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86)
- 2023(14456)
- 2022(12337)
- 2021(11459)
- 2020(9906)
- 2019(22485)
- 2018(22278)
- 2017(43017)
- 2016(23383)
- 2015(25818)
- 2014(25241)
- 2013(24624)
- 2012(22547)
- 2011(19955)
- 2010(19818)
- 2009(17980)
- 2008(17287)
- 2007(14797)
- 2006(12693)
- 2005(10730)
- 学科
- 济(93764)
- 经济(93657)
- 管理(66979)
- 业(63674)
- 企(52633)
- 企业(52633)
- 方法(47593)
- 数学(42606)
- 数学方法(41895)
- 农(24944)
- 财(24534)
- 中国(22242)
- 学(20378)
- 业经(19814)
- 地方(18582)
- 环境(17095)
- 贸(16810)
- 贸易(16801)
- 农业(16554)
- 制(16520)
- 易(16309)
- 务(15725)
- 财务(15670)
- 财务管理(15640)
- 企业财务(14901)
- 理论(14808)
- 技术(14382)
- 划(14114)
- 和(13399)
- 银(12472)
- 机构
- 学院(325114)
- 大学(324613)
- 济(128791)
- 管理(127491)
- 经济(126319)
- 理学(112521)
- 理学院(111224)
- 管理学(108705)
- 管理学院(108131)
- 研究(105626)
- 中国(76961)
- 科学(69125)
- 京(67470)
- 农(59900)
- 财(56616)
- 业大(53991)
- 所(53139)
- 中心(49598)
- 研究所(49304)
- 农业(47506)
- 江(47256)
- 财经(46755)
- 经(42741)
- 范(41521)
- 北京(40992)
- 师范(40916)
- 经济学(40078)
- 州(39287)
- 院(38549)
- 经济学院(36467)
- 基金
- 项目(236161)
- 科学(186645)
- 基金(174236)
- 研究(162690)
- 家(155312)
- 国家(154083)
- 科学基金(132560)
- 社会(104815)
- 社会科(99492)
- 社会科学(99464)
- 基金项目(92963)
- 省(92725)
- 自然(90169)
- 自然科(88181)
- 自然科学(88154)
- 自然科学基金(86578)
- 划(79200)
- 教育(76350)
- 资助(71833)
- 编号(63099)
- 重点(53791)
- 部(51804)
- 发(49910)
- 创(49788)
- 成果(48136)
- 科研(46615)
- 创新(46596)
- 计划(45863)
- 教育部(44136)
- 国家社会(44110)
- 期刊
- 济(129290)
- 经济(129290)
- 研究(83676)
- 学报(58305)
- 中国(57645)
- 科学(52599)
- 农(52151)
- 管理(45145)
- 大学(43642)
- 财(43446)
- 学学(41854)
- 农业(35352)
- 教育(30231)
- 技术(28533)
- 融(24138)
- 金融(24138)
- 财经(22468)
- 业经(21787)
- 经济研究(21628)
- 业(19311)
- 经(19249)
- 问题(17579)
- 版(17200)
- 统计(17186)
- 策(16052)
- 科技(15988)
- 业大(15650)
- 资源(15634)
- 技术经济(15495)
- 商业(14682)
共检索到4491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林静 周钰荃 袁媛 刘于琪
伴随着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健康及其邻里环境的影响因素日益受到地理学和规划学研究关注。本文以广州市28个社区为例,利用2016年社区问卷调查数据、空间兴趣点POI、土地利用现状、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等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以探究居民健康的邻里影响研究,并通过多群组分析剖析不同社区邻里影响的差异。研究发现:(1)建成环境:高密度、混合型、公共交通发达的邻里会鼓励居民进行体育锻炼,并对心理健康带来积极影响;(2)社会环境:互助、信任、沟通交流以及社区参与程度较高的邻里对体育锻炼具有正向影响,并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带来积极影响;(3)不同社区邻里影响存在差异,社会经济指数(SESI)低的社区居民体育锻炼受到建成环境影响更显著,社会经济指数(SESI)高的社区居民体育锻炼受到社会环境影响更显著。研究希望为健康社区建设提供研究基础和政策支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邱婴芝 陈宏胜 李志刚 王若宇 刘晔 覃小菲
随着新型城镇化、健康中国等战略的提出,"城市健康"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议题。然而,既有研究较少基于邻里效应的视角,揭示城市社区环境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论文基于2015年广州市23个社区的1150份问卷调查数据,从邻里效应的视角出发,采用多层线性回归模型,识别了广州市居民心理健康的决定因素,尤其关注社区建成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广州市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在社区层面存在空间异质性,由个体层面因素与社区层面因素所共同决定。就个体因素而言,受教育程度、住房产权和身体健康状况对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就社区建成环境因素而言,服务设施配套和公园绿地供给均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就社区社会环境因素而言,社区纠纷数量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社区组织数量和邻里交往频率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建议通过社区规划和社区建设,加大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园绿地的供给,健全社区组织,鼓励邻里交往,从而提升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义 刘于琪 刘晔 李志刚 邱婴芝
