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49)
- 2023(11918)
- 2022(10570)
- 2021(9966)
- 2020(8420)
- 2019(19258)
- 2018(19280)
- 2017(36975)
- 2016(20407)
- 2015(22879)
- 2014(22864)
- 2013(22476)
- 2012(20451)
- 2011(18476)
- 2010(18350)
- 2009(16953)
- 2008(16596)
- 2007(14425)
- 2006(12644)
- 2005(11209)
- 学科
- 济(75103)
- 经济(74983)
- 管理(63462)
- 业(57591)
- 企(49728)
- 企业(49728)
- 方法(34562)
- 数学(29480)
- 数学方法(29143)
- 财(22499)
- 农(19742)
- 中国(19258)
- 制(18463)
- 学(18191)
- 业经(17932)
- 地方(14480)
- 务(14304)
- 财务(14236)
- 财务管理(14207)
- 企业财务(13493)
- 理论(13296)
- 环境(12884)
- 技术(12869)
- 贸(12863)
- 体(12860)
- 农业(12859)
- 贸易(12856)
- 和(12836)
- 易(12493)
- 银(12340)
- 机构
- 大学(290491)
- 学院(287320)
- 管理(114292)
- 济(108801)
- 经济(106249)
- 理学(99550)
- 理学院(98357)
- 管理学(96659)
- 管理学院(96147)
- 研究(95775)
- 中国(69408)
- 京(61788)
- 科学(61660)
- 财(52749)
- 农(49265)
- 所(48677)
- 业大(45677)
- 研究所(44418)
- 中心(42563)
- 财经(41810)
- 江(41621)
- 农业(38806)
- 北京(38671)
- 经(37925)
- 范(36997)
- 师范(36578)
- 院(34665)
- 州(33626)
- 经济学(31942)
- 财经大学(31189)
- 基金
- 项目(200831)
- 科学(157176)
- 基金(145712)
- 研究(144963)
- 家(127340)
- 国家(126295)
- 科学基金(108298)
- 社会(89890)
- 社会科(85016)
- 社会科学(84994)
- 省(79074)
- 基金项目(78019)
- 自然(72097)
- 自然科(70375)
- 自然科学(70353)
- 自然科学基金(69089)
- 划(66452)
- 教育(66369)
- 资助(59514)
- 编号(58798)
- 成果(48209)
- 重点(44813)
- 部(43962)
- 创(42228)
- 发(41847)
- 课题(40675)
- 创新(39416)
- 制(38966)
- 科研(38608)
- 教育部(37490)
- 期刊
- 济(119803)
- 经济(119803)
- 研究(84055)
- 中国(54814)
- 学报(50362)
- 农(45241)
- 科学(44452)
- 管理(42447)
- 财(40607)
- 大学(37617)
- 学学(35530)
- 教育(31768)
- 农业(31218)
- 技术(23696)
- 融(23130)
- 金融(23130)
- 财经(20354)
- 业经(19419)
- 经济研究(18172)
- 经(17152)
- 问题(15396)
- 业(15168)
- 科技(15086)
- 图书(14865)
- 理论(14737)
- 版(14326)
- 实践(13620)
- 践(13620)
- 业大(13486)
- 技术经济(13059)
共检索到4145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瑜 武周慧 陆彦 王之文 杜衡 肖爽 王真
为分析邻菲罗啉对大肠杆菌的抗菌作用机制,本研究测定了邻菲罗啉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及最小生物被膜抑制浓度,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邻菲罗啉对大肠杆菌微观形态的影响,随后利用RNA-seq技术和qPCR对邻菲罗啉处理大肠杆菌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终浓度100μmol/L的邻菲罗啉可完全抑制大肠杆菌生长,50μmol/L可抑制其生物被膜形成。2)电镜结果显示邻菲罗啉可使大肠杆菌菌体皱缩,细胞膜及细胞壁受到破坏。3)使用邻菲罗啉处理大肠杆菌后,786个基因出现显著上调,850个基因出现显著下调,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细菌代谢过程、双组分系统、群体感应、抗生素合成等通路,如下调基因ompW在革兰氏阴性菌生物被膜形成、黏附、应激耐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PepN蛋白是宿主抵抗细菌感染的靶点,上调基因citT编码蛋白可影响细菌的能量供应及药物外排系统。4)选择9个与生物被膜形成及耐药性相关基因进行qPCR验证,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综上,邻菲罗啉对大肠杆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可调控大肠杆菌代谢及耐药基因表达水平。本研究初步分析了邻菲罗啉对大肠杆菌的抗菌作用机制,为寻找抗生素替代药物提供新思路。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金燕 王作春 徐嘉泉 田晓清 杨丽雯 俞晶 邵欧文 杨桥 张晓玲 杨希
为探究罗伊氏菌素对大肠杆菌抗菌活性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通过产罗伊氏菌素罗伊氏乳杆菌ATCC 55730的摇瓶发酵及甘油诱导制备获得罗伊氏菌素,比较了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稳定性,并分析了其对8种标准病原菌的抗菌效果。利用大肠杆菌K-12全基因敲除文库Keio系统,对其抗菌活性功能基因进行了筛选,并探讨了其抗菌活性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菌株ATCC 55730经甘油诱导及发酵制备所罗伊氏菌素的浓度为26.13 mmol·L-1,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20 °C、25 °C及37 °C)均表现出良好的产物稳定性。罗伊氏菌素对5种亚型产气荚膜梭菌、沙门氏菌LT2、白色念珠菌及产肠毒素大肠杆菌K-88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52~1.83、1.12、1.67及0.79 mmol·L-1。从Keio系统中筛选获得了60个罗伊氏菌素抗性基因及69个敏感基因,其中两个关联核心基因cyaA及yheS分别与细胞膜通道蛋白及药物外排泵形成有关。由此推测,上述两个通路可能是罗伊氏菌素抗菌活性的关键分子作用靶点。本研究为揭示罗伊氏菌素的抗菌机制并推动其实际应用提供了科学参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曹翠萍 宁海强 位朋 孙丽 刘远飞
