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49)
2023(8072)
2022(6907)
2021(6657)
2020(5568)
2019(13008)
2018(12741)
2017(24868)
2016(12921)
2015(14374)
2014(13877)
2013(13222)
2012(12012)
2011(10416)
2010(9855)
2009(8448)
2008(7597)
2007(6100)
2006(4798)
2005(3716)
作者
(32902)
(27955)
(27610)
(26312)
(17694)
(13398)
(12591)
(11064)
(10851)
(9691)
(9634)
(9343)
(8843)
(8645)
(8356)
(8309)
(8245)
(8109)
(8107)
(7802)
(6582)
(6512)
(6496)
(6490)
(6215)
(6199)
(5823)
(5786)
(5584)
(5425)
学科
(52996)
经济(52947)
管理(33980)
(32250)
方法(26959)
(25496)
企业(25496)
数学(24783)
数学方法(24442)
地方(14715)
(14162)
中国(12009)
(11970)
业经(10254)
农业(9639)
(8862)
贸易(8856)
环境(8685)
(8645)
(8503)
(7865)
财务(7834)
财务管理(7818)
技术(7684)
企业财务(7433)
(7213)
(7141)
地方经济(6940)
(6720)
理论(6302)
机构
学院(164773)
大学(164242)
管理(69371)
(67888)
经济(66600)
理学(61237)
理学院(60529)
管理学(59408)
管理学院(59083)
研究(50838)
中国(37310)
(35515)
科学(31497)
(28087)
中心(26243)
业大(25289)
(24291)
财经(23847)
(22669)
(22494)
(22068)
(22015)
师范(21879)
北京(21632)
经济学(21100)
研究所(20911)
(19599)
经济学院(19333)
农业(18694)
经济管理(18593)
基金
项目(128430)
科学(103646)
基金(96175)
研究(92430)
(83702)
国家(83066)
科学基金(73715)
社会(60909)
社会科(57891)
社会科学(57878)
基金项目(52723)
自然(49136)
(48752)
自然科(48000)
自然科学(47987)
自然科学基金(47083)
教育(42440)
(42433)
资助(37936)
编号(36390)
重点(28623)
(28464)
(27826)
(27346)
成果(26310)
国家社会(25804)
创新(25608)
科研(25209)
教育部(24822)
人文(24609)
期刊
(64891)
经济(64891)
研究(42518)
中国(27583)
学报(23233)
科学(23226)
管理(23016)
(21056)
(20108)
大学(18699)
学学(17754)
技术(15375)
教育(13923)
农业(13840)
(11843)
金融(11843)
业经(11075)
财经(10792)
经济研究(9974)
资源(9851)
问题(9498)
(9263)
统计(8000)
(7715)
理论(7637)
科技(7618)
(7502)
技术经济(7475)
(7330)
现代(7253)
共检索到2219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许晓霞  柴彦威  颜亚宁  
文章针对中国大城市周边涌现的巨型居住社区现象,基于居民日常活动和出行调研数据,利用GIS软件对巨型社区居民出行的时空路径和活动分布进行刻画,总结出郊区巨型社区居民的工作、购物、休闲活动空间特征和整体活动空间模式,探讨这种独特的郊区物质空间对居民行为空间的影响;并通过郊区巨型社区与内城、郊区普通社区的对比分析,探讨其在城市空间结构中的意义,剖析巨型社区自身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未来巨型社区发展政策的制定和发展方向的选择提供一定的依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瑞华   冯健  
行为转向与社会转向下个体行为模式分析为人地关系研究提供微观视角,然而以往研究关注行为决策与空间的关系,忽视了空间对人心理与认知层面的反馈作用。“神经转向”强调了人的心智与空间的关系,运用神经机制探究人的感知、情感、行为与空间的相互作用。论文在神经转向的背景下,结合行为主义研究范式,构建“认知—决策—反馈”的“人—行为—空间”闭环分析框架,在空间—行为互动理论的基础上,强调人脑的环境感知、经验学习、综合决策能力在重构认知与重塑偏好中的作用,并进一步从行为主体、空间行为的角度分析“空间—人”反馈过程。论文以北京市望京地区为例,采用深度访谈和活动日志分析方法对典型案例日常活动进行解读,结果表明,该框架能较好地解释个体短期行为与空间的互动关系,以及空间图谱、空间偏好和行为决策在个体与空间互动中的中间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长岐,甘国辉,李晓江  
人口郊区化与居住郊区化是近年来北京市发展的主要特征。文章以北京市中心区和近郊区为研究区域,首先利用四普和五普数据,分析了人口分布现状和变化特征及居住用地的空间分布变化。由此提出,北京市的人口郊区化与居住用地的空间扩展过程是一种互动的效应关系。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艳  柴彦威  
中国城市的郊区化不仅重塑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还推动了居民生活方式与生活活动空间的转变。生活活动空间的郊区化成为继人口、工业、商业及办公业等郊区化浪潮之后,郊区化发展的新趋势。面对郊区化所伴随的能源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生活质量下降,以及社会极化与空间分异等新问题,亟待引入行为研究方法,从个体生活活动空间的视角重新解读中国城市郊区化的过程,并反思目前郊区化进程中城市空间组织及发展模式的弊端。本文以生活活动空间为切入点,将地理学与社会学相结合,提出了新的郊区化研究视角、研究框架、研究内容与方法,试图基于完整的个体生活经历,对以往单一要素的郊区化研究进行整合,并借助GIS进行可视化的地理叙事方法,为开展生活活动空间的郊区化研究提供有效途径;这不仅对于郊区化理论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丰富了基于个体行为的城市空间研究框架。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张吉福  
