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95)
2023(4636)
2022(3956)
2021(3671)
2020(3072)
2019(6957)
2018(6656)
2017(11677)
2016(6520)
2015(7199)
2014(6968)
2013(6856)
2012(6440)
2011(5706)
2010(5767)
2009(5208)
2008(5065)
2007(4495)
2006(4006)
2005(3560)
作者
(20801)
(17464)
(17315)
(16515)
(11159)
(8623)
(7939)
(6831)
(6820)
(6416)
(6224)
(6062)
(5773)
(5623)
(5587)
(5566)
(5394)
(5085)
(5033)
(5018)
(4484)
(4448)
(4375)
(4060)
(4045)
(3925)
(3876)
(3845)
(3758)
(3565)
学科
(24977)
经济(24961)
管理(14828)
(13089)
(10628)
企业(10628)
方法(9152)
(8794)
数学(7728)
数学方法(7539)
(7087)
地方(6618)
中国(6553)
业经(6103)
农业(5031)
理论(4662)
(4628)
环境(4502)
(4436)
(4008)
生态(3967)
(3522)
贸易(3521)
(3484)
(3420)
(3348)
(3279)
金融(3278)
(3210)
教育(3206)
机构
学院(90202)
大学(88733)
研究(35891)
管理(30641)
(29913)
经济(29093)
科学(26562)
理学(25925)
中国(25711)
理学院(25561)
管理学(24851)
管理学院(24710)
(20609)
(20327)
(19755)
研究所(18425)
业大(17945)
中心(15766)
农业(15683)
(14935)
(14651)
(14291)
北京(13402)
(13288)
(13128)
师范(13121)
(12777)
技术(12341)
研究院(11239)
科学院(11026)
基金
项目(65796)
科学(49403)
基金(44370)
研究(44174)
(41355)
国家(41025)
科学基金(33270)
(28055)
社会(24956)
基金项目(23636)
自然(23618)
(23459)
社会科(23428)
社会科学(23419)
自然科(22966)
自然科学(22952)
自然科学基金(22483)
教育(20164)
资助(18422)
编号(17562)
重点(15935)
(14727)
计划(14354)
科技(14163)
课题(13732)
成果(13476)
(13135)
科研(12994)
(12691)
创新(12349)
期刊
(35747)
经济(35747)
研究(24918)
学报(20734)
中国(18809)
(17798)
科学(17779)
大学(15161)
学学(14505)
农业(12428)
教育(11807)
管理(10922)
(9487)
技术(8916)
林业(8594)
(7359)
资源(6170)
业大(6158)
(6128)
金融(6128)
业经(6118)
科技(6041)
经济研究(5717)
(5518)
统计(4510)
(4318)
图书(4204)
农业大学(4124)
财经(4092)
技术经济(4079)
共检索到1356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栋   刘桂华  
【目的】对郑州市树木园植物群落景观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提升园林植物群落景观设计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实地勘察查郑州市树木园,选取较为典型的地带树木展示区、濒危树木园区、观果林区、空中花园、绚秋林区、垂直绿化区、乡土树种园、引种驯化区以及化石园为主要调研区域,共选27个代表性植物群落样方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围绕树木园植物群落景观人文属性、环境属性两个层级,构建6个维度18个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得出不同植物群落适宜性排序。【结果】1)郑州市树木园植物群落景观各目标层权重大小为环境属性(52.54%)>人文属性(47.46%),意味着二者均在植物群落景观设计中占据重要地位;各准则层权重大小为自然度(23.84%)>观赏度(22.31%)>健康度(19.85%)>亲绿度(17.12%)>节水度(8.85%)>和谐度(8.03%),表明在展开郑州市树木园植物群落景观设计过程中,应重点关注植物群落的环境属性,即自然性、观赏性、健康性,并辅以多元人文属性进行植物景观搭配;2)景观综合评价结果分析指出,郑州市树木园植物群落的9个分区景观得分为濒危树木园区(6.261 5)>地带树木展示区(5.984 5)>观果林区(5.731 4)>垂直绿化区(5.659 1)>乡土树种园(5.573 2)>空中花园(5.526 4)>绚秋林区(5.349 7)>引种驯化区(3.232 3)>化石园(2.711 6);3)依据评价结果,从人文与环境两重属性出发,针对郑州市树木园植物群落景观提出规划布局与规划内容的设计策略。【结论】运用AHP方法对郑州市树木园9个分区景观植物群落景观进行综合评价,为树木园植物植被类型结构调整与景观优化提供理论参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元亮  
文章在系统分析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评价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构建了郑州市综合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仿真模型。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系统动力学分析了2003—2025年郑州市综合承载能力。结果显示:2003—2016年,郑州市综合承载能力指数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总体趋势,到2016年处在略微盈余状态。2017—2025年,设定的4种方案中,协调发展型发展方案基本能够满足郑州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主要指标的需要,但同时必须兼顾环境保护型发展方案以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实现郑州市的可持续发展。最后提出转变城市发展模式、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等郑州市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鲁春阳  文枫  