本试验将黄芩及4种中药组合分别与5种抗菌药物联用来检测这些组合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所采用的大多数中西药物组合对大肠杆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不同组合对大肠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显著不同,其中黄芩与5种抗菌药物的组合对大肠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均十分明显。另外,同一种中西药物组合对大肠杆菌耐药株和标准株的生长的抑制作用也不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薛海燕 李红心 宋宏新
以灭活大肠杆菌(E.coli)O157为抗原免疫产蛋鸡获得抗E.coliO157卵黄抗体(IgY),建立了该抗体的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方法。并研究了包被温度和时间及不同卵黄前处理方法对ELISA检测的影响,所获得的最佳检测条件为:以浓度为108~109/mL的灭活E.coliO157为抗原进行包被,4℃包被19h,水稀释法对卵黄进行前处理,然后检测其中的IgY效价。该方法简便可靠,适于对大肠杆菌特异性抗体IgY的动态检测和批量检测。
关键词:
大肠杆菌O 卵黄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关林 唐金花 蒋丹 方宏筠 刘照斌
目的阐明苦参的抑菌作用及机理,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牛津杯法及液体倍比稀释法对鸡大肠杆菌等常见致病细菌进行了敏感性试验;通过电镜观察,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蛋白表达的研究,生长曲线的绘制以及流式细胞仪对菌体细胞周期的分析,对苦参碱粗提物的抑菌作用及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苦参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抑菌谱广;药物是通过抑制鸡大肠杆菌功能蛋白的表达,从而影响菌体的细胞周期,使I期菌数增加,R期菌数下降,最终菌体不能达到正常对数生长期而直接进入衰亡期;菌体形态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菌体缢缩变形,中间凹陷呈规则元宝状,细胞质固缩,质壁分离,最终细胞壁破损,内容物泄漏...
关键词:
苦参 苦参碱 抑菌作用 抑菌机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方向红 王永娟
为筛选合理的中药方剂,应用人工感染耐药严重的猪源大肠杆菌进行治疗性试验。通过体内外抑菌试验,筛选出马齿苋、黄柏、白头翁、椿皮4味效果较好的中药,再对4味中药的水提物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黄柏水提物和齿苋水提物对大肠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大肠杆菌 分离鉴定 中药 抑菌试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利华 舒青龙 彭秋玲 郭源梅 晏学明
【目的】鉴别影响中国地方猪种仔猪抗水肿与腹泻病的关键基因位点。【方法】采用比较测序法对位置候选基因a1-岩藻糖转移酶基因(FUT1)进行cSNPs搜寻、鉴别,使用PCR-SSCP在10个中、西方猪种共计539个样本中开展SNPs遗传多态性检测;采用小肠上皮细胞体外显微黏附实验在白色杜洛克×二花脸资源家系的479个F2代个体中开展大肠杆菌F18ab黏附表型测定;使用SAS软件包分析SNPs基因型与黏附表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FUT1基因中鉴别到两个新的cSNPs位点(M229C/T和M714T/C),其中M714T/C为同义突变,M229C/T引起亮氨酸转变为苯丙氨酸;遗传多态性分析表明FUT...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国平 周伦江 姚金水 李沁光 李孟潮 黄沧海
用猪致病性大肠杆菌 K88、K99、987P、F4 1 标准菌株制成的灭活油佐剂作为免疫原 ,待产蛋鸡免疫后收集高免卵黄 ,然后提取、纯化 ,精制成鸡抗猪大肠杆菌特异性高免卵黄抗体并用于临床 .结果表明该制剂安全性好 ,每头仔猪注射或口服 2-4m L剂量预防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 ,效果明显
关键词:
精制卵黄抗体 防治 仔猪大肠杆菌性腹泻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艳敏 毛胜刚 孙军德
采用微波法从根霉菌丝体中提取壳聚糖,经纤维素酶非特异性降解得到其寡糖溶液。采用其中初步抑菌效果较好的COS3-2、COS4-2、COS4-3、COS4-4分别对氨苄青霉素抗性大肠杆菌进行抑菌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纤维素酶解液COS3-2、COS4-2、COS4-3、COS4-4对抗药性大肠杆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酶解液COS3-2的抑菌活性最强,当浓度为2.5%时抑菌圈直径达到18.6 mm,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ing concentration,MIC)为0.05%;壳聚糖酶解液的抑菌作用随着酶解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并且抑菌作用需要一定的环境,在pH值5.5~6....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项林平 柴卫利 王珏 郑雅雯 唐光辉 吕林 王敦
【目的】探讨僵蚕抑菌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比较所得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为解析和深入研究僵蚕的抑菌药理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以僵蚕为材料,以体积分数95%乙醇为提取溶剂,对中药僵蚕的4种提取方法(超声波法、微波法、煎煮法、冷浸法)进行平行比较研究;采用超声波提取法,探讨了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丙酮、体积分数95%乙醇、甲醇和水7种提取溶剂的提取效果,采用比色法、纸片扩散试验和肉汤倍比稀释法研究所得僵蚕活性提取物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抑菌活性。【结果】以体积分数95%乙醇作为提取溶剂,4种提取方法中,以超声波法提取时的浸膏得率最高。采用超声波提取法时,7种提取...
