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53)
- 2023(10620)
- 2022(9289)
- 2021(8941)
- 2020(7424)
- 2019(17270)
- 2018(17130)
- 2017(33472)
- 2016(18283)
- 2015(20518)
- 2014(20484)
- 2013(20612)
- 2012(18652)
- 2011(16274)
- 2010(16093)
- 2009(14671)
- 2008(14427)
- 2007(12160)
- 2006(10603)
- 2005(9105)
- 学科
- 济(65537)
- 经济(65455)
- 管理(57394)
- 业(52047)
- 企(45099)
- 企业(45099)
- 财(33775)
- 方法(31992)
- 数学(27683)
- 数学方法(27387)
- 税(21779)
- 税收(20343)
- 收(20174)
- 中国(17930)
- 农(17419)
- 务(16889)
- 财务(16832)
- 财务管理(16784)
- 企业财务(15970)
- 财政(15265)
- 学(14863)
- 业经(14821)
- 地方(14561)
- 制(13173)
- 政(12643)
- 和(12058)
- 理论(11902)
- 农业(11254)
- 贸(11083)
- 贸易(11079)
- 机构
- 大学(248222)
- 学院(246557)
- 管理(101561)
- 济(93461)
- 经济(91353)
- 理学(88879)
- 理学院(87927)
- 管理学(86552)
- 管理学院(86110)
- 研究(77582)
- 中国(57340)
- 财(56325)
- 京(52260)
- 科学(49465)
- 财经(40609)
- 所(38693)
- 经(36780)
- 业大(35579)
- 江(35230)
- 农(34978)
- 研究所(34668)
- 中心(34477)
- 北京(33167)
- 范(31072)
- 师范(30826)
- 财经大学(30056)
- 州(28527)
- 院(28285)
- 农业(27220)
- 经济学(27218)
- 基金
- 项目(171115)
- 科学(133858)
- 研究(126615)
- 基金(124083)
- 家(107100)
- 国家(106209)
- 科学基金(91803)
- 社会(78409)
- 社会科(74268)
- 社会科学(74247)
- 基金项目(66801)
- 省(66058)
- 自然(59975)
- 自然科(58566)
- 自然科学(58553)
- 自然科学基金(57468)
- 教育(56924)
- 划(55544)
- 编号(52678)
- 资助(50979)
- 成果(43297)
- 部(37338)
- 重点(37289)
- 创(35653)
- 发(34908)
- 课题(34778)
- 项目编号(33777)
- 创新(33152)
- 科研(32943)
- 大学(32277)
共检索到3588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汪叔九
解放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消灭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主义本质所决定的。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这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仍坚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相符合。为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劳动者的个人劳动报酬要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平均主义,实行多劳多得,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坚持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政策。这个分配战略的选择,是一个英明的决策。只有一部分人先富,才能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富裕起来,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由此也说明,部分人先富与共同富裕是统一的,并行不悖的。正由于坚持先让一部分人富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史娟娟 丁鹏
社会主义构想与形成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时代特征,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当前,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特色最受瞩目:中国根据国情需要,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理论,并稳步进行了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国当初在20世纪的历史关头选择跨过资本主义阶段而直接发展社会主义,这本身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发展。而且,我国是从有着悠久历史的封建社会直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许多因素,可以说是社会主义发展中要一直进行修正、修改或发展的任务。文章对"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马菊花
公共文化服务承担了实现人民精神共同富裕的历史责任,而财税政策则是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保障。纵观公共文化服务从低质量到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沿革,与我国的财税政策支持密不可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以精神共同富裕理论、国家善治理论、公共财政理论为依据,构建起财税政策支持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理论,其作用机理体现在财力保障、工具调节、促进文化公平等方面。但在实践中,公共文化服务依然受到参与主体单一、财政政策不平衡不协调、财政预算与考核监督偏弱、税收政策不到位等的制约。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在于:一方面,构建政府和社会共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格局,提供相应的财税支持、补贴、鼓励政策;另一方面,健全财税政策机制,包括完善预算方案和强化监督考核、加大对中西部的转移支付力度、加强地方政府供给能力等。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强国令 商城
文章使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实证研究了数字金融对家庭财富积累、财富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的影响后,数字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家庭财富积累,经过使用多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该结论依然成立。(2)创业和配置风险金融资产是数字金融影响家庭财富的重要渠道。(3)财富规模越小的家庭,使用数字金融产生的创富作用越大,并且老年人、低教育程度、低收入水平、农业户口群体家庭和农村居民家庭使用数字金融能够产生更大的创富作用。总的来说,财富是富裕的题中之义,数字金融能够在提升家庭财富总体水平的基础上缓解财富不平等,从而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文章的研究发现为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政策参考依据。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数字金融 家庭财富 财富不平等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甘煦 田鹏 林怡彤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居民消费的重要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然而,我国居民“低消费、高储蓄”的现象一直未能得到根本性改善。本文从“降低贫富差距、推进共同富裕”视角就如何推进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升级问题展开实证研究。本文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从微观层面探讨了财富差距与家庭消费之间的因果关系与两者间的潜在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区县层面财富差距对该地区消费总支出与消费升级有着显著且稳健的抑制效应,并且这种影响在不同地区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在东部、受教育程度高、总收入高以及女性占比多的地区中,财富差距对消费的抑制作用会得到缓解。进一步研究发现,财富差距扩大主要通过扩大收入差距与降低居民幸福感这两条渠道来抑制消费。本文研究结论对打通阻碍居民消费的各项节点,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甘煦 田鹏 林怡彤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居民消费的重要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然而,我国居民“低消费、高储蓄”的现象一直未能得到根本性改善。本文从“降低贫富差距、推进共同富裕”视角就如何推进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升级问题展开实证研究。本文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从微观层面探讨了财富差距与家庭消费之间的因果关系与两者间的潜在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区县层面财富差距对该地区消费总支出与消费升级有着显著且稳健的抑制效应,并且这种影响在不同地区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在东部、受教育程度高、总收入高以及女性占比多的地区中,财富差距对消费的抑制作用会得到缓解。