[目的]开展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是科学编制国土空间发展战略的基础。通过构建包含水土资源承载力、经济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3个维度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刻画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的特征与轨迹。[方法]运用均方差法,选取2010—2016年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分析其土地综合承载力特征。[结果](1)总体上,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不断增强,水土资源承载力呈现先升—降—升的动态演变特征;经济承载力持续增长,这源于郑州市土地经济效益的大幅提升;生态承载力呈现波动性增强的演变特征。(2)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经历了较低—中等—较高发展历程,但土地综合承载力处于低层次的较高阶段,仍有较大提升空间。(3)为提高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应加快"多规合一"规划的编制,科学划定城市增长边界和"三生"空间,转变城市发展理念,优化发展发展路径,提升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水平。[结论]郑州市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应加快建立土地综合承载力扩容的有效机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高宝嘉  梁隐泉  田菲菲  刘志群  乔丽霞  
从群落学角度出发,通过群落特征指数和典型相关分析的方法,分析枣园植物群落、景观的结构特征以及日本龟蜡蚧发生程度与植物群落、景观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根据群落相似性,不同样地枣园植物群落可归为平原和丘陵地区2类,前者群落多样性、均匀性较低,日本龟蜡蚧危害程度高;丘陵地区则表现为植物群落多样性、均匀性较高,而日本龟蜡蚧发生程度相对较低。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日本龟蜡蚧发生状况与枣园植物群落性状显著相关,在景观特征指数上,也表现出与植物群落相类似的平原与丘陵地区的差别,在景观性状中,景观多样性和荒地比例对日本龟蜡蚧的影响最强。景观多样性较高、荒地比例较大的地区,日本龟蜡蚧的危害程度较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志启  郭慧慧  
文章通过构建熵权TOPSIS模型对郑州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了郑州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在2002—2016年,郑州市区域总体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呈现上升趋势,资源环境承载力对郑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因子也越来越大,并逐渐成为主要的制约因素,同时,由于资源环境自身所具有的刚性,郑州市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变动性不大,当社会经济及人口增长到达一定水平之后,资源环境承载力将会制约郑州市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雷维群  董丽  
根据实地调查和相关文献资料考证得知,厦门植物园共有植物5 300余种,隶属于268科,1667属,其植物生境包括山沟湿地、林缘及林下、水岸坡地、疏林草地及温室沙地5种生境类型.在划分专类园、园路、其他三类植物景观类型的基础上,分析了植物园植物景观的特色.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叶郁  
低技术所表达的回归自然和传统的理念是对生态景观设计方法的解读,具有其独特的地域特征和低廉的成本优势。低技术的应用实施提升了大目湾景观水系项目提供了生态安全,水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区域生态破坏得到有效控制,达到促进生态多样性恢复,增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极大提升了大目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颖  秦小萍  
植物群落在城市绿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北京植物园具有典型特征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测绘和现场调查的方法,从群落的景观和生态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京植物园植物群落层次丰富,季相变化明显,基本实现了合理性和科学性并存.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贺丹   李海涛   原江琴   汪安印   王翼飞   李永华   刘艺平  
