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99)
2023(15107)
2022(12416)
2021(11298)
2020(9691)
2019(22057)
2018(21840)
2017(42711)
2016(23095)
2015(26330)
2014(26624)
2013(26387)
2012(24181)
2011(21580)
2010(21651)
2009(20258)
2008(19767)
2007(17710)
2006(15731)
2005(14398)
作者
(66276)
(55762)
(55628)
(53334)
(35382)
(26650)
(25437)
(21750)
(21009)
(19913)
(19061)
(18584)
(17614)
(17588)
(17410)
(17264)
(16628)
(16607)
(16137)
(16041)
(13792)
(13638)
(13568)
(12910)
(12685)
(12572)
(12171)
(12089)
(11252)
(10931)
学科
(116564)
经济(116452)
管理(66513)
(64640)
(51191)
企业(51191)
方法(47934)
数学(42526)
数学方法(41996)
(29707)
中国(28645)
(27888)
地方(24573)
业经(23433)
(20859)
农业(20252)
(19178)
(18246)
贸易(18238)
(17670)
(16170)
财务(16109)
财务管理(16068)
(15669)
银行(15636)
(15561)
金融(15558)
企业财务(15238)
(15156)
理论(14931)
机构
学院(337149)
大学(336952)
(151170)
经济(148296)
管理(130151)
研究(113101)
理学(111914)
理学院(110744)
管理学(108741)
管理学院(108113)
中国(86670)
(69620)
(67750)
科学(66463)
(56856)
财经(54072)
(53297)
中心(52709)
研究所(51190)
(50836)
(48982)
经济学(47926)
业大(47328)
北京(43771)
(42991)
经济学院(42929)
师范(42590)
农业(41439)
(39955)
财经大学(39915)
基金
项目(219810)
科学(174106)
基金(161233)
研究(160533)
(139309)
国家(138165)
科学基金(119543)
社会(104594)
社会科(99238)
社会科学(99212)
(85229)
基金项目(84461)
自然(76064)
自然科(74355)
自然科学(74337)
教育(74049)
自然科学基金(72997)
(71170)
资助(66704)
编号(64604)
成果(52243)
重点(49372)
(49173)
(47757)
(44954)
课题(44123)
国家社会(43838)
教育部(42785)
科研(42285)
创新(42139)
期刊
(170539)
经济(170539)
研究(100643)
中国(62655)
(54031)
(48856)
管理(48789)
学报(48762)
科学(45614)
大学(37839)
学学(35756)
农业(32524)
(31947)
金融(31947)
技术(31023)
教育(30423)
经济研究(28099)
财经(27866)
业经(26446)
(24060)
问题(22855)
技术经济(18575)
统计(18537)
(17404)
(16892)
(16091)
理论(16056)
商业(15796)
世界(15456)
(15132)
共检索到5048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关信平  
收入分配问题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改革前分配的平均主义转变为收入差距逐渐扩大。分配格局的这种变化近来引起了党中央乃至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低收入群体收入过低、收入缺乏有效保障、收入增长预期不确定,目前已成为重大社会问题。保障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稳步提高其收入水平,对缩小收入差距,保持社会稳定和谐将起着重要作用。本期"关注"对"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问题"进行讨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唐东波  
本文借助于开放经济中的后凯恩斯对立要求模型,构建以劳资议价为特征的劳动收入占比决定方程,进而系统考察全球化等因素对中国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机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系统广义矩(Sys-GMM)估计结果显示,全球化进程中的贸易扩张显著地提高了中国劳动收入占比水平,据此验证了传统贸易理论的基本结论;FDI却不利于当前劳动收入占比的改善,这主要源于地区间为FDI而竞争,导致劳资议价发生了有利于资本的扭转;经济增长与劳动收入占比之间存在"U"型关系,但中国目前仍处于下行区间,进而中国的劳动收入占比总体上呈现逆周期性特征;除此之外,人民币汇率贬值、财政支出扩张以及资本深化等均有助于中国劳动收入占比的上升...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天华  董志强  付才辉  
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S),本文利用不同规模城市劳动者工资收入分布的差异,将城市规模对劳动者收入的集聚效应与选择效应进行分离,并进一步对比了市场化改革前后城市规模对劳动者收入影响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化改革以来,城市规模对劳动者的集聚效应逐渐消失,选择效应逐渐加强,表现为大城市系统性收入优势消失,低收入劳动者占比下降。因此,目前大城市劳动者收入较高,可能不是因为大城市提升了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水平,而是大城市竞争更为激烈,淘汰了低技能劳动力的结果。这一发现为理解当前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收入差距不断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天华  董志强  付才辉  
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S),本文利用不同规模城市劳动者工资收入分布的差异,将城市规模对劳动者收入的集聚效应与选择效应进行分离,并进一步对比了市场化改革前后城市规模对劳动者收入影响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化改革以来,城市规模对劳动者的集聚效应逐渐消失,选择效应逐渐加强,表现为大城市系统性收入优势消失,低收入劳动者占比下降。因此,目前大城市劳动者收入较高,可能不是因为大城市提升了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水平,而是大城市竞争更为激烈,淘汰了低技能劳动力的结果。这一发现为理解当前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昕  
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和劳动力市场竞争理论分析,利用CFPS数据和ESR模型探讨了教育对劳动者非正规就业和工资收入的影响,评估了教育对非正规就业者与正规就业者工资差异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受教育年限越长的劳动者非正规就业的可能性越低;非正规就业者的工资收入和教育收益率显著低于正规就业者,教育扩大了非正规就业者与正规就业者的工资差异;非正规就业者与正规就业者的教育收益率都在本科阶段达到最高,本科教育在非正规就业与正规就业劳动力市场上均具有生产功能和信号功能。此研究对于全面认识非正规就业、深化教育改革和构建富有弹性的劳动力市场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范慧  费利群  
