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067)
2023(18355)
2022(15727)
2021(14531)
2020(12241)
2019(27148)
2018(26718)
2017(50638)
2016(27587)
2015(30430)
2014(29440)
2013(28811)
2012(26160)
2011(23602)
2010(23341)
2009(21560)
2008(20554)
2007(17835)
2006(15378)
2005(13129)
作者
(78829)
(65389)
(65226)
(61751)
(41416)
(31638)
(29438)
(25671)
(24894)
(23060)
(22211)
(22093)
(20724)
(20488)
(20168)
(20054)
(19880)
(19471)
(18851)
(18629)
(16481)
(15891)
(15828)
(14983)
(14706)
(14485)
(14417)
(14315)
(13126)
(13094)
学科
(104968)
经济(104866)
管理(78844)
(74889)
(62939)
企业(62939)
方法(46013)
数学(39300)
数学方法(38860)
中国(28211)
(27945)
(26155)
(25580)
业经(24585)
地方(23387)
技术(21197)
(20079)
贸易(20067)
(19462)
农业(19077)
理论(18681)
(18044)
环境(17048)
(16669)
(16005)
财务(15939)
财务管理(15915)
(15740)
银行(15661)
(15123)
机构
大学(379737)
学院(379094)
管理(148183)
(146312)
经济(143233)
理学(129504)
理学院(128000)
研究(126941)
管理学(125669)
管理学院(124986)
中国(92146)
科学(82700)
(79513)
(66386)
(64470)
(63739)
业大(61028)
研究所(58858)
中心(57138)
(54485)
农业(52591)
财经(52567)
(51050)
师范(50455)
北京(49192)
(47919)
(46423)
(44206)
经济学(44096)
技术(41487)
基金
项目(270083)
科学(211814)
基金(194595)
研究(193485)
(172299)
国家(170866)
科学基金(145739)
社会(121987)
社会科(115555)
社会科学(115528)
(107428)
基金项目(103593)
自然(96077)
自然科(93854)
自然科学(93826)
自然科学基金(92143)
(90700)
教育(89166)
资助(78260)
编号(78244)
成果(62137)
重点(61025)
(59497)
(58271)
(57869)
创新(55000)
课题(54164)
科研(51742)
计划(50164)
国家社会(50072)
期刊
(154551)
经济(154551)
研究(105749)
中国(71278)
学报(67277)
(59324)
科学(59219)
管理(53235)
大学(49584)
(47342)
学学(46772)
教育(45015)
农业(41272)
技术(31390)
(28446)
金融(28446)
业经(26880)
经济研究(25676)
财经(24638)
(21815)
(21182)
科技(20799)
图书(20058)
问题(19863)
(18835)
技术经济(17699)
业大(17680)
商业(17325)
理论(16746)
资源(16368)
共检索到5378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胡双钰  吴和成  
基于2001—2018年中国31个省间共同申请并授权的发明专利数据,利用固定效应负二项式模型探讨经济、制度、地理和认知4种邻近性及其交互关系对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的区域间产学协同创新遵循着"核心-边缘"结构,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合作仍是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的主导,经济距离促进协同创新绩效;地理距离依然是阻碍协同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与以往研究中的线性关系不同,制度距离与区域间协同创新呈倒U型关系;认知邻近显著正向促进跨区域协同创新,在多维邻近下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毛磊  谢富纪  凌峰  
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背景下,研究跨区域协同创新具有重要实践意义。邻近性理论是产业集群层面和企业层面协同创新的重要研究主题,因而从多维邻近视角出发,探讨跨区域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从跨区域协同创新的实践背景出发,借助协同创新理论,以长三角地区苏州、上海和杭州企业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法找出跨区域协同创新影响因素,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构建了跨区域协同创新影响因素模型,最后提出了促进跨区域协同创新的对策。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海花  王蒙怡  孙银建  
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产学合作发明专利数据,采用负二项回归和逻辑回归模型,研究了多维邻近性对我国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的影响,包括对协同创新绩效的静态影响和对协同创新关系形成与维持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技术邻近与地理邻近的静态和动态影响分别呈倒U型和正向关系;社会邻近能促进协同创新关系形成与维持,不会显著促进协同创新绩效提升,但能够正向调节技术邻近对协同创新的影响;网络邻近对协同创新绩效及其关系形成与维持的影响呈正向关系,且正向调节技术邻近对协同创新关系形成与维持的影响,负向调节社会邻近与地理邻近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海花  王蒙怡  孙银建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以中国各省份为结点、省份间协同创新绩效为联结的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网络,以负二项回归模型探究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得出结论:个体网络的网络规模、中心度、结构洞以及整体网络的中心势,均对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整体网络层面的中心势和密度,负向调节个体网络层面的网络规模、中心度和结构洞对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作用。当前,应扩大各省份产学协同创新网络规模,促进知识流动和扩散,提高地方创新效率,辅以有效的政府资源配置,提高国家创新能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红军  谢富纪  
产学协同创新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内在动力,多维邻近性作为创新主体获取外部知识的关键因素,对协同创新绩效有重要影响。文章基于多维邻近性视角,采用京津冀28个高校和492家企业2009—2018年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同联合申请并授权的发明专利数据,运用负二项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地理邻近性对产学创新主体间的协同创新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2)制度邻近性对产学主体协同创新具有积极正向作用;(3)技术邻近性对产学协同创新绩效具有显著倒U型作用;(4)技术邻近性与地理邻近性的交互作用会对京津冀产学协同创新绩效产生显著负向影响;(5)技术邻近性与制度邻近性的交互作用对京津冀产学协同创新绩效产生显著负向影响;(6)地理邻近性与制度邻近性的交互作用对京津冀产学协同创新绩效产生正向作用但不显著。因此,京津冀应加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通信网络投资,加强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快完善制度和市场一体化政策的实施和管理,发挥多维邻近性对协同创新绩效的交互作用,实现科技创新资源优化聚集,形成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海花  李烨  郭建杰  池长昀  