当前,"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大都市为应对资源约束与生态环境破坏的双重压力以及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双重需要,必须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以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开展。笔者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探讨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以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为切入点,构建科学合理的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赵茜宇  张占录  华逸龙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都市郊区耕地保护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从耕地保护缺乏经济补偿机制和动力机制出发,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分析基于土地发展权的设立和配置完善耕地保护相关政策的路径。研究表明:1土地发展权基于公平的理念,因规划和土地用途管制而产生;2土地发展权为耕地保护提供了一个与土地用途管制相补充的经济补偿机制;3土地发展权的初始配置需依据土地利用规划,根据相关指标确定土地发展权的初始数量;4土地发展权对耕地保护的实现路径主要体现为市场交易和政府购买。基于此,政府应通过法律、规划监管的完善和耕地保护基金的设立来构建基于土地发展权的耕地保护体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升  
农村社区化进程包含由空间转型向文化转型的双重过程,由此促使农村由传统村落治理模式向社区管理模式转变。从北京近郊区的实地调查结果来看,在农村社区化的双重转型过程中,尽管空间转型影响了传统村落文化,但农民的日常生活依然具有很强的"路径依赖"特征,文化转型产生出"文化堕距","村落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农民的终结"。然而,特大城市的土地价值内嵌于农村社区化的空间转型,极大地促使了农民原初的生存理性转变,这可能使得城市化进程中的特大城市农民市民化进程呈现特殊路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强  刘洪银  
以北京市郊区为例,分析了都市郊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进入"转移后"新阶段的特点,提出这一阶段政策的着力点应是推进就业及社会服务方面的城乡一体化,为城乡劳动力提供均等的以住房福利和社会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公共福利与服务,巩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成果。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孙瑜  冯健  
在传统的游憩空间研究中,郊区居民的游憩行为往往被忽略,另外,行为地理学的一些理论命题需要进一步验证。选取北京市回龙观社区作为实证研究地区,基于问卷调查数据,研究了郊区居民游憩行为的空间特点、决策影响因素与过程,以及游憩行为的事后评价。研究发现:郊区居民的游憩地点选择呈现距离衰减规律,自然型与锻炼型活动在内圈层比例较高,娱乐型与交往型活动在外圈层比例较高。行为决策中的主观因素,如感知信息、偏好等在郊区居民游憩行为决策过程中起到了比较大的作用;对当前社区游憩环境感知好、认同高、偏好高的居民,更容易选择在社区附近活动并保持较高的活动频率;行为结果与当前感知而非过去感知正相关,表明居民的感知印象与行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艳  柴彦威  郭文伯  
居民日常活动空间直接反映其对城市空间的利用状况及生活质量,从而得到地理学、规划学、社会学等领域的关注。中国城市在市场化转型、快速城市化等背景下,社会阶层分化与居住空间分异日益明显,城市社区无论在社会构成还是在建成环境上都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分异。基于对北京城市居民活动日志问卷调查数据,借助GIS可视化与空间分析方法,通过对北京城市不同类型社区居民日常活动的时空分布、活动空间形态及面积等特征的比较,揭示不同社区居民的日常活动空间的社区分异,试图将基于人口属性、设施供给的社区分异研究拓展到基于日常行为的居民对城市空间利用的社区分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焕成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的物质基础,是国家发展经济的重要资源。科学地评价土地质量,研究土地适宜利用方向,是因地制宜地合理利用土地的重要依据。一、土地的基本概念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严旭阳  张宏艳  
在新农村建设中,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北京市郊区环境治理和保护问题日趋重要,而生活垃圾的防治问题更是重中之重。文章分析了北京市郊区生活垃圾污染的严峻形势及生活垃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减物质化的角度提出了北京市郊区生活垃圾减物质化的几点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齐永华  张凤荣  吕昌河  
农户生产要素投入的方向和强度不仅反映了农户的经济行为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区域农业的发展方向。本文以北京市平谷区2003年的116个农户调查问卷为基础,对大城市郊区农户生产要素投入特征及其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预期收益不同,农户在各产业的劳动力投入数量、质量、物质投入水平和组合结构具有很大差异。在劳动力质量和数量投入方面,根据建立的劳动力质量投入模型进行计算,平谷区农户劳动力质量投入水平非农产业要高于农业产业,经济作物要高于大田作物,具体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非农产业、其他经济作物、畜牧业、菜地、果园、大田作物,同时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在农业内部从大田作物向经济作物转移的趋势明显...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韩非  蔡建明  刘军萍  
本文致力于探析京郊小城镇的经济地域类型及其发展的动力机制,综合运用了H.J.纳尔逊的城镇职能分类方法和区位商法,从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和从业结构出发,将京郊183个小城镇划分为四大类型。基于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进一步探讨了京郊四大类小城镇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演变趋势,结果发现这四大类小城镇的"核心—外围"空间格局十分明显,有着各自不同的功能定位和演进机理。基于此,为不同类型的小城镇制定了不同的发展策略,以便为今后不同类型的小城镇开展分类规划指导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田淑敏  张晓彤  宇振荣  
村镇发展规划和建设必须考虑城市发展的要求和农民的利益及愿望。本文在对农民和市民参与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北京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搬迁、新住宅和乡村景观建设的现状、问题等,对农民和市民意愿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