笔者利用1993年~2009年间各省数据,对1993年~2009年、2002年~2009年、1993年~2001分别建立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劳动份额的影响。研究表明:经济全球化对劳动份额的影响主要发生在2002年~2009年,由于1993年~2001年与2002年~2009年经济全球化对劳动份额的效应不同而相互抵消,1993年~2009年间经济全球化对劳动份额的影响不具有显著性,掩盖了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劳动份额的影响。进一步以2002年~2009年间数据,对东、中和西部地区分别建立面板数据模型,研究表明:经济全球化对劳动份额的影响逐步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并且可能会呈现倒U型趋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颖  
劳动者语言能力是其技能的外在体现之一。本文通过使用CGSS2010年的数据,测度并分析了劳动者语言能力对收入的影响,并对其内在机理和外部性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1)劳动者语言能力对收入的影响程度约为11.62%~15.60%,克服内生性和样本自选择问题后的结论依然稳健。(2)就这种影响的效应而言,中东部地区和平均收入组以上更为明显。就细分的语言能力而言,英语能力的溢价高于普通话,同时两种语言的表达能力溢价显著高于听力能力的溢价。(3)这种影响的传导机制在于较好的语言能力有助于劳动者节约搜寻工作的时间,通过提高就业的机会成本来增加自身收入。这种影响机理容易被微观个体学习,因此劳动力市场上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淑清  
我国脑体劳动者收入差异走过了从悬殊到消失,再从倒挂到拉开的历程。经过多年的改革,就全国范围总体来说,脑体劳动者收入倒挂的问题已经解决;就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所有制单位等方面来说,脑体劳动者收入差异呈现不同的特点。脑体劳动者收入应该拉大差异,并且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这个差异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这样既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也真正体现了脑体劳动者贡献与收入的公平合理。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丁守海   陈雯雯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劳动者选择新就业形态工作,加剧了制造业的缺工现象。为探究哪些人更倾向于选择新就业形态工作及其选择原因,首先,本文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视角分析了新就业形态的本质,发现资本通过算法等手段加强对劳动的控制,攫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但它通过分享制、时间自由等形式掩盖了剥削,以吸引劳动者。然后,本文利用第一手的调查数据发现,34岁左右的精壮劳动力最易选择新就业形态,选择的主要原因是收入高和时间自由。但平台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和培训机会,长此以往将损害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并阻碍他们提升人力资本。最后提出政策启示:政府应着力推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并加强对新就业形态从业者的劳动权益保护。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天勇  张弥  
经济学新领域:劳动者行为的制度分析周天勇,张弥劳动者行为的制度分析,看起来似乎是经济学微观而又狭窄领域中进行的一种研究。其实不然,劳动者行为制度分析是经济研究的一个新的拓展。一、经济分析创新和理论的实践模拟经济理论假说如果不随实践的发展而创新,将是灰...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邹晓凡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内部的劳动者对于劳动价值观的认识也正发生着变化,从初期的市场经济尝试到如今的市场经济不断深化,我国生产企业的工人对于劳动的认识,也从原先的劳动光荣逐步过渡到劳动生存,继而转变为劳动创业论。对于大多数产业工人而言,劳动价值观已经从精神层面的支撑转变为物质层面的需求。劳动力结构的多元化与组织内劳动价值观的多元化成为一种常态。转轨期我国劳动者需要对劳动价值观的再认识,应该尊重自然的劳动规律。实现劳动的内在和外在统一是劳动生产力提升的根本动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玉芬  
劳动价值论的提出 ,是政治经济学形成的标志和基石 ,它结束了重商主义仅从流通层面论证赚钱术的机敏和浅薄 ,开始了针对生产领域对经济矛盾的理性思维。也正是由于理性思维对经济矛盾的揭示和论证 ,劳动价值论一直受到攻击和歪曲。坚持和反对劳动价值论 ,是政治经济学史上矛盾斗争的一条主线。但只要劳动还是劳动 ,交换的还是劳动所创造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 ,那末 ,劳动价值论作为理论概括的劳动者的基本经济观点 ,就有其意义 ,而且应随劳动者素质技能及其劳动方式、产品的发展而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松涛  严太华  
文章基于Berliant&Fujita知识创新与扩散模型,扩展构建了2×3×3的空间动态均衡模型,对知识关联、劳动者迁移与城镇化格局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知识资本自由流动和劳动者自由迁移的情况下,城乡空间格局演化的内生动力来源于知识资本的收益率差异、劳动者的福利水平差距及其循环积累因果作用,最终可能演变成为两种均衡且稳定的"核心—边缘"型城镇化格局,这种均衡格局差异取决于城乡贸易自由度以及由现代产品支出份额、现代产品替代弹性、技能劳动者份额决定的临界值。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苑涛  
在全球竞争中 ,过分强调劳动力的价格 (比较优势 )是不对的 ,重要的是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竞争能力 (竞争优势 ) ,而劳动者的竞争优势是由其价格和素质两方面组成的。随着全球化的发展 ,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 ,我国应该采取积极的劳动保障政策 ,提高劳动者素质 ,同时继续举办基本的福利 ,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水平 ,使我国劳动力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得到提升 ,促进经济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炜  
文章使用2012年我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探讨劳动者的薪酬形式对其工资收入的影响。数据表明,绩效工资制下的劳动者收入最高,而计件工资制下的劳动者与计时工资制下的劳动者月收入没有差别。这种无差别是受到了工作时间这一中介变量的影响,控制工作时间之后,工资计算方式对劳动者工资收入产生了显著影响,计件工资制下劳动者时薪低于计时工资之下的劳动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