税宣传五个方面提出了环境保护税征管的政策启示。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吴沁娇  宋艳冬  陶士杰  王丽  周如意  陈武  潘心禾  周宇峰  周国模  
【目的】研究不同林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释放特征,为开展森林康养活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1年9月25—29日,采用吸附管采样离线分析和实时在线分析相结合,分析浙江丽水白云国家森林公园5种典型林分[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林、阔叶混交林(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和白栎Quercus fabri)、杉阔混交林(杉木和樟树Cinnamomun camphora)、毛竹Phyllosachys edulis林]的VOCs组分与摩尔分数。【结果】(1)除毛竹林外,其他4种林分主要释放单萜;杉木林、柳杉林、阔叶混交林和杉阔混交林的单萜释放量分别占总VOCs的47.5%、60.0%、50.4%和39.9%。(2)不同林分单萜摩尔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柳杉林(3.15 nmol·mol~(-1))、阔叶混交林(1.89 nmol·mol~(-1))、杉木林(1.69 nmol·mol~(-1))、杉阔混交林(1.47 nmol·mol~(-1))、毛竹林(1.24 nmol·mol~(-1)),其中柳杉林的单萜摩尔分数显著高于其他林分(P<0.05)。(3)不同林分的人体呼吸层单萜摩尔分数日变化趋势不同,其中:杉木林和阔叶混交林呈逐渐下降趋势,杉阔混交林和柳杉林呈逐渐上升趋势,毛竹林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4)单萜摩尔分数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因林分不同而不同:柳杉林与杉阔混交林均与相对湿度、细颗粒物(PM_(2.5))、可吸入颗粒物(PM_(10))呈极显著负相关(P<0.001);杉木林和阔叶混交林单萜摩尔分数与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毛竹林与各环境因子的相关性都没有达到显著水平。【结论】柳杉林单萜摩尔分数和占比均高于其他林分,在选择森林康养场所时优先推荐。图4表2参46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凤辰  田娜  程小琴  
【目的】植物挥发性有机物(BVOCs)中的一些成分具有净化空气、改善身心健康的生态功能。通过研究夏秋季节油松叶片BVOCs的成分、动态变化及其对于空气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揭示油松叶片释放BVOCs组分与规律,探索其抑菌特性,为森林康养型植物的选择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动态顶空吸附采集法与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TDSGC-MS)联用技术,进行油松叶片BVOCs的采集与分析。通过城市微生物采集点与油松样地空气微生物含量测定的对照试验计算油松叶片BVOCs的抑菌率。【结果】(1)油松叶片释放的BVOCs共测定出11类173种化合物,其中,夏季共测定出11类113种化合物,秋季共测定出11类103种化合物。主要组成成分为烷烃与烯烃,夏季含量最高可达70%以上,秋季最高可达90%以上。夏季较秋季油松叶片释放的BVOCs组成成分更丰富且总量高但夏季油松叶片BVOCs释放峰值要滞后于秋季。(2)在环境因子中,油松BVOCs释放量与大气温度呈不显著正相关,与大气湿度呈不显著负相关。(3)油松叶片BVOCs抑菌物质释放量呈现出“一峰一谷”的日变化趋势,夏、秋季抑菌物质释放峰值分别为14:00与12:00,且夏季较秋季抑菌物质释放总量高。油松对空气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其中以对细菌的抑制作用最显著,且抑菌率表现为早上>中午>晚上。(4)综合考虑油松BVOCs对人体有益及有害影响,夏季在16:00,油松叶片BVOCs中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成分相对含量达到一天中的最高值,有害物质相对含量为一天中的最低值;在秋季,14:00至16:00油松叶片BVOCs中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成分相对含量上升,有害物质相对含量下降,且在16:00左右抑菌物质相对含量达到峰值,有害物质相对含量接近于零。【结论】在一天不同时间和一年不同季节(夏季和秋季)油松叶片释放BVOCs的组成及相对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油松叶片BVOCs对空气中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改善空气质量作用。夏秋季节14:00至16:00左右林内对人体有益的油松植物挥发物质较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的挥发物质较少。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油松释放BVOCs调节人体健康的生理响应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邱洪华  王斌  