文章基于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从邻近性理论出发,以长三角4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Tobit随机效应面板模型,探讨区域间技术邻近对跨区域协同创新质量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同时考虑关系强度的中介作用和数字化水平邻近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技术邻近对跨区域协同创新质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采用工具变量法控制可能的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关系强度在技术邻近与跨区域协同创新质量关系间发挥中介作用;数字化水平邻近正向调节技术邻近与跨区域协同创新质量、技术邻近与关系强度间的关系,还调节了关系强度的中介效应。研究能够丰富邻近性的理论视角,为跨区域协同创新的提质增效提供新思路。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吴和成  赵培皓  
以江浙沪三地为研究对象,结合三地2008—2016年的面板数据,探讨制度临近性、认知邻近性和经济邻近性等因素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经济邻近性和制度邻近性能够促进协同创新绩效的提升;认知邻近性与协同创新绩效的关系呈倒U形。模型测度结果显示,江浙沪地区之间的认知邻近性较高,已对协同创新绩效产生抑制作用;经济邻近性和制度邻近性对跨区域协同创新绩效尚处于正向影响阶段。最后基于实证结果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臧欣昱  马永红  王成东  
在定性分析基础上,系统揭示区域协同创新驱动因素及影响因素,构建其作用模型并形成相应研究假设;建立区域协同创新驱动因素及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效率视角选择其测度方法并构建相应测度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测度区域协同创新驱动因素的驱动强度及影响因素的影响水平,进而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揭示我国区域协同创新驱动因素及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并提出促进区域协同创新的策略建议。研究发现:我国区域协同创新主要受政府、市场和企业三方因素驱动;环境质量因素和创新主体能力因素对协同创新具有正向影响,而创新主体距离对区域协同创新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区域协同创新效率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臧欣昱  马永红  王成东  
在定性分析基础上,系统揭示区域协同创新驱动因素及影响因素,构建其作用模型并形成相应研究假设;建立区域协同创新驱动因素及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效率视角选择其测度方法并构建相应测度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测度区域协同创新驱动因素的驱动强度及影响因素的影响水平,进而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揭示我国区域协同创新驱动因素及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并提出促进区域协同创新的策略建议。研究发现:我国区域协同创新主要受政府、市场和企业三方因素驱动;环境质量因素和创新主体能力因素对协同创新具有正向影响,而创新主体距离对区域协同创新具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吴和成  胡双钰  
跨区域协同创新是经济由传统的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发展不可跨越的阶段,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向纵深方向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从跨区域协同创新主体功能、多维邻近性及知识与技术转移三个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研究发现,企业、大学与研究机构和政府分别定位于技术需求者、新知识与先进技术的创造者和创新软环境的提供者;邻近性则主要用于测度知识溢出效用;知识与技术转移具有单向性特点。最后,就跨区域协同创新机理、政府间的协同、创新平台构建及其运行机制和跨区域协同创新绩效评价等方面,提出了今后研究的若干问题。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冯粲   韩霞   史冬梅   张煜  
基于城市创新主体间共同申请专利和专利权转移数据,通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的协同创新网络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创新网络空间结构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从多维邻近性视角出发进一步探索创新网络结构形成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地理邻近、制度邻近、认知邻近对城市间协同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建议重视多维邻近性对城市群协同创新的影响,不断优化城市群创新环境,放大中心节点城市创新溢出和辐射功能,并完善城市群内部创新资源配置和激励机制。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夏丽娟  谢富纪  
近年来,邻近在创新研究、组织合作研究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等研究领域占据了重要位置。本文基于多维邻近的视角,详细解读了邻近与合作创新研究的相关文献。首先对前期与邻近相关的研究进行了脉络梳理,然后分别从地理邻近、认知邻近、技术邻近和社会邻近等维度评述了合作创新相关研究和进展。综述结果表明,邻近与合作创新研究主要关注地理邻近的影响,且各维度邻近性交互作用的研究尚不多见。在此基础上,本文展望了多维邻近视角下合作创新的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程跃  王维梦  
文章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从区域创新能力、区域创新外向度、区域创新位势以及区域创新环境四个创新资源维度共选取13个二级指标,探究创新资源不同条件组合对跨区域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目前存在资源均衡型、资源互补型、资源突出型、资源欠缺型四条典型提升路径;通过滞后性及纵向对比分析发现,影响路径是动态变化的,资源互补型和资源突出型可以进化为资源均衡型路径,资源欠缺型是在协同创新持续展开情况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条新路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智国  
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已经成为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趋势。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研究成果颇多,涵盖了协同创新的机理、效应、影响因素等诸多方面,但现有研究更多的是基于单一区域的产业集群内部的协同演化。从现实发展来看,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要素流动日益频繁,区域间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成为一种经济新常态。本文基于跨区域的视角,引入系统动力学理论和模型,分析不同区域产业集群之间协同创新的动力演化路径,以期能够对跨区域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策略和政策设计提供有益思路。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邱洪全  
在构建多维邻近性、空间关联与省内区域协同创新绩效的框架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闽西南协同发展区等25个省内区域(城市群)2004—2019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多维邻近性中除了文化邻近性外均对区域空间关联产生显著影响,且区域空间关联也显著地对省内区域协同创新绩效产生正向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