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86)
- 2023(5734)
- 2022(4801)
- 2021(4233)
- 2020(3522)
- 2019(7835)
- 2018(7557)
- 2017(15120)
- 2016(7827)
- 2015(8751)
- 2014(8379)
- 2013(8597)
- 2012(7576)
- 2011(6776)
- 2010(6743)
- 2009(6132)
- 2008(6036)
- 2007(5154)
- 2006(4333)
- 2005(3883)
- 学科
- 业(30774)
- 济(29787)
- 经济(29758)
- 管理(27547)
- 企(23745)
- 企业(23745)
- 方法(15046)
- 数学(13188)
- 数学方法(13051)
- 财(9157)
- 农(8279)
- 中国(7961)
- 业经(7525)
- 供销(7193)
- 销(7193)
- 服务(6941)
- 学(6935)
- 制(6729)
- 贸(6694)
- 贸易(6692)
- 务(6659)
- 财务(6644)
- 财务管理(6635)
- 易(6575)
- 企业财务(6355)
- 银(5744)
- 银行(5735)
- 工作(5620)
- 行(5491)
- 服务业(5413)
- 机构
- 大学(110830)
- 学院(110794)
- 济(46186)
- 经济(45209)
- 管理(44833)
- 理学(39317)
- 理学院(38913)
- 管理学(38311)
- 管理学院(38085)
- 研究(36052)
- 中国(27108)
- 京(22940)
- 科学(22507)
- 财(20552)
- 农(19951)
- 所(18140)
- 业大(17321)
- 财经(16790)
- 中心(16778)
- 研究所(16688)
- 江(15837)
- 农业(15825)
- 经(15379)
- 经济学(14346)
- 北京(13785)
- 范(13383)
- 师范(13216)
- 院(13044)
- 经济学院(12936)
- 州(12868)
- 基金
- 项目(80103)
- 科学(63830)
- 基金(60188)
- 研究(56329)
- 家(53558)
- 国家(53155)
- 科学基金(45927)
- 社会(37686)
- 社会科(35785)
- 社会科学(35776)
- 基金项目(31141)
- 省(30520)
- 自然(30346)
- 自然科(29727)
- 自然科学(29720)
- 自然科学基金(29249)
- 划(25718)
- 教育(24944)
- 资助(24674)
- 编号(21836)
- 重点(17855)
- 部(17614)
- 成果(17141)
- 创(16982)
- 发(16830)
- 国家社会(16355)
- 创新(15888)
- 科研(15708)
- 性(15174)
- 教育部(15108)
共检索到1577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裘莹 赵忠秀 孙博
本文从生产性服务的有限贸易性出发,采取邻近性指标和价值链长度分别度量生产性服务的邻近约束,使用国际投入产出表WIOD 2016建立分层线性模型,结论如下:生产性服务总体上对下游产业价值链分工具有显著的倒U型影响,邻近约束对生产性服务的非线性作用具有显著影响;在邻近约束下,生产性支持服务仍保持正向线性作用,且生产性服务总体对简单价值链的影响也显著为正;非"一带一路"国家相比"一带一路"国家而言,倒U型顶点向右偏移,说明收入提升能够推迟生产性服务对价值链分工的负面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秀香 黄伟凤
生产性服务是增加值创造过程中重要的中间品投入,对农业嵌入全球价值链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OECD AMNE投入产出数据,运用系统GMM模型考察生产性服务对农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机制检验表明,生产性服务通过资源配置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贸易成本进而促进农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从细分生产性服务来看,专业与科学技术服务、金融与保险服务投入均能显著提高农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运输和储存服务对农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有一定正向影响,而信息和通信服务对农业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有负向影响,对后向参与度则有正向影响,因此需要加强农业产业链上游对农业信息技术的利用。本文研究结论为推动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经济体的农业竞争力提升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政策启示。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袁中华 詹浩勇
国家价值链构建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与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选择。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知识分工的内生互动与循环累积效应,有利于促进专业化市场的形成、系统集成商的培育和技术创新,为国家价值链的生发提供基础性条件。基于这一机理,应强化城市间与区域间的功能分工,构筑区域间优势互补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格局,充分发挥政府在国家价值链重构中的积极作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崔日明 邹康乾
基于TiVA数据库中2005-2015年我国14个制造行业数据,采用Koopman等提出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相关指标,实证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提升制造业中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投入占比能够显著提高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及参与度;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前向联系影响更大,即生产性服务业能够促进制造业向价值链上游延伸;生产性服务业对于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价值链地位以及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价值链参与度的影响作用相较于其他产业而言更强,其他结果与整体回归一致;稳定性检验的结果进一步证实生产性服务业能够推动我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演进这一结论。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全球价值链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廖庆梅 刘海云
本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分别测算中国制造业各行业20012011年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及各行业的生产性服务外包率,再采用系统GMM方法分析生产性服务外包是否有效提升中国制造业行业在国际上的分工地位。研究结果发现,生产性服务外包整体上对中国制造业行业的国际分工地位作用不明显,但不同技术层级的结果存在差异。低技术行业总的生产性服务外包对其分工地位具有抑制作用,且离岸型和在岸型生产性服务外包均抑制其分工地位提升;中等技术行业和高技术行业总的生产性服务外包促进其分工地位上升,在岸型生产性服务外包提升其分工地位,而离
关键词:
国际分工地位 生产性服务外包 制造业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郎郸妮 刘宏曼
文章以增加值贸易(Trade in Value Added,简称TiVA)数据为基础,测度了38个国家的农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并按照行业来源分解出口增加值以进一步考察生产性服务对出口增加值的贡献,最后采用系统GMM方法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对农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在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中存在"参与率高、分工地位低"的事实;服务业是农产品出口增加值的重要来源,与其他农业全球价值链参与率较高的国家相比,中国农产品出口增加值中生产性服务的贡献不足,制造业和农业的增加值占比相对较大;在生产性服务中,研发(R&D)对于农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贡献最大,交通运输及仓储次之;进一步的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研发(R&D)对创新能力较高、留住人才能力较高国家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吴凤娇 陈蓉