本文在专利信息检索的基础上,对中美两国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技术领域的专利质量进行比较分析,为中国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技术的创新活动和专利布局提供有价值的情报支持。利用INNOGRAPHY专利检索平台对中美两国在该领域的专利信息进行检索,利用权利要求数量、专利存活期、被引次数、专利强度、综合竞争力等专利质量指标对中美两国的技术创新及其专利保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技术领域,中国的专利数量在全球范围内有明显优势,但在专利质量方面与美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直接反映了中国在该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专利文件撰写质量还有待加强,专利质量也还有待进一步提升。根据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中国在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提升的策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程梦娟  耿晓桐  张宝  王丰青  龚海燕  雷敬卫  张重义  谢彩侠  
[目的]分析不同种质怀地黄生育期根际土壤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变化特征,为探讨地黄连作障碍及其与根际土壤中化学成分变化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九、北京1号、白选3个种质地黄为研究对象,于07-28(地上部位快速生长期)、08-24(地下块根膨大初期)和10-18(成熟期)采集根际土壤样品,分别编号为J-7、J-8、J-10,B-7、B-8、B-10和X-7、X-8、X-10,利用气相-质谱联用(GC-MS)技术检测其乙酸乙酯和二氯甲烷提取物的VOCs,通过面积归一化法对各成分的相对含量进行计算,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对不同种质地黄各生育期根际土壤VOCs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聚类分析(HCA),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结合t检验筛选各生育期差异的VOCs。[结果]从3个种质地黄不同生育期根际土壤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共得到56个共有色谱峰,从二氯甲烷提取物中共得到50个共有峰。不同时期地黄根际土壤VOCs差异较为明显,其中8月根际土壤VOCs与7月、10月差异更为明显,3个生育期地黄根际土壤乙酸乙酯提取物与二氯甲烷提取物共有差异VOCs分属于酮类、醇类、酚类。[结论]不同种质地黄同一时期根际土壤VOCs表现基本一致,但同一种质地黄根际土壤VOCs在不同生育期存在差异。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紫明  李艳春  蒋腊梅  董道竹  樊华  刘斌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固相微萃取进样技术,系统分析了烟用包装材料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残留情况.结果表明:75μmCarboxen/聚二甲基硅氧烷纤维头对VOCs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和灵敏度,在80℃下顶空萃取可以兼顾低沸点和高沸点物质的吸附效果,顶空萃取30min后,吸附过程趋于平衡.采用40mL顶空瓶,商标纸整张取样,可以消除由于样品的不均一性引起的误差.分析34种卷烟印刷包装材料,共检出4类26种挥发性有机物.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茹  罗莎莎  王如月  杨梦思  孙雅丽  虎海防  张萍  
【目的】探索不同生长时期核桃叶片中挥发性有机物特征,明确核桃叶片的挥发性成分;比较不同时期核桃叶片中挥发性成分差异,构建不同生长时期核桃叶片的挥发性有机物气味指纹图谱,为开展核桃种质资源叶片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GC-IMS)对4个不同生长时期(5、6、7和8月)8个核桃品种叶片的挥发性物质成分进行检测;利用GC-IMS二维谱图、指纹图谱结合主成分分析(PCA)比较不同生长时期核桃叶片的挥发性成分差异。【结果】GC-IMS对4个生长时期8个核桃品种叶片共检测出102种挥发性成分,包括萜烯类12种、酯类30种、醛类24种、醇类19种、酮类9种、其他类8种,其中32种挥发性物质是4个生长时期核桃叶片共同检测到的组分,包括芳香醇、壬醛、桉叶油醇、桉叶油醇二聚体、正己酸乙酯、正己酸乙酯二聚体、乙酸戊酯、正乙醇、2-已烯醛、正己醛、庚醛、异丁酸乙酯、丙酸乙酯、2-甲基丁醛、异戊醛、乙酸乙酯、乙醇、异戊酸乙酯、3-甲基-1-戊醇、1-戊醇、丁酸己酯、丁酸丙酯。核桃叶片生长程度对其挥发性组分影响很大,‘温185’、‘新新2’、‘纸皮’、‘美国红核桃’、和‘紫金’核桃的挥发性物质总含量5—8月呈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6月挥发物质含量达到最高;‘山核桃’、‘美国东部黑核桃’和‘小果黑核桃’的挥发性物质总含量5—7月呈上升趋势,7—8月呈下降趋势,7月挥发性物质含量达到最高。不同生长时期核桃叶片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变化明显,部分挥发性物质随核桃叶片生长逐步减少。【结论】不同生长时期核桃叶片挥发性成分在物质种类上差异较小,但相对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萜烯类和酯类物质随核桃叶片生长发育先增加后减少,醇类物质随生长时期变化先降低后升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