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流动人口作为城镇化的主体,其主观幸福感的水平是衡量当前城镇化质量的重要依据。现有研究较少关注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在城市微观尺度的空间差异性,少有研究探讨邻里环境对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本文基于2015年广州调查问卷数据,采用多层线性回归模型,探讨了广州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水平及其主要影响因素,重点关注社会支持、邻里建成环境与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广州流动人口的主观幸福感平均水平仍然较低,具体表现为:(1)流动人口的生活满意度较低、消极情感偏高;(2)流动人口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地理空间异质性;(3)邻里社会环境(如邻里贫困、人口密度)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邻里建成环境(如整洁程度、交通可达性)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其中,邻里流动人口比重和人口密度,与流动人口的消极情感得分呈显著负相关;(4)广泛的社会支持能显著提升人口的生活满意度。因此,减少地区贫困、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拓展社会支持的来源等都将有助于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以及新型城镇化的推进。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流动人口 邻里环境 广州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牛通 袁媛
我国农村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相对贫困问题将是未来贫困研究的关键。文章以广州市为例,通过多源综合数据分析相对贫困分布规律和空间聚集特征,并结合结构方程模型探讨相对贫困空间分异的动力机制。研究表明:(1)广州市相对贫困呈现“高—低—高”的圈层分布特征;(2)根据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结果,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经济活力、自然环境等因素对广州市相对贫困空间分异形成了多重路径的影响关系;(3)结合地理区位和城乡差异划分内城衰落型、城乡融合型和乡村滞后型3种贫困模式,并针对不同贫困空间类型提出差异化的贫困治理建议,以期为后扶贫时代城乡相对贫困的精细化治理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晔 田嘉玥 刘于琪 李志刚
作为新型城镇化的主力军,流动人口的幸福感备受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社会纽带对城市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但鲜有研究揭示城市社区的邻里交往影响流动人口幸福感的机制和路径。本研究基于广州市23个社区1064份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多层线性回归模型,揭示社区邻里交往对流动人口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尤其关注邻里交往对社区贫困等环境压力所起到的缓冲效应。研究发现:流动人口的幸福感与所在社区的邻里交往程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社区的邻里剥夺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但没有证据表明,邻里剥夺指数与流动人口幸福感的关系随邻里交往程度的不同会有所变化。因此,和睦的邻里关系能够直接提升流动人口的幸福感,但未必能够缓冲环境压力对其幸福感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古恒宇 孟鑫 沈体雁 陈慧灵 肖凡
住宅价格的研究是当今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路网形态作为影响城市住宅价格的变量之一,在以往国内相关研究中较少被关注。本文基于改进后的空间句法(sDNA模型),结合特征价格法及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在对区域路网形态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路网形态对2015年广州市一手商品房价格的影响。文章发现:(1)sDNA模型作为新兴的高级空间分析模型,是对传统空间句法模型的补充和发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2)广州市路网形态呈现出"中心—边缘"特征,环城高速以内的区域是接近度和穿行度的前景网络核心,环城高速以外的大部分区域位于接近度和穿行度背景网络;(3)接近度与穿行度影响住宅价格时产生不同经济效应:接近度与房价呈正相关关系,穿行度与房价呈负相关关系;(4)"车位配比"等变量对住宅价格产生一定影响,楼盘所属行政区对商品房售价产生的影响与区域路网形态特征相关。
关键词:
路网形态 住宅价格 sDNA模型 广州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宋江宇 周素红 柳林 龙冬平 肖露子
中国城市化转型背景下,居民的公共健康成为城市地理研究的一个热点。越来越多研究关注健康的性别差异,但基于日常活动视角分析居民健康的影响因素和路径的性别差异研究较为缺乏。因此,作者尝试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不同性别群体居民属性、建成环境、日常活动对健康影响的差异。研究发现:全职男性、全职女性与非全职女性的自评健康存在显著差异,得分依次降低;健康影响因素和影响路径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日常活动受到更多约束,其健康更大程度受所住社区周边建成环境和日常活动的影响;女性亚群体之间的健康及影响路径也存在差异;在考虑居民健康性别差异的同时,需要重视就业状况对健康的影响。日常活动视角能揭示居民属性和建成环境对健康影响的路径,有助于理解居民健康影响的性别差异。本文拓宽了健康影响因素的研究框架,对转型背景下改善建成环境,减少日常活动约束,关注健康的性别差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扬 周素红 张济婷