关键词:
僵蚕 活性成分提取 抑菌作用 大肠杆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颜苹 王小媚 何薇 李晓华
研究了保存时间、温度和抗冻剂对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保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40℃、-70℃条件下,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转化效率在保存前期随保存时间增加呈上升趋势,转化效率在第1天或第7天达到最大值,此后随保存时间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在保存前期,保存于4℃的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转化效率高于保存在-70℃、-40℃的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转化效率,在保存后期低于保存在-70℃、-40℃的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转化效率;在相同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下,保存在甘油的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转化效率高于保存在DMSO的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转化效率。
关键词:
大肠杆菌 感受态细胞 保存 转化效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玲利 袁宗辉 范盛先 王玉莲 王国永
报道了药饲喹赛多对鸡人工感染大肠杆菌 (C84 0 10 )病的预防效果。接种前 5d开始用药 ,接种后连续用药 14d ,给药剂量如下 :喹乙醇组药物 2 5× 10 -6,喹赛多试验组药物 (× 10 -6)分别为 12 .5、2 5、5 0、10 0、2 0 0。结果表明 ,阴性对照组发病率达 80 % ,喹乙醇对照组发病率为 2 0 % ,而喹赛多 5 0× 10 -6、10 0× 10 -6、2 0 0× 10 -6组均将发病率控制在 10 %以内 ,明显优于喹乙醇组。且此 3组预防效果显著高于 12 .5× 10 -6、2 5× 10 -6组 ,增重效果极显著高于 12 .5× 1...
关键词:
喹赛多 大肠杆菌病 预防效果 肉鸡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贤福 陈溥言 蔡宝祥
本试验应用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基因文库(美国引进)中的 I_3、K_3片段,通过 Sph I 和 Sco I 酶切,提取其亚克隆片段(520 bp);将其克隆进 PBL_(MDB)_2表达载体中,转入宿主菌 Esherichia RR_1,进行高效表达,提取、纯化表达产物。通过间接 ELISA、间接免疫荧光(IFA),Western-blot 试验,证明表达产物确实具有天然 B 抗原的性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陆玉建 石东里 张兰 田莎 张韩杰 刘南南
在生物或非生物胁迫的条件下,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常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基因工程技术是小麦品质改良的有效手段,但目前小麦的转化效率还比较低。通过克隆大肠杆菌ots A和ots B基因,将目的基因和p2300-GFp相连,成功构建p2300-ots AB表达载体。以普通小麦品种为材料,在建立较完善再生体系的基础上,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进行转化,将ots AB导入到受体细胞,进而获得耐盐的转基因小麦新品种。遗传转化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当农杆菌的oD600=0.5,侵染成熟胚或愈伤组织的时间为30 min,共培养时间为3 D,小麦的转化效率最高。结果可以为今后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提高小麦的抗逆能力提供参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雅君 胡慧 段志刚 崔保安 张龙现 孟振北 彭新然 陈丽颖 王亚宾
为建立快速、特异的分离鉴定大肠杆菌O157∶H7的多重PCR方法,根据GenBank上已发表的大肠杆菌O157∶H7菌体抗原和鞭毛抗原的基因序列(rfbE和fliC基因)设计2对特异引物,分别建立针对rfbE、fliC基因的单一PCR方法;通过优化扩增条件,进一步建立可用于动物粪便检测的大肠杆菌多重PCR方法,并进行特异性和灵敏性试验,同时还初步应用到临床样品的检测中。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多重PCR方法能同时扩增出rfbE基因(327 bp)和fliC基因(247 bp)的特异性片段,特异性结果显示其他非大肠杆菌O157∶H7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表明该方法有较高的特异性;灵敏度试验结果显示细菌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