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48)
2023(5857)
2022(4657)
2021(4479)
2020(3546)
2019(8214)
2018(7905)
2017(13107)
2016(8154)
2015(9166)
2014(8963)
2013(7951)
2012(7367)
2011(6610)
2010(6802)
2009(5724)
2008(5605)
2007(5193)
2006(4648)
2005(4225)
作者
(20238)
(17086)
(16953)
(16120)
(10968)
(8197)
(7769)
(6510)
(6354)
(5959)
(5703)
(5520)
(5485)
(5448)
(5373)
(5323)
(5283)
(5091)
(5036)
(4816)
(4331)
(4309)
(3988)
(3927)
(3848)
(3803)
(3799)
(3754)
(3497)
(3421)
学科
(22009)
经济(21978)
教育(18570)
(16852)
管理(16120)
中国(13964)
(13573)
企业(13573)
方法(9950)
数学(8745)
数学方法(8631)
(8029)
理论(7621)
(7570)
(6648)
教学(5593)
(5178)
技术(5082)
(4852)
财务(4850)
财务管理(4836)
企业财务(4695)
发展(4626)
业经(4565)
(4557)
金融(4556)
(4504)
农业(4495)
(4046)
(4046)
机构
大学(108447)
学院(101971)
研究(39583)
(36515)
经济(35669)
管理(31656)
教育(27879)
理学(27746)
理学院(27284)
管理学(26615)
管理学院(26399)
(24273)
师范(24107)
(23769)
科学(22968)
中国(22400)
师范大学(20237)
(19362)
(18319)
研究所(17827)
中心(16610)
(15968)
北京(15689)
财经(14862)
(14834)
(14161)
技术(14126)
(13750)
业大(13123)
经济学(12568)
基金
项目(69071)
科学(57335)
研究(56094)
基金(49509)
(43848)
国家(42940)
科学基金(36077)
社会(35039)
教育(34364)
社会科(32960)
社会科学(32953)
(27120)
(25680)
基金项目(25222)
编号(23642)
成果(21845)
自然(21708)
自然科(21213)
自然科学(21208)
自然科学基金(20862)
课题(19593)
资助(19145)
(17505)
重点(17249)
(16350)
教育部(16040)
(15752)
规划(15700)
(15216)
(15088)
期刊
教育(45465)
研究(41380)
(35704)
经济(35704)
中国(29600)
学报(16946)
(14551)
科学(14437)
大学(13925)
(12959)
学学(11534)
技术(11066)
管理(10860)
职业(10724)
农业(8925)
财经(7902)
(7510)
金融(7510)
技术教育(7077)
职业技术(7077)
职业技术教育(7077)
(6917)
经济研究(6494)
(6118)
论坛(6118)
(5336)
(5266)
高等(5042)
(4696)
成人(4688)
共检索到1599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方超  
住房市场化改革强化了用脚投票引致的居住分层,凸显了家庭资本与社区邻里效应对青少年义务教育结果表现的重要影响。本文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倾向得分匹配法、布林德-奥萨卡分解,以及条件分位数回归与反事实的MM分解,实证检验了社区邻里效应、家庭资本对青少年义务教育结果表现的影响。均值回归及其分解发现商品房社区比混合型社区在提高青少年义务教育结果表现中具有更强的邻里效应,家庭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等因素则直接决定了社区邻里效应引致的义务教育结果不平等;条件分位数回归及其分解发现了社区邻里效应对义务教育结果表现的异质性影响呈N型结构变化,义务教育结果不平等具有“黏地板效应”的特征;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与无条件分位数回归对基准回归及异质性分解做了稳健性检验,回归结果具有一致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通过调整义务教育入学政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刘宏  李嘉莹  
本文实证检验邻里教育环境对青少年人力资本积累的因果影响,探究教育在社区层面的代际外溢效应。利用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在各省分阶段实施的准实验,我们发现,给定自己母亲的受教育水平,社区其他母亲的平均受教育水平对青少年认知和非认知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男生、农村、家庭收入较低以及母亲受教育水平较低的青少年受邻里教育环境的影响更为明显。教育代际邻里效应的作用机制并不限于孩子间同伴效应,还会通过社会互动或榜样效应影响家庭的教养环境和教育期望。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余丽甜  詹宇波  