采用全球价值链位置指数和出口增值能力指数比较测度了两岸生产性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并构建上游依赖度和下游依赖度指标实证评估了两岸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依赖关系。研究发现:台湾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高于中国大陆。同时,中国大陆生产性服务业对台湾地区偏向于上游依赖,而台湾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对中国大陆偏向于下游依赖。未来,两岸应重点加强陆路运输和管道运输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合作,积极推动《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早日实施,探索构建以大陆市场为核心的国家价值链。
关键词:
两岸 生产性服务业 全球价值链 分工地位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牛蕊 郭凯頔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催生了基于增加值视角下对于新型国际分工体系的研究。本文首先利用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对中韩两国服务贸易及各服务部门的竞争力水平进行测算和比较;其次,通过对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指标和垂直专业化份额的测算,对中韩两国服务贸易各部门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程度及专业化份额进行分析和评价;最后,采用多部门引力面板模型对影响中韩中间品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服务贸易开放度、货物贸易出口、人均GDP等宏观因素而言,中间品生产性服务贸易专业化分工程度对于两国的服务贸易影响相对较弱,通过深化生产性服务贸易分工可以有效地促进两国的贸易发展并带动两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提升。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陈旭
结合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城市经济数据,运用工具变量回归从专业化和多样化层面探讨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从整体上看,不论是专业化还是多样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均能够显著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分样本检验显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作用主要存在于沿海省份、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以及中小企业。在作用机制方面,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主要通过提高创新水平和推动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而多样化集聚则通过加快要素流动和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来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鹏 余珊萍 韩剑
我国经济增长呈现出"两高一低"(高投资、高出口、低消费)的特点,中国逐渐成为全球第一大制造国。然而,面对新的国际背景,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巨大的国际压力,转型升级成为当务之急。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价值链升级。为此,本文将尝试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探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价值链升级间的相关性,探寻促进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途径,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价值链升级 投入产出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沈超
文章梳理和分析了数字基础设施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借助ITU、UIBE-GVC和ADB MRIO数据库60个国家(地区)2007—2020年的国别(地区)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基础设施对生产性服务业GVC地位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水平与生产性服务业GVC地位存在高度显著的正向关联,且主要通过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提升和创新生态系统改善两种渠道影响生产性服务业GVC地位,同时该影响还受到服务业开放度、受教育水平和ICT服务贸易规模的调节作用。此外,上述影响还存在显著的国别(地区)和行业异质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磊 李吉
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不断深化,跨国投资及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均呈日趋增强的发展趋势。本文在分析双向FDI、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作用机制基础上,运用201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双向FDI协同发展、OFDI、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与OFDI的交互作用均显著促进我国制造业价值链升级,而IFDI及其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交互作用则阻碍制造业价值链升级;从地区异质性看,OFDI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分别促进西部和中部地区制造业价值链升级,OFDI及其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交互作用均显著促进东部和中部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双向FDI的协同发展只对东部地区有促进作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兴莲
我国地方产业集群作为全球价值链的节点,长期被跨国公司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地方产业集群升级意味着通过创新创造附加值,并着重体现于集群内部的技术创新和外部的关联创新两个方面。生产性服务在产业集群中以支持性产业存在,是重要的润滑剂和粘合剂。文章从技术创新和外部关联两个方面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对产业集群沿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并进行了深入分析,文章提出,提供完善的发展环境、构建两者间的融合平台和加强沟通与交流等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仲志源 张梦 马野青
文章通过世界投入产出表,测算了中国制造业的上游度,将其作为全球价值链地位测度指标,重点分析不同种类的生产性服务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的异质影响。从上游度的计算结果来看,2000—2014年绝大部分制造业部门的上游度水平都得到了提升,且上游度对外部经济冲击的反应较为剧烈。实证结果显示,运输、信息、金融以及房地产这四种生产性服务业对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都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同时这四种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效应均有差异,其中运输业的正向促进作用最为显著,而房地产业的正向影响效用较小。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顾雪芹
文章在服务任务国际外包理论模型的基础之上,运用国家-部门层面总出口核算框架,使用WIOD数据库和中国投入产出表,从宏观和中观层面分析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价值链升级起到显著促进作用,但是不同类型的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存在明显差异。机制分析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开放通过提高制造业中高技能劳动力的劳动报酬占比和工作时间占比促进制造业价值链地位的提升。进一步分析表明,中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开放对促进中低层次的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具有显著效果,而对于高层次的制造业价值链升级则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开放 制造业 价值链地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