居住迁移作为城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对个体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受到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关注,但鲜有从迁移所涉及的居住环境、迁移方向、距离等地理角度展开系统研究。本文以广州市为例,利用2016年入户调研问卷数据,运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并结合深度访谈法,分析居住迁移的时间特征、空间特征等因素对个体自评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居住迁移对个体健康的影响包括长期累积效应与短期效应。前者体现为个体18岁前频繁的居住迁移对生理和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后者为短时间内居住迁移对心理健康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此外,在最近一次居住迁移中,主动迁居对生理健康有显著正向影响,离心性迁移方向对心理健康亦有显著正向影响;长距离迁移对心理健康则为负向影响。研究结果对于个体择居、社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瑜康 袁媛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是现代城市社会阶层分化导致的普遍现象,西方许多研究证明这种特定人群集中居住的邻里会对其中的青少年的成长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本文以广州市鹭江村和逸景翠园社区为例进行对比研究,探究中国城市中不同邻里对居住在其中的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在此将邻里特征分为社会经济特征、家庭教育观念特征、同龄人交往特征、机构资源特征4个方面,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上述4个方面的邻里特征确实会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影响,其中社会经济特征对青少年的学习成绩有影响,家庭教育观念特征影响青少年的教育表现与心理状态,同龄人交往特征则对青少年性格有重要影响,机构资源特征会影响青少年发展机会的获得。而邻里影响的作用机制可以用Jencks等的邻里机构资源模式和群体社会化模式来解释。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康雷 张文忠
结合地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关于邻里社会环境和幸福感的相关理论,采用2017年北京典型低收入社区的调研数据,设计了邻里社会环境指标,分析邻里社会环境对低收入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社区以及不同社会经济属性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差异明显,邻里社会环境对低收入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的影响。其中,邻里支持、社会参与和邻里认同与居民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关系,同时发现邻里社会环境对外地户籍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更明显。
关键词:
邻里社会环境 幸福感 低收入社区 北京市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解垩 宋颜群
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 1989—2015年数据,使用多层回归模型对贫困中的社区邻里效应的存在性、非线性以及门槛特征进行分析,并探索社区邻里效应影响个人贫困的机制。结果发现:贫困存在显著的社区邻里效应,并呈现出非线性(倒U型)和门槛特征;社区邻里效应能够通过教育机制和收入机制显著影响个体贫困。因此,扶贫过程中,应当关注社区邻里效应对个体贫困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尽量提升社区整体的学历水平以及收入水平,降低社区贫困率,为个体脱贫提供良好的社区环境。
关键词:
社区邻里效应 贫困 教育机制 收入机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龙会典 张海燕
商品房价格的变化极大地影响一个国家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及国民的生活质量,对商品房价格的预测直接影响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同时商品房价格的研究,预测和控制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通过建立ARIMA模型并运用它预测广州市商品房价格。
关键词:
ARIMA模型 商品房价格预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桂子凡 张贵
为了从系统和全局的高度对广州市森林健康风险进行全面认识、客观分析、科学决策,分析了国内外森林健康评价体系的研究进展,根据森林健康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及其指标的定性、定量筛选结果,从森林结构性、功能性、环境性风险三方面选取22个指标构建出了广州市森林健康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以年和区域为风险评价尺度,运用标准比值法、AHP法及风险综合评价指数公式,得到了广州市及其主要八个区(市)的森林健康风险评价等级,均处于轻度。这将对促进广州市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
森林健康 风险评价 指标体系 广州市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冯翠翠 易明 莫富传
[目的/意义]通过分析在线健康社区多元主体交互行为的多维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揭示在线健康社区多元主体交互的特征规律和交互网络的社会化形成过程。[方法/过程]采集淋巴瘤之家的交互数据集,构建在线健康社区多元主体交互网络,并借助指数随机图模型分析主体类型、主体同质属性、社会资本属性以及网络局部结构变量对多元主体交互的影响。[结果/结论]跨主体交互是多元主体间的主要交互模式,患者、疑似患者、医生、家属、朋友、社区管理员和健康焦虑用户均倾向于与其他类型的用户进行交互;基于疾病类型与地理位置的同质效应、健康状态异质的“知识差”效应是促进交互的重要条件;与活跃度相关的发出效应和接收效应显著,基于好友关系的“熟人效应”也比较突出;多元主体交互网络的形成过程也具有显著的互惠性和传递性特征。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陶志梅 祁春子
工业化、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使邻避问题成为国家治理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为帮助政府打开邻避事件频发的"黑箱",以公众态度为切入点,利用词频分析工具,通过社交媒体公众舆论识别邻避问题公众态度的影响因素,构建SEM模型,研究发现公众素质、政府信任、双向沟通、政策环境均对邻避问题的公众态度产生直接影响,其中,政策环境对邻避问题公众态度的影响作用最高,并分别通过政府信任与公众素质对邻避问题的公众态度产生间接影响;双向沟通对邻避问题公众态度的影响作用次之,并通过政府信任对邻避问题的公众态度产生间接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