基于2010-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文章识别了家庭教育支出中的邻里效应,并对相关的影响机制进行了检验。基于OLS和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显示:在控制家庭、户主和社区等一系列特征变量后,同社区家庭平均教育支出对家庭教育支出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同社区家庭平均教育支出每提高1%,家庭教育支出大约提高0.307%。在利用工具变量解决遗漏变量问题、考虑社区居住的群分效应以及同社区居民面临相同的教育宏观政策等可能性之后,该结论依然非常稳健。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在农村样本中,中高收入家庭间以及中低收入家庭间收入差距的扩大会使得家庭的教育支出对同社区家庭平均教育支出更为敏感,这说明家庭追求社会地位动机是邻里效应在农村样本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而在城市样本中,追求社会地位动机以及同社区居民对教育重视程度的趋同都不是邻里效应发挥作用的机制。文章为理解近几年来中国居民家庭不断增加的教育支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光燕  司伟  
基于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文章识别了家庭代际经济支持中的邻里效应,并对相关影响机制进行了检验。估计结果表明:在控制子女、父母等一系列特征变量后,社区邻里效应对家庭代际经济支持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这种影响因家庭所在区域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社区邻里效应对农村家庭代际经济支持的影响明显大于城镇家庭。此外,研究还发现:社区邻里效应对多子女家庭代际经济支持的影响明显大于独生子女家庭,对男孩家庭代际经济支持的作用显著大于女孩家庭和既有男孩又有女孩的家庭。最后,机制检验表明:在社区内部,子女追求社会地位,希望赢得他人尊重是社区邻里效应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文章从社区内部不同家庭互动角度解释家庭代际支持行为,为理解近年来我国不断增加的家庭代际经济支持现象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含笑   李绍哲   林丽琼  
以2017年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为样本,采用Probit模型实证研究邻里效应对家庭信用卡使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家庭信用卡使用存在显著的邻里效应。异质性分析显示,相比城镇、大规模家庭和低医疗负担家庭,农村、小规模家庭和高医疗负担家庭信用卡使用的邻里效应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家庭收入和人力资本均强化了家庭信用卡使用的邻里效应。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薛海平   杨琳琳   徐丹诚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Logit模型,探究学生参与影子教育是否存在邻里效应及邻里效应在不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段和城乡学生间是否存在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1)学生参与影子教育存在邻里效应,且邻里效应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2)邻里效应强化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学段较高以及乡村的学生对影子教育的追求。因此,建议严控校外培训机构广告宣传,加大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查处力度;提升弱势阶层家庭所在社区及乡村教育资源质量,引导家长理性选择影子教育,削弱影子教育的邻里效应,推动“双减”政策落地。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聂勇浩  黄妍  陈善斯  
佛山市图书馆发起的“邻里图书馆”项目,将家庭这一典型的私人空间转变为提供阅读服务的公共空间,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特色创新。论文通过对“邻里图书馆”项目的案例深描,探究公共文化服务的家庭供给网络的形成和运行机制。在网络形成阶段,主导机构的制度创新、结构调整和资源获取对网络的发起具有关键作用;家庭教育、兴趣爱好、社会责任、职业动机、合法性5方面动机,以及制度、经验和人际层面的信任,影响着市民家庭是否加入服务网络;合作者则通过日常管理和宣传渠道等方面的支持,推动了服务网络的扩张。在网络运行过程中,承诺、沟通、协作、评估4种机制构成保障服务质量的关键;资源共享、环境支持和目标实现等因素则决定着网络的可持续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晏艳阳  邓嘉宜  文丹艳  
本文分析了邻里效应对家庭社会捐赠活动产生的影响。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的回归结果显示:(1)群体成员参与社会捐赠活动提高了家庭参与社会捐赠活动的期望,社区群体平均社会捐赠活动每增加1个百分点,家庭选择社会捐赠的概率上升约0.327~0.549个百分点。(2)互联网等其他信息获取渠道会降低邻里效应对家庭社会捐赠活动的影响程度,这一结论证实了其他信息获取渠道与社会互动之间具有一定的替代关系。通过利用中国户口系统的特点、群体在调查时期过去一年内平均医疗支出作为邻里效应的工具变量以及模拟抽样检验等方法,本文较好地解决了关联效应和反射性问题对邻里效应的估计带来的影响,且结论依然成立。这说明,尽管新兴信息传播方式对居民行为的引导产生了很大影响,但邻里之间的直接信息传播仍然是不可忽略的重要途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晏艳阳  邓嘉宜  文丹艳  