【目的】深入探究郑州市典型园林植物的滞尘及综合抗污染能力。【方法】以7种常见园林植物(女贞Ligustrum lucidum、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石楠Photinia serrulata、八角金盘Fatsia japonica、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海桐Pittosporum tobira、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为研究对象,在郑州市设立了街道、校园、公园3个采样区,采集各植物叶片滞留的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采用分级滤膜过滤法测定各植物叶片单位叶面积滞尘量,同时比较不同污染程度下各植物的光合参数以及叶片生理指标,对植物滞尘与生理光合指标进行相关性与主成分分析,筛选滞尘与综合抗污染能力突出的园林植物。【结果】(1)植物的单位叶面积滞尘量与所在环境的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成正比,且在颗粒物污染加重的情况下,不同植物对颗粒物的滞留量增幅是不均衡的。各植物滞留不同粒径颗粒物的能力有较大差异,枇杷对总悬浮颗粒物、细颗粒物的滞留能力最强,海桐对可吸入颗粒物的滞留能力最强。(2)随着采样区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的增加,各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叶片叶绿素a、b质量分数均呈下降趋势,叶片的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与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呈上升趋势。(3)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出,海桐与八角金盘的滞尘与抗污染综合能力较突出。【结论】在今后郑州市治理城市粉尘污染,进行城市绿化建设时,海桐与八角金盘可作为优先选择的植物。图2表4参38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厚江  
Growth quality of urban trees should include exterior growth quality, interior growth quality and anti-natural-calamity ability. To determine the whole growth quality of a tree, it is necessary to observe exterior characters of every part of the tree carefully. The hollows of the roots caused by dec...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甄江红  王永秀  成舜  宝力高  
以1977年MSS及1990年、2000年、2005年TM影像数据为基本信息源,运用RS与GIS技术,选择若干相关指标,在系统分析四合木生境景观构成动态变化及其自然与人文驱动因子变化特征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了四合木生境景观动态驱动因子作用强度及其贡献率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8年来四合木分布区景观构成变化较大,其中四合木种群面积不断减少而耕地、城镇、工矿等人工景观类型不断扩张,沙地与其他植被面积扩展明显,这与研究区旱化趋势加重、人为干扰强度加剧密切相关,且人为因素是造成四合木种群大面积减少及其生境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外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杰  王帅  胡琳  丁圣彦  梁国付  
【目的】分析郑州雁鸣湖地区1988-2009年水域景观格局动态变化。【方法】利用1988、2001和2009年的遥感数据,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雁鸣湖地区河渠、居民点、水浇地、林地、道路、坑塘和旱地7种景观类型面积的变化进行分析,并对其生态空间动态变化及景观格局指数变化进行分析。【结果】1988-2001年、2001-2009年,水域景观中河渠景观面积变化量分别是0.319 1和2.210 6km2,变化率分别为14.46%和87.55%;坑塘景观面积变化量分别是10.379 3和-6.556 8km2,变化率分别为460.91%和-51.91%。水域景观的平均斑块分维数呈减小的趋势,连通...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冬燕  林文鹏  赵敏  
以正在生态恢复进行中的苏州河水体为研究对象,共设黄渡、华漕、北新泾、武宁路桥、长寿路桥和浙江路桥6个采样点,从2000年10月至2002年10月间按春、夏、秋、冬进行了9次采样,另外,在黄渡、华漕和武宁路桥于2002年的5月和6月增加了5次采样,对苏州河浮游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和数量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苏州河浮游植物的平均个体数达到了4.7×106ind/L,细胞密度平均值为10.2×106ind/L,生物量均值为5.73 mg/L。苏州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定性和定量组分表达均显示绿藻优势,其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5.774 ind/μL和2.159 mg/L;属数、种数和生物量结构以硅藻...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唐金玉  王岩  戴杨鑫  周涛  
通过155 d围隔实验检验了不同施肥条件下鱼蚌综合养殖水体中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实验设3个处理:施鸭粪、施化肥、兼施鸭粪和化肥。放养种类为三角帆蚌、草鱼、鲫、鲢和鳙,放养量分别为每围隔20、15、5、5和5个。结果发现,围隔内浮游植物生物量平均值为(2.1~6.0)×108个/L。不同施肥方法对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优势种、叶绿素a(Chl.a)、生物量以及蓝藻在浮游植物生物量中的比例无显著影响。浮游植物群落变化表现出较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影响围隔浮游植物群落的理化因子为TN、NH3-N和DO。研究表明,采用不同施肥方法的围隔内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未表现出显著差异,难以从浮游植物角度解释兼施鸭粪和化肥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