进一步研究发现,财富差距扩大主要通过扩大收入差距与降低居民幸福感这两条渠道来抑制消费。本文研究结论对打通阻碍居民消费的各项节点,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许健 季康先 刘晓亭 夏炎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不断演化,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势必对中国现阶段以及未来的劳动力收入分配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使性别工资差距呈现新特征。本文首先构建理论模型刻画工业机器人应用通过影响技能工资差距进而影响性别工资差距的经济逻辑;然后利用IFR机器人数据、第二次经济普查微观企业数据测算各城市工业机器人密度,并在匹配微观个体和城市变量的基础上,使用固定效应模型与工具变量法实证考察工业机器人应用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提高了男女性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且有助于缩小性别工资差距。分样本回归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缩小性别工资差距的作用在初始性别工资差距较高、劳动力技能水平较低、制造业组别中更为明显。本文进一步分析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宏观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各省份基尼系数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有助于改善省份层面收入分配状况。本文研究不仅对国家引导产业数字化、自动化转型提供政策参考,还对缩小中国性别工资差距、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提供新的政策启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茂修
由于平均主义在其实质上是一种对产品占有权的平均化观念和主张,因此,它不仅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相悖,而且还严重偏离了按劳分配的轨道。因为按劳分配的原则赋予劳动者的,只是按照其提供的劳动量(包括数量和质量)的多少获得相应劳动报酬的权利。除此以外别无附加。因此,按劳分配本身就表明了由于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的不等,必然去出现劳动报酬的差异。在商品货币关系下。劳动者个人用货币所能买到的社会产品也就不可能相等,甚至极不相等。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庄西真
8月17日,中央财经委第十次会议研究扎实促进共同富裕问题。这是非常美好的国家发展愿景,也反映了包括我在内的每一个普通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可是,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要共同富裕,就必须静下心来准确理解我们要实现的共同富裕是什么样的,以及如何实现之。会议给了我们答案: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实现共同富裕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从社会结构的角度理解,一个共同富裕的社会就是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社会,中间大指的是规模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
关键词:
共同富裕 中等收入群体 低收入人群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赵洪生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是科学发展的题中之义,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景,也是分配伦理的价值目标。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强城乡居民的收入,逐步向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目前已到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的时候了,应当作为科学发展的一个中心课题,认真研究和谋划。鉴于分配问题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伦理问题,本文从分配伦理的视角,围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改革分配制度,整顿分配秩序,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共同富裕,提出6个方面建议:以调整结构为主线,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深化改革,完善收入决定机制;重视理顺分配关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大调节力度,遏止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突出一...
关键词:
科学发展 共同富裕 分配伦理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陶金国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改革成果令人瞩目。但随着体制转轨,在我国地区、部门、个人等诸多领域,收入分配差距也不断扩大,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和不安。因此,为顺利推进改革,正确...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王婷 田佳禾
2022年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向着实现2035远景目标和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的开局之年。“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根本体现。进入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我们取得了全面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在通往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进入新发展阶段,党中央进一步擘画了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蓝图,为我国经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阶段性目标,也为理论研究提出了新课题。2022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题为《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署名文章,对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以后所面临的五大重点问题做了概括。~((1))在文章中,总书记强调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鲜明宣示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詹静楠 吕冰洋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共同富裕离不开财政作用的发挥。研究认为:经济学意义上分配平等本质上是居民效用平等,促进居民效用平等的分配有可支配收入分配、要素收入分配、间接税分配、公共服务分配和财富分配,它们贯穿于国民收入循环全过程;根据部门收入分配格局,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份额未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居民可支配收入不平等主要来源于城乡或区域的组间差距较大;个人所得税调节分配作用不应被高估,社会保障等转移性支出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差距在缩小。本文得出四点政策建议,包括兼顾公平与效率、重点关注组间差距、辩证地看待税收和社会保障的调节作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收入分配 国民收入循环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晶
立足金融结构优化背景,借助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金融结构优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结构优化能够赋能共同富裕,且经过内生性与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门槛回归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可正向调节金融结构优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得出,金融结构优化对共同富裕影响呈“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金融结构优化积极效应在不同区域和不同金融发展水平地区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晶
立足金融结构优化背景,借助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金融结构优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结构优化能够赋能共同富裕,且经过内生性与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门槛回归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可正向调节金融结构优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得出,金融结构优化对共同富裕影响呈“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金融结构优化积极效应在不同区域和不同金融发展水平地区存在显著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