本文分析了邻里效应对家庭社会捐赠活动产生的影响。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的回归结果显示:(1)群体成员参与社会捐赠活动提高了家庭参与社会捐赠活动的期望,社区群体平均社会捐赠活动每增加1个百分点,家庭选择社会捐赠的概率上升约0.3270.549个百分点。(2)互联网等其他信息获取渠道会降低邻里效应对家庭社会捐赠活动的影响程度,这一结论证实了其他信息获取渠道与社会互动之间具有一定的替代关系。通过利用中国户口系统的特点、群体在调查时期过去一年内平均医疗支出作为邻里效应的工具变量以及模拟抽样检验等方法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宁可  朱哲毅  朱臻  
青少年网络成瘾威胁其身心健康,亟需引起关注。本文运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考察了同伴行为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与作用机制,以及不同家庭干预方式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同伴效应是增加青少年网络成瘾概率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对城市、高年龄、处于初高中阶段的青少年的影响更显著。父母的教育引导和行为监督能降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同伴效应。因此,为降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风险,建议结合青少年特征采取不同的家庭干预方式和公共措施,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顾剑秀  罗英姿  
基于江苏省8所高校全日制脱产学术型在读博士生调研数据,运用逻辑回归模型分析家庭资本对子代博士生教育质量获得及在校学业表现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整体而言,家庭资本对子代博士生教育质量获得及在校学业表现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家庭经济资本对子代博士生教育质量获得及在校学业表现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一方面说明,在经过前期筛选进入博士生教育阶段后,家庭背景的作用在逐渐弱化;另一方面说明,大学学历后社会经济分层对于教育分层的影响还在持续。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佩杰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家庭教育是家庭和谐的基础,同时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价值引领作为道德教育中自觉度比较高的道德建设形式,是家庭教育的核心。文章从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社会化、价值引领是青少年社会化的核心内容、价值引领的策略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章丹  刘馨月  徐志刚  
在研究青少年互联网使用的文献中,从社会学和心理学角度对父母教育方式的研究很多,但基于经济学理论分析父母教育方式选择和影响的研究较少。本文从言传和身教两个维度将父母教育方式细化为四类,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5期面板数据,研究父母采取不同教育方式对青少年互联网使用行为的影响,及父母教育方式选择的决策机制。研究发现,相比于"言传",父母"身教"能更好地约束青少年的上网行为;"言传"和"身教"的作用会相互促进,父母"言而不教""不言不行"更易加剧青少年的网络使用。父母教育方式的选择不仅取决于其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水平,还显著受到社区周边家庭父母教育方式和对网络活动偏好程度的影响。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解垩  宋颜群  
本文从社区邻里效应视角解释中国当前相对贫困问题突出、收入阶层分化的现状,并为减少相对贫困问题、促进共同富裕提供新思路。借鉴国外学者做法,本文使用Heckman两步法的推广方法来纠正自选择偏差,检验了社区邻里环境对个体收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纠正自选择偏差后,收入的社区邻里效应显著存在,稳健性检验同样能够证实该结果,即优势社区邻里环境对个体收入带来积极影响,劣势社区邻里环境对个体收入带来消极影响;(2)社区平均学历、社区平均收入和社区贫困率对个体收入的影响存在非线性和门槛特征;(3)社区邻里环境对个体收入的影响程度较大,其可通过社会交互机制影响个体收入,社区邻里环境可解释个体间收入差异的50%以上;(4)社区邻里效应加剧了收入阶层分化现象,使得不同收入阶层的群体集聚在不同档次的社区,且同一社区个体的收入表现出趋同化。未来扶贫工作应当关注社区邻里效应,以此来尝试减少相对贫困,促进不同收入阶层流动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玉龙  
采用青少年自伤问卷和家庭无效环境问卷对287名特殊家庭青少年和325名普通家庭青少年的自伤行为及与家庭无效环境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特殊家庭青少年的自伤水平显著高于普通家庭青少年;家庭无效环境能显著预测普通青少年和特殊家庭青少年的自伤水平,但对后者的预测力显著高于前者,表明家庭无效环境可能对特殊家庭青少年自伤行为的消极影响更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