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85)
- 2023(12996)
- 2022(10993)
- 2021(9895)
- 2020(8655)
- 2019(19718)
- 2018(19373)
- 2017(37214)
- 2016(20011)
- 2015(22641)
- 2014(22860)
- 2013(22831)
- 2012(21624)
- 2011(19790)
- 2010(19973)
- 2009(18742)
- 2008(18582)
- 2007(16930)
- 2006(14941)
- 2005(13641)
- 学科
- 济(104862)
- 经济(104774)
- 管理(56325)
- 业(55568)
- 企(43317)
- 企业(43317)
- 方法(42118)
- 数学(36775)
- 数学方法(36460)
- 中国(24682)
- 地方(24098)
- 农(23668)
- 学(20529)
- 财(20370)
- 业经(20137)
- 制(16682)
- 农业(16203)
- 技术(16062)
- 贸(15930)
- 贸易(15924)
- 易(15326)
- 银(15043)
- 银行(15000)
- 理论(14981)
- 地方经济(14621)
- 融(14501)
- 金融(14498)
- 行(14256)
- 环境(14083)
- 和(13946)
- 机构
- 大学(303013)
- 学院(301220)
- 济(133646)
- 经济(130914)
- 管理(113821)
- 研究(104283)
- 理学(97054)
- 理学院(95893)
- 管理学(94367)
- 管理学院(93771)
- 中国(81121)
- 京(63760)
- 科学(63380)
- 财(59578)
- 所(53381)
- 农(50725)
- 研究所(48439)
- 中心(47991)
- 财经(47494)
- 江(46332)
- 业大(44339)
- 经(42880)
- 经济学(42472)
- 北京(40161)
- 农业(40017)
- 范(39320)
- 师范(38949)
- 经济学院(38146)
- 院(36850)
- 州(36314)
- 基金
- 项目(195000)
- 科学(152967)
- 研究(141549)
- 基金(141229)
- 家(122864)
- 国家(121849)
- 科学基金(103898)
- 社会(91365)
- 社会科(86561)
- 社会科学(86536)
- 省(76405)
- 基金项目(75015)
- 自然(66020)
- 自然科(64456)
- 自然科学(64438)
- 教育(64361)
- 划(63778)
- 自然科学基金(63295)
- 资助(57612)
- 编号(56815)
- 成果(46167)
- 重点(43879)
- 部(43278)
- 发(43041)
- 创(40383)
- 课题(39042)
- 国家社会(38047)
- 创新(37891)
- 教育部(37080)
- 科研(37027)
共检索到4564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中梅 王续琨 侯海燕 巩丽霞
文章结合风险邻避理论针对不同公众的风险感知和反应,以公众居住地域与风险源区分公众对化工技术应用的风险接受的差异,分析化工业风险公众接受的影响因素。在公众对风险接受影响因素分析中应用因子分析法,识别出公众对风险感知因素、风险治理能力信任因素是影响公众对风险接受的主要因素,为提高政府在技术风险中的沟通能力、在技术风险治理中与公众沟通策略的模式和路径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公众 风险感知 风险邻避 信任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宇飞 盖美 耿雅冬
在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短缺风险的基础上,从水资源禀赋指标、用水量指标、水资源利用状况和社会经济指标4个准则层综合分析20个评价指标,合理构建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研究区内6个沿海城市2001—2010年10 a统计数据,运用可变模糊识别模型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对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短缺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辽宁沿海经济带水资源短缺处于中等偏高风险,其中,盘锦和锦州处于高风险,其他各市均处于中等偏高风险。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关伟 蔚振杰
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不仅使其成为全省经济总量扩张承载的重要区域,而且还肩负着辽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使命。在应用"三轴图"法研究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其轨迹的基础上,利用SSM模型及其计算公式对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结构进行比较分析,认为营口、丹东、锦州等城市的第一产业竞争力较强,其第二产业的发展水平都较高,尤以大连、营口两市为突出,锦州、营口两市的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依据分析结果并结合辽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提出辽宁沿海经济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盖美 郝慧娟 柯丽娜 田成诗
水资源边际效益的研究对于辽宁沿海经济带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边际效益的理论,将水资源作为生产要素,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辽宁沿海经济带2002—2011年的水资源利用边际效益进行了测算及时空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三次产业水资源利用边际效益逐年提高,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用水边际效益多年平均值分别为4.11、82.30、154.93元/m3,农业用水的边际效益明显低于工业和第三产业用水。在此基础上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求水资源利用边际效益的关键性影响因素,得到农业用水边际效益影响因素:农业万元产值用水量、政府影响力、单位面积产量、化肥使用量,其中农业万元产值用水量对于农业用水边际效益的影...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满林
自纳入国家战略以来,辽宁沿海经济带工业发展迅速,成绩很大。但也呈现出产业定位趋同、产业聚集效应不明显、海洋产业开发深度不够等结构性问题。文章指出辽宁沿海经济带应按照错位发展、集群化发展、依托港口和区域协作、技术先导等方向来优化工业结构,并通过完善管理协调机制、以重大项目为牵动、承接国内外的产业转移、与东北腹地协同发展等措施来实现工业结构调整目标,促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工业的整体提升。
关键词:
沿海经济带 工业结构 产业集群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宇 王建军
传统重化工业生产体系在低碳经济的环境成本内部化要求下难以维系。本文指出,以产业低碳化和低碳产业化为核心的重化工业低碳化导向是平衡重化工业阶段经济增长同资源环境保护关系的基础,提出了后发工业化国家利用后发优势进行新型重化工业产业升级的"协同模式"。基于此,本文选取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重化工业体系作为实证研究对象,以重化工业和低碳产业作为子系统,通过建立新型重化工业体系协同度模型,揭示了重化工业和低碳产业各自的有序度和存在的协同关系。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新型重化工业体系"三区联动"的发展模式和相应的政府引导政策。
关键词:
重化工业 低碳经济 协同发展 五点一线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阙澄宇 柳天恩 陈德义
辽宁沿海经济带与腹地在资源禀赋、基础设施、产业梯度等方面存在互动的有利条件,但由于受行政区划分割,沿海与腹地产业发展缺乏统筹规划和政策协调,要素自由流动不畅,地区间产业同构明显,产业互动的有利条件未能有效发挥。文章认为,辽宁沿海经济带与腹地产业互动中,应突破行政区划壁垒,消除制约产业互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梯度转移。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任雪颖 赵慧娥 陈鹏
沿海经济带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中最具潜力、最具发展空间的领域,是牵引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如美国沿海经济带、韩国沿海经济带等,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均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在中国大力推进沿海产业经济带发展过程中,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举足轻重,本文以辽宁为例,研究国外沿海经济带的产业布局及其启示。
关键词:
沿海经济带 产业布局 产业集群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编者按:辽宁沿海经济带地处环渤海地区重要位置和东北亚经济圈关键地带。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对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完善我国沿海经济布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自2009年7月1日辽宁沿海作为整体开发区域被纳入国家战略以来,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开发开放受到社会各界关注。为加强对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的研究,2012年7月1日渤海大学专门成立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研究院。该研究院成立的近一年来,产生了大量有政策参考价值的科研成果,本刊现编选其中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丹 杨金保
在东北经济振兴实施阶段,辽宁提出的"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发展战略,对促进辽宁经济、东北经济、乃至东北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建设中存在着产业结构同质化隐忧、港口建设与临港经济问题、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和湿地保护问题。因此,应对"五点一线"的产业集群与产业布局、经济一体化、沿海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进行对策性思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宋维佳 贺雷
辽宁沿海经济带"五点一线"战略的提出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举措。广阔的闲置土地是辽宁沿海经济带突出的竞争优势,必须加以科学的规划和使用。本文在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取得的成绩基础上,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沿海经济带各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做出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大连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高,其他沿海五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土地粗放使用的现象。同时,本文总结出辽宁沿海经济带在土地领域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探讨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
辽宁沿海经济带 土地集约利用 产业园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小龙 狄乾斌
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对促进辽宁发展、东北振兴、东北亚区域合作均具有重要意义。在梳理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论文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测度2006—2020年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水平;利用改进引力模型探讨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联系结构及引力格局,结合威尔逊模型对城市高质量辐射范围测算。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显著,同时呈现“以大连为高地,黄海翼、渤海翼两大低谷连绵区”的空间分布格局。(2)各维度指标发展动力主要来源于协调发展、深化改革和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动能转换和共享发展呈大连一核引领的空间分异,绿色发展和协调发展呈渤海翼领先发展的空间分异,开放发展和深化改革呈黄海翼领先发展空间分异特征。(3)空间联系网络结构复杂,但仍需进一步创新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辽西北三大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提升城市空间联系等级。(4)辽宁沿海经济带呈现出对外辐射型、对外依赖型、辐射依赖相当型3类城市空间联系结构;并将经济带划分为“一核引领、两翼协同、多点支撑”的引力格局;大连是唯一的对外辐射型城市,空间辐射范围也呈对外扩张趋势。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徐雷
通过在新经济地理学C-P模型中加入独立的政府部门,我们分析了政府的制造业补贴对产业的集聚和转移的影响。以C-P模型的标准情形为参照,我们比较了制造业在存在政府干预的地区和不存在政府干预的地区之间、政府偏好不同的地区之间的空间分布状态。结果表明,政府对制造业的补贴,降低了本地市场效应,提高了制造业的集聚力,使制造业更倾向于集中在一个地区。
关键词:
C-P模型 政府干预 产业集聚 产业转移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永超 王士君 韩翰
研究目的:以定量评估方法对城镇化的土地资源效应进行评估,从而解决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由于发展方式、发展目标及发展调控的不当所造成的大量土地资源利用及破坏问题。研究方法:含有指标属性的AHP法和标准值判定方法。研究结果:(1)城镇化的土地资源正负效应具有相对性、模糊性和变动性特征,具有正负之间和正负效应内部高低效之间4种转化方式。(2)辽宁沿海经济带城镇化的土地资源效应呈现正效应主导下正负效应不断变化和分化现象。并且从空间来看,正负效应的高低值具有空间转移的趋向。研究结论:构建合理的指标体系,利用AHP法和标准值判定方法,能够准确的评估城镇化的土地资源正负效应,能够准确界定城镇化与土地资源利用的关...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汤旖璆
作为国家战略的辽宁沿海经济带近年来发展态势良好,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经济带内失地农民数量日趋增多,养老保险问题逐渐成为关注焦点。本文在分别测算经济带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财政资金供求额之后,利用计量软件对其进行实证分析,找出影响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财政资金供求数额的因素,对地方财政弥补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资金缺口能力进行分析,并提出弥补缺口的建议。
关键词:
失地农民 财政资金供求缺